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息一束     
中越兩国交流制茶技术經驗根据中越二国技术援助协定規定,越南人民共和国派来我国学习制茶技术的五位越南实习生,正在我国浙江、江苏等地实习制茶方法和操作技术。在浙期間,他們在杭州茶厂实习了綠茶和龙井茶的生产过程,茶叶檢驗項目和檢驗方法,以及机械制茶的原理和实际操作技术。由于全体实习生同志的积极努力、苦学  相似文献   

2.
空调发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红茶制法后,叶色由绿变红过程,称为渥红。1890年日本古在油泽(Y.Kosai)首先提出制茶的绿变红过程与工业发酵相同,定名为“发酵”。几十年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研究证实:红茶的“发酵”不是微生物发酵,而是酶促作用。目前,用“发酵”作代名词。在制茶中,从广义上讲,发酵是个过程,揉捻开始,发酵就开始。狭义上讲,发酵又是一道工序,在揉捻或揉切筛分之后,在烘干之前。发酵技术在逐步发  相似文献   

3.
米質在貯藏过程中变貿的原因主要在溫度和湿度。如果溫度保持在13℃以下,可以长期維持米質不变。水下貯藏粮谷,可以創造这种有利条件。一九六九年在琵琶湖将包装好的粮谷沉入水下进行水下貯藏試驗。选試地点水深50—70米,湖底泥层很浅,无河川流入,水深20米处长年溫度16.3—10.4℃;30米处13.1—8.7℃。  相似文献   

4.
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揉捻与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名优祁红初制中普遍反映的揉捻困难和发酵程度难掌控的问题。选用‘祁门槠叶’种一级鲜叶原料,经相同萎凋后,以传统祁红初制工序为对照,揉捻方式(A)设置A1(一次空揉+轻压)、A2(二次空揉+轻压)、A3(二次空揉+轻压+稍重压)3处理;发酵程度(B)设置B1(偏轻,黄红色)、B2(适中,铜红色)、B3(稍重,红褐色)3处理。通过对揉捻叶的细胞破损率、成条率和芽叶完整率的测定比较,优选最佳的揉捻方式;根据对干茶样品的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分析结果,选择最适宜的发酵程度。结果表明:揉捻A3处理,叶细胞破损率87.4%,成条率84.6%,芽叶完整率59.7%,比较符合名优祁红初制的揉捻要求;发酵B2处理制得的茶样,主要生化成分比例协调,感官审评综合评分94.10分,发酵程度适宜。因此,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揉捻工序选用A3揉捻方式为好,发酵程度掌控在B2为宜。  相似文献   

5.
一楔子我省现有80多万畝旧茶園,大都是解放以前种植的。由于歷史、地理和經济等条件的限制,栽培管理是多种多样的。其基本特征是:地塊分散、狹小,茶樹种在平地到50—60度的坡地上面,有的种在地边或梯墈上面;水土保持工作差;茶樹叢植,成行或不成行,茶叢密度随地形和間作習慣而有不同,每畝由200多叢到600—700叢不等;茶樹年齡大都在40—50年以上,部分地区有台刈習慣,都不修剪;耕作施把水平極不平衡,多数地区不施肥,每年僅随間作物中耕除草数次;耕作都用人力和簡  相似文献   

6.
最适宜君子兰发育生长的气温条件是15℃—25℃。当气温在25℃以上时,一般停止生长;30℃以上如湿度过大,则会出现徒长,叶片明显变长变窄,管理不当还会出现病害;气温低于10℃时,生长速度变慢,8℃以下停止生长。因此,必须根据气温的变化管理好君子兰。春、秋季节,气温适当,是君子兰生长的旺盛时期。最好在二月下旬和九月底前后(天津地区的气温)换一次新土,一年生小苗可不换。培养土可用腐叶±50%,发酵马粪30%,2—3毫米直径的粗砂或煤渣(轻质多孔的)20%配制;或用腐叶土40%,马粪20%,粗砂20%,骨粉20%配制。每隔10—15天施一次,用豆饼、淡水鱼下水、蹄壳等沤制的液肥。要坚持薄肥勤施的原则。液肥浓度,应根据原液  相似文献   

7.
揉捻在紅茶初制中是四个主要工序之一。它不僅使萎凋叶揉捻成条,構成外形緊实的条件,更重要的在于揉破叶細胞,促使鞣質氧化,形成紅茶所特有的色香味。因而揉捻处理的得当与否,也是紅茶内质优劣的一个关鍵。揉捻程度的主要标誌是細胞破碎率。按照苏联生化管理指标,三号叶的細胞破碎率应达到了8—85%;今年紹兴紅茶初制厂的生  相似文献   

8.
炒青綠茶(眉茶)佔浙江省外銷茶总量54.14%。为改進提高当前的生產技術,浙江省有关茶業單位組織成“浙江省綠茶初制研究组”。因溫州綠茶几年來進步很快,1955年外交苏結果,按出厂等級原級成交的估91.23%,級2.66%。品質列为全國外銷綠茶的首位。我们  相似文献   

9.
一不發酵茶的發現 湖北省恩施县芭蕉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产茶的山区。原来出产内銷青茶,1938年开始制过紅茶。解放后,因出口需要,于1952年在芭蕉区恢复初制紅茶。从这时开始,茶叶收購站在泡湯审評中发現紅茶的叶底中,間或夾杂有少量鮮录色的叶片,起初还以为是制茶技术上的缺点,久之才被引起重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砖茶品质,有效降低氟含量,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25个不同茶树品种1芽5叶原料的氟含量,这些茶树品种氟含量为181.92~345.06 mg/kg,‘中茶302’是含氟量最低的茶树品种。以1芽5叶‘中茶302’为原料,在参照传统砖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优化出3条砖茶生产工艺,生产低氟砖茶。比较砖茶氟含量、理化指标、内含成分检测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最优生产工艺为工艺3,即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复炒→复揉→晒→渥堆→蒸→渥堆→炒干→蒸、压砖→砖茶,该工艺所制砖茶氟含量、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GB/T 9833.4—2013);感官品质优于传统砖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比传统砖茶增加了9.41%、36.39%、26.94%、27.23%、15.29%。通过选用低氟砖茶品种,控制原料嫩度,优化砖茶加工工艺,能实现砖茶的低氟优质。  相似文献   

11.
宜都工业区(原宜昌專区)是宜紅茶的主要产区,解放十年来,茶叶生产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58年全区茶叶总产量达到34,659担,比解放前历史上最高产量的1936年的31,400担,增加了10.38%。同时,在制茶工具推广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到58年止,全区已經推广了揉茶机1,182台,其中水力揉茶机达到197台,全区95%以上的紅茶使用了机器揉捻。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普文国营农场,手工生产蒸青绿茶——云针。品质特征,条索紧直细嫩似针状,呈现深绿色,鲜润光滑,汤色青绿明亮,香气高长鲜爽,滋味醇和回甜,叶底嫩绿匀整,无花杂等现象。一、鲜叶采摘:采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半开展,芽叶大小要匀齐,老嫩要一致,叶色浓绿,茶梗不能采长,不采无芽头茶,不采紫芽、黄叶等,不带鱼叶。采摘时动作要轻,防止揉破,折断芽头、叶片。保持鲜叶的新鲜,鲜叶应现采现制,  相似文献   

13.
炒青绿毛茶审评时,对外形条索园紧,完整,有峰苗等因素有严格要求。以外形定级,内质提等。说明做好干毛茶外形条索尤为重要。各档茶成条率高低影响着精制成品茶的制率高低,对提高经济效益有着深远意义。揉捻是形成绿毛茶成条率高低的主要技术关键之一。然而,迄今茶叶工作者对揉捻技术的掌握往往是单纯机械地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各档茶的揉捻标准是不够科学的。而且加压原则轻—重—轻,概念较为含糊,使操作者难以掌握运用,往往造成茶条松、扁、碎的现象。鉴于此,笔者就多年生产经验,提出浮浅之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碾茶和玉露茶一样,是以覆盖茶园中所生长起来的茶芽制成的。鲜叶蒸过后不揉捻就进行烘干。因消费者强烈要求碾茶品质要有鲜明的浓绿色和非常高雅的香气,为此,把鲜叶比玉露茶受覆盖影响更大的芽叶,采来制成碾茶。碾茶制造只有蒸叶和烘干二个过程,虽极为简单,但根据鲜叶蒸的程度,在烘干时,烘干机内的温度和湿度,必须作微妙的调节。优质碾茶的特征是叶色浓绿、香气高雅、叶皱折少而不重叠。制造优质的碾茶,十分重要就是制造过程中的操作不可在中途停顿,而要连续地进行到底。制造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绿茶的香气     
煎茶(Sen—Cha)是日本最欢迎的绿茶。这种茶外形卷曲,由嫩的芽叶,通过蒸、揉和烘干过程制成的。制造过程开始阶段,通过蒸能保持鲜叶的绿色。日本九洲地区生产釜炒茶(Kamairi-Cha),采用类似于中国炒青绿茶制造方法。日本和其它一些亚洲国家,绿茶有很多种类和等级。每种绿茶的香气差异很大,感官评茶人员根据它能准确的评定出茶季,制造过程,甚至能辩别出茶树生长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6.
沈荣生 《茶业通报》1989,11(2):38-40
解块筛分是红碎茶初制中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其作用是将揉切后的茶胚团块解散、筛分出不同规格体形的颗粒,并使茶胚散热透气,降低叶温。目的是为红碎茶品质的形成服务,获得浓、强、鲜的颗粒茶。它与成茶品质和鲜叶经济价值的发挥密切相关。人们对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的研究较多,然而对红碎茶的解块筛分也不应该忽视。陈椽教授曾指出:揉捻必须解块筛分。揉捻离开不了解块筛分。笔者在此分析探讨影响红碎茶解块筛分的因子,提出改善解块筛分效果的办法措施。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古茶树,据专家考证,"全乡发现古茶树共计3万余丛,最大树龄在600年以上,大部分为400年左右,久安古茶树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栽培型灌木中小叶种茶树,也是目前最大的灌木型古茶树居群,在分类上属于茶种,有2~3种类型,是珍稀古茶树资源,具有重要的利用和研究价值"。用久安古茶树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分别对萎凋叶含水量、揉捻时间、发酵时间、干燥、提香温度进行比较,以探索工艺参数。经过3年加工比较,表明,较佳的工艺为萎凋叶的含水量为58%~62%之间;揉捻时间为100min,分两次揉,第一次不加压揉60min,中间人工解块,第二次缓加轻压揉40min;在发酵室室温28℃时,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发酵240min~270min;干燥毛火温度120℃,时间10min,足火温度85℃,时间90min;提香温度80℃,时间2h,随即调整温度到105℃,时间10min。  相似文献   

18.
大家知道,在85—95℃温度下,一般烤制茶叶的干燥过程中,发生香气的损失。专门的研究指出,在酦酵中形成的挥发油75—80%在茶的干燥过程中挥发掉。为了保持挥发油,获得芳香的茶,现在是采用亲液的干燥法。在全苏农业展览会种茶场馆中拿了2—3叶的茶芽作为试验。新鲜的叶片让其自然的干燥,较缢,在26℃温度和  相似文献   

19.
欧李发酵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李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珍贵经济植物,具备产业化开发的潜力。本试验在采用传统发酵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漂烫时间、发酵罐装罐质量及发酵温度对成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漂烫杀青5 min,稍凉后手揉捻,待茶条紧索装罐发酵,装罐250 g以紧实度较紧为好,然后在40℃下恒温发酵1周后干燥,得到的成品质量较好。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最优条件发酵茶成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为欧李发酵茶的开发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友谊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222-226
为促进金花菌茶产品的开发,通过人工接种金花菌发酵,分析比较不同茶类、不同绿茶原料对金花菌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茶类原料中以红茶发酵的金花菌茶感官品质最佳,菌香浓郁,绵滑感强,但内含物质含量以晒青发酵的最高;不同绿茶原料中以杀青揉捻叶发酵的金花菌茶品质最佳,汤色橙黄尚明,滋味浓醇绵滑,内含成分丰富。这说明在不同茶类中以红茶为原料更有利于金花菌茶感官品质的形成,晒青原料更有利于金花菌茶理化品质的形成,而以杀青揉捻叶为原料发酵金花菌茶更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