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青麸杨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麸杨病害有10余种,害虫有30余种。病害以膏药病发生最为普遍,每年春秋两季是该病的主要发生期,树龄及环境条件对发病影响较大,用桐油原液或5%氯氰菊酯乳油加适量柴油稀释后涂抹病斑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害虫以宽肩象危害最重,该虫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防治幼虫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8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200倍液加适量柴油涂抹树干受害部位。  相似文献   

2.
主要杨树生产品种对溃疡病田间抗性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大田17个主要杨树生产品种溃疡病的抗性调查,以及对各无性系发病率、病情指数及相对抗病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高度抗病的品种有107杨、69杨、84K杨;中度抗病的有北抗杨、中林美荷杨、J2杨、108杨、毛白杨14号;低度抗病的有中华常青杨、2001杨、天演杨、南抗杨、E24-01杨;中度感病的有中绥12号,高度感病的有商州青杨、陕林4号杨、中黑防.  相似文献   

3.
在早春青麸杨腑芽萌动初期,利用其叶片,果实的95%乙醇浸提液涂刷在青麸杨主干上,能在倍林中有效的诱导肚倍曝春迁蚜的回迁上树,使共单株平均上树量分别增加4.3倍、2.5倍;平均单株肚倍鲜重相应增加7.6倍、2.7。经SSR检验表明,上述处理的诱曝上树效果与青麸杨叶片、果实、其他浸提液处理及叶病、枝干各浸提液处理的诱蚜效果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杨树属于杨柳科杨属,是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全属有100多种。木材用作民用建筑,生产家具、锯材等,同时也是人造板及纤维用材。叶是良好的饲料。杨树又是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1.杨树枝干病害1.1杨大斑型溃疡病:主要发生在主干的伤口和芽痕处,初期病斑呈水浸状,暗褐色,后形成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部韧皮组织溃烂,其下木质部也  相似文献   

5.
柠檬红锈藻病(Cephaleuros parasicas Karst)是造成柠檬树未老先衰,柠檬减产的一种枝干病害,在云南省柠檬产区发生普遍,且为害较重。通过不同龄期柠檬植株和枝干对红锈藻病的抗病性调查,结果表明:红锈藻病在柠檬植株定植25年发病,以定植35年发病,以定植34年发病最重,发病率均为100%,病情指数分别为72.20%和84.27%;柠檬枝干24年发病最重,发病率均为100%,病情指数分别为72.20%和84.27%;柠檬枝干25年生均发病,发病率为100%,以2、3年生枝干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2.56%和87.68%;定植1年植株和1年生枝干均不发病。9种杀菌剂的大田筛选试验表明:75%百菌清和46%氢氧化铜的防治效果较好,施药后2 d的防效分别为56.79%和48.47%,施药后5 d的防效分别为100%和75.19%。但46%氢氧化铜等铜制剂与其他杀菌剂、杀虫剂混合使用时易造成柠檬幼果药害。  相似文献   

6.
杨树烂皮病又名杨柳腐烂病,是杨、柳树的主要枝干病害之一。杨树烂皮病发生普遍,几乎分布全国各地。个别年份,个别地区往往形成病害的流行,造成大面积死亡,对杨、柳树种的发展影响很大。1 症状杨树烂皮病的症状可分为干腐型和枯梢型两种类型。a .干腐型 病斑多发生在主干分杈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防治鹤岗地区玉米病虫害,于2014年对该区玉米主要叶斑类病害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鹤岗地区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7月8日开始出现,至8月19日发病率达到100%;整个发病率呈"慢-快-慢"的"S"曲线动态,病情指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7月1日之前病情指数为0,到9月16日玉米成熟时达到最高,为47.2;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的整个发病率也呈"S"曲线状,病害明显症状从6月29日开始出现,至8月12日达到100%,病情指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6月21日之前病情指数为0,到9月16日玉米成熟时达到最高,为22.90;玉米灰斑病(Cercospora zeae-maydis)7月8日开始出现,至8月26日发病率达到最大值94.6%,病情指数随时间推移而升高,7月1日之前为0,到9月2日玉米成熟前达到最高,为11.58。根据Logistic模型分析,在鹤岗地区从始见病斑至7月22日以前是玉米大斑病病情指数的指数增长期,7月22日至9月13日是Logistic增长期,衰退期是9月13日以后;弯孢菌叶斑病病情指数的指数增长期是出苗期为7月10日前,Logistic增长期是7月10日至8月5日,衰退期是8月5日以后;灰斑病病情指数的指数增长期是出苗期到7月29日,Logistic增长期是7月29日至8月12日,衰退期是8月12日以后。  相似文献   

8.
1.病虫发生特点苹果园腐烂病春季是发病高峰期。病斑腐烂多汁,扩展迅速,烂组织有浓烈的酒糟味。各果园要抓紧检查,发现病斑要及时治疗。枝干轮纹病枝干病斑比较明显。由于此时树上无叶,便于操作,应抓紧时间治疗。①彻底刮去病斑,然后涂抹托布津油穴70%甲基托布津纯粉1份 豆油或其他植物油15~20份雪;②刮去表面粗翘皮,涂抹病伤一抹灵原液或3.5%轮纹病铲除剂30倍液;③病部用刀纵向划条,刀距1厘米,深达木质部,然后涂抹“9281”2~3倍液。果实轮纹病病菌主要在枝干病斑枯死枝上越冬。发芽前要抓紧时间,彻底清理枯死枝。①结合修剪,剪去树上干枯…  相似文献   

9.
柠檬红锈藻病(Cephaleuros parasicas Karst)是造成柠檬树未老先衰,柠檬减产的一种枝干病害,在云南省柠檬产区发生普遍,且为害较重。通过不同龄期柠檬植株和枝干对红锈藻病的抗病性调查,结果表明:红锈藻病在柠檬植株定植2~5年发病,以定植3~4年发病最重,发病率均为100%,病情指数分别为72.20%和84.27%;柠檬枝干2~5年生均发病,发病率为100%,以2、3年生枝干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2.56%和87.68%;定植1年植株和1年生枝干均不发病。9种杀菌剂的大田筛选试验表明:75%百菌清和46%氢氧化铜的防治效果较好,施药后2 d的防效分别为56.79%和48.47%,施药后5 d的防效分别为100%和75.19%。但46%氢氧化铜等铜制剂与其他杀菌剂、杀虫剂混合使用时易造成柠檬幼果药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腐烂病是苹果树的重要枝干病害,主要造成死枝、死树。论文旨在明确低温等环境因子和枝条龄期等寄主因子对腐烂病菌(Valsa mali)侵染致病的影响,分析腐烂病流行成灾的原因,为腐烂病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的接种试验,检测腐烂病菌在苹果枝干各部位的定殖率,观测腐烂病菌在伤口内的定殖部位,测试低温冷冻、枝条浸水后冰冻、枝条失水、枝条龄期等因子对接种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影响。【结果】8月份用分生孢子喷雾接种的苹果树,次年3月份检测,7个枝位的带菌率都接近或超过90%;接种到伤口上的腐烂病菌主要定殖于伤口坏死组织内,并在死组织内生长扩展,但没有穿透伤口外围的愈伤木栓层而侵入活体的皮层组织致病;在检测的6个枝位中,新鲜伤口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最为敏感,接种发病率最高,果柄痕次之,叉丫、芽眼和果苔枝的敏感性稍差,发病率稍低,皮孔抗病性最强,接种病菌不能致病;低温冷冻和浸水后冰冻(枝条上形成冰晶)都能增加枝条芽眼部位对接种腐烂病菌的感病性,其中-25和-18℃两个温度下处理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10、-7和0℃ 3个温度处理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浸水后冰冻枝条(模拟冬季降水后结冰的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相同温度处理未结冰枝条的发病率;在低温冷冻和浸水后冰冻处理的枝条中,一年生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二年生枝条的发病率;一年生枝条经浸水冰冻处理后,梢部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同一枝条基部的发病率;浸水后冰冻再经失水处理枝条(模拟枝条越冬后因大风、高温等失水),对腐烂病菌的侵染致病更加敏感,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浸水后冰冻枝条的发病率,而且失水量越大,接种发病率越高,芽眼部位的接种发病率最高可达85%。【结论】腐烂病菌易在苹果枝干上定殖,定殖病菌主要在伤口或枝干表层死组织内存活并生长,定殖病菌能否侵染致病关键取决于环境因子对枝条栓皮层的破坏;低温冷冻,尤其低于-15℃的低温冻害能破坏枝条的栓皮层和皮层,增加苹果枝条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与低温冷冻相比,浸水后冰冻对枝条栓皮层的破坏作用更大,结冰枝条对腐烂病更加敏感;枝条浸水冰冻后再失水,对枝条的破坏作用尤为严重,枝条越冬后失水能显著增加其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枝条的龄期不同,栓皮层的发育成熟度、强度和韧度各不相同,受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后,其受到破坏的程度也不同;树体不同部位栓皮层的结构不同,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林分因子、黄柏抗性生理指标与黄柏膏药病发生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踏查法进行调查,以树皮肿胀度代表含水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氮蓝四唑光化还原法测定酶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结果】树龄大的黄柏,病情指数更高,阴坡比阳坡发病率高,树种组成单一的黄柏林更易发病。黄柏感病后,树皮含水量大大降低,树皮相对肿胀度与发病率、病情指数极显著负相关。3个样地健康黄柏防御酶活性均较高,感病黄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波动较大,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3种酶活性与病情指数为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感病黄柏树皮中的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在病害发生最严重时期显著升高。【结论】树龄、地形、树种组成等因子对黄柏膏药病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树皮含水量、防御酶(SOD、POD、PAL)活性、丙二醛含量等抗性生理指标受病害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短小芽孢杆菌AR03挥发性有机物的抑菌活性及其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分离自烟草根际土壤中的一株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AR03菌株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和组分分析。【方法】采用培养皿对扣熏蒸法和凹玻片孢子萌发法测定挥发性有机物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和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菌落、菌丝生长以及孢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挥发性有机物对烟草黑胫病和赤星病的防治效果;采用顶空加热法收集抑菌挥发性有机物,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并结合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和内标(internal standard,IS)1-十五烯对其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短小芽孢杆菌AR03菌株分泌的挥发性有机物对供试的两种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经处理后的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稀疏缓慢变粗、分支增多且扭曲、断裂;赤星病菌菌丝生长畸形,其上不产生分生孢子梗,内含物大部分聚集成团导致菌丝干瘪、缢缩。对峙培养2、4、6和8 d时,挥发物对黑胫病菌和赤星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56.21%和59.23%、64.75%和59.86%、66.13%和61.10%、67.04%和70.00%;对黑胫病菌游动孢子和赤星病菌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延迟萌发且萌发后的芽管生长缓慢;黑胫病菌产生孢子囊数明显减少,赤星病菌分生孢子各分隔处的细胞畸形肿胀成泡状。离体叶片抗病测定结果显示,挥发性有机物抑制黑胫病菌和赤星病菌病斑在叶片的扩展,对峙熏蒸40 h时,对照叶片黑胫病的发病率为92.50%,圆形坏死病斑直径是25.10 mm,经挥发物处理后叶片发病率为70.83%,病斑直径为9.45 mm,对黑胫病斑扩散的抑制率为62.35%;对峙熏蒸80 h时,对照叶片赤星病的发病率为88.33%,病斑扩散为近圆形的褐色坏死斑,平均直径为8.32 mm,经挥发物处理后赤星病的发病率为60.80%,病斑扩展较慢,平均直径为2.85 mm,挥发物对赤星病斑扩散的抑制率为65.75%。SPME GC-MS分析表明,AR03菌株胞外分泌7种组分挥发性物质,均为C15H24结构的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分别是二氢姜黄烯、(E)-β-金合欢烯、γ-姜黄烯、α-姜烯、π-红没药烯、β-倍半萜水芹烯和γ-E-红没药烯;AR03培养1 d后,其中β-倍半萜水芹烯相对含量最高,为80.64%,其次为(E)-β-金合欢烯和α-姜烯,相对含量分别为7.20%和6.67%;随着AR03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分种类相同,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除二氢姜黄烯含量保持基本不变外,其他组分含量呈递减趋势,培养至第6天时,各组分含量下降超过50%。【结论】短小芽孢杆菌AR03菌株能够产生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挥发性有机物,有潜力作为开发抗真菌代谢物和新药物的重要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病斑处进行微生物培养、纯化、回接,发现从病班处分离的链格孢菌回接冬枣上不会主动侵染,刺孔培养后也不会形成青斑。所以冬枣青斑病不是真菌等微生物直接侵染引起的。通过观察病斑在树冠和果实上的位置,发现青斑在树冠内堂发病率最高,为22.23%;青斑主要发生在果实的背阴面,占所采病果的51.73%;主要发生在果实的中部,占所采病果的41.38%,由此可初步断定冬枣青斑病可能是缺钙引起的;架设防虫网架并喷杀虫剂后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而杀菌、喷钙后发病率显著降低对照,说明冬枣青斑病也不是昆虫叮咬引起的,而是由于冬枣缺钙等微量元素导致冬枣抵御真菌侵染的能力下降,链格孢菌通过机械损伤或昆虫叮咬的伤口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苹果感染青霉病后的食用安全性,本试验检测了苹果青霉病菌(Penicillium sp.)在苹果组织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病斑处青霉菌菌落数最高,为2 800 cfu/g;病斑外延1.0 cm处,青霉菌菌落数为120cfu/g;病斑外延1.5 cm处,青霉菌菌落数为18 cfu/g;病斑外延2.0 cm处,未检测到苹果青霉病菌。  相似文献   

15.
山西苹果树腐烂病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9—10月对山西省主要苹果产区腐烂病的发生和防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苹果腐烂病总体发病率为24.5%;随着树龄的增大,腐烂病为害加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有所提高,6~10 a树的发病率为6.5%,病情指数为1.25;11~18 a树的发病率为18.3%,病情指数为3.41;19 a以上树的发病率为48.7%,病情指数为15.47。不同地区间腐烂病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其防治方法主要为发病后刮皮、涂药。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抽样和定点观察的方法对沈阳城区油松发生枯枝病的病情进行调查,并对病害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害在沈阳城区发生普遍,其平均发病率为47.23%,病情指数为14.88。病害发生与立地条件及林分因子关系紧密。阳坡发病轻,平均发病率为79.38%,病情指数为31.41;20~30年生油松发病重,平均发病率为80.02%,病情指数为40.94;林分密度越高,发病越重,林分密度>750株.hm-2的样地的平均发病率为93.04%,病情指数为47.22;树高15m以上的油松发病重,平均发病率为97.28%,病情指数为46.21;油松和红松混交林发病最重,发病率为100%,病情指数为68.59。  相似文献   

17.
杨军玉 《北京农业》2003,(12):22-23
苹果 腐烂病--苹果最重要的枝干病害.于10月在皮层上形成的坏死斑,冬季缓缓扩展,明年春季有一部分可能扩展成为腐烂病斑.病斑内外的病菌进入越冬期,成为明年发病的基础.11月份全园喷一次40%福美胂100倍液,可杀死坏死斑中的病菌,大大减轻来年的病害.  相似文献   

18.
<正>杨树是速生用材树,也是四旁绿化与农田防护林的主要树种。各地栽植相当普遍,但由于杨树烂皮病与溃疡病危害严重,容易引起大量枝干枯死,应正确识别,加强防治。1杨树烂皮病该病危害的树种有小叶杨、箭杆杨、小青杨、毛白杨、加杨、钻天杨等多种杨树,常在行道树上发生,引起枝干大量枯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水稻纹枯病的株发病率、病斑高率、穴发病率与病情指数间的相关分析,证明株发病率、病斑高率始终与病情指数呈高度正相关。并提出对藤系138的病害损失估计公式。  相似文献   

20.
枇杷灰斑病是枇杷的主要病害,全年都有发生,能侵害枇杷的叶片、果实和枝干.灰斑病菌有三种类型,其中一种属急性型,病菌蔓延快,病斑爆发性、危害性强,是危害枇杷树最严重的一种病害.这种急性型灰斑病,常因异常天气影响,如春夏季干旱、冬春季大雪等恶劣天气,使植株易染病,衰弱树染病后容易枯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