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加工番茄不同品种对早疫病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新疆地区栽培的21个加工番茄品种进行叶部和茎部抗早疫病鉴定,仅红帆一个品种属叶部耐病、茎部抗病的品种;里格尔(87-5)、UC-82为茎部耐病、叶部感病的品种,其余品种基本都是茎、叶感病或高感.一般情况下接种后其茎部发病都明显滞后于叶部发病,接种后9 d病情基本稳定,此时鉴定可较好的反映供试品种的抗病性情况.  相似文献   

2.
叶霉粗毒素对番茄幼苗CAT酶及保护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叶片为材料,研究了番茄不同抗、感品种于苗期经叶霉病菌粗毒素处理后,叶部细胞CAT酶及保护性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经叶霉病菌毒素处理后,抗、感品种叶部细胞内CAT酶活性均降低,抗病品种(中杂8号)下降比率大于感病品种(823番茄),但抗病品种的CAT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从平均水平上看,两品种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较对照增加,而V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对照下降;处理后,抗病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Vc含量二者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蔓枯病是危害甜瓜的一种重要病害,鉴定抗病种质资源并选育抗病品种,为防治蔓枯病提供有效措施。【方法】利用苗期人工接种方法,对140份新疆甜瓜地方品种资源进行蔓枯病抗病性筛选鉴定。【结果】第一次调查病害时,黄旦子等53个地方品种在叶部症状表现抗病,除红肉阿克拉瓦提外所有地方品种在茎部症状表现高抗;第二次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地方品种在叶部症状表现感病,但秋黄皮白肉可口奇等5个地方品种在叶部症状较轻,秋黄皮白肉可口奇等6个地方品种在茎部症状表现抗病;蔓枯病在甜瓜植株的叶部症状和茎部症状呈正相关,发病后期相关指数达0.88。【结论】甜瓜蔓枯病在叶部的症状出现较早,病害程度较严重,但叶部和茎部症状相关性显著。地方品种秋黄皮白肉可口奇高抗蔓枯病,卡拉克赛、炮台红、哈密加格达、塔城冬甜瓜和白兰瓜5个地方品种对蔓枯病具有一定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4.
以小麦稳定表达的肌动蛋白(Actin)为对照,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 nae)接种后在不同抗性品种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几丁质酶基因Cht4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12 h后,Cht4的表达量无明显的增加,抗、感品种之间差异不明显;接种36 h后,抗、感品种中的Cht4的表达量都明显增加,抗性品种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叶部表达量高于根部的表达量;接种60 h后,抗、感品种中Cht4的表达量都维持在较高的表达水平,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中Cht4的表达量高;接种84 h后,感病品种与接种前相比变化不明显,而抗病品种的表达量仍高于接种前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不同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病机制,以2个抗病品种中油821、德油5号和2个感病品种皖油14、杂优1号为材料,采用草酸浸叶以及不同致病力的核盘菌菌株NG4、WW2接种不同抗性的油菜品种后,对其叶片中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接种时4个油菜品种MDA含量差异很小,接种发病后抗、感材料MDA含量均增加,但感病材料MDA含量明显高于抗病材料,且上升的幅度大。未接种时抗病材料Pro的含量高于感病材料,接种发病后Pro含量都上升,但抗病品种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可溶性糖含量都是先升高后降低,感病品种上升幅度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抗性品种接种后24 h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达到最低值,48 h达最大值,后下降但高于对照。感病品种的含量24 h达到最大值,后降低。  相似文献   

6.
选用分别含有抗番茄黄化曲叶病(TYLCD)基因Ty-1、Ty-2和Ty-3的3种抗病番茄材料(分别简称TY-1、TY-2和TY-3)和感病番茄品种(苏粉9号),利用携带TYLCV的烟粉虱对所选番茄材料幼苗接种病毒,从核酸水平检测抗病品系和感病品种的病毒侵入时间差异,并检测接种病毒前后己糖转运基因(LeHT1)和透性蛋白基因(Permease)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感病品种与抗病品系TY-2在接种第2 d便检测到病毒,抗病品系TY-1和TY-3分别在3 d、15 d检测到病毒,说明病毒侵入时间早晚与番茄的抗病性没有直接关系。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系TY-1分别在接种后7 d、20 d有明显的发病症状,抗病品系TY-2和TY-3整个生育期均无发病症状。感病品种接种前LeHT1无明表达,接种后随时间增加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抗病品系TY-2、TY-3在接种前有较高的表达量,接种后随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抗病品系TY-1在接种后5 d时降至最低,随后稍有增加。接种后,Per-mease基因在感病品种中表达量显著提高,7 d后略有降低;抗病品系TY-1的Permease基因表达量先降低,15 d时表达量回升;抗病品系TY-2的Permease基因在接种后的表达量增加;抗病品系在TY-3中,Permease基因在接种前后表达水平变化不大,直至15 d时略有升高。接种前、后LeHT1和Permease基因在不同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中具有不同的表达特征,表明不同抗源可能含有不同的抗病信号通路和抗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油菜品种对油菜菌核病的抗病机制,以2个抗病品种中油821、德油5号和2个感病品种皖油14号、杂优1号为材料,采用不同致病力的核盘菌菌株NG4、WW2接种不同抗性的油菜品种后,对其叶片中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接种时抗病材料Pro的含量高于感病材料,发病后Pro含量都上升,但抗病品种明显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抗性品种接种后24 h SP的含量达到最低值,48 h达最大值,后下降但高于对照。感病品种的含量24 h达到最大值,后降低。  相似文献   

8.
番茄砧木品种材料抗青枯病接种鉴定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浸根法、浸土法两种接种方式对6个番茄砧木品种材料进行苗期人工接种番茄青枯病菌鉴定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浸根法接种番茄青枯病菌,番茄砧木发病明显,差异显著,更适合作为番茄青枯病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浸根法接种测定结果显示,6个番茄砧木品种材料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发病,病株率为42.86%~90.48%,对青枯病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柳砧二号表现中度感病,其余5个品种表现高度感病;用柳砧二号嫁接番茄栽培示范结果显示,连作地番茄嫁接栽培较自根栽培每公顷增产85.5%,表明利用抗病砧木嫁接栽培番茄防治青枯病是番茄生产上抗病栽培的有效途经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保护地条件下对41份番茄资源进行田间番茄主要叶部病害抗病性评价,以期筛选出抗性材料,为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方法]对41份番茄资源采用棋盘式12点取样法进行保护地田间叶部病害调查取样,并根据病害表现症状确定病害种类及等级.[结果]保护地条件下番茄资源田间主要叶部病害有叶霉病、白粉病和晚疫病,其中叶霉病发生最重,41份番茄资源全部发病;其次为白粉病,有34份番茄资源发病;晚疫病发生最轻,仅有15份番茄资源发病.在41份番茄资源中,对叶霉病具有抗性的资源有F1159、F1160、F1164、F1166和F1197等5份,占全部供试资源的12.20%;中感资源有11份,占26.83%;感病资源17份,占41.46%.[结论]F1159、F1160、F1166、F1194和F1197等5份番茄资源对3种番茄主要叶部病害综合抗性较好,可作为番茄育种抗源材料利用.  相似文献   

10.
叶霉病菌毒素对番茄幼苗几种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番茄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叶霉病菌毒素对番茄叶片内SOD酶、POD酶活性及叶片细胞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叶片经叶霉粗毒素处理后,体内SOD酶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即抗病品种中杂8号的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823番茄,从平均水平上看,酶活性下降,且抗病品种下降比率小于感病品种;毒素处理后,细胞内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抗病品种增加比率低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