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玉-1s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稻×玉米远缘杂交技术获得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玉-1s,该不育系具有可恢复性好、配合力强的特点.利用玉-1s与不同恢复系测配,杂种一代均表现出较强优势,株型紧凑,生物产量高,成穗率高,后期熟色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
选用7对SSR引物对7个水稻×玉米远缘后代不育株系及其双亲进行SSR分析。与母本扩增带型相比,共扩增出18条特异带,即表现为多态性。在检出的18条特异带中,13条的带型与父本相同,另5条的带型不同于双亲,即为变异带型。7个参试后代不育株系都检测到了SSR多态性标记,但各株系间检出多态性位点的数量存在差异,最多的一个株系ys-2同时检测到3个多态性标记。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很可能将玉米的某些DNA片段成功地导入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表明研究在籼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改良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选用7对SSR引物对7个水稻×玉米远缘后代不育株系及其双亲进行SSR分析。与母本扩增带型相比,共扩增出18条特异带,即表现为多态性。在检出的18条特异带中,13条的带型与父本相同,另5条的带型不同于双亲,即为变异带型。7个参试后代不育株系都检测到了SSR多态性标记,但各株系间检出多态性位点的数量存在差异,最多的一个株系ys-2同时检测到3个多态性标记。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很可能将玉米的某些DNA片段成功地导入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表明研究在籼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改良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掘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突变体及其基因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水稻中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的机制并丰富遗传资源。本研究在籼稻材料明恢86的转基因后代中鉴定了1个雄性不育突变体,该突变体在正常生长季表现为雄性不育,花药较野生型小,淡白色,镜检无花粉,孕穗期低温处理后育性恢复,为1个温敏雄性不育突变体,命名为mh86s。利用突变体mh86s分别和其野生亲本明恢86及籼稻材料93-11杂交,构建F2遗传群体,遗传分析表明雄性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采用图位克隆技术将该温敏雄性不育基因定位在第2染色体分子标记Indel7.38和SNP3之间49.8kb的物理区间内。在该定位区间内包含已克隆的温敏雄性不育基因tms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体mh86s中tms5基因和野生型相比,第2外显子1个碱基发生了替换(G-T),导致推测的161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缬氨酸。利用突变体mh86s和携带tms5基因的温敏不育系HD9802S杂交,F1表现为温敏雄性不育。据此推断突变体mh86s中的温敏雄性不育基因为tms5的新等位基因,命名为tms5-mh86。研究结果丰富了tms5基因资源,有助于解析tms5基因结构与功能,相应的分子标记亦可用于tms5-mh86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5.
 取湖北光敏核不育稻农垦58s转育成的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W6154s、W6111s、Ks-14、培矮64s和新发现育成的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5460s-34、安农s-6、衡农s-1。分期播种,研究不育花粉率、自交结实率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认为,各不育系的育性主要受温度左右;对温度的敏感期除了减数分裂期外,在花前20天左右又有另一温敏期;各不育系全不育的临界温度都很高,且差异不大,为29.4-31.0℃,但高不育花粉率的临界温度差异较大,在20.7-28.1℃范围;各不育系在可育期都未能达到完全正常结实的程度,而在不育期都仍有少量黑染花粉和自交结实;以农垦58s转育成的籼稻不育系同新发现育成的籼稻不育系比较,表现在减数分裂期较低的高不育临界温度,可育期较低的自交结实率和不育期较多的自交结实,其中W6154s和W6111s有较明显的另一温敏期。本文还就光温敏核不育系种质利用及其育种目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已育成的两用核不育系选育途径的归纳分析 ,系统总结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并对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漂变现象与控制 ,广亲和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利用及两用核不育系的实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选育出优良两用核不育系是解决育性不稳定和杂种优势不强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7.
安湘S(原名1356S)是以安农S-1不育基因源为供体国内第一批育成的实用型籼型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是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少数几个两用核不育系之一.对安湘S的育性温光反应特性、遗传模式、广亲和性及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简要概括了安湘S在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利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根据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农垦88S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遗传特点,长江流域对实用籼型光温散核不育系的要求,利用我国丰富的光温资源,提出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生态育种法,已选育出一批较为实用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并发现光温敏核不育再生复育(MSRF)两用系新类型.  相似文献   

9.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生态育种的理论与实践(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家垦58S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遗传特点,长江流域对实用籼型光温敏偿育系的要求,利用我国丰富的光温资源,提出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生态育种法,已选育出一批较为实用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并发现光温敏核不育再生复育两用系新类型。  相似文献   

10.
水稻的光温敏核不育性状是由核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控制的生态遗传性状。以光温敏核不育系为基础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因其配组自由,简化繁种程序等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特别是籼稻的育性表达与转换很大程度上受温度的影响,而温度在同一地区年度间有波动,导致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不育期间往往因温度低于临界温度而出现自交结实现象,降低杂交水稻种子的纯度,  相似文献   

11.
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创新思维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创新思维提出了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设想,即超级亲本选育——超级杂交组合选育——超级杂交制种,并详细阐述了各步骤的标准和实现其目标的技术路线;提出了水稻光温敏不育机理新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育基因位点(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的高低.按照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的技术路线,成功选育了父本996和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两个超级杂交稻亲本,利用前者选育出适合长江中下游稻区作双季早稻种植的超级杂交早稻组合陆两优996,用后者选配出C两优87和C两优396等增产幅度大、极有应用前景的超级稻新组合.遵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育的技术路线,育成C815S,P88S和9771S等实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12.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与育种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农垦58S,安农S-1,衡农S-1等光温敏核不育系及衍生不育系的雄性不育性进行了遗传与育种学研究。提出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的“重复基因位点平行突变假说”,对影响光温敏雄性不育性表达的遗传背景进行了新的解释,并提出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生态遗传分类理论”和选育实用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原理与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选育出温光弱感型光敏核不育系“3088S”和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288”  相似文献   

13.
短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发现拓宽了两系核不育系种质资源,可促进杂交水稻的发展。本研究介绍了短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遗传及其QTL定位,并阐述了其育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两系稻育种实践显示 ,以农垦 58s为光敏核不育基因源转育成的籼稻两用不育系大多是温敏型的 ,而光敏型籼稻两用不育系又大多表现为发育的感光性 ,在籼粳类型、发育感光性与育性转换的光敏特性三者之间似乎存在一定联系 .为探索这一问题 ,以杂种 F1花药培养获得的 2个光温敏不育系群体 [一个为随机选育的不育系群体 ,记为 DHS;另一个为育种获得的 (偏 )籼型不育系群体 ,记为 Hs]为材料 ,对上述 3种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所有 Hs株系皆为 (偏 )籼型 ,而 DHS株系籼型和粳型皆有 ,但以中间型居多 .DHS和 Hs中约有一半株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发育感光性 ,且绝大多数株系的育性转换特性为光温互作型 .在总共 39个株系中 ,仅发现 3个为光敏型 .其中 Hs- 9和 DHS- 2 4的育性光敏效应极显著 ,其温敏和光温互作效应几乎不存在 ,表现为单纯的光敏型 ;DHS- 38的光敏和温敏效应显著 ,但互作效应不显著 ,表明其育性转换可能同时受到光长和温度的独立控制 .未发现单纯的温敏不育型以及发育感温的光敏不育型 .在DHS和 Hs群体中 ,3种特性间相互独立 ,但发育感光性和育性转换的光敏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以上研究结合育种实践表明 ,将光敏核不育基因重组到籼稻背景中是可行的 ,而培育早籼光敏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物光温生态学的角度,论述了两系法利用农作物杂种优势的意义和问题。指出水稻、玉米、大豆等夏作物的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属于高温长日敏感型,由可育转向不育的起点温度越低(23 ̄24℃),则制种的风险越小,繁殖的难度越大;小麦、油菜、大麦等冬作物的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属于低温短日敏感型,由不育转向可育的起点温度越高(12 ̄13℃),则制种的风险越小,繁殖的难度越大。只有制种风险小的光温敏雄性核不育  相似文献   

16.
用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2004年育成的籼型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盐220S与盐恢888配组,2006年育成优质、高产、抗病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盐两优2208,该品种于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此外,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盐220S及其新组合盐两优2208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籼稻温敏核不育系5460s同它的等基因可育系5460、原始亲本IR_54以及4个各具研究标记性状的品种杂交,全部组合的正反交杂种F_1都表现可育,证明5460s温敏不育是一隐性性状,5460s同5460杂交的F_2,B-1F_1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率分别符合3:1和1:1,说明5460s是5460的单隐性育性基因突变系;该突变基因符号暂定为“tms(t)”,在5460s同金早6号的组合,温敏核不育也表现1对基因遗传;在其余的4个组合,却呈现育性同2对基因有关,它们的F_2世代育性分离比率为15:1,B_1F_1又以3:1验证,对育性同所研究的标记性状在_2的分离频数进行独立性测验表明,温敏不育特性同所研究的4个性状,即茎秆角度、褐色颖沟、光身以及糯性胚乳,都表现独立遗传。本文还对等基因系应用于光温敏育性遗传研究的价值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与早熟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来源的典型籼稻光温敏不育系和不同生态类型的常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光温敏核不育性遗传规律及其与生育期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类型的常规籼稻品种均能恢复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2)不同来源的光温敏不育基因在可恢程度上有明显差异;(3)不同来源的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均能在不同生态类型的有常规籼稻品种遗传背景中表达;(4)育性遗传与生育期遗传是完全独立的,以迟熟、强感光的晚稻常规品种为不育基因受体亲本,也能选育到早熟的完全不育株;(5)在与早、中稻常规籼稻品种杂交时,早熟性遗传表现为超显性、完全显性或部分显性,但在与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杂交时,母本不育系的生育期对杂种生育期有较大的影响。对光温敏不育系可恢性较差的遗传机制以及早熟、优质实用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创制永久温敏核不育系,为解决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存在的安全问题提供支持。【方法】在采用轮回亲本聚合温敏和反温敏核 不育基因创制永久温敏核不育系天丰 M 的基础上,研究天丰 M 不育的遗传特性。【结果】聚合了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天丰 M 在高、低温下均表现不育,其不育性受 2 对基因控制,1 对是温敏核不育等位基因,另 1 对是受温度调节的调控基因,即分别来自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系复等位的,随温度变化切换显隐性关系。在高温下,来自温敏的为显性,调控不育基因表现为不育;在低温下,来自反温敏的切换为显性,同样调控不育基因表达为不育。从不同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姊妹系测交类型 4 的群体分离表现得到证实,C31(Z1×F7)组合在低温下表现不育、可育和正常可育,不育株割茬再生发生不育与可育分离,实际表现为永久不育 5 株、低温不育高温可育 6 株、低温可育 4 株、正常可育 7 株,符合 2 对杂合基因 1∶1∶1∶1分离比。这种受双基因控制的永久温敏核不育性可遗传、可恢复,且当温敏核不育基因为显性时,永久不育性可恢复。【结论】天丰 M 不育系可从根本上解决两系杂交水稻的制种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几年来选育实践中经验教训的归纳总结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地资源状况,对水稻两用不育系在鄂北中稻产区的选育方法、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利用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鄂北中稻产区当地的资源条件,选育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低的实用型不育系的观点;并充分利用鄂北9月份光温敏核不育系可育期最佳时段和10月份的保温栽培,1年完成筛选1次、加代两次的新方法,大大缩短了不育系的育成年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