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河蟹育苗生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蟹蚤状幼体为研究对象,观测复合型活菌净水剂对河蟹育苗过程的影响。在育苗池中加入复合型活菌净水剂,测定河蟹幼体生长过程中水体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溶氧、化学耗氧量、pH值、异养菌总数及各期幼体变态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复合型活菌净水剂能明显降低对河蟹蚤状幼体生长影响较大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等水质因子,并能抑制异养菌的增长,提高各期幼体变态率。  相似文献   

2.
罗氏沼虾蚤状幼体耗氧速率与窒息点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爱敏 《齐鲁渔业》1997,14(2):37-39
以罗氏沼虾蚤状幼体V与IX期为试验对象,在水温28.5±0.2℃条件下测定其瞬时耗氧速率;并将瞬时耗氧速率与时间、溶氧量作相关分析。结果:耗氧速率随时间延长、溶氧量下降而递减;蚤状幼体V与IX期昏迷点分别为2.18mg/L,1.34mg/L;窒息点分别为1.85mg/L,1.26mg/L。  相似文献   

3.
河蟹生活史从亲蟹产卵孵化开始,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发育至成蟹止。早期人工育苗为幼体阶段,分蚤状幼体(Z)和大眼幼体(M)两个阶段,正常的蚤状幼体蜕皮5次,每次蜕皮分为一期,分5期,然后转为大眼幼体,但在2004年的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我市部分场家出现了幼体发育阶段性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4.
《科学养鱼》2006,(11):82-82
搅水装置和使用:梭子蟹幼体培育池中采用搅水装置,可产生增氧效果,同时使培育池池水搅动,产生一定的流态,水体上下对流,改变了溶氧在水体中分布不均匀性。小型池塘每亩可配1千瓦水车式增氧机,即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幼体培育池中,水车式增氧机的运转除了增氧作用外,还可使池表、底层溶氧量基本保持相等,这对防止底质急剧恶化、局部缺氧有较好的效果,搅水还能产生适宜幼体生活的流水环境,防止幼体集结打团和沉底,使得幼体及活饵料分布均匀,有利于促进幼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河蟹人工育苗技术主要包括:育苗池消毒后冲洗洁净,引入经两次沉淀、过滤、盐度为23~25‰的海水,然后施肥、充气,繁殖天然饵料。Ⅰ期蚤状幼体入池后,先投喂熟蛋黄,蚤状幼体发育至Ⅲ期以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等。育苗期温度从21℃逐渐升至24.5℃,每次升温不超过0.5℃。经常换新水入池。蚤状幼体发育至Ⅳ~Ⅴ期,分别换池各一次。出池前逐渐降温并淡化池水盐度至7‰左右。  相似文献   

6.
孙先交 《齐鲁渔业》1999,16(1):15-17
采用逐步降低培育用水盐度,合理控制培育密度,严格掌握饵料投喂量,蚤状Ⅰ期投喂烫死的卤虫无节幼体,蚤状Ⅴ期幼体变态时投喂充足的成体卤虫等措施,提高了河蟹育苗成活率和单位水体出苗量。结果:在500m^中,560只亲蟹一次出苗205.6kg,变态成大眼幼体140.6kg,成活率23.4%,平均每立方米水体出苗0.4kg。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绒螯蟹的育苗过程中,采用添加微生物的方法调节育苗水体的水质,结果表明:与对照池相比,试验池中的氨氮明显下降,溶氧量增加,pH值变化不大;河蟹各期幼体的成活率提高,从SouⅠ期幼体至大眼幼体,试验池的成活率为13.9%,对照池仅8.1%。因此,在河蟹的育苗生产上,利用添加有益微生物的水质循环装置,能有效地提高育苗产量,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青虾胚胎及幼体发育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和方法1.1育苗场条件育苗在岳阳市水产研究所原河蟹育苗厂房进行,厂房为玻璃屋顶,育苗池为水泥池,共10个,每个面积30米2,深1.5米。育苗用水取自芭蕉湖,水质清新,无污染。育苗池不铺设气石,采用鼓风机充气增氧,使育苗池水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并形成一定的波浪。1.2亲虾培育及孵化亲虾从洞庭湖捕捞,个体重为0.2~0.3克/尾,长4~5厘米。先将亲虾放入暂养池中交配抱卵,已抱卵的亲虾移入育苗池中培育,待孵出蚤状幼体并达到一定密度时,用虾笼将亲虾诱捕出池。为保证每池排放的蚤状幼体发育同步…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我省河蟹育苗生产的发展很快,沿海百余座水产育苗室中有近1/2全部或部分开展了河蟹育苗生产,年产蟹苗1万余kg。目前生产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一是蚤状Ⅰ期至蚤状Ⅱ期和蚤状Ⅴ期至大眼幼体变态难的问题尚未普遍解决;二是在大眼幼体期时常发生大批死亡的情况。笔者根据亲身实践及调查了解的情况,试对河蟹育苗生产中的几个技术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河蟹育苗过程中,Ⅰ期蚤状幼体(简称Z1)到Ⅱ期蚤状幼体(简称Z2,下同)的变态是最易出事的一环,因而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是育苗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人根据多年从事河蟹育苗生产经验,对影响Z1成活率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三疣梭子蟹不同期幼体变态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疣梭子蟹育苗中,不少场家出现蚤状Ⅰ期(Z_1)变蚤状Ⅱ期(Z_2)、蚤状幼体(Z)变大眼幼体(M)、大眼幼体(M)变Ⅰ期稚蟹(C_1)变态难的现象,现将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Z_1→Z_2、Z→M、M→C_1变态难的现象 不同的育苗场家现象各有不同,有的Z_1第1天不摄食,有的第2天停食,结果都是Z_1活力变弱,Z_1很难变为Z_2,最终被淘汰。有时蚤状幼体各期变态较为顺利,但蚤状幼体变大眼幼体时出现问题,有的是蚤状幼体Ⅳ、Ⅴ期死亡或脱壳  相似文献   

12.
水质对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天伦 《淡水渔业》2001,31(6):20-21
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又名河蟹 ,是长江水域中名贵的甲壳类动物 ,其鲜肉中蛋白质含量为 14 % ,脂肪含量为 5 9% ,碳水化合物含量为7% ,还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随着河蟹养殖事业的发展 ,天然苗种资源已供不应求 ,因此工厂化育苗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水体中各种理化、生物因子对工厂化河蟹育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1 物理因子1 1 光照河蟹幼体具有趋光性。光照强弱对氵蚤状幼体(Z)的成活率有很大关系 ,尤其当幼体到Z4、Z5期 ,幼体的趋光、聚群性更为强烈。光照有利于幼体的生长发育 ,但过强的光…  相似文献   

13.
河蟹育苗水的卫生细菌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俗称河蟹Mittencrab ,含低脂肪高蛋白 ,特别美味可口 ,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河蟹人工育苗因水体小、密度高 ,生产过程中水体交换频繁 ,水的自净作用微乎其微 ,自身污染和幼体一次次脱壳变态带来的水体污染程度相对增大 ,造成蟹苗成活率低 ,甚至育苗失败。安徽省某育苗场 2 0 0 0、2 0 0 1年损失惨重 ,几乎绝收。尽管该场也采取了相应的消毒、除菌、杀虫措施 ,在众多因素 (pH、盐度、温度、硬度等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种群 )共同作用下 ,仍在氵蚤状Ⅰ期幼体 (Z1)变氵蚤状Ⅱ期幼体 (Z2…  相似文献   

14.
从患病河蟹蚤状幼体体内分离出的病原菌为副溶血性弧菌;人工回感染实验表明副溶血性弧菌是导致河蟹蚤状幼体发病的病原;其对氧哌嗪青霉素、呋哺西林高度敏感。副溶血性弧菌可以通过食物和水体感染河蟹蚤状幼体。加强消毒措施有利于对该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河蟹溞状幼体培育期使用孔雀石绿杀灭聚缩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石绿对河蟹(氵蚤)状幼体的48小时半数致死浓度Ⅰ期幼体为1.89ppm,V期幼体为7.45ppm。在河蟹工厂化育苗中如果发生聚缩虫感染,可采用孔雀石绿1ppm浓度全池泼洒、10~12小时内排出药液水、技入新水的方法杀灭聚缩虫,不会影响河蟹(氵蚤)状幼体的变态发育。  相似文献   

16.
辽河下游主要污染物对河蟹不同发育期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91年4、6、7、8、11月份5次对辽河下游4个采样点进行水质调查(结果见表1)。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主要污染物对河蟹Ⅰ期(氵蚤)状幼体的急性毒性试验;扣蟹对污染物的  相似文献   

17.
河蟹人工育苗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蓄水池及其处理、亲蟹暂养、布苗方法、幼体培育一整套河蟹育苗高产技术,在576m^3水体中大眼纪估312.5kg,单位水体出苗量540g/m^3;蚤状本Z1变大眼幼体平均或活率达到28.6%,发现一种可疑病原菌。大眼纪体最适培育 10万尾/m^3。  相似文献   

18.
地下盐水处理后用于河蟹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没有海水可以利用的地区,地下盐水经处理后可用于河蟹人工育苗。实验结果显示,育苗水体中钾离子严惩缺乏会导致河蟹I期sou状幼体的死亡。钙含量偏高,钙镁比失调的水质环境会影响各期sou状幼体的变态、成活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远海梭子蟹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远海梭子蟹在水温28~30℃,盐度32~34条件下,从产卵至孵化需要257h,从第1期蚤状幼体发育变态为仔蟹苗(C1)约需11~13d。整个育苗共投放蚤状幼体46.6万尾,培育出大眼幼体10.11万只,成活率为21.7%,培育成仔蟹苗5.14万只,育苗成活率为11.6%。文中还对胚胎和幼体发育时间与温度和饵料的关系以及幼体培育成活率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河北省河蟹育苗生产发展很快,沿海百余座水产育苗室中有近一半开展了河蟹育苗生产、年产蟹苗1万余公斤。目前生产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备状1期至蚤状Ⅱ期和蚤状Ⅴ期至大眼幼体变态难;二是时常发生大眼幼体大批死亡。为此,我们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1亲蟹的选择目前我省河蟹育苗所需亲蟹,大体上有三个来源:一是上年秋收购的人工养殖的二龄成蟹,移入半成水中促其交尾、抱卵,然后越冬,第二年春天再起捕移入室内产卵;二是春天收购淡水池塘中养殖的二龄蟹;三是春季收购的海捕抱卵蟹。海捕蟹虽然个体较大,抱卵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