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61—2010年莫旗地区冰雹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1961—2010年莫旗地区冰雹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莫旗地区冰雹日数为71 d,平均年降冰雹日数为1.4 d,年降冰雹日最多为6 d(1971年),而1969年、1977年、1979年、1988年、1990年、1991年、1993年、1996年、1997年、2001—2004年、2008年、2010年这15年无降雹记录,年际变化总体上呈减小趋势。莫旗地区的冰雹现象主要发生在夏季,秋季次之,冬季无冰雹。14:00—17:00为冰雹高发时段,冰雹持续时间多数在5 min之内。  相似文献   

2.
用1961--2010年莫旗地区冰雹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莫旗地区冰雹日数为71d,平均年降冰雹日数为1-4d.年降冰雹日最多为6d(1971年),而1969年、1977年、1979年、1988年、1990年、1991年、1993年、1996年、1997年、2001--2004年、2008年、2010年这15年无降雹记录,年际变化总体上呈减小趋势。莫旗地区的冰雹现象主要发生在夏季,秋季次之,冬季无冰雹。14:00-17:00为冰雹高发时段,冰雹持续时间多数在5min之内。  相似文献   

3.
固原市原州区1951年~2008年降水与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文  张成军  范小明  杨青 《甘肃农业》2009,(9):26-28,32
分析了1951年~2008年固原市原州区58年降水、气温资料的年、季气候变化情况,结果为:原州区年降水量自1964年以后呈长期下降趋势;冬季降水自1961年后呈长期上升趋势,近10年春夏降水下降和秋冬降水上升的趋势明显。与降水不同,近几十年的年平均气温和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自1984年以后呈整体快速上升,冬季气温从1967年后持续上升,夏季气温从1976年后上升,春温和秋温自1987年上升。存在1967年、1976年、1984年、1987年四个关键变温年。原州区目前所处气候背景是相对的热千年、暖湿冬、暖干春、热干夏、暖湿秋波动阶段。  相似文献   

4.
基于湖南省1950-2013年农业水灾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移动平均法等方法,分析了农业水灾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64年来以农业轻灾频率最高,重灾和特大水灾多发生在1982-2005年间,约4-5年一次。农业受灾率异常指数于1955-1963年、1965-1968年、1970-1979年、2004-2013年出现4个低谷值,分别为-0.773 6、-0.751 9、-0.817 2、-0.793 7;于1980-1984年、1987-1999年、2001-2004年出现3个高峰值,分别为0.845 0、2.150 4、2.316 5。农业成灾率异常指数于1950-1953年、1955-1987年、1988-1990年、1996-1998年、2000-2001年、2008-2013年出现6个低谷值,分别为-0.657 1、-0.747 8、-0.262 3、-0.600 9、-0.324 8、-0.327 6;于1953-1955年、1987-1989年、1990-1995年、1996-1998年、2001-2004年出现5个高峰值,分别为0.757 8、1.888 2、1.100 7、2.730 1、2.862 4。2005至2013年受灾率和成灾率两异常指数呈同步下降趋势。并运用最优气候均态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8年和2023年可能发生农业重水灾,其余年份的受灾和成灾情况均为轻灾。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科技》2016,(8):213-215
根据博山国家气象站1966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气温、降水、日照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博山区近50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博山区年平均气温升高趋势明显,以0.2℃/10年的倾向率上升,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也呈上升趋势,热量资源更加丰富。2年降水量整体呈略微增加趋势,增长量仅为8.2 mm/10年。1981—1989年为持续欠水年,1993—1998年和2003—2005年是持续丰水年。1990年开始降水年际变化波动明显增大,年暴雨日数也有增多趋势。3年日照时数出现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递减高达87.6 h/10年。1988—1994年和2002—2015年的年日照时数均低于50年平均值,1979年和2006年日照时数分别为近50年的最高值和最低值。  相似文献   

6.
泰安市近58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泰安市1951~2008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利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泰安市近58年气温与降水的变化倾向、突变和周期等特性。结果表明:近58年来,泰安市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并且在1993年发生了增温突变。泰安市年降水呈减少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年平均气温存在准4、61、4、20、29年的周期性变化,其中准62、9年周期振荡最为强烈。年降水存在准3、5、7、10、16年的周期性变化,其中准5、7年周期振荡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7.
谢华安院士,汉族,1941年8月生于福建龙岩。1959年毕业于福建龙岩农业学校。1964年结业于福建农学院(函授)。1972年起先后任福建三明市农科所助研、副研究员、副所长,1990年任所长、研究员。1996年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福建农林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1997年起兼任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现任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主任。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北疆荒漠、山地、绿洲近55年的气候变化规律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利用北疆41个气象站,1961—2015年逐日的气温和降水量序列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突变检验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北疆地区增温趋势显著(荒漠0.2℃/10年、山地0.24℃/10年、绿洲0.3℃/10年趋势增温),绿洲增温趋势最为显著;近55年北疆地区增湿趋势显著(荒漠8.46 mm/10年、山地7.66 mm/10年、绿洲8.78 mm/10年),绿洲降水量增加最为显著。近55年北疆气温在21世纪初增温最显著,降水量在20世纪80年代上升趋势最显著。北疆荒漠、山地、绿洲气温发生突变的年份均在1993年;荒漠,山地,绿洲降水量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是1985年、1987年。近55年荒漠秋季年际增温显著,山地和绿洲夏季和秋季年际增温显著,对年际增温贡献最大;荒漠、山地、绿洲降水量年际变化均为冬季增加显著,对年际增湿贡献最显著。近55年荒漠10月、11月气温对荒漠秋季增温贡献最大,山地、绿洲6月、7月、8月、9月、10月增温最显著,对夏秋季增温贡献最...  相似文献   

9.
赵冬艳 《现代农业科技》2011,(3):312-314,323
利用大连市1951—2009年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大连市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风速、蒸发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大连市1951—2009年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春季和冬季上升趋势明显,夏季和秋季升温较弱。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比年极端最高气温上升趋势更为显著。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年蒸发量均呈下降趋势。年蒸发量与年日照时数的相关性最显著,其次为年平均风速、年降水量,与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呈正相关,而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莒县近4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莒县国家基准气候站1969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气温、降水、日照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日照时数进行线性模拟,结合3年相关滑动平均资料分析了莒县近40年来的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以及年极端温度、日最大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得出莒县近40年来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温度均呈上升趋势,而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日最大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244-246
利用湘潭市湘潭、湘乡、韶山气象站1984—2013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湘潭市年最高气温、高温日数年际变化、高温强度空间分布、危险性评价,并计算6个典型重现期(2年、5年、10年、20年、50年以及100年)条件下的致灾因子概率值。分析表明:湘潭市各站年极端最高气温、年高温日数、年高温最多持续时间总体上呈显著上升趋势,高温重现期年限越长,高危险性等级越高,高危险区域影响面积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线性回归、M-K等方法,对永城站1960年12月~2010年11月的月、季、年降水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论表明,近50年永城市年、季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春、夏、秋季及年降水量在减少,冬季降水量略有增加。月降水量4和9月分别以-6.856和-12.549 mm/10a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他月份无论是增多或减少均不显著。年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突变点,月、季降水量的突变时间冬季在1985年、春季在1993年、夏季在1966和1999年、秋季在1989年;4、8、9、12月分别在1975、1964、1986、2000年。春夏秋季降水量均在减少,致使年降水量减少;秋季降水量减少的速率较大,是近几年连续出现秋季异常气象干旱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56—2015年年平均气温和逐月气温序列,分析其长期变化趋势和振荡周期。结果表明,近60年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10多年最明显,平均气温比1956—1965年平均气温上升约1.2℃;小波分析达日县年气温存在准13年、准7年和准3年显著周期,冬季气温存在准18年、准7年和准3年显著周期,春季气温存在准20年、准9年和准4年显著周期,夏季气温存在准21年、准10年和准4年显著周期,秋季气温存在准13年、准7年和准3年显著周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达日县年平均气温具有明显增暖趋势,1月、4月、7月和10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具有明显增暖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56年1月至2014年2月辽阳逐月平均气温资料,建立逐年冬季气温序列。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辽阳冬季气候变暖趋势,结果表明:1956—2013年辽阳冬季平均气温-8.2℃,最冷冬季气温-13.0℃(1956年),最暖冬季-4.1℃(2006年),极差达8.9℃。年代际间冬季气温波动较大,60年代最低(-9.6℃),21世纪初00年代最高(-7.2℃),仅60年代、80年代冬季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近58年、53年、43年、33年冬季气温均呈升高趋势,近58年、53年冬季升温率分别为0.412、0.445℃/10年,均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冬季变暖显著;近43年、33年的冬季增温率变小,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变暖不显著。近23年、13年冬季气温呈弱下降趋势,降温率分别为-0.361、-1.051℃/10年。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市近40年相对湿度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  柳芳  冉桂平  杨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21-15122,15133
利用乌鲁木齐市1961~2000年逐日平均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近40年相对湿度的基本气候特征、变化趋势等。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7.5%。一年四季中冬季的相对湿度最大,为77.5%,夏季最小,为41.2%。春、夏、秋、冬季以及年相对湿度均呈增加趋势。逐年平均相对湿度存在以2年、3~4年和准7年为主的周期,其中准7年周期振荡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16.
梁涛  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04-19606,19687
利用1951~2009年锦州市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锦州市温度、降水、日照、风速和蒸发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9年锦州市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年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风速呈显著下降趋势,年蒸发量呈上升趋势,平均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3.1倍,年日照时间与年蒸发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86—2015年日照市气温资料分析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日照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52℃/10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为偏冷期,之后为偏暖期;1—8月气温呈逐月上升趋势,8—12月气温呈逐月下降趋势。日照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变化一致,但各季增幅不同,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778℃/10年、0.276℃/10年、0.256℃/10年、0.109℃/10年。日照市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58℃/10年、0.382℃/10年;日照市年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月际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相同。  相似文献   

18.
利用近50年石羊河下游蔡旗水文站径流观测资料和该站上游凉州、古浪、乌鞘岭、永昌4个气象站气温、降水、蒸发量观测数据,运用累计距平、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石羊河下游径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的径流变化存在2年、4年、22年变化周期,其中以22年时间尺度径流的变化最为明显,径流量在该尺度上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丰水期-枯水期-丰水期交替变化,截至2017年,径流量表现持续增加趋势。流域内气温、蒸发量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变化趋势平稳,三者变化周期较一致,在2年、3年、4年、5年、20年、22年等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径流量变化与气温、蒸发量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时间尺度越大相关性越强;降水量在年际和多时间尺度上对径流量变化有一定影响,但2-5年时间尺度上无明显相关性,20年、22年时间尺度上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石羊河径流量变化可能还与除气候变化外的人类活动等其他因素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石羊河下游因水资源减少而退耕大面积土地,测试其物理性质,旨在为管理提供依据。选择不同退耕时期(1年、2年、3年、4年、5年、8年、15年、24年和31年)土地,分层采集0~40 cm范围内土样,分析其容重、孔隙度和机械组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增加,土壤粘粒呈减少趋势,粉粒增加,退耕4年达到最大,之后则略有增减;土壤垂直剖面的土壤粒度分异性增大,而变化最大的土层为0~10 cm。退耕土壤容重随着退耕时间延长而增加,退耕3年之后的不同深度的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的差异变小。随着退耕年限增加,土壤质地变粗,通透性增加,土壤质量下降。退耕3~4年期间的土壤物理性质相对变化明显,是退耕地管理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最近,浙江省常山县人民法院对一起村干部贪污、侵占、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以贪污罪、职务侵占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被告人刘联祥、刘月星、刘旺旺、刘荣春分别执行有期徒刑三年、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和有期徒刑二年。以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对被告人刘勇敢执行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零六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