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育王群,是专门用来培育蜂王的蜂群,又称哺育群。育王群应该是蜜、浆产量突出,其他各种性状优良的蜂群。开始培育蜂王时,群内应该有12框以上  相似文献   

2.
育王群,是专门用来培育蜂王的蜂群,又称哺育群.育王群应该是蜜、浆产量突出,其他各种性状优良的蜂群.开始培育蜂王时,群内应该有12框以上的蜂量,并积累了众多的青年哺育蜂.还应该有一定数量的雄蜂存在.  相似文献   

3.
育王、换王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养蜂工作,事关蜂场兴衰。在每年换王、育王时,蜂王的交尾成功率是每个养蜂员最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影响处女王交尾成功的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广大蜂友商榷。1 哺育群首先在育王前就要选择无病、群壮、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均优良的蜂群。在群势达不到要求时,可以用相邻的两群蜂合并成一群蜂来培育蜂王,合并后的蜂群能达到20框的群势。在头一天傍晚拿走其中较差的那只蜂王,第二天把无王群放在继箱里,然后搬放在有王群的上面,底箱与继箱中间放一块塑料纱网。第三天拿走纱网调脾育王。这样的强群哺育蜂充…  相似文献   

4.
春季培育蜂王不单是为了及早更换产卵异常的蜂王,更主要是根据椒树泌安大小年的规律,适时组织双王群培育大量的采集适龄蜂或进行人工分蜂O为了培育优质、健壮的蜂王,应采取如下措施:1.利用强群育工。4月中下旬,在外界气温不稳定、蜂群并不强壮时,就应着手育王。为了提高王台接受率,培育优质蜂王,要努力克服群内、群外的不利因素。首先在全场内选择最强壮的蜂群,育王前3天进行组织养王群。使用框式隔王栅将蜂箱隔成有王区和无工区(用无工区育工),并用报纸把隔王栅封严,采用模拟无王群进行育王。养王群的样数要稠密,这样就…  相似文献   

5.
育王群又称养王群或处女王哺育群.那么哺育群的群势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呢?我选择无病而且繁殖速度较快的强群,一般应达到16框蜂以上的群势.如果单王群未能达到16框蜂,可合并蜂群组成16框哺育群.  相似文献   

6.
蜂群产育力是蜂王产卵力和工蜂哺育力的总和 ,用有效产卵量即封盖子数表示。产育力强则蜂群繁殖发展就迅速。蜂王产卵力不仅与本身遗传因素和发育情况有关 ,而且还受外界环境、蜂群哺育力等因素的制约。1 遗传因素1 .1不同蜂种表现出不同产育力。黄色蜂种较黑色蜂种产卵力强 ,尤其是蜜粉源缺乏或气温降低时 ,黑色蜂种反应敏感 ,产卵育虫节制 ,甚至停止育虫 ,而黄色蜂种则还会继续产卵育虫。1 .2蜂种是否退化。在培育蜂王时忽视父群的选择和种用雄蜂的培育 ,导致蜂种混乱 ;处女王根本不能进行纯种交配 ,造成种系混杂 ,随着代次增多 ,使某些…  相似文献   

7.
单王多箱体要求蜂王既要产卵力强,还要能维持强群,所以,对蜂王的要求更高。在蜂种培育过程中,对蜂种的选择既要考虑生产方向,又要考虑其生产性能。优良蜂种的来源主要是从正规的种蜂场购买、与蜂友之间互换及本场筛选等。蜂种的培育要注意培育的时间、蜂群群势、父母群的选育等问题。单王多箱体育王还要注意育王的数量、温度、雄蜂的数量和质量、移虫的日及蜂王的质量等。  相似文献   

8.
<正>培育蜂王的时间并不是绝对固定不变的,虽在同一地区每年的开繁群势基数不同,育王的时间也要随之变化。哈尔滨市阿城养蜂协会蜂场的育王时间安排:首批育王群势应在全场基本达到6脾蜂5张以上较完整的子脾,时间约为5月15日左右。此时外界辅助蜜粉丰富,新蜂大多数已达到7至12天以上。哺育蜂充足,从群内蜂的质量到外界蜜粉的数量,都具备了育王的条件,而且5月25日所分出交尾群的子脾出的  相似文献   

9.
一、步骤1.前期父母群的管理育王前选择优良父群和母群。选择标准为王优、群强、蜜粉足,西蜂10框足蜂,中蜂8框足蜂以上。体色鲜,无病虫害。要求用优良新王群育王,父群的雄蜂出房时准备移虫育王。2.移虫前组织育王群把蜂王放在巢箱,隔王板上放蜜脾、粉脾、幼虫脾、巢础和饲喂器。花粉脾放中间,育王框紧挨着花粉脾和幼虫脾。巢箱内放有蜜粉脾、封盖子脾、正出房的老子脾和空脾。巢箱巢门转到相反方向,关掉巢箱的巢门迫使工蜂从继箱开启的巢门出入。这样继箱蜂多,有助于幼虫和幼蜂的哺育和王台建造质量。在育王前和育王期均要奖励饲喂糖浆和花粉,以保持育王群的安定和哺育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蜜蜂杂志》2021,41(7)
根据多年的陕北养蜂生产实践,介绍了培育高质量蜂王的生产经验:提前制定全年育王计划,在育王过程中严格各项工作流程,其主要包括育王群的选择、所移幼虫日龄的大小、移虫方式、饲料、合理育王量、台基材质及哺育群的状况等,还提出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中国蜂业》2017,(1):39-40
<正>饲养强群有诸多的优点,拥有优良的蜂王是饲养强群的关键,而人工育王是培育优良蜂王的重要措施。本文将详细介绍在人工育王的过程中,对父本、母本、育王群、交尾群选择、组织、管理的方法,希望能方便操作者掌握,饲养出强群,提高蜂蜜产量。中蜂的饲养管理中,人工育王技术很重要。蜂场在进行大批量人工分蜂、更换老蜂王时,都需要大量的蜂王。培育和提供优良的蜂王是饲养强群的关键,可以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蜂业》2020,(5):26-27
<正>饲养蜜蜂季节性非常强,在大流蜜前45~50天就应开始培育采集蜂,只有精心管理才能培育出强大适时可用的采集蜂群。一、蜂王的培育4月10日蜂群出窖后,用东北黑蜂或卡蜂作父本培育雄蜂。4月25日用黄环、意蜂、澳意或松丹2号作母本培育优良蜂王。采用巢继箱12~15框有王群作哺育群,蜂数不足可以从其他蜂群提取封盖子补充。利用杂交优势,使父母本优良性状互补,克服不足之处,培育出健康高产的蜂王。保证生产蜂王产卵积极,子脾到边到角,蜂王物质丰富,避免在生产期出现分蜂热,避开非种用雄蜂干扰,培养出采集力、哺育力和抗病力强的适龄采集蜂。  相似文献   

13.
答读者问     
问:移同一蜂王的虫卵,为什么出房的处女王会有黄色、黑色等不同颜色,这是否与蜂王品杂或育王群的哺育有关?(见1998年第11期15页“问题征答”)答:①这与蜂王的品种有关,而与育王群的哺育无关。这样的蜂王是杂二、杂三代或更多的代数了,不宜用作种王群移虫...  相似文献   

14.
段云锋 《蜜蜂杂志》2006,26(1):27-27
关于育王,《蜜蜂杂志》上介绍了不少方法,但有一个问题,我认为应引起广大蜂友的注意。我经过反复试验和对比,得出一个结论,即:蜂王的优良性在种王体内就形成了。也就是说,只注意育王群中的各个育王环节,而忽视了种王群的营养及群势,是不能培育出好的蜂王的。有人提出,用关王或限产的方法来积累种王体内的营养有一定作用。如果要根本解决问题,还要保证蜂群中蜂数密集和给蜂群提供充足的蜜粉。2005年6月,我用3脾蜂的种王群作移虫育王试验,方法如下:6月1日,控制种王产卵(未关王),补给蜂群充足的蜜粉;6月10日,第一批育王移虫,用第一育王继箱;6月…  相似文献   

15.
哺育群与蜂王体型一般挑选哺育群来育王,要蜂强、蜜粉饲料足。要求严格时要减少哺育群幼虫量,以求对育王框饲喂更充足;老王群接受率高些,但有时育出来蜂王偏小。一种情况是饲养的浆蜂类王浆高产型蜂群,本身吐浆量大,经过挑选的哺育群,吐浆能力更足。但移虫育王仍用...  相似文献   

16.
培育优良蜂王,是蜂群管理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因为蜂群繁殖的快慢,能否维持强群,工蜂采集力强弱,习性驯劣等等,都和蜂王有直接关系。培育优良蜂王的程序是,选择父群、母群、哺育群;进行移虫养王、组织交尾群。  相似文献   

17.
1、使用的种王要定期更换 ,一般不能超过 3年 ,要在不同的种王场购买 ,交替使用。2、哺育群要选用强群 ( 8框以上 ,群内有充足的哺育蜂 ,要密集 )、高产、健康的老王群作哺育群 ,有轻微分蜂意念的好 ;有强烈分蜂热的不好。3、有王群育王比无王群好 ,用隔王板育王好。4、外界有蜜粉源 ,哺育群内必须有充足的花粉。5、饲料充足并天天奖饲。6、第 2天复移比较好。复式移虫、虫龄越小越好。7、王台适时封盖 ,粗壮、正直的好。8、哺育群冷天要保温 ,热天要遮荫 ,免震动。9、一个哺育群一次育王不能超过 2 5只。靠育王框边放幼虫脾 ,但不要有大面…  相似文献   

18.
浅谈双王群起步群势葛凤晨同志1986年发表在《中国养蜂》第2期《双王群生产效率的研究》一文说:“在正常情况下,蜂群在越冬之后的新老蜂交替阶段和增殖阶段的前期,也就是在进入幼蜂过剩时期之前,其工蜂的哺育力和蜂王的产卵量是相适应的,一只蜂王的产卵量,可以...  相似文献   

19.
种蜂王的质量是一个种蜂场的生命线 ,而蜂王的质量除受父母群的基因型决定外 ,也受到育王条件和管理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一个育种场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种蜂王 ,要把握育王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以使不利因素对种蜂王质量产生最小的影响。一、哺育群群势对后代种蜂王质量的影响一只蜂王个体的大小是其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躯大体重的蜂王 ,其产卵力比躯小体轻的蜂王强得多。发育正常的蜂王 ,它们的头部重量几乎是一样的 ,区别在于它们的腹部重量 ,这是蜂王腹部内卵巢的卵小管数量不同而引起的。因而 ,刚出台的处女王的重量与其产卵力的…  相似文献   

20.
蜂王品质的优劣,对于蜂群的发展及其遗传性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产卵力强的蜂王,能维持强大的蜂群群势.而强群是高产稳产的基础.培育优质蜂王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影响蜂王的品质呢?广大的养蜂科技工作者在人工育王技术普遍采用之后,对培育蜂王各个步骤的细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