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渔业》2005,(3):55-56
近日,河北省滦南县会达水产养殖公司组织的欧鳎苗种繁育取得巨大突破,第一批亲鱼经过驯化和诱导已于2005年4月8日成功产卵,到5月10日已经孵化出2cm的苗种4万尾。卵的受精率60%,受精卵孵化率55%。  相似文献   

2.
以人工饲养的2、3冬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进行4批次的人工催产和孵化试验。催产雌亲鱼5960尾,平均体重120.6~148.2g,雄亲鱼350尾,平均体重278.6~310.5g。催产药物为LHRH-A2、DOM和HCG合剂。亲鱼注射后放入水泥池暂养,到达效应时间时实施人工采卵、采精液和人工授精,受精卵脱黏后用孵化桶孵化。雌雄亲鱼为20∶1。共收获受精卵4389.6万粒,孵出水花鱼苗3774.2万尾。平均催产率和受精率达到94.6%和84.1%,每尾雌亲鱼平均产受精卵约0.74万粒,孵化出鱼苗约0.63万尾。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亲鱼产卵率、受精卵孵化率和出苗率均较高,同时,节省人力、物力和空间,可大大提高黄颡鱼人工繁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正>家鱼孵化生产中经常出现孵化率低问题,分析其原因有亲鱼自身、设施设备、孵化用水水质、催产药物剂量、人工操作技能等方面因素,原因众多。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一种现象即催产正常、受精卵前期发育也正常,但是卵膜提前脱膜,引起胚胎大批死亡和畸形,使得孵化率偏低。我场在2016年的孵化生产中,出现脱膜过  相似文献   

4.
<正>细鳞鱼,身材纤细,头圆、嘴宽、身披豹纹,几乎看不见有鳞片,是有名的冷水经济鱼类,但在人工繁育期间孵化率却不高,有的地方甚至达不到50%。胚胎的发育过程历来是极为细致复杂的,特别是敏感期阶段,稍有动作便会导致受精卵的大量死亡。而在非敏感时期,适时做些改变,如消毒、挑拣死卵等,不仅不影响受精卵正常发育,还能优化孵化环境,提高孵化率。为了提高其孵化率,我们在涞源县昌源渔场,设计了细鳞鱼受精卵不同发育阶段随水流搅动、  相似文献   

5.
有的养鳖专业户反映:在鳖卵孵化过程中,虽然管理认真,但孵化一段时间,卵壳变青了,有的卵内部发黑,只有痛心地剔除,以防影响好卵孵化,但剔除了还会有,严重影响了孵化率。以上情况说明,有些人对鳖卵孵化的经验不足,误将一部分正常发育的鳖卵,当病卵废弃,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安陆市养鳖专业户张家谋等人,每年鳖卵孵化率都在90%以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现根据他们的实践、并参阅有关文献,将鳖卵孵化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作如下介绍。刚产出的受精卵,新鲜而有光泽,呈粉红色或乳白色,一般为圆形,少数呈椭圆形。卵径1.5~2.3厘…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我们在沙塘鳢繁育过程中发现多雌共巢产卵,卵块重叠,受精卵提前脱落、破膜;非正常卵发育;受精卵逐渐变成白卵,卵死亡等现象非常普遍。孵化率非常低,常常出现全军覆没。现就沙塘鳢繁殖中产卵和孵化环节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一些沙塘鳢孵化率低的原因和关键技术,以期为沙塘鳢规模化繁殖提供一些解决思路。1.亲鱼收集在河沟、外荡等天然水域中挑选体质健壮、体形丰满、无伤、无病的雌性达2冬龄以上、体重50克/尾以上,雄性1冬龄以上、体重达75克/尾以上的沙  相似文献   

7.
水温、pH值和光照对斑马鱼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究水温、pH值和光照对斑马鱼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依次进行的单因素实验显示,水温28℃,pH值7.5,光照强度100 lx,光周期10L∶14D时孵化率最高。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斑马鱼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为:水温pH=光照强度光照周期,理论最佳孵化条件为水温28℃,pH值8.0,光照强度100l x,光周期12L∶12D。在孵化过程中,受精卵孵化时间随着孵化温度的提高而缩短,且在发育过程中存在不同步现象。  相似文献   

8.
长臀鮠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斌  叶卫 《水产科学》2007,26(1):31-34
催产4龄亲鱼,催产药物为LHRH-A,DOM,CPE,催产率66%,孵化率20%;长臀鮠成熟卵圆球形,透明,卵径平均(1.10±0.20)mm,为沉性卵,具黏性,受精卵孵化分为胚盘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阶段、神经胚期、器官分化阶段和孵化等7个阶段,当水温26-29℃时,孵化时间为96h10min。  相似文献   

9.
甲鱼卵孵化装排方法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建辉 《科学养鱼》1996,(10):12-12
甲鱼卵孵化装排方法及比较亲鳖产出的卵,经挑选确定受精后,装箱孵化,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受精卵就能够孵化出稚鳖。而受精卵的排列方式则直接关系到孵化成本和孵化率、出苗率的高低。因此,选择适宜的装排方法,是孵化过程的关键之一。下面笔者根据长期从事孵化工作...  相似文献   

10.
石鲽的人工繁殖和育苗Ⅰ:促熟,人工授精及孵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国内首次进行的石鲽鱼人工繁殖试验,于繁殖期捕获的成熟亲鱼可在池中自然产卵,并且其人工授精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也高于激素促熟亲鱼所产之卵。注射HCG和LRH—A对亲鱼的性腺发育有明显的促熟作用,而促熟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亲鱼的发育程度。石鲽鱼的精子离体10分钟后完全丧失了使卵子正常受精和孵化的能力,而卵子离体70分钟后仍可以有29.8%和38.2%的受精率和孵化率。  相似文献   

11.
淡水鱼黏性卵挂卵孵化为在设定条件下让鱼类受精卵置于水雾中孵化的方式,是近年来人工繁殖领域产生的创新型孵化方式.孵化过程中通过控制水雾的温度和湿度,可在增加受精卵周围溶氧同时,降低受精卵感染水霉菌的几率,从而有效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本文通过控制和优化孵化环境限制因子,就鲤鱼人工繁殖挂卵孵化的设施应用和最优湿度、温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把克氏原螯虾抱卵亲虾,在不同的遮蔽物下进行孵化,研究不同遮蔽物对克氏原螫虾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树枝和棕榈皮为遮蔽物的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率显著高于枯树叶、稻草和泥巴为遮蔽物的孵化率,分别达到84.75%和81.08%。以稻草为遮蔽物的受精卵孵化率最低,为6.32%。  相似文献   

13.
鲶鱼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腺发育成熟的鲶鱼,采用不同品种激素、不同剂量进行催产。对催产后的亲鱼分别给予不同的刺激。对收集的受精卵采取不同的孵化方式,结果表明:亲鱼培育是关键,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只要提供适宜的产卵条件(产卵池、鱼巢、水流),用HCG+LRH a混合激素注射,即可达到理想的催产效果。采取不同的孵化方式,在适宜的水温下(16℃—28℃),只要使受精卵能得到充足的溶氧,就可获得很高的孵化率。鲶鱼苗互相残食严重。出膜几天后就互相残食。  相似文献   

14.
大银鱼移植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层塑料袋向许家崖水库移植大银鱼受精率30万粒,放卵后用木制孵化箱进行孵化,孵化率67%,大银鱼产卵时间可从11月中旬持续到翌年1月底,高峰期为12月28日至翌年1月4日,平均怀卵量8000粒,雌雄比3:5。选择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受卵授精,受精率为75%,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成果因国内领先水平,在大银鱼人工繁殖方面,对亲鱼成熟度的鉴定,别鱼选择,人工授精技术,受精卵的贮存,运输技术等有创新点。  相似文献   

15.
牛雪莹  任志明  吴佳颖  母昌考  王春琳 《水产学报》2024,48(1):019609-019609
为了探究三疣梭子蟹受精卵的离体孵化技术及效果,本研究先后开展了受精卵块最适分离液种类及作用条件的筛选、分离液处理不同发育期受精卵离体孵化的差异、分离液处理对受精卵卵膜的结构影响,及分离液处理受精卵对孵化后幼体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木瓜蛋白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离液,在浓度为0.09 g/mL,分离时间30 min时,分离率可达到99%以上;经过分离液处理后的各期受精卵均能孵化出幼体,卵内溞状幼体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高,为89.0%±3.3%,未经处理的对照组为70.0%±4.8%;卵裂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低,为58.0%±3.9%,对照组为31.0%±2.3%,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孵化率明显提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经过分离液处理的受精卵卵膜结构疏松,且厚度降低,符合处理组孵化率增加这一现象,干露、福尔马林溶液胁迫和行为学测试对不同处理组的幼体进行质量评价的结果显示,处理组和对照组幼体活力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实验所获得的分离液可以有效提高三疣梭子蟹受精卵的分离率和孵化率,且不影响幼体质量,可为三疣梭子蟹及其他甲壳动物受精卵的离体孵化提供参考。本研究可为三疣梭子蟹的苗种繁育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也将为基因编辑辅助育种等技术的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在淡水养殖鱼类人工繁殖的科研生产领域,如何提高产出率、受精率、孵化率,一直是广大科研人员努力研究的方向。在鲤鱼、鲫鱼、团头鲂等产粘性卵的鱼类人工繁殖过程中,传统孵化方式都是将受精卵放置在孵化环道、网箱或苗池的水体中孵化。存在水质污染造成死卵、坏卵多,孵化率低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本文通过一系列孵化对比实验,探索一种创新型的挂卵孵化方式,实现了受精卵在雾水中孵化。该技术可以控制孵化温度,  相似文献   

17.
<正>六斑刺鲀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潜力的品种,本研究针对野生六斑刺鲀亲鱼捕获后驯养难度高、人工繁殖技术不成熟导致性腺发育缓慢及孵化率低的问题,开展了野生六斑刺鲀的诱导驯养、性腺发育营养强化以及孵化技术的对比实验,以期提高六斑刺鲀受精卵的孵化率,为完善六斑刺鲀苗种繁育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鳖的人工孵化中受精卵的排列方向对孵化率的影响很多资料表明,在鳖的人工孵化中,受精卵的排列必须动物极向上,否则受精卵会由于缺氧窒息而死,孵化不出稚鳖。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采卵时有一部分卵无白色亮区(无法判断其是否受精及动物极方向),但放置一段时间后部...  相似文献   

19.
施氏鲟全人工繁殖研究初报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自7-8龄后备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亲鱼群体中选出成熟较好的亲鱼进行人工催熟培育,其中1尾雌鲟,5尾雄鲟效果较好,经催产,手术取卵,干法授精和孵化,获受精卵19095粒,孵出健康鲟苗8714尾,受精率30.12%,孵化率45.63%,受试鲟术后20d左右开始摄食,伤口完全愈合,孵出的鱼苗经9d暂养,卵黄吸收完毕,开始摄食,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20.
为合理开发利用贵州省已遭受破坏的野生唇鲮资源,采用药物催产、在养殖基地人工授精和捕捉天然怀卵亲鱼进行野外人工授精两种方式进行了唇鲮的人工繁殖试验。试验结果:共获受精卵约86700粒,总受精率91.26%,孵化出鱼苗61560尾,孵化率为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