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许昌地区蚕桑场,1982年共养桑蚕种41张,分春夏秋三季四批饲养,总产茧,2663斤,平均每张种产茧65斤,最高张产茧达到98斤.其中养春蚕种13张.产茧779斤,平均张种产茧近60斤;养夏蚕种lO张,产茧661斤,平均张种产茧66斤多;养中秋蚕6张,产茧562斤,平均张种产茧93斤;养晚秋蚕种l2张,产茧681.5斤,平均张种产茧56.75斤.总结全年多批养蚕高产的关键性技术主要有四项:  相似文献   

2.
柞蚕大型茧黄蚕新品种“沈黄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柞蚕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是提高柞蚕茧质量和产量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针对近年来东北及华北地区春季常发生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拟在东北地区选育黄蚕血统的大型茧品种,以适应柞蚕生产的需要.以青6号为母本、方山黄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择F2代分离出的黄色及全茧量高的个体继代,经过高温、低温冲击及抗病性筛选试验,经6年12代杂交选育,于2003年选育出适合东北蚕区的柞蚕黄蚕血统新品种一“沈黄1号”.该品种秋季全茧量9.76g、茧层量1.29g、茧层率13.22%,单蛾产卵数春秋分别为310粒及295粒,实用孵化率98%,虫蛹统一生命率98.5%;全龄经过春、秋分别为52d及42d;小区及农村生产试验表明,分别比青6号增产16.4%及13.5%,每千克种卵平均单产达到507.1kg.  相似文献   

3.
保持蚕场生态平衡,建设山肥柞旺蚕场,这是开创现代化建设,发展蚕业振兴中华的要求。蚕场只有不断地加强保护建设,才能永续利用,为今人致富,为后人造福。一、蚕场建设管理的意义柞蚕生产,具有设备少、投资小、得利快、收益大、销路好,又不同粮棉争地的特点。岫岩和凤城县1980年,共养秋蚕3万多把,共产茧50万担,平均每把产茧16担,收入1000多元。这两县柞蚕生产收入达3500万元,得售茧奖售粮3250多万斤,布票758万多尺。这一年,丹东地区柞蚕生产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12.5%,岫岩县占21.4%,重点养蚕社队的比重更大。柞蚕生产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现代化积累资金和农村快富的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放养秋柞蚕丰产稳产规范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养秋柞蚕在7月下旬至10月上旬,约两个半月的时问,是山区农民农闲期间快速致富的好副业,而且时间短,投资少,见效快。但是柞蚕生产往往受到自然环境、饲料、人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产量高低不~。每千克蚕卵收茧高达800多千克,低的每千克蚕卵收茧200kg左右。每千克蚕卵收茧相差约600kg。因此,要想获得秋柞蚕高产、稳产,必须根据秋季的气候环境和生态条件,从卵期到蚕期生长发育阶段,要科学管理,保好苗,调节好饲料,良叶饱食,使其适应环境条件,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快中子照射柞蚕卵增产措施,在一些重点蚕区开始推广应用,但由于中子源防护比较复杂,装置笨重,因此远远满足不了蚕业生产的迫切需要。为了更好地普及原子能在柞蚕生产上的应用,我们同贫下中农相结合,采用半衰期较长,射线单一、能量较低、易于防护、小型轻便,国内能大批生产的 Cs~(137)-γ辐射源。经过两年的小区多次重复试验证明:Cs~(137)-γ源照射柞蚕卵的有效剂量为0.58γ;小区试验增产14~17%,农村生产对比试验平均增产22.1%;每粒茧有效丝长增加84米,介舒丝长增加64米;百粒茧纤维量增加106克,茧丝纤度增加0.31D(担尼尔)。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柞蚕杂交种的孵化率和产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柞蚕一代杂交种以生命力强、发育快齐、遗失蚕少、老熟齐、适应性广、茧大、产量高等优良生产性能深受养蚕群众的欢迎。但在大批量制种生产中,由于操作不当,往往会出现孵化率偏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蚕农的蚕卵蚕产茧量和柞蚕制种场的经济效益。现将制种期技术处理不当对柞蚕卵孵化率的影响,分析、总结如下:一、种茧的选择和保护(一)选好对交品种的种茧选茧是提高蚕卵质量和蚕茧产量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好种出好  相似文献   

7.
1蚕业发展历程从1962年至2004年的43年间,弟兄山镇共放养柞蚕18838把,产原料茧8298吨,销售收入约4366万元。平均年放养柞蚕438把,产原料茧193吨,销售收入约100万元;平均把产440kg、产值约2280.00元。从把数、产量、产值来看,养蚕历史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从1962年至1982年,养  相似文献   

8.
气候条件下(温度18~22℃,相对湿度75~80%)分别进行了柞蚕裸蛹与柞蚕生物茧发蛾试验,测定了羽化率、单蛾产卵量、绿卵率、百粒卵重及克蛹转化卵粒数.结果表明:柞蚕裸蛹发蛾的百粒卵重比柞蚕生物茧发蛾的高10.59mg(P<0.05),其它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柞蚕生物茧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用柞蚕裸蛹代替柞蚕生物茧繁殖松毛虫赤眼蜂,而且可提高繁蜂效率.  相似文献   

9.
卵面消毒足柞蚕生产中的一项关键环节.蚕卵表面附着鳞毛、蛾尿、灰尘和病原体,孵化时随卵壳被蚁蚕食下,往往发生脓病、软化病及微粒子病,给种茧生产带来一定的危害.为尽量减少由于蚕卵消毒环节操作不当引起的损失,应进行严格而彻底的卵面消毒.消毒时间以出蚕的前1天为宜,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易使消毒卵面尽快晾干.  相似文献   

10.
为检验家蚕天然黄茧新品种贵蚕11号的农村生产成绩,2015—2016年在清镇市卫城镇开展饲养对比试验,对春、秋季农村饲养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比,贵蚕11号蚕卵孵化整齐、蚕体发育整齐、健壮,发育稍快,发病率低,病死蚕少,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上簇结茧整齐、自然有色,茧色金黄,茧形长椭圆、中等偏小、匀整、缩皱中等偏细;平均张种春季产茧42.43kg,秋季产茧40.12kg,张种产值较对照提高11.6%。贵蚕11号适合贵州毕节、黔东南及贵阳等蚕区春、秋蚕期饲养。  相似文献   

11.
迟吉武 《新农业》2010,(3):55-55
<正>2008年,普兰店市大谭镇夏沟村村民卢经有买柞蚕种茧2400粒养秋蚕,用85天纯赚上万元。他养蚕一是选用良种"方山黄2号",全批出蛾850头,百蛾产卵0.2公斤,孵  相似文献   

12.
丛娟 《新农业》2006,(1):14-14
李会远是凤城市边门镇建设村四组村民,今年41岁,养秋蚕10余年,他承包的130亩蚕场,连续5年把产超百千粒,产值超2万元。2005 年在蚁蚕期多雨,病虫害大发生的不利条件下, 又喜获丰收,摘茧260千粒,产值达24000元。李会远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招。  相似文献   

13.
世界柞蚕茧的90%产于我国,其中80%产于辽宁。由于遗传特性,一是柞蚕茧型偏小,全茧量偏低,春茧6g/粒,秋茧8g/粒。二是东三省及内蒙柞蚕属二化性,一年饲养两代。由于蚕农秋制种配制杂交种难度大,导致柞蚕生产一直处于纯种生产状态,产量低效益不好。  相似文献   

14.
藤县大黎地区是个山区,一向种木薯很多,水田约2.1万多亩,木薯有1.1万多亩。去年大搞木薯蚕,全区养了10,643盒,普遍得到成功,收购得茧皮35,590斤,平均每盒产量3.3斤。单产较高的东安公社,养1,036盒,每盒产茧皮4.3斤。有不少生产队,单盒产量达到5—6斤的。由于发展木薯蚕,不但增加了社员的现金收入,还积得2万多担蚕粪作晚稻的肥料,对全区1964年晚稻增产10.6%也超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产优质柞蚕杂交种“丰杂3号”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景泉  梁红 《现代种业》2006,(4):54-54,61
世界柞蚕茧的90%产于我国,其中,80%产于辽宁。由于遗传特性,一是柞蚕茧型偏小,全茧量偏低:春茧6g/粒;秋茧8g/粒;二是东三省及内蒙柞蚕属二化性,二年饲养两代。由于蚕农秋制种配制杂交种难度大,导致柞蚕生产一直处于纯种生产状态,产量低效益不好。  相似文献   

16.
在完成春养柞蚕饲料转化效率品种间差异性比较的基础上 ,采用同样方法试验比较 ,结果认为 :秋养14个品种全茧量平均为 8 91%g/粒 ,比春养平均高 1 87g/粒 ,秋养茧层量平均为 0 98g/粒 ,比春养高 0 33g ;秋养食下量平均为 5 6 14 g/头 ,比春养多 7 2 6 g,三项指标平均分别比春天高 2 6 0 3% ,5 0 77%和 2 8 5 7%。秋养茧重转化率平均为 15 83% ,比春养高 1 4 1个百分点 ;茧层生产率平均为 1 72 % ;比春养高 0 4 0个百分点 ;相对比春养分别增加 2 4 6 4 %和 30 30 %。说明秋养柞蚕饲料转化效率远远高于春养。通过显著性检验证明 :春、秋饲料转化效率品种间差异倾向一致。其中茧重转化率 14个品种分为 7档 ;茧层生产率分 6档 :最佳品种与最差品种春秋一致。说明品种间饲料转化率这一指标无季节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为改良二化地区一化性柞蚕品种并取代现有的二化一放品种,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以883中选留千粒茧质量高的蛾区中的较大雌雄个体,对号交留根,历时11年育成了二化地区一化性柞蚕新品种辽8。新品种属青黄蚕血统,一化性,4眠,春养辽8的平均单蛾产卵量、收蚁结茧率、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分别比对照高12.39%、20.32%、9.15%和33.11%,孵化率略高于对照种,龄期经过比对照种长2 d,一化率与对照种相当。早秋养辽8的平均单蛾产卵量、孵化率、收蚁结茧率、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分别比对照高16.17%、4.77%、21.62%、9.93%和41.53%,龄期经过比对照种长2d21h,一化率与对照种相当。在缫丝试验中,辽8茧丝长比对照883长113.63 m,解舒率比对照高8.33%,解舒丝长比对照长86.48 m,生丝公量比对照高4.08 g,回收率比对照高4.22个百分点,出丝率比对照高1.44个百分点。在新品种繁育试验中,辽8单蛾收茧数3年平均增产19.02%,千粒茧质量比对照高10.83%。综上所述,辽8具有化性稳定、强健性好、高产、稳产等优点,是适合于二化地区放养的一化性柞蚕品种。  相似文献   

18.
李公章 《新农业》2006,(4):54-55
凤城市东汤镇柞林资源丰富,柞蚕场面积15万亩,年养春秋蚕1800把,正常年可产柞蚕茧1000吨,年收入100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形成了养蚕、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经济,柞蚕生产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是这里广大农民几百年来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在人工气候条件下(温度18~22℃,相对湿度75%~80%)分别进行了柞蚕裸蛹与柞蚕生物茧发蛾试验,测定了羽化率、单蛾产卵量、绿卵率、百粒卵重及克蛹转化卵粒数。结果表明:柞蚕裸蛹发蛾的百粒卵重比柞蚕生物茧发蛾的高10.59mg(P〈0.05),其它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柞蚕生物茧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用柞蚕裸蛹代替柞蚕生物茧繁殖松毛虫赤眼蜂,而且可提高繁蜂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951×952作为夏秋季节蚕品种在金寨县试养的可行性,以951×952为试验种,以苏3.秋3×苏4为对照种,采用区试对比试验和小批量试养试验相结合,考察951×952的试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苏3.秋3×苏4相比,951×952的4龄起蚕生命率高1.21个百分点,全茧量高7.78%,茧层量高14.8%,茧层率高1.43个百分点,克蚁产茧量提高7.81%,克蚁用桑量减少7.91%;951×952的张种收茧量比苏3.秋3×苏4多4.70 kg。951×952适合金寨县的山区气候特点,茧型大,产茧量高,茧质成绩优良,可在金寨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