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杉木无性系生长表现和优良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营造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10年生杉木无性系测定林进行调查分析得出:试验林总体生长表现较好,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在无性系间存在明显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无性系的重复力均比较大,其中胸径和材积的无性系重复力达0.691和0.757,无性系的生长稳定性较好;通过综合比较,从试验林选择出优良无性系5个,10年生时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23%以上,材积现实增益达30%以上,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2.
桉树无性系生长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桉树人工林造林树种单一以及华南地区台风和病虫害对桉树人工林产量影响严重等问题,开发测试并推出新无性系对解决这些问题尤为重要。本研究对15个桉树新无性系在5种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表现进行了分析,并对生长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做了定性分析。测试无性系的生长表现显示,无性系1409在所有立地中的表现均优良且稳定,无性系1406和1407在多个试验点的表现优良。这3个无性系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表现出较为稳定的生长优势,其广泛的适应性表明其具有潜在的推广价值。来自5种立地条件的无性系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显示,测试无性系在无性系、立地及无性系与立地互作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主要原因在于这5种立地条件的温湿度、降雨量和土壤类型均存在较大差异。该结果也说明了进行无性系多立地条件测试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华南地区不同的立地类型。测试无性系胸径和树高的重复力都很高(0.972和0.964),表明其虽然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存在生长差异,但其生长表现还是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桉树无性系的选优、中试甚至推广决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10个速生杨树新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东台林场开展了造林对比试验,通过对2年生林分树高和胸径的调查,进行了生长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J2杨、巨霸杨、美57等3个无性系表现最好,2年生平均胸径可达8.74cm、7.35cm和7.15cm,北抗、里普和中华常青杨等3个杨树品种表现较差,平均胸径为6.33cm、4.20cm和4.18cm,其它4个杨树品种生长表现居中。  相似文献   

4.
不同桉树无性系生长对比试验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个桉树无性系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对比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桉树无性系在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适宜本区发展的无性系为尾巨桉3228和尾巨桉3229,而尾叶桉U6生长较差;从效益分析来看,采用尾巨桉3228和尾巨桉3229造林比尾叶桉U6造林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该峨眉冷杉初级无性系种子园面积4.98 hm2,共保留63个无性系,无性系内分株的变幅为3株~101株;种子园内63个无性系20 a生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冠幅的变幅分别为8.04 m~12.27 m、15.32 cm~26.45cm和4.05 m~7.02 m,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无性系间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内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不显著;种子园内无性系分株在30株以上无性系共19个,19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10.26 m±2.54(变幅5.69 m~14.35 m)、18.62 cm±5.21(变幅11.20 cm~32.57 cm)和4.95 m±0.82(变幅2.76 m~6.39 m)。19个无性系的主要生长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无性系间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内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不显著,对19个无性系的主要生长性状进行多重比较和排序,为下一步研究无性系营养和生殖生长相关性奠定基础;无性系的胸径和树高两主要生长性状呈显著正相关;无性系内的生长性状平均数的变异较无性系间小得多,说明生长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该种子园至今未结实,对不结实的原因和下一步经营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21年生杉木无性系生长与遗传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来源于湖南省的38个杉木无性系在广西柳州市21年生试验林各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中林龄杉木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树冠指标生长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冠长及冠幅等性状重复力为58.65%87.19%,均达50%以上,表现为中等以上重复力,说明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及树冠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无性系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及材积与树冠性状冠长、冠幅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从38个供试杉木无性系中筛选出88号、68号、300号等3个优良杉木无性系,单株材积分别达0.494 8、0.438 9、0.412 9 m3,较优良种源、改良代种子园种子及优良家系组成的5个实生对照平均值分别高出43.59%、27.37%和19.82%。  相似文献   

7.
桉树无性系在桂南地区生长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对广西钦州地区5年生的5个桉树无性系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个无性系在树高、胸径、蓄积量生长方面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广林韦赤桉(Eucalyptus wetarensis×E.camaldulensis)3号和广林柳窿桉(E saligna×E.exserta)9号蓄积量占有较大的优势;无性系生长...  相似文献   

8.
对6个美洲黑杨和欧美杨无性系材料的分枝特性、生物量、干形等生长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23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以期了解冠层结构、分枝特性、生长与干形间的关系及其遗传特性,为试验地区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无性系。结果表明:6个无性系间不同分枝高度、分枝角度、树高、胸径、胸高形数、侧枝生物量等表型性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L2为综合性状表现最为优良的无性系,在参试无性系中生长量最高、胸径最大、材性指数较大、分枝高度较大、树干通直圆满、材性优良、尖削度和胸高形数适中。I-107杨和L4无性系胸径和胸高形数较大,干形较好。L3无性系树高、胸径、材性指数等低于平均水平,但侧枝、主干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较多。L35杨在试验林内综合性状表现较差。第1-5轮分枝高度、第2和5轮分枝角度、树高、材性指数、侧枝生物量以及地上生物量重复力均≥0.7,重复力高。第1-5轮分枝高度及第2和5轮分枝角的遗传变异系数大于环境变异系数,而分枝粗度、分枝长度及其他生长和干形指标的环境变异系数大于遗传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9.
在河滩地环境下,引种杨树8个无性系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2年生林木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除了102/74无性系生长表现比对照(35/66)差外,其余的杨树无性系表现均好于对照。经评判,在滩地环境下的杨树生长适应性排序依次为A65/31>S371>T120>A65/27>A61/186>S7C3>35/66>102/74。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展西南桦无性系早期生长变异及生长节律研究,揭示其生长规律及适应性,为西南桦无性系选育及速生丰产林营建提供参考。[方法]以滇西地区20个无性系参试的3年生西南桦无性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每月定期测定其树高、胸径,探讨各无性系的生长变异,应用聚类分析划分生长类型,运用有序聚类分析进一步揭示各类型无性系的生长节律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探明影响生长节律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20个西南桦无性系间树高和胸径差异极显著(P0.01),根据生长表现,可将其划分为速生、中等和慢生3种类型,其中,B3、A10、Q3、Q4、Q2无性系属于速生型,其树高、胸径年均生长量大多超过2 m和2 cm;与中等和慢生型无性系相比,速生型无性系的生长优势并非完全表现在速生期,其在缓生期和滞生期的生长优势更大;各类型西南桦无性系的生长节律基本一致,其树高生长高峰在7—9月,低谷为4月和12月;其胸径生长高峰为5、10月,8月和12月为低谷,尤以8月生长最慢,这与该月的日照时数低有关。[结论]在滇西地区,B3、A10、Q3、Q4、Q2等5个无性系生长最迅速,颇具发展潜力。从经营措施看,宜在树高、胸径生长高峰之前,即5月和9月加强幼林抚育施肥,促进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个杨树品系扦插造林和带根造林树高、胸径、材积、保存率的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优良速生杨树品系,为宜昌丘陵岗地发展杨树工业原料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扦插造林的保存率为64.9%,南林895杨5a生长量比20个品系平均提高树高27.3,胸径28.1,材积66.7;带根造林的保存率为67.5%,鄂育杨5年生长量比20个品系平均提高树高15.9,胸径23.2,材积37.1,可开展进一步的观察试验和栽培利用。  相似文献   

12.
对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滩地8年生的Ⅰ-72、Ⅰ-69和中林46计3种杨树无性系混交林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林46杨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均明显小于Ⅰ-72杨和Ⅰ-69杨。8年生的中林46杨平均材积只有0.199m3/株,Ⅰ-72杨和Ⅰ-69杨的平均材积分别是0.499 m3/株和0.360 m3/株。Ⅰ-72杨的胸径明显大于Ⅰ-69杨,但树高差异很小。就以上3种杨树无性系而言,中林46杨不宜在长江滩地上进行造林;Ⅰ-72杨和Ⅰ-69杨较适宜,尤其是在大株行距造林中,采用Ⅰ-72杨则更容易培育大径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无性系、株行距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杨树人工林的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通过调查36块13年生杨树样地胸径、树高、活枝下高和冠幅等指标,以综合指数法构建3个林分综合指数(生长指数、冠形指数、干冠协调指数)。【结果】南林95杨和南林895杨的胸径、树高和生长指数显著高于南林797杨(P <0.05)。南林797杨的冠幅、树冠体积和树冠圆满度显著高于南林895杨,与南林95杨差异不显著(P> 0.05)。株行距为6 m×6 m和4.5 m×8 m的林分胸径、冠形指数和生长指数均显著高于5 m×5 m和3 m×8 m林分,不同密度林分对树高影响不显著(P> 0.05)。在相同密度条件下,正方形和长方形配置对东西和南北冠幅有显著影响,较大株行距促进树冠生长,但对胸径、树高和平均冠幅等影响不显著(P> 0.05)。无性系和株行距对冠长、活冠比、树冠表面积和干冠协调指数影响均不显著,且无性系和株行距对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 0.05)。【结论】杨树无性系对林木胸径、树高和树冠结构的影响大于株行距。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等两个方面,在类似的立地条件上,相比于其它无性系和配置方式,以南林95杨在种植株行距为6 m×6 m(278株/hm^2)时具有培育大胸径林木的潜力,适于培育速生、优质大径材。  相似文献   

14.
选择了30个杨树无性系品种进行苗期试验,调查了其1 a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初步评价了30个杨树无性系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杨树各无性系胸径、树高生长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按分层聚类法将杨树品种分为4类,优良种和良种占到66%,其平均树高、胸径分别高出群体平均值9.18%,20.48%;群体无性系胸径遗传力为0.90,单株遗传力为0.76;树高遗传力为0.94,单株遗传力为0.84;胸径、树高无性系遗传增益分别为2.6%,6.3%.  相似文献   

15.
To determine appropriate quantities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required for early growth of hybrid poplar cuttings,we recorded the growth traits of four clones grown under four factors(irrigation and nitrogen,phosphorus,and potassium fertilizers),each with four levels,using an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A logistic model was used to estimate growth in height.The growth curves for tree height were sigmoid,and the model R^2 values were greater than 0.9,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fit was highly significant.ANOVA results for tree height and basal diameter indicated that all sources of varianc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01).The average tree height and basal diameter for all the four clones under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ranged from 155.39 to 235.04 cm,and from 13.71 to 17.42 mm,respectively.A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treme k value and tree height was observed,suggesting that the k value was an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ree height.For model parameters,the earliest average time point for the onset of the rapid growth period of poplar clones was 131 d,and the highest average increment in tree height during the rapid growth period was 138.78 cm.The highest average tree height for all clones under each factor was 219,210.51,200,and 201 cm when treated with either 1200 mL of water applied every third day,3 g of nitrogen,0 g of phosphorus,or 0 g of potassium,respectively.The most suitable treatment for the early growth of hybrid poplar cuttings,as suggested by the developed logistic model,was 1200 mL of water applied every third day and three applications of 1 g nitrogen(in the form of CH4N2O).  相似文献   

16.
以哲林4号杨为对象,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杨树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及立地条件下,不同经营措施对杨树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从优到劣依次是:1区〉2区〉3区。1区与2区和3区相比较,树高、胸径分别提高了14.8%、8.6%和79.0%、23.7%,平均单株材积增加了0.00675m^3和0.02195m^3,每公顷木材的销售收入增加了8996.20元、29274.12元。  相似文献   

17.
对16个杨树无性系树高、胸径、冠幅等指标进行了测量,也对周期性生长量变化作了测量,同时对杨树无性系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区域,16个欧美杨的成活率均值为54.87%;16个欧美杨在6个栽培区域地径和树高差异不大,除了11116和116地径差异波动较大,其他各无性系在地径和树高方面波动差异均不明显;通过试验处理及调查不同区域中16个欧美杨所表现的成活率、地径、树高、叶子病概率、溃疡病概率和木穴病概率特性,80号、1190号、131号、1233号、1171号、1227号、276号、11116号、139号和116号为杨树优良品种可作为进一步选育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杨树生长的密度效应与数量成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洞庭湖平原区采用南抗杨树无性系进行的8种不同密度造林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胸径生长于5年生、树高生长于8年生以后在不同造林密度间均具显著差异,其变化规律是胸径、树高生长均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林木此时的生长已开始受制于单株营养面积之不足。根据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曲线和平均生长量曲线交汇情况,8种造林密度杨树林分的经营目标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单株营养面积为8~16 m2造林密度的数量成熟为7~9年,所获材种为20 cm以下纸浆材、纤维板材等;二是单株营养面积为24~36 m2造林密度的数量成熟在10年以上,可培育26 cm以上大径材。  相似文献   

19.
辽宁冰砬山地区蒙古栎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冰砬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的蒙古栎林分中设置5块样地进行各项因子调查,在每个样地内伐取1株蒙古栎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解析木年龄为50~63 a,树干解析数据表明:胸径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15 a,平均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20 a;树高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15 a,平均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15~20 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35 a前增长较快,45 a后有所减缓,从生长量变化趋势来看,数量成熟龄应在60 a左右。选用5个生长模型对胸径、树高、材积的总生长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Richards曲线拟合效果最好,可以用其作为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预估模型。  相似文献   

20.
辽西北地区林草及林药综合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草、林药间作,林木为牧草和药材提供蔽阴条件,同时,林下间作牧草、药材,有利于改良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增加肥力,促进林木生长。采取林草、林药间作的杨树,经精耕细作,与未采取林草、林药杨树对比,平均每年胸径增加了78.31%,高生长增加了186.58%。因此,在辽西北地区林草、林药间作是可推广的配置模式。奇可利、蒙古冰草、羊草是适于本地区种植的优良牧草;林间种植牧草、药材可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