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虎纹蛙俗称田鸡、青鸡,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通过近年来虎纹蛙的养殖研究与技术推广,本文总结了华南地区虎纹蛙的成套养殖技术,并进行了虎纹蛙养殖效益分析。一、室内池场地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环境安静、通风向阳、周围没有对养蛙用水构成威胁的污染源。蛙池  相似文献   

2.
虎纹蛙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金水 《内陆水产》2002,27(1):14-15
虎纹蛙俗称田鸡,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虎纹蛙属,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温度在4℃以下或35℃以上时,易引起死亡。温度低于12℃即停食冬眠。春季温度上长到16℃结束冬眠。当年繁殖的幼蛙经6个月(5~10月)饲养体重可达150克左右。该蛙的营养和肉质可与野生棘胸蛙相媲美,现野生棘胸蛙数量较少,人工养殖较难,在此将有关养殖技术奉献给同行。1场地选建1.1蛙池建造养殖场地应选择环境安静、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安全、便于管理之处。面积以20米2为佳。1.2越冬池越冬池保水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南方的福建、江西、海南等省的内陆山区虎纹蛙养殖方兴未艾,养殖方式多种多样,但以“稻—鱼—蛙”生态养殖模式在闽北山区推广最为普遍,其原理是根据生物食物链关系,选择稻、鱼、蛙等最  相似文献   

4.
青蛙通常指的是黑斑蛙、金线蛙、虎纹蛙等蛙类 ,为我国最常见的蛙种。人工养殖青蛙技术简单、繁殖系数高、经济收益大 ,是农家致富的好门路 ,同时又能解决急需与生态两者之间的矛盾。现将青蛙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蛙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成蛙池。一般宜选既潮湿又温暖的地方 ,以长方形水泥或土池为宜。野外大池 4× 6米为一单池 ,池壁最好抹上水泥 ,池底仍留泥土 ;庭院小池一般 1× 1 5— 2米为宜 ,池深一般 1米 ,水深 2 0— 50厘米 ,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 ,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 4 0只成蛙。青蛙养殖池用土池、…  相似文献   

5.
黄志平 《水产养殖》2006,27(3):24-25
为探索虎纹蛙生态养殖新摸式,光泽县于 2001-2005年开展了“虎纹蛙、鱼、林生态种养”试验。试验初试成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蛙池条件蛙池由低产池塘改造而成,共9口,连片,均为土池,总面积为3514 m2,每口面积为310-526 m2 不等,池深1.2-1.5 m,水深0.3-0.5m。池底为沙壤  相似文献   

6.
邹新群 《淡水渔业》2001,31(3):33-34
青蛙通常指的是黑斑蛙、金线蛙、虎纹蛙等蛙类 ,为我国最常见的蛙种。人工养殖青蛙技术简单、繁殖系数高、经济收益大 ,是农家致富的好门路 ,同时又能解决市场急需与生态短缺两者之间的矛盾。现将青蛙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 养蛙池的建造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成蛙池。一般宜选既潮湿又温暖的地方 ,以长方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野外大池 4m× 6m为一单池 ,池壁最好抹上水泥 ,池底仍留泥土 ;庭院小池一般 1m× ( 1 5~ 2m)为宜 ,池深一般 1m ,水深 2 0~ 50cm ,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 ,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 4 0只成蛙。青蛙…  相似文献   

7.
蛙类养殖过程中的用药常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为民 《内陆水产》2006,31(2):38-39
目前我国的蛙类养殖以美国青蛙、虎纹蛙两种最为常见,养殖方式大都为集约化的水泥池、土池养殖。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用心与否最为关键,大部分蛙类养殖户在饲养管理上都下了一番心思,除蛙苗、区域、水质、气候等因素外,蛙类养殖过程中病害发生较频繁,用药次数较多,而养殖户往往疏忽了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治,特别对是药物对蛙的敏感性和潜在的伤害性不够重视,缺乏基本的用药常识,盲目跟从胡乱投药,屡屡发生药物使用不当,造成养殖失败。笔者近几年对本县的5个蛙类养殖场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普遍存在着养殖过程中因用药不当、缺乏用药知识影响养殖效益的现象,现将蛙类养殖过程中的用药常识作一系统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邹新群 《河北渔业》2003,(1):27-27,41
青蛙通常指的是黑斑蛙、金线蛙、虎纹蛙等蛙类,为我国最常见的蛙种。 人工养殖青蛙技术简单、繁殖系数高、经济收益大,是农家致富的好门路,同时又能解决急需与生态两者之间的矛盾。现将青蛙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择在5块总面积1.44 hm2的连片单季稻生产田中,放养7~9 g/只和13~15 g/只不同规格的杂交虎纹蛙种,经过90天左右的养殖,每公顷单产稻谷5 939.25 kg,蛙7 539.45 kg。结果表明,投放杂交虎纹蛙在稻田养殖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虎纹蛙能有效地控制水稻虫病害,稻谷种植完全不喷施化肥、农药。  相似文献   

10.
舒妙安 《水利渔业》2000,20(4):12-13
介绍了棘胸蛙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场址选择、蛙池建造、繁殖与孵化、蝌蚪及幼(成)蛙人工饲养等方面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1.
熊谱成 《淡水渔业》1996,26(5):42-42
美国青蛙的土池养殖熊谱成(湖南省益阳县农业局)美国青蛙是我国近年引进的一种大型食用蛙,每亩水面年可产蛙近1500公斤。我县养蛙专业户在土池养殖技术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具体介绍如下。1商品蛙池的修建建养殖池的地点有水源,无污染.环境比较安静。建池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开展美国青蛙无公害生态高效养殖,是适应当前水产养殖之需要,通过对蛙池进行技改,推广保持良好栖息环境为核心的养殖技术后,美国青蛙一般不发生病害。经近二年的实施,在目前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年均亩产美国青蛙1.78t,年均亩利润4,300元,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牛蛙养殖技术讲座 第四讲 牛蛙幼蛙的养殖技术牛蛙幼蛙是指蝌蚪变态后到当年越冬前的牛蛙,体重一般在100g以下。由于幼蛙的适应能力较差,饲养管理工作尤应细致,这对整个生产有很大影响。一、幼蛙池的建造幼蛙池可选用水泥或土地。水泥池面积以30~50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虎纹蛙,也叫泰蛙、海南蛙,在广东俗称田鸡,是常见的一个青蛙养殖品种,适合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虎纹蛙养殖主要集中在海南(三亚、琼海、海口)和广东(佛山、惠州、台山、湛江)。  相似文献   

15.
订阅科技报刊致富有路效益高广东省罗定市罗镜镇养蛙专业户李华强长期订阅(科学养鱼》、《广西科技报》等科技报刊,创办了罗定市科委青蛙养殖示范场,学科学、用科学,取得了很大的效益。全场6人,蛙池6亩。1994年繁殖销售本地蛙(虎纹蛙)苗309万只,销售成蛙...  相似文献   

16.
张时祥  陈瑜 《水产养殖》2011,32(8):47-48
虎纹蛙,俗称田鸡,隶属脊索动物亚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虎纹蛙属,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青睐。近年来,由于虎纹蛙养殖产业竞争加剧,出现对养殖环境污染,虎纹蛙疾病增多,品质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虎纹蛙生态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虎纹蛙(Rana figrina ruguiosa Wiegamann)欲称水鸡,是名贵的食用蛙类之一,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然采捕量日益增加。为此,开展虎纹蛙人工育苗及其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对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养蛙业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现将霞浦县立新特种水产品开发研究所五年来虎纹蛙养殖技术经验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棘胸蛙俗名石顿、石磷、骨栋,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开展棘胸蛙人工繁殖,为人工养殖提供充足的种苗,对发展人工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省古田县“清源棘胸蛙生态养殖场”通过10多年的潜心摸索,积累了丰富的人工育苗经验,2004年采用人工饲养的亲蛙进行人工繁殖、育苗获得成功,培育出变态幼蛙1万多只,为内陆山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提高淡水养殖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供了一条致富的好途径。现就棘胸蛙人工育苗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一、亲蛙的培育与选择1.亲蛙池的场地选择与结构养殖棘胸蛙应选择…  相似文献   

19.
泰国虎纹蛙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泰国虎纹蛙又名泰国青蛙,原产于泰国,俗称“泰蛙”,1995年首次引进我国南方饲养。此种蛙个体适中,外形酷似本地蛙,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在市场上极为畅销。人工养殖泰蛙周期短,从产卵至商品蛙,只需100天左右,既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又能保护我国野生虎纹蛙。1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泰国虎纹蛙成年个体一般250~450克,大的可达650克。其头型短小,皮肤粗糙,背部两侧各有数条不规则的短肤褶,长短不一,若断若续,背部颜色因饲养环境不同而有棕灰、黑灰、墨绿等色,并附有不规则的黑斑,腹面白色,四肢有黑斑纹…  相似文献   

20.
许建平 《内陆水产》2003,28(3):14-15
中国林蛙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林蛙属,是集药用、食用、保健于一身的珍贵蛙种,属国家保护动物,被誉为深山老林珍品。用雌性中国林蛙输卵管干制成的哈士蟆油是名贵的中药材,近年来一直在国内外药材市场畅销,而且价格昂贵,供不应求。林蛙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作者从东北引进种蛙200对,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进行林蛙南移养殖试验,采取用深井水喷淋的方式进行温度调节,培育成蛙近15万只。现将有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场地选建场地选择养殖场地要求安静,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便于管理。越冬池建在背风、避光、排灌水方便的地方。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