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的分析方法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本文结合色谱法具有高分辨效力、高分析效率、高灵敏度、操作简便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以及卷烟烟气中主要有害成分的特性,有针对性的按照色谱法对2000年以来卷烟烟气中主要有害成分的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国内外卷烟烟气中主要有害成分的分析方法优缺点,为从事卷烟烟气有害成分分析的工作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初烤烟感官质量与卷烟主流烟气中主要有害成分的关系,选取大理产区烤烟样品,对样品感官质量进行评价打分,并对烟气中CO等7种主要有害成分进行测定,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烤烟感官质量与烟气有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烤烟感官质量与烟气危害性指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显著性因指标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一定范围内随感官质量中香气量的降低,余味的增加,烟气中B[a]P和苯酚的含量增加;随感官质量中劲头得分的升高,烟气中NH_3和巴豆醛的含量增加。因此,在卷烟生产中可以利用感官质量对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进行定性评价,为提高卷烟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初烤烟叶有机酸对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卷烟危害性,全面系统地阐述初烤烟叶中化学成分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以2014年浓香型主产区烤烟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法对初烤烟叶有机酸对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子分析共提取出草酸、富马酸、苹果酸、柠檬酸、丙二酸、棕榈酸、油酸、十八酸8种代表性有机酸。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草酸、丙二酸、富马酸、苹果酸、柠檬酸5种非挥发性有机酸对烟气7种有害成分(CO、HCN、NNK、NH3、B[a]P、苯酚和巴豆醛)及焦油释放量和卷烟危害性指数的关联度均较高,尤其是草酸对烟气有害成分的危害性指数有较高的关联度;而棕榈酸、油酸、十八酸等高级脂肪酸对烟气7种有害成分及焦油释放量和卷烟危害性指数的关联度相对较低。总体来说,初烤烟叶中有机酸成分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的产生有较大影响,而高级脂肪酸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连芬燕  李斌  黄朝章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074-4078
利用热电偶测温装置考察不同滤嘴通风度对卷烟燃烧锥温度的影响,进而探索不同通风度滤嘴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燃吸时随着滤嘴通风度0~31.04%范围内,烟支燃烧高温区体积呈下降趋势;随着卷烟滤嘴通风度的增加,卷烟主流烟气中的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均呈下降趋势,与滤嘴通风度呈线性负相关;通过增加卷烟的滤嘴通风度可减少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的绝对释放量,但不能起到选择性降低有害成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滤棒成型参数对卷烟7种烟气有害成分(一氧化碳、氰化氢、亚硝胺、氨、苯并芘、苯酚及巴豆醛)释放量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卷烟滤棒成型材料中丝束规格、丝束填充量、三乙酸甘油酯添加量3个参数对卷烟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通过直观分析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滤棒丝束规格是影响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中巴豆醛、苯并芘、苯酚、氰化氢和亚硝胺的第一重要因素,是一氧化碳和氨的第二重要因素;丝束填充量是影响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中一氧化碳、苯酚、苯并芘和亚硝胺的第二影响要素;三乙酸甘油酯添加量是影响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中氰化氢和氨的第一影响要素,是巴豆醛的第二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初烤烟叶颜色特征值对烟气有害成分的影响,对南阳市属县(市)的174个中部叶C3F等级的烟叶样品进行颜色特征值、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测定,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卷烟主流烟气中的有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因分析的6个主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2.2%,所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样本的真实值与预测值的决定系数均达到了0.97以上,验证样本的主流烟气中CO真实值与预测值的决定系数达到0.934 2外,其余6种有害成分真实值与预测值的决定系数均达到了0.96以上。由此可见,所建立的网络模型的鲁棒性较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用烤烟的颜色特征值来表征卷烟主流烟气中的有害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滤嘴复合添加剂的筛选,添加剂与三醋酸甘油酯增塑剂复配技术研究,含复合添加剂滤嘴的成形技术和性能评价以及对卷烟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等实验,系统地研究了复合添加剂对卷烟烟气PAHs等有害成分滤除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介入复合添加剂的滤嘴卷烟能在保持卷烟风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卷烟烟气中的BaP、TSNAs等有害成分均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8.
韦克毅  王猛  陈兴  凌军  李超  杜宇 《湖北农业科学》2016,(19):5156-5159
通过流化床法制备绿豆颗粒,将其应用到卷烟复合滤棒中,提高卷烟感官品质的同时降低烟气有害成分。以颗粒合格率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流化床制粒参数。烟气有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绿豆颗粒能够有效降低主流烟气中的氢氰酸和巴豆醛含量。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卷烟样品在香气风格特征方面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对河南烟区的烤烟进行陈化处理,并对陈化过程中不同陈化条件下卷烟的物理指标与有害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然后分析陈化过程中卷烟物理指标与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含量的关系,以期对降焦减害的进一步实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陈化过程中卷烟的烟丝质量呈波浪形变化,燃烧温度先增加后降低,静燃速率增加,吸阻逐渐降低,且套袋处理能够增加卷烟的吸阻,降低燃烧温度,但对静燃速率影响不大;陈化过程中卷烟主流烟气中焦油和HCN(氢氰酸)含量先减少后增加,苯酚、NH3(氨)以及B[a]P(苯并芘)含量先增加后降低,CO(一氧化碳)、烟碱与NNK(降烟碱)含量逐渐降低,巴豆醛含量逐渐增加,且套袋处理能降低焦油、HCN、B[a]P、CO以及烟碱含量;卷烟的烟丝质量与焦油、HCN、CO以及烟碱的含量有较高关联度,关联系数均达到0.43以上,卷烟燃烧温度与主流烟气中B[a]P、巴豆醛含量有较高关联度,关联系数分别达到0.408 6和0.479 2;静燃速率与NNK含量的关联度最大,关联系数达到0.741 7;卷烟吸阻与主流烟气中除B[a]P、烟碱和NNK之外的其他有害成分含量均有较高的相关性。综上,在卷烟的生产过程中陈化能够改善卷烟的物理指标,并降低主流烟气中的有害成分含量,且套袋处理对一些有害成分指标的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阴离子色谱法对卷烟主流烟气中单糖成份进行分析。用超声萃取卷烟烟气总粒相物,超滤后,以高效阴离子色谱法进行分离,采用2.0mmol/LNaOH和0.5mm01/LNaAc的混合水溶液淋洗,在METROSEPCarbl250分离柱(4.6×250mm,5μm)柱上检测单糖成分,检测出卷烟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中含有果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半乳糖、木糖等6种单糖,其中半乳糖成分的检出在可查的文献未见报道,组分分离较完全,定性灵敏度高。此方法能同时对卷烟烟气中多种单糖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判断卷烟的感官品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草药萃取液在卷烟中的减害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运用我国传统的中医中药学理论和卷烟产品设计理论,在卷烟中添加由辛夷、淫羊霍、芍药、川芎等制得的萃取液,同时对其卷烟烟气中的焦油、烟碱等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草药萃取液有适当降低卷烟烟气中焦油和烟碱含量的作用,对卷烟烟气中的苯系物、多环芳烃和烟草特有亚硝胺的降低均有较明显的作用,而对一氧化碳量基本无影响。在卷烟中添加天然植物萃取液是一条减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叶丝加料工艺对卷烟内在质量的影响,为叶丝加料工艺在卷烟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评价并比较了叶片加料和叶丝加料工艺制成的卷烟产品中常规化学成分、致香成分、有害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常规化学成分无明显变化,只有水溶性总糖在叶丝加料贮存2 h后,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相比叶片加料工艺,叶丝加料工艺可使卷烟中致香成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卷烟烟气常规指标无明显变化,叶丝加料工艺制成的样品卷烟主流烟气大多数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及危害性指数稍有降低。叶丝加料样品香气丰富性增强,谐调性更好,余味更纯净。[结论]叶丝加料工艺应用于卷烟生产中对卷烟内在质量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卷烟烟气中多环芳烃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制吸收装置及高效吸收液对烟气中有机成分进行充分吸收,采用溶液吸收法对样品进行富集采集,最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高分离和高定性等优点对卷烟烟气中的成分进行全谱分析。结果表明:卷烟烟气中所含20多种物质,浓度较大为7种,多数为对人体伤害较大和致癌的有机物质。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区烤烟主流烟气中11种成分含量的差异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烤烟新品种选育、适宜种植区域规划和卷烟降焦减害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以全国6个不同产烟区的57个单料烟样品为材料,在ISO抽吸模式下,研究同一等级模块卷烟烟气中11种烟气成分(4种常规化学成分,7种有害成分)的含量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同一等级配方模块卷烟中,同省份烤烟主流烟气中11种成分含量的差异较小,而不同省份则差异较大。2)在卷烟主流烟气的11种成分中,水分含量除与巴豆醛含量达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540,P0.01)、与苯酚含量达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370,P0.01)外,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较小;而总粒相物、烟碱和焦油含量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较大。3)卷烟危害性指数与烟气中氨含量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890;与烟气中总粒相物、焦油、CO、HCN、NNK、苯并[a]芘、苯酚含量呈中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508~0.752;与烟气中烟碱含量的相关性最弱,相关系数为0.441。  相似文献   

15.
烟草减害降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卷烟减害降焦是一项系统工程,烟草行业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就卷烟降焦的基本途径进行了总结,重点对工业和农业所采用的减害降焦技术与方法以及目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膨胀温度对卷烟主流烟气中7种Hoffmann成分(CO、NNK、NH3、HCN、BaP、巴豆醛、苯酚)释放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膨胀温度处理后的烟丝卷制卷烟,测定其烟气中7种Hoffmann成分的释放量。[结果]同一膨胀模式下,温度变化对NH3、苯酚和BAP的释放量有一定影响,对CO、NNK、HCN和巴豆醛则无显著影响;CO2膨胀方式下7种Hoffmann成分的释放量较小;降低膨胀温度在一定程度有利于降低卷烟危害性指数。[结论]该研究为低危害卷烟工艺设计参数的优化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梗丝在卷烟减害降焦及提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烟梗的膨胀方式、制丝工艺、外观形态及微生物和酶处理工艺在卷烟提质和减害降焦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改进加工工艺,降低卷烟有害成分释放量,提升梗丝在卷烟中的使用量,进而降低卷烟危害性。  相似文献   

18.
纳米材料的快速发展为卷烟减害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按照滤嘴添加纳米材料的种类,综述了现阶段主要的几类纳米材料(碳基纳米材料、贵金属纳米材料、氧化物纳米材料、纳米矿物材料)在降低卷烟烟气有害成分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并探讨了纳米材料在卷烟滤嘴减害应用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