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型维生素C对锦鲤生长性能及其组织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按饲料中维生素C有效含量为50、100、150、200 mg/kg的剂量分别添加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和包膜维生素C,进行为期60 d的锦鲤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当分别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100~200 mg/kg和包膜维生素C 150~200 mg/kg (均以有效维生素C含量计)时,锦鲤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较高,尤其是有效维生素C含量分别在150 mg/kg和200 mg/kg时,锦鲤肌肉和肝脏组织维生素C含量最高,且肝脏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肌肉;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对锦鲤的生长促进效果优于添加包膜维生素C。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叔丁基氢醌(TBHQ)对大菱鲆幼鱼生长、血液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150、450和750 mg/kg的叔丁基氢醌,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实验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8.31±0.04)g大菱鲆幼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采用饱饲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饲养周期为12 W。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50和750 mg/kg TBHQ添加组大菱鲆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降低;450 mg/kg TBHQ添加组实验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高于150 mg/kg TBHQ添加组;150 mg/kg TBHQ添加组实验鱼血清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450 mg/kg添加组;450 mg/kg TBHQ添加组鱼的血清肌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50 mg/kg TBHQ添加组鱼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高剂量的TBHQ能够显著升高血清中CAT、溶菌酶活力(450和750 mg/kg)及头肾吞噬细胞呼吸爆发活力(750 mg/kg);饲料中TBHQ添加量为750 mg/kg时,血清SOD活力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450和750 mg/kg TBHQ能够显著降低中肠肠道绒毛长度与肠道直径比,而添加750 mg/kg TBHQ时中肠肠道做绒毛长度与肠道直径的比值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饲料中TBHQ的添加量为150 mg/kg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而饲料中添加450 mg/kg以上的TBHQ则会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及生理状况产生一定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别在3组等氮等能的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L-肉碱[0(对照组)、150和300 mg/kg],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8.21±0.33)g的幼鱼投喂9周,探讨L-肉碱对吉富罗非鱼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50或300 mg/kg L-肉碱显著提高了罗非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降低了实验鱼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添加150 mg/kg L-肉碱组WGR和SGR最高,HSI和VSI最低。添加150 mg/kg L-肉碱显著提高了鱼体肥满度(CF)。饲料系数(FCR)和存活率(SR)在对照组和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添加150或300 mg/kg L-肉碱显著提高了鱼体肝脏中粗蛋白含量,添加150 mg/kg L-肉碱显著降低了肝脏粗脂肪含量。添加150或300 mg/kg L-肉碱时,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肝脏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总酯酶(LPL)和脂肪酶(LPS)活性显著上升,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增加,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添加300 mg/kg L-肉碱显著提高了鱼体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溶菌酶(LZM)活性。综上,饲料中添加适量L-肉碱对提高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促进其脂肪代谢和提高鱼体抗氧化能力有良好效果。基于L-肉碱对罗非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推荐L-肉碱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的添加量为150 mg/kg。  相似文献   

4.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以七水硫酸锌为锌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锌0、50、100、150、200、400mg/kg,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精制饲料,饱食投喂初始体重为62.89±0.51g的星斑川鲽幼鱼66d,探讨饲料锌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50~400mg/kg饲料锌显著提高了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WGR)(P<0.05),且WGR的最大值及饲料系数(FCR)的最小值均出现在150mg/kg锌饲料组.添加100~200mg/kg饲料锌显著提高了试验鱼血液红细胞数量(P<0.05),0mg/kg锌饲料组的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蛋白含量不受饲料锌添加量的影响(P>0.05).血清溶菌酶(LSZ)活力随着锌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在锌添加量为150mg/kg时达最高值;当添加量高于150mg/kg时,LSZ活力变化不显著(P>0.05).0与50mg/kg锌饲料组的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0和50mg/kg锌饲料组肌肉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以150mg/kg锌饲料组最低(P<0.05).建议星斑川鲽幼鱼精制饲料中锌的适宜添加量为150mg/kg.  相似文献   

5.
高水平烟酸对吉富罗非鱼脂代谢和体脂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高水平烟酸对鱼类脂代谢和体脂沉积的影响,本研究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niluticus)为研究对象,设计了2个实验。在实验I中,为确定烟酸是否具有改善血脂作用及其适宜水平,首先通过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初始体重(15.28±0.23) g的实验鱼40 d,建立高血脂模型,随后改投添加500 mg/kg、1000 mg/kg、2000 mg/kg烟酸的饲料。结果发现添加500~2000mg/kg的烟酸,均有降低实验鱼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但以1000~2000 mg/kg的效果较为显著。在实验Ⅱ中,采用2×2双因素实验设计,研究了2种饲料类型(对照组和高糖高脂饲料)和2个烟酸水平(100 mg/kg和1000 mg/kg)对初始体重(24.45±0.07) g实验鱼生长、饲料利用、血脂水平和体成分的影响。养殖8周。结果发现,饲料类型或烟酸水平未对实验鱼的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脏体比和肠脂比,以及全鱼粗脂肪、粗蛋白、水分和灰分含量等生长性能指标产生显著影响(P0.05);对饲料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饲料系数、摄食率等饲料利用指标也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与投喂对照组饲料的相比,投喂高糖高脂饲料的实验鱼对饲料干物质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及其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水平,肝脏、内脏、腹肌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投喂高水平烟酸实验鱼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水平,肝脏粗脂肪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饲料类型和烟酸水平仅对实验鱼血清的高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水平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000 mg/kg烟酸不会影响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并具有降低血脂水平和肝脏脂肪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傅美兰 《河北渔业》2010,(12):15-17
试验探讨了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黄颡鱼生长及体色的影响,在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2、0.4、0.6、0.8和1.0 g/kg维生素E(含量50%)配制成1~6#饵料,在1~6#饵料中维生素E含量分别为68、175、268、364、482和562 mg/kg。在水温26~28℃下,用上述饵料分别投喂体重(21.18±13.31)g的黄颡鱼60 d,从相对增重率、饵料系数和成活率等方面来看,黄颡鱼饵料中维生素E适宜含量为268 mg/kg。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锦鲤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其组织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设计了0、20、40、80、160、320 mg/kg等6个不同维生素C添加水平,分别投喂锦鲤[初始平均体质量为(10. 21±0. 02) g],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锦鲤增重率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 0. 05),试验组之间锦鲤的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 0. 05);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对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C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 0. 05),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的趋势,且肝脏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肌肉中维生素C含量(P 0. 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血清LZM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 0. 05),80、160、320 mg/kg组锦鲤血清SOD、CAT和AK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 mg/kg试验组(P 0. 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可促进锦鲤的生长发育和增强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为维生素C(VC)源,评价了饲料VC水平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肌肉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60、300和1 500 mg/kg的VC(分别记为C 0、C 60、C300和C 1500组)配制成4种实验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77.07±2.24)g的吉富罗非鱼56 d,实验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VC可以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P0.05),但3个添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实验组罗非鱼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不受饲料VC添加水平的影响(P0.05),罗非鱼肌肉的水分含量以C 1500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C 300组罗非鱼肌肉的弹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C 0组(P0.05);C 1500组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均显著高于C 0组(P0.05),各组的肌肉回复性无显著差异(P0.05);VC添加组的罗非鱼血清和肌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C 0组(P0.05),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C 300组最高,显著高于C 0组(P0.05),肌肉CAT活性有增高趋势但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3个VC添加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C 0组(P0.05),C1500组的肌肉MDA含量显著低于C 0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VC(有效含量282 mg/kg)能提高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改善其肌肉品质,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肌肉抗氧化指标及营养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肌肉抗氧化指标及营养组成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51±0.02)g的吉富罗非鱼8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在56 d饲养期中分别投喂添加桑叶黄酮0、50、100、300、500和1 000 mg/kg的试验饲料。结果显示:100、300 mg/kg组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2%和8.7%;500 mg/kg组肌肉总抗氧化力(T-AOC)显著高于1 000 mg/kg组及对照组;50、100、300、1 000 mg/kg组肌肉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对肌肉滴水损失影响不显著。500 mg/kg组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50 mg/kg组肌肉苯丙氨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100 mg/kg组肌肉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300、500 mg/kg组。300 mg/kg组肌肉亮氨酸、蛋氨酸和谷氨酸和1 000 mg/kg组肌肉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桑叶黄酮可以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肌肉抗氧化指标和胶原蛋白含量,改善肌肉氨基酸组成。综合肌肉抗氧化性能、胶原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的指标来评价,桑叶黄酮添加水平在300~500 mg/kg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投喂维生素C含量为0~2000.0mg/kg的饲料,对七彩神仙鱼仔幼鱼非特异性免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饲料中维生素C的添加量达到500.0mg/kg(Ⅴ组)以上时,七彩神仙鱼仔幼鱼血清替代补体活力、溶菌酶活力和白细胞吞噬活性均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同一水平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添加量达1500.0mg/kg(Ⅷ组)之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进一步增加,各组数据反而呈下降趋势。可见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C能够提高七彩神仙鱼仔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维生素C缺乏和过量都会对其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了饲料中不同维生素E添加量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在以鱼粉、豆粕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mg/kg(对照组)、25mg/kg、75mg/kg、125mg/kg和175mg/kg的维生素E配成5种实验饲料。在水温(24.0±3.0)℃下,用上述实验饲料分别饲喂平均体质量约为5.1g的黄颡鱼幼鱼50d。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维生素E的添加量对黄颡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添加量为175mg/kg时,黄颡鱼摄食率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高,黄颡鱼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未产生显著变化(P0.05);添加量为125mg/kg和175mg/kg时,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吞噬指数随添加量升高显著上升(P0.05),而吞噬百分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合以上结果,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可适当改善黄颡鱼的摄食,增强黄颡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动物的健康状况。推荐在黄颡鱼幼鱼饲料中添加125mg/kg的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维生素C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3.19±0.06)g的克氏原螯虾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维生素C添加量为0(对照),30、60、120、240和480 mg/kg的等能等氮饲料,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维生素C添加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SR)、肝胰腺指数(HSI)、肥满度(CF)及饲料系数(FCR)没有显著影响(P0.05),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维生素C含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其中120 mg/kg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克氏原螯虾血浆溶菌酶(LZM)活性以120 mg/kg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均以120 mg/kg组最高,显著高于除480 mg/kg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不受维生素C添加水平影响(P0.05),肝胰腺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120 mg/kg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20 mg/kg组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可见,饲料中适量的维生素C(120 mg/kg)可促进克氏原螯虾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维生素C含量对大黄鱼( Larimichthys crocea)存活、生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在水温为10.8~28.2℃下,将平均体质量(0.21±0.02)g的幼鱼分为6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00尾,饲养在规格为宽长8 m、4 m、深4.5 m的海上网箱里,分别投喂添加维生素C含量为0、50、100、150、200和250 mg/kg的软颗粒饲料300 d。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存活率及全长、体长和体质量的特定增长率呈上升趋势,但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 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红蛋白含量及血红细胞渗透脆性差异性显著( P<0.05);血红蛋白含量随着维生素C含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红细胞渗透脆性随着维生素C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在大黄鱼幼鱼时期,投喂软颗粒时添加200 mg/kg的维生素C对大黄鱼的抗病能力和生长有着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选择17万余尾平均体重约1 kg的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进行饲料虾青素水平对三倍体虹鳟生长性能、出成率和肌肉着色影响的中试试验。试验设计3种饲料配方,分别在同一商业饲料配方基础上添加20、30 mg/L和40 mg/L的虾青素。在周长100 m的圆形商业网箱中进行为期10个月的养殖投喂,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结果表明:添加40 mg/L虾青素饲料组三倍体虹鳟增重率和饲料系数方面均表现出优势;添加40 mg/L虾青素饲料组三倍体虹鳟肝脏小,肝色好,肥满度高;添加40 mg/L和30 mg/L虾青素饲料分别在商品鱼上市前七个月和九个月进行投喂,肉色即可达到标准(SalmoFanTM值>28)。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稀土对异育银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0、50、100、150 mg/kg)的维生素C稀土,在室内水簇箱(50 cm×70 cm×50 cm)中进行饲养异育银鲫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C的各试验组增重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鱼肉AA含量均比对照组好,但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增加效果呈下降趋势。以50 mg/kg的添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Oreochromis.aureus)仔鱼的生长和营养利用来探讨其仔鱼阶段Vc的需求量.平均体重为0.006g±0.0005的奥尼罗非鱼仔鱼被放置在50升的塑料桶中,每桶100尾,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在第1、2、3、4和5组中,饲料中Vc多聚磷酸酯的添加量依次为0(对照)、100mg/kg、200mg/kg、400mg/kg和800mg/kg.每天投喂3次,通过其生长和营养利用效率进行生物学评估.结果表明:成活率、增重率、饲料系数在所有组中彼此间都有显著差异.综合所有实验结果看,添加Vc多聚磷酸酯400mg/kg的第4组,仔鱼的生长和营养利用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吉富罗非鱼(GIFT)生长性能、组织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选用720尾体质量为(3.27±0.04)g的罗非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5种添加80、160、240、320和400 mg/kg GSH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7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20 mg/kg组罗非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沉积率(PDR)和肝脏RNA/DNA比值分别显著升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各添加组罗非鱼肝体比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160~320mg/kg组罗非鱼粗蛋白和240~300 mg/kg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在240 mg/kg组达到最高值。320 mg/kg组血清尿素氮(UN)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160~400mg/kg组血清和肝脏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80 mg/kg组。240~400 mg/kg组血清溶菌酶(LZM)、320~400 mg/kg组肝脏LZM活性分别显著高于其它各组;与对照组相比,320 mg/kg组血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显著升高;各添加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酚氧化酶(PO)、肝脏AKP、酸性磷酸酶(ACP)和NOS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谷胱甘肽能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提高全鱼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血清和肝脏IGF-Ⅰ水平以及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计算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谷胱甘肽的最适添加量为355.13 mg/kg。  相似文献   

18.
在军曹鱼幼鱼商品饲料中添加铁100、200、300 mg/kg,添加锌30、110、190 mg/kg,共投喂56 d.试验结束时测定,军曹鱼成活率、质量增加率、红细胞含量、肌肉铁含量、骨骼铁、锌含量和肝脏铁、锌含量明显受饲料中铁、锌添加量的影响;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受铁、锌交互作用影响显著,饲料系数主要受铁锌交互作用的影响.以成活率和质量增加率为评价指标,军曹鱼幼鱼商品饲料中铁和锌适宜添加量分别为200 mg/kg和110 mg/kg.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维生素C作为饲料添加剂短期投喂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对其肝胰腺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并寻找出最适的添加量,将规格相同(27 g±3 g)、健康无伤的克氏原螯虾暂养7 d后分5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4个试验组投喂的饲料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添加量分别:0.1、0.2、0.4、0.8 g/kg)。投喂5 d后,取试验虾肝胰腺进行免疫相关酶活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添加0.2 g/kg的维生素C可以显著提升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SOD、CAT、T-AOC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对于免疫酶ACP、AKP的活力依然有显著提升作用。并且对于肝胰腺中MDA的含量有降低作用(P<0.05)。0.4 g/kg添加组,能够显著提升肝胰腺中CAT活力,并且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由此可以得出在饲料中添加0.2~0.4 g/kg维生素C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的非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20.
饲料中添加肉毒碱对陆生动物有促长作用,且可使动物耐受不良环境,提高饲料转换率。为验证L一肉毒碱对鲤生长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3种含量(200,400,600mg/kg)进行试验,并在内毒碱添加量400mg/kg的饲料中添加蛋氨酸或赖氨酸。试验用鲤体重30~125g,试验60天。结果表明:投喂添加L-肉毒碱400mg/kg和600mg/kg饲料的鱼,饲料转换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比值均高于不添加肉毒碱的对照鱼,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耗饵量降低10%,鱼体耗氧量和氨排泄量降低15%。可见饲料中添加肉毒碱因释放氮和磷可降低精养鲤的成本。饲料中添加肉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