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探明‘无刺大红袍’花椒与‘大红袍’花椒基本品质的差异,明确‘无刺大红袍’花椒的挥发性香气组成,为该地区花椒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嫁接‘无刺大红袍’花椒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当地‘大红袍’花椒为试材,对两者成熟期基本品质指标与挥发性香气组分进行测定。【结果】对花椒干果皮的品质测定发现,‘无刺大红袍’花椒干果皮中钾元素、磷元素和钙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大红袍’花椒,水分、镁元素、锌元素、铜元素和锰元素含量显著低于‘大红袍’花椒;对花椒籽的品质测定发现,‘无刺大红袍’花椒花椒籽中硬脂酸和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大红袍’花椒。对花椒干果皮挥发性香气物质的测定发现,‘无刺大红袍’花椒中检测出31种挥发性物质,‘大红袍’花椒中检测出32种挥发性物质,别罗勒烯和β-倍半水芹烯是‘无刺大红袍花椒’所特有的两种挥发性物质,苯乙酮为‘大红袍’花椒所特有的挥发性物质。对花椒籽挥发性香气物质的测定发现,‘无刺大红袍’花椒和‘大红袍’花椒籽中均检测出39种挥发性物质,两者所共有的挥发性物质28种,不同的挥发性物质22种,S-(-)-柠檬烯在两者花椒籽中含...  相似文献   

2.
<正> 大红袍花椒是重要的调味品及香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产品俏销全国各地,成为太行山区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为提高大红袍花椒栽培效益,1994年以来我们对大红袍花椒进行了综合丰产栽培技术研究。1 栽培技术1.1 园地选择 大红袍花椒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土层厚20cm以上,pH值6.8~7.4之间的石灰岩、砂岩、页岩土壤中均能正常生长。但其  相似文献   

3.
大红袍茶椒因其生物学特性与其它品种不同,按普通花椒的栽培技术种植往往达不到丰产、稳定的指标。根据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结果现总结出大红袍花椒规范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长治市平顺县石灰岩地区大红袍花椒管理粗放、产量低、效益不高等情况,长治市林业和草原发展中心于2019年开始在平顺县浊漳河流域对石灰岩大红袍花椒示范园定位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石灰岩大红袍花椒科学的提质增效技术,极大地提升了长治市石灰岩花椒科学管理水平、有效地促进了花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花椒低产林成因及技术改造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莉 《山西林业》2003,(2):28-29
花椒是我国分布很广的木本香料和油料树种。花椒不仅经济价值高,而且枝繁叶茂,形态优美。金秋成熟,果红如火,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通过低产椒林改造,对发展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花椒产区椒林现状平顺县、黎城县是我省重点花椒产区。尤其是平顺县生产的“大红袍”花椒,在国内驰名,曾多次获得省、部级农业博览会金奖,1997年该县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大红袍花椒之乡”荣誉称号。由于椒林大多生长在干石山区,立地条件干旱瘠薄,部分椒林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科学管理,缺肥缺水…  相似文献   

6.
大红袍花椒因其生物学特性与其它品种不同,按普通花椒的栽培技术种植往往达不到丰产、稳产的指标。根据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结果现总结出大红袍花椒规范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大红袍花椒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陕西省渭北旱塬的花椒生产发展很快,已成为我国优质大红袍花椒生产的重要基地。大红袍具有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颗粒大、皮厚色泽深、品质优、枝干刺少、果穗采摘方便且不易裂果等优点,是目前渭北旱塬推广种植的主要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8.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表型性状是区分不同地理种源大红袍花椒品种的重要依据。对17份不同地理种源的大红袍花椒叶片、果实、皮刺等15个性状进行相似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不同地区大红袍除了小叶数之外,其余表型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聚类结果显示17个大红袍花椒分为6类,表明不同种源大红袍花椒组群间表型变异明显,不同产地花椒有明显的由西到东逐渐变化的地域性特征,但也存在交叉聚类现象。  相似文献   

9.
试验针对劳动力价格上涨对花椒生产造成负面影响的实际,总结出了陇南花椒结果期放任树的修剪技术要点,并对大红袍花椒修剪后的生长量、结果情况和采摘功效进行了研究,对甘肃陇南花椒产业通过管理措施提高效益、加快发展步伐有现实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0.
大红袍花椒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红袍花椒规范化栽培技术郭全建(陕西省宝鸡市林业局宝鸡,721000)大红袍花椒原产秦岭西部,又称秦椒、凤椒。它是大花椒类中栽培面积最大,品质最优良的农家品种。其生物学特性与其它品种差异甚大,尤其是各物候期超前,决定了它在管理措施上的特殊性。现根据研...  相似文献   

11.
大红袍花椒的魅力文/王志宏地处山西省东南端,太行山东部,山高坡陡、地瘠人穷的平顺县,是典型的干石山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国家贫困县之一。但平顺因为横穿境内有两条闻名遐迩的河流(浊漳河、虹霓河)蕴育了“中华第一名椒”———大红袍花椒,又以“中国...  相似文献   

12.
大红袍花椒规范化栽培技术郭全建(宝鸡市林业局,陕西宝鸡721000)大红袍花椒原产秦岭西部,故又称秦椒、凤椒。它是大花椒类中栽培面积最大、品质最优良的农家品种。其生物学特性与其它品种差异甚大,尤其是各物候期超前,决定了它在管理措施上的特殊性。现根据研...  相似文献   

13.
黄龙县依托“大红袍”花椒,走出了一条干旱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路子。今年9月份以来,黄龙县山区被“大红袍”花椒映红了山川沟壑,花椒飘香,采摘花椒的群众云集,各个村庄的麦场、河畔和各家各户的院落晒满了红彤彤的花椒。  相似文献   

14.
针对长治市平顺县干石山区大红袍花椒管理粗放,只重视花椒园土、肥、水管理,忽略其整形修剪,花椒产量低,效益不高的情况,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干石山区大红袍花椒整形修剪的技术,并辐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给花椒等级鉴定提供参考,利用电子鼻PEN3.5系统对陇南34个花椒品种进行区分,将测得的响应值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响应值分析。结果表明,陇南34个花椒品种中,除河北无刺二号与清椒品种区分不显著外,其余花椒品种均区分显著,并且仅5种类型传感器(W5S、W1S、W1W、W2S、W2W)对陇南花椒果实香味响应值较大,其余类型传感器响应值较小,而且不同花椒品种传感器响应值不同。将陇南34个花椒品种分为3类,第1类为无刺大红袍母株、汉源青椒、韩城无刺、嫁接无刺大红袍,第2类为嫁接梅花椒、云华七叶青、茂汶大红袍,其余品种为第3类。其中嫁接梅花椒果实香味含量最高,果实香味含量较高的是八月椒、川陕花椒、莱芜小红椒、韩城无刺、汉源青椒、嫁接无刺大红袍、茂汶大红袍、无刺大红袍母株和云华七叶青。电子鼻适用于陇南花椒品种的区分。  相似文献   

16.
阿坝州大红袍花椒生物学特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阿坝州大红袍花椒生物学特性的调查研究*吴宗兴周荣乾彭树松黄泉(阿坝州林科所)余明忠王应明马玉华(茂县林业局大红袍花椒作为有机体和其它有机体一样,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其生长发育规律对于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有重要意义。1调查区基本情...  相似文献   

17.
花椒嫁接技术要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花椒是甘肃省宕昌县四大林果产业之一 ,南部五乡 (镇 )所产大红花椒以其质优、色红、品高而享誉全国。但是 ,由于大红袍花椒存在着抗病能力低、更植周期短、寿命短等缺点 ,因而严重制约着宕昌县花椒产业的发展。我们通过多年实践总结 ,摸索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花椒嫁接技术 ,主要是利用二红椒 (七月椒 )、八月椒、狗椒 (野山椒 )抗病虫能力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强、产量高、更植周期长 (寿命长 )的特点 ,与优质大红袍花椒进行嫁接。通过嫁接 ,克服了大红袍花椒的自身缺点 ,以达到扬长避短、集优良性状于一树的效果 ,经济效益也有了明显提高。现…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克服大红袍花椒皮刺多、采摘和管理不便的缺陷,选育出无刺梅花椒进行示范推广。以八月椒为砧木,开展了嫁接育苗技术试验,总结出一套无刺梅花椒嫁接育苗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花椒在由野生向栽培驯化的过程中,由于历史、地理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同名异质现象较为常见。为了给全国花椒品种(品系)区分、规范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对6个不同种源地大红袍花椒的叶片、果实、皮刺等性状进行观察,并采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6个不同种源大红袍花椒除小叶数之外,其余供试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通过供试性状聚类分析,以欧式距离10为阀值时,6个不同种源地大红袍花椒可分为3组,说明不同种源地的大红袍花椒,在叶片、果实、皮刺等生物学性状上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由西到东逐渐变化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阿坝州大红袍花椒分布区气候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优良花椒品种──大红袍在阿坝州主要分布区的调查及随着光照、温度、水分等条件变化其生长、产量、质量也随之变化的分析,从而确定其最佳适宜生态区,为阿坝州大力发展花椒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1花椒对光照条件要求大红袍花椒具喜光特性,年期生长在光照充足的空旷山地,枝叶繁茂,根系发达,充足的光照能使椒树增强光合作用,积累光合产物,促进果实早熟,是提高花椒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州椒树多分布在海拔1000~3000m的地带,因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减少,所以太阳直射光的强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