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长汀县中稻常年种植1.95万亩,近年推广的良种有天优3301、Ⅱ优3301、宜优673、Ⅱ优沈98等,为长汀中稻的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为了探索后续中稻良种,我站2012年从福建农丰种业有限公司引进试种杂交稻新组合中浙优8号。该组合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优质、高产、迟熟杂交中籼组合。通过我县中稻区的濯田镇升平村、四都镇溪口村、红山乡腊溪村3个区试点试种,表现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2.
2009年宁德市晚稻新品种引种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适宜宁德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晚稻新品种,2009年晚季引进特优716、中优85、中浙优1号、宜优673、Ⅱ优810、闽优3301和两优816共7个杂交水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优85增产显著,表现产量高、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适合当地种植,可在当地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适合尤溪县管前镇种植的优质、高产、再生力强、抗性好的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特选择由福建六三种业有限公司提供的钱优930等33个杂交水稻中稻新组合与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公司提供的宜优673作对照进行生产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安丰优3301、广8优金占、广8优169、金梗优28、野香优688、恒丰优7166、特优3301、五优3301综合表现好的品种,产量优势明显,适宜在本镇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超级稻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引进12个超级稻品种,以宜优673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2综合表现最佳,是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适宜政和县推广种植;天优3301、中浙优1号、Y两优1号表现其次,可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2018年在将乐县引进11个晚稻品种(系)进行联合体试验,以宜优673为对照,从产量、经济性状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聚两优5336每667m2产量747.67kg,比对照宜优67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且综合性状表现较为突出,建议扩大试验示范;泓优639产量位居第2位,谷优6866、泷两优049、伍天优713、镇籼2优164、两优2161、两优3301、广8优5476比对照宜优673增减产均不显著,建议以上8个品种(系)继续参试;杉谷优3518建议参加早熟组试验。  相似文献   

6.
用12个杂交稻新组合进行再生稻比较试验,筛选再生稻推广品种.结果表明,内优航148、宜优99、宜优673表现出生育期适中、穗大粒多、米质优、抗病性与再生力较强等优良特性,头季+再生季两季产量高,可做为再生稻示范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7.
2012年引进泰丰优3301在永定县试种,作早熟芋后稻栽培,比对照品种Ⅱ优沈98增产11.1%;作双晚栽培,比对照品种Ⅱ优沈98增产13.5%。试种结果表明,该组合适宜在永定县作晚稻栽培。栽培上要注意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科学施肥管理和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杂交水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分析各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特优180、宜优673、宜优99、甬优6号、谷优3301表现较优,可以在永春县双晚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于2016年引进8个杂交晚稻新品种(系)在福建省武平县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广两优676、中浙优10号、广8优673、荟丰优3301(待审定的品系)、两优616、Y两优900等6个品种(系)比对照品种宜优11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且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除荟丰优3301需要继续试验观察外,另外5个新品种可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选用9个杂交水稻新品种,以宜优673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优616、赣优明占、花2优3301、钰优180、广优3186比宜优67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适合在福建省武平县作烟后稻及晚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对9个首次引入缅甸种植的我国杂交水稻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Ⅱ优63、D优63、旱优113和云光16号4个品种比当地主栽品种伯山增产22.5%~83.7%,可多点示范种植.前3个品种产量高、综合表现好;后1个品种生育期短,可推广多季种植.  相似文献   

12.
种植再生稻可以省工、省种、省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鉴定筛选优良的再生稻新品种,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1个再生稻品种头季稻及再生季稻的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Ⅱ优航1号的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均最大,是目前最理想的再生稻品种;其次是天优3301和Ⅱ优明86;Ⅱ优1273、谷优明占和天优673这3个品种的加权关联度也较大,均超过对照品种汕优63,也适宜做再生稻种植;江优明62与两优航2号的关联度较小,说明与目标品种相差甚远,不是理想的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氮肥施用量与栽培密度对Ⅱ优航1号作早稻再生稻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施氮量、栽培密度、施氮量与栽培密度互作对头季稻产量差异极显著,但对再生季产量差异不显著。栽培密度对两季总产量差异显著。头季每公顷施纯N 150kg与栽培密度22.5 ̄30万丛搭配和每公顷施纯N 195 ̄240kg与栽培密度15 ̄30万丛搭配,配套其他高产栽培措施,再生栽培能获得两季高产。再生季有效穗与头季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高寒山区中稻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适合高寒山区中稻种植的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米质优、熟期适宜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2007~2008年在广西三江县对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7个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的产量较高,均达到7662.0kg/ha以上,其中以Ⅱ优航1号的产量最高,达8743.5kg/ha,其余依次为Y两优1号、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Q优6号。从产量构成看,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均可在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但综合参试超级稻品种(组合)的产量结果、田间表现、抗病性、稻米品质、生长势等因素分析,以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Y两优1号、Ⅱ优航1号4个品种(组合)最为理想,可作为高寒山区中稻主推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烟后稻的品种、施氮量、施钾量进行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天优3301或Ⅱ优3301高产组合,每667 m2施N 11 kg、K20 10 kg的处理产量高、效益好.  相似文献   

16.
挖掘水稻产量潜力是水稻研究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再生稻是一种利用水稻头季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腋芽,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养分等条件下萌发成蘖,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在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能够保证水稻产量与双季稻基本持平,对于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已报道的水稻再生力相关QTLs位点,发现水稻再生力相关的QTLs位点贡献率偏低,相关研究不深入,与生产联系不紧密;总结了水稻再生力评价标准的现状,发现前期头季稻的SPAD衰减指数、中期再生稻的再生芽出鞘率以及收获后期的日产量和热量利用率是评价水稻品种再生力的重要指标,可用于筛选强再生力的水稻品种;概括了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再生稻的培育应聚焦优质、高产、抗病等水稻重要性状及强再生力相关性状,利用多组学分析挖掘新基因及其优异自然变异,开发功能分子标记,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分子模块育种技术相结合开展强再生力水稻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新基因发掘、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研究。  相似文献   

17.
粮食结构调整的一种理想种植方式--中稻蓄留再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概述了国内外再生稻研究与生长现状,分析了其在生产上的利用优势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用培两优500作中稻进行了蓄留再生试验,结果表明,培两优500中稻加再生稻产量达12082.5kg/hm^2,实际产量已达双季稻的全年产量水平,比汕优63(对照)增产37.5%,米质明显优于对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旱区超级稻再生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应对钦州市秋冬春三季连旱对水稻生产的威胁,在旱区对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进行了再生栽培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早稻平均产量以两优培九最高,其次为Y两优1号、新两优6号;晚稻再生稻的平均产量以两优培九最高,其次为中浙优1号、特优航1号;年均产量以两优培九最高,其次是中浙优1号,其他超级稻品种(组合)的年平均产量也比普通杂交稻(对照)的高。综合各参试超级稻的产量结果、田间表现、稻米品质、生长势与再生能力等因素分析,以中浙优1号、两优培九两个品种(组合)最为理想,可作为今后钦州市超级稻再生栽培的主推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