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罗氏沼虾亲虾培育,人工半咸水育苗技术,结果表明:水温28.5±0.5℃时,罗氏沼虾相邻两次产卵间隔时间为30-40天,从产卵到第一期蚤状幼体孵出需14—16天,水温29.5±0.5℃时,从第一期蚤状幼体卵出到虾苗淡化需26天。水簇箱中进行罗氏沼虾育苗试验,取得了淡化虾苗产量为81尾/升和94尾/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从虾卵受精到蚤状幼体孵化出膜,这一段时期称为虾卵孵化期。搞好虾卵孵化期的培育,提高虾卵孵化率,是罗氏沼虾人工繁殖的关键,怎样提高虾卵孵化率呢?其技术关键如下: 1.搞好抱卵虾的饲养。抱卵虾应在蚤状幼体培育槽内单独进行饲养,每天投喂新鲜碎鱼肉、碎蚌肉、螺蛳肉等营养较丰富的动物性饵料,投喂量以第2天早上稍有剩余为宜。并经常要除掉池中污物残饵,防止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3.
<正>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金钱虾等,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因其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易养殖等优点,而深受养殖户欢迎。罗氏沼虾受精卵刚孵出的幼体即是罗氏沼虾蚤状幼体,经过11次蜕皮,变态成仔虾,此过程称为罗氏沼虾蚤状幼体培育。若培育池中已有80%幼体发育成为仔虾,便可淡化3天~5天再进行池塘养殖。沼状幼体能否变成仔虾,是罗氏沼虾育苗关键,本文为大家介绍罗氏沼虾蚤状幼体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4.
选取450只平均抱卵量为960粒/尾健康活力强的抱卵虾作为亲本进行育苗试验,并对日本沼虾蚤状幼体分期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在孵化期间共获得蚤状幼体408 240尾,孵化率为94.5%,育苗后期共获得仔虾242 086尾,蚤状幼体发育到仔虾的成活率为59.3%,蚤状幼体可分为Ⅴ期。本试验结果为今后日本沼虾人工育苗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渔业纵览     
马氏沼虾人工繁殖获得成功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去年引进的新品种———马氏沼虾在上海奉贤湖旺特种水产养殖公司温室内经过6个月越冬强化培育,分别于2002年5~7月孵化出三批蚤状幼体,共计育成大规格虾种4200尾。马氏沼虾是继罗氏沼虾之后我国从国外引进的又一大型淡水虾类,该虾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和抗病力强等特点,饲养的环境条件和养殖方式与罗氏沼虾十分相近,预期的发展前景较好。但其育种难度较大,育苗周期较长,成活率亦不够理想。在初步的人繁试验中,科研人员已对幼体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解决了抱卵虾脱…  相似文献   

6.
罗氏沼虾繁殖及养殖技术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罗氏沼虾课题组一、罗氏沼虾的人工繁殖为了发展罗氏沼虾的养殖,首要的是开展人工繁殖,解决苗种问题。罗氏沼虾的人工繁殖主要包括亲虾的选择和运输、亲虾的培育,虾卵的孵化以及幼体培育等一系列操作技术,现分述如下:(一...  相似文献   

7.
罗氏沼虾繁殖前的技术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宗永 《淡水渔业》2000,30(6):14-15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又称马来西亚长臂大虾、淡水大虾等,是淡水虾中个体最大、养殖最广的虾类这一。近几年来,罗氏沼虾的虾苗生产在我国一些省市发展较快,对我国罗氏沼虾的养殖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虾苗生产过程中许多育苗场产量时高时低,质量时好时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幼体培育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亲虾培育工作没做好,造成抱卵亲虾质量差、数量不足。笔者通过生产实践和观察,认为影响抱卵亲虾数量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亲虾雌雄搭配不当,比例失调。养殖者通常在性…  相似文献   

8.
广西水产研究所于去年引进新加坡天然野生罗氏沼虾原种试养,现已取得初步结果。今年进行多批繁殖育苗观察,亲虾抱卵饱满、卵粒不易脱落。孵化出来的幼体体色光泽透亮、食欲好、活力强、个体均匀、健壮、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9.
罗氏沼虾幼体及仔虾消化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春华  李广丽  邓筑虹 《水利渔业》2003,23(3):12-13,67
以酶学分析方法对罗氏沼虾幼体及仔虾4种消化酶的活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早期个体消化酶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脂肪酶比活力均为蚤状幼体I朗(Z1)<蚤状幼状IV期(z4)<蚤状幼体x期(Zlo)<仔虾I—Ⅱ期(PI—Ⅱ),各期的类胰蛋白酶比活力明显低于胃蛋白酶;淀粉酶比活力为z<P期,在pH值2—9.8的范围内,蛋白酶活性出现2个高峰分别为pH2.6—3.2和pH5.6—6.25淀粉酶最适pH值为5.2—5.8,呈弱酸性。  相似文献   

10.
罗氏沼虾育苗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氏沼虾人工育苗技术已有较多报道,本文根据199O年到1998年间利用天然海水和人工配制海水进行罗氏沼虾育苗工作的经验总结,对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1育苗过程中主要出现的问题及原因1.1抱卵虾卵脱落和孵化率低抱卵亲虾挑选出后,常有卵脱落和卵死亡造成孵化率低,甚至孵化不出幼体的现象,尤其是每年的第一批抱卵虾。笔者认为,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1)亲虾越冬期间没有管理好,亲虾受过伤。(2)交配时雄虾较少,或精子质量低。(3)抱卵虾在孵化过程中长时间在水质较差的水中。(4)抱卵虾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罗氏沼虾养殖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推广,虾苗异地运输已成为整个养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日益受到养殖业者的重视。由于虾苗生命力脆弱,适应环境能力差,为了提高虾苗运输成活率,现将罗氏沼虾淡化苗长途运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一、师自选择淡化虾苗的质量与产地、繁殖技术等因素有关。优质的淡化南应是体色鲜亮透明,无色素沉着;个体大小均匀,游动活泼;盛火盆中,搅水后,虾苗由水中心向外游动,水流平静后,虾苗趋向盆边。育出优质淡化虾苗要求湮状幼体阶段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培育,以便使90%的幼体完成变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罗氏沼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在虾苗培育过程中病害明显增多,危害严重,并有发展的趋势.罗氏沼虾育苗的疾病防治成了当务之急。福建省福清市联营罗氏沼虾育苗场,在1996年早期虾苗培育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疾病,死亡达90%以上,经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病情、本文就该场虾苗生产病害的综合防治作初步探讨。一、虾病发生与防治对策(一)罗氏沼虾的幼体发病症状1.发病前症兆(1)体色:幼体体色变灰变暗.用烧杯观察,体表始淡、发黑、灰白,不鲜艳,有些体表有小红斑。(2)活动:幼体在育苗池上层散开活动,不集群,活…  相似文献   

13.
材料与方法 试验前配好福尔马林母液,浓度为1000ppm,再稀释成试验所需的浓度(见表1),试验水体为1000毫升,试验用罗氏沼虾幼体为刚孵化的蚤状幼体Ⅰ期(Z_1),每个试  相似文献   

14.
英国斯特林大学水产养殖研究所对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两种幼体生长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两种沼虾幼体生长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发现日本沼虾幼体存活率高于罗氏沼虾幼体存活率20%,其日本沼虾幼体变态速度比罗氏沼虾幼体快。但日本沼虾幼体孵化数大大低于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幼体平均孵化数为1500尾,而罗氏沼虾幼体平均孵化数为354100尾。仔虾孵化数的严重差异,直接影响了亲虾需要量。日本沼虾  相似文献   

15.
罗氏沼虾作为一种名特优水产品,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易于饲养以及养殖生产周期短、营养丰富等优点,已引起许多水产养殖单位的重视。但由于其独特的繁殖条件,使很多单位不能自繁育苗,只能从外单位、外地购入虾苗。在购进虾苗的过程中,运输显得尤为重要。运输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虾苗的成活率。下面介绍笔者在运输罗氏沼虾苗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姜增华  叶金明 《内陆水产》2001,26(12):32-32
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近年来,在养殖过程中,罗氏沼虾病害越来越多,直接妨碍罗氏沼虾的生产发展。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实践中总结了罗氏沼虾综合防病技术,现简述如下。1苗种选择罗氏沼虾要选体质健壮的苗种。其规格整齐、个体0.7厘米以上,没有蚤状幼体参杂其中,淡化后在1‰以下盐度的水中暂养1~2天,活力较强,耐运输。在育苗过程中,育苗水温不超过30.5℃,育苗时间要达24天,饵料上以卤虫和蒸蛋为主,药物使用上较少使用抗生素类,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这样育出的苗体质较健壮、抗病力强。2消毒除害养殖(暂养)…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由运载亲虾水体分离出弧菌119株,发现9个种,并用所得菌株做了弧菌对虾卵孵化影响及虾苗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弧菌严重地影响草虾卵的孵化,对虾苗各阶段幼体都表现出很强的致病性,尤其是对蚤状幼体的致病性最强。  相似文献   

18.
滨海盐碱地盐度为34.89的咸井水,经沉淀、曝晒、充气、消毒。施用EDTA2~3~106络合重金属离子,再用淡水调成盐度12的半咸水,进行罗氏沼虾育苗试验。当卵子由淡黄变为浅灰时,移至半咸水中孵化,每天5:00用120目筛绢网将孵出的蚤状幼体捞入幼体培育池,布他密度8~12万尾/m3。幼体在动期前,每天投喂卤虫无节幼体2~3次,Z6期后改投蛋黄、蛋羹,口喂8次。4000尾亲虾在290m3水体中,育出虾苗571.9万尾,幼体成活率25%以上。专家鉴定认为,在同类研究中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朱春华 《水产养殖》2005,26(4):19-22
在水温30的条件下,用8个盐度梯度(4、7、10、13、16、19、22、25)的育苗用水进行罗氏沼虾人工育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7 ̄13的盐度范围内,罗氏沼虾幼体生长发育正常,变态时间均值为181d,而过高或过低盐度明显延长变态时间,且存活率很低;用淡水孵化罗氏沼虾幼体,每天增加盐度2 ̄10,幼体的生长发育和变态与育苗盐度始终保持在10的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罗氏沼虾在盐度为10的水体中孵化并发育到第期后,每天降低盐度2直到变态,幼体变态时间平均缩短2 ̄3d,且变态同步性较高。研究表明,罗氏沼虾幼体对盐度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低盐度条件下进行罗氏沼虾生产性育苗是可行的,本研究可明显节约罗氏沼虾育苗过程中的海水用量,降低育苗成本,为内陆地区大面积推广罗氏沼虾养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性早熟问题,很多体长在5~6cm的雌虾抱卵腔内已充满了卵。关于罗氏沼虾性早熟问题,一般认为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1)有效积温过高:在现行的池塘养殖过程中,由于水体较小,水位较低,水温的回升比河道、水库要快得多,而且罗氏沼虾的养殖一般都在高温季节,水温长时间过高,加速了罗氏沼虾的性腺发育,从而产生了性早熟现象;(2)营养过剩:营养过剩主要是指蛋白质过剩。在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所投喂的饵料几乎全部是高品质的商品饲料。投喂过多过精的商品饲料,一方面加速了罗氏沼虾的生长,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