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车艳妮  刘庆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8,(20):229-231,236
《二如亭群芳谱》是我国17世纪初期的一部农学专著,其内容广泛,论述周详,是16世纪以前古代农书的集大成者。以谷类作物为例,探究该书在指导思想、内容体例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对《齐民要术》的继承和发展,以展示我国宝贵的农业遗产和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  相似文献   

2.
《群芳谱》是明代王象晋编撰的一部关于栽培植物的农学著作,书中总结了以往的农业科技知识,体现了中国传统农业思想,丰富了农业生产技术,具有极高的农学价值。同时,《群芳谱》作为一本农书,不仅在农学史上熠熠生辉,由于其书中对诗词丽藻的引用,在文学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王象晋在《群芳谱》蔬谱两卷中仅诗就引用了79首,这些引诗体现出蔬菜的各方面的特点,证明了蔬菜不仅能食、能用,还有观赏怡情等多种价值。农书引诗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它在农学及文学上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考查了《群芳谱》作者的生平,介绍了手抄本概况。通过与刻本《二如亭群芳谱》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手抄本《群芳谱》是作者稿本的誊清本之一,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石器时期葛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纺织原料来源,《越绝书》明确记载了在春秋晚期葛被大规模种植、栽培,用于纺织的情况。《诗经》《周礼》《礼记》《仪礼》《尚书》等众多著作展示了先秦时期有关葛及其织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及其文化上的深远影响。两汉之后,葛的利用每况愈下,多作食药两用,历朝农书少有收录。明代的《农政全书》和《二如亭群芳谱》在前人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性收录,保留了种葛、采葛等较为完整的农业经验以及练葛、织造等繁复机巧的科学纺织工艺。葛的植物特性不仅决定了葛种植栽培的内容,也深刻影响到对葛纺织价值的利用。了解葛的种植、栽培及葛织品的利用价值,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早期的传统农业,并对现代农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本劝农性质的文献,《便民图纂》中包含着大量的农学知识,以往的研究者认为这些农学知识大多是抄自其它文献,价值不大。本文以书中的"耕获类"和"树艺类"部分为例,揭示了这些农学知识独特的原创和地域价值。笔者认为,《便民图纂》上接宋元两代的农书和日用类书,下启《农政全书》,在中国古代农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桑要览》为明代万历年间山东曲迁梧所撰占候类农书。曲氏在"考诸家阴阳之学及闾巷谣俗所见闻,参以逐日所记"的基础上,"验与旧说合者",汇录为时日、天文、蚕桑等八篇。书成于作者初任山东嘉祥县儒学训导的万历三十年,并于次年刊行,大约亡佚于清乾嘉之后。经考索《二如亭群芳谱》《卜岁恒言》等明清文献,共辑得序文1篇,佚文13条,按原书篇次编录于后,可为农业历史文献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资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7.
《古今农业》2008,(3):48-48
中国科学院的自然学史研究所曾雄生撰著的《中国农学史》一书,作为《中国学术史系列》之一,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全书594千字,定价48.00元。在充分吸收现有关于中国农学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该书突出学术史的特点,把古农书作为农学史的讨论重点,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四编展开叙述。突出中国传统农书写作的官修和私撰两大传统。前有绪论交待中国农学之基本内容、农学概念的由来和演变、农家和农书,中国农学史的研究现状及该书的写作思路等,末有结论和讨论。另有游修龄教授序,指陈该书优劣和未尽之处。  相似文献   

8.
韩兴勇 《农业考古》2003,5(1):221-229
《农政全书》是明朝末期徐光启所编写的一部系统农书 ,传入日本以后(1) ,在与《农政全书》出版相距六十年以后 ,日本的宫崎安贞以《农政全书》为范本 ,并结合自己的农事经验 ,编写了一部日本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农书 ,即《农业全书》。对于这部农书 ,很多日本的学者认为它是一部在日本近世时期最有代表性 ,最系统的 ,具有最高水准的农书 ,在此书的出版以后五十年里 ,超越它的农书是找不到的 ,以后日本各地出现的农书 ,都多少受它的影响 ,以它为范本结合当地的农事经验 ,编写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书(2 ) 。因此日本农学界对《农业全书》作出了…  相似文献   

9.
陈(甫方)《农书·祈报篇》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甫方)《农书》是继《齐民要术》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古农书,成书于南宋,全书共三卷,约12000多字,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陈在前代农学家和自己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南方水田农业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成就,其《农书》被农史学家称为一部综合性农书,国内外较多学者都对之做过专门研究,主要着眼于书中所载的农业技术,农业思想以及农业管理进行讨论,成果不菲.  相似文献   

10.
序言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古代农书对农业科技和经验,多有专著论述。其中,如后魏贾思绍撰写的《齐民要术》,凡92篇,是我国古农书中较早的一部。相传《本草经》为神农所作,后经考证实始于后魏,载药365味。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扩为52卷。唐代陆羽著《茶经》,计3篇,对茶的起源、种茶制茶方法和茶具记载非常详细。元代以《齐民要术》为兰本,编成《农桑辑要》,共7卷,包括10J’1。明代王象晋撰《群芳谱》,计30卷,清代扩为《广群芳谱》,计ito卷,较为详细。明代徐光启撰《农政全书》,计60卷,更为详备。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  相似文献   

11.
古籍数字化是未来文献信息建设的主要方向。加强农业古籍数字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内农业古籍数字化资源的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整合农业古籍数字化资源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卢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63-1064,1072
以古农书中的农业记载为主线,揭示了古农书分布的情况,并对古农书的价值进行分析,指出古农书不仅是研究我国文明史所必须利用的资料,同时也是促进今天的经济、文化发展所必须借鉴的宝贵文字载体.  相似文献   

13.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兴会稽山脉是香榧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其千年古香榧群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独特的价值和古老的嫁接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因其分布范围十分狭窄,资源十分稀少,加之树龄过老,经营过度,树种资源流失严重,亟待挖掘和保护。本文在分析会稽山古香榧群资源现状及面临的威胁和机遇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保护与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实现会稽山古香榧群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农业书评对农业用户查阅及购买学科图书、促进农业教学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合农业学科书评数据库建设实践,对农业书评信息源的采集原则、采集范围以及信息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普查为契机,加强图书馆古籍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秀玲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1(12):104-106,109
鉴于古籍文献特有的收藏价值及目前古籍保护现状,主要介绍了图书馆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的前提条件及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6.
贵州境内汉代墓葬分布较广,通过墓葬中的出土文物,可以考察古夜郎族群民风民俗的面貌。贵州汉代墓葬的出土文物反映,在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生活方面,古夜郎族群已经具有显著的农耕文化特征;巫觋鬼神的过度信仰,体现了古夜郎族群以农牧为基础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寄托;生殖崇拜的多种多样,附着着古夜郎族群在农牧社会条件下繁衍后代的文化色彩;赫章可乐出土的“套头葬”,具有深厚的农耕文明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科考文旅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农书的编目发展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而且长期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重农传统,因而农业较为发达,农学著作非常丰富。反映到目录学上,历代目录学家对农书都十分重视,不仅单独为其设类,有的还细分子目,详加著录,从而为后人搜求、研究古代农学文献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自20世纪以来,已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古代农书的挖掘、整理工作,在农学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毛骸、王毓瑚、胡道静、犁播及日人天野元之助等广泛搜集古代农书的书目和篇目,先后编纂出版了几部农学文献专科目录。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目录学史的角度,专门探讨在中国古代各种书目中农书的归类及著录情况。  相似文献   

18.
《树艺篇》是明代一本关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的资料汇编,其书征引资料丰富,且特点突出。依据国家图书馆所藏抄本,考证该书的版本流传,总结出其体例特点及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论文,通过行政制约、技术督导、知识传授等手段,构筑了古代农业管理的基本模式;形成了以重农、三才思想为核心的农业管理思想体系;体现了以任地、贵志为宗旨的农业管理目标。吕书是我国古代农业管理的经典性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利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6):120-122,128
图书馆古籍书库珍藏有卷帙宏富的古代文献典籍,价值极高。科学化管理古籍书库尤为重要。本文试从图书馆古籍书库科学化管理的必要性及科学管理的对策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