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菌肥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石灰性土壤不同形态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施肥处理对山西省晋中市石灰性土壤几种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个施肥处理施入等量的氮(N)、磷(P2O5),土壤的铵态氮、硝态氮及微生物氮含量都在逐年增加,其中有机肥+化肥+菌肥处理对提高土壤铵态氮作用明显;单施有机肥处理对提高土壤硝态氮效果显著,与有机肥+化肥+菌肥、有机肥+化肥处理效果差异性不显著;有机肥+化肥+菌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氮效果最明显,有机肥+化肥效果次之,两处理差异显著。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微生物氮与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相关性都不好;菌肥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后,菌肥对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氮最显著(10.09%),铵态氮次之(6.24%),硝态氮不明显(2.05%),因此虽然添加了菌肥,但是没有完全改变"有机肥+化肥+菌肥"仍然是"有机肥+化肥处理"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周转箱栽培试验,研究了番茄轮作(T1)、木霉菌肥+黄瓜连作(T2)、木霉菌肥+番茄轮作(T3)、护根宝+黄瓜连作(T4)、护根宝+番茄轮作(T5)5种处理方式对黄瓜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处理方式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黄瓜连作土壤的理化性状,同时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细菌及放线菌数量及降低真菌数量。与番茄轮作相比,微生物菌肥的改良效果更为明显,且番茄轮作结合施用微生物菌肥的复合改良效果好于单一改良。总体来看,T3处理效果最好,其次为T5,T3在改善连作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酶活性方面具有良好效果,而T5在优化连作土壤微生物菌群方面效果较好。两种菌肥相比,木霉菌肥的总体改良效果好于护根宝。  相似文献   

3.
以5年生‘新红星’苹果果树为试材,探究不同施肥处理(T1,有机肥;T2,微生物菌剂+有机肥;T3,微生物菌剂;CK,对照)对‘新红星’苹果解袋后果实内在品质、呼吸速率、乙烯释放率、果实硬脆性及相关酶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单一施肥相比,施加含微生物菌剂的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解袋后0~12 d果实呼吸速率及乙烯释放速率显著上升,12~15 d趋于平稳。果实解袋后第9、12、15 d,T2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于CK组高出2.63%、5.89%、8.78%;可溶性糖高出6.89%、6.71%、12.86%;糖酸比高出15.85%、19.25%、17.08%,且差异显著。施加含微生物菌剂的有机肥处理(T2)显著提高了果实的总香气含量,其含量相对于CK、T1、T3组分别高出16.69%、9.06%、6.25%。混施微生物菌剂和有机肥有利于解袋后苹果果实着色,使果皮细胞排列紧密整齐,对提升果实脆度,减缓果实硬度下降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壁关键酶果胶甲酯酶(PM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在解袋后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其中T2组PME、PG活性及MdPME、MdPG表达量均低于CK组,因此果实在解袋后保持较高的硬脆度。综上所述,混施微生物菌剂和有机肥(T2)对提高‘新红星’苹果果实品质及延长货架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秸秆生物反应堆与菌肥对温室番茄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研究秸秆生物反应堆、微生物菌肥及两者配套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以及作物生长的长期影响,试验以传统种植方式为对照(CK,常规栽培),研究了菌肥(T1,微生物菌肥4 kg/667 m2)、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T2,秸秆(4 t/667 m2)+发酵沟菌剂(8 kg/667 m2)+腐熟猪粪(600 kg/667 m2))及2种措施配套处理(T3,秸秆(4 t/667 m2)+发酵沟菌剂(8 kg/667 m2)+微生物菌肥(4 kg/667 m2)+腐熟猪粪(600 kg/667 m2))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秸秆生物反应堆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壤含水率;而菌肥能够在一定时期内降低土壤含水率,秸秆生物反应堆能够显著降低土壤酸性和电导率(EC,electrical conductivity)值,缓冲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而单施菌肥对土壤酸碱性和EC值没有显著影响。2)秸秆生物反应堆(T2)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降低土壤中速效磷、钾的含量;微生物菌肥(T1)降低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量,而显著提升了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两种措施配套处理效果则更明显。3)菌肥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对多聚物、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利用效率,而秸秆生物反应堆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对于一部分氨基酸、羧酸类、酚酸类和胺类物质的利用。而2种措施同时使用时,其促进和改善微生物碳代谢能力的作用则更加显著。4)各处理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各年度番茄产量。综合考虑,认为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和菌肥配套处理(T3)能够更好的改善和修复日光温室连作土壤,增加作物产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用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培肥处理对平朔大型露天煤矿复垦土壤的熟化效果。结果表明:有机肥+菌肥+化肥各处理(Y1J1H1+Y2J2H2+Y3J3H3)对土壤速效P和有机质的增加最明显;有机肥+菌肥配施较低浓度化肥(Y1J1H1+Y2J2H2)对土壤碱解氮、磷酸酶、微生物量氮的增加最明显;有机肥+菌肥配施低浓度化肥(Y1J1H1)对土壤脲酶和微生物量碳的增加最明显;有机肥+菌肥各处理(Y1J1、Y2J2和Y3J3)对土壤速效K的增加最明显;单施有机肥各处理(Y1、Y2和Y3)对土壤pH的增加最明显;各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磷酸酶、脲酶和微生物量碳、氮与碱解氮的相关性较好,微生物量氮与速效磷、pH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不同培肥处理对晋城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微生物生化作用强度及玉米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每个培肥处理施入等量的氮(N)、磷(P2O5)时,有机肥+化肥+菌肥处理的氨化、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好于其余处理且在复垦第3年达到最高,与有机肥+化肥差异显著;单施有机肥的硝化作用强度最大,与有机肥+化肥+菌肥处理差异不明显;对照的固氮作用强度最大与其余处理差异显著;有机肥+化肥+菌肥的产量高于其余处理,有机肥+化肥次之,除有机肥+化肥+菌肥与有机肥差异显著外,其余差异都不显著;氨化、硝化、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固氮作用则不显著;总体来看,各处理的氨化、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有机肥+化肥+菌肥>有机肥+化肥>有机肥>化肥>对照;硝化作用强度:有机肥>有机肥+化肥+菌肥>有机肥+化肥>化肥>对照;固氮作用强度:对照>化肥>有机肥、有机肥+化肥>有机肥+化肥+菌肥。  相似文献   

7.
曹恭  梁鸣早  杨青山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5):I0002-I0003,I0001,I0004
1平衡施肥(续三) 1.4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又称生物肥料、菌肥、接种剂,是一类以微生物生命活动及其产物导致农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微生物活体产品。微生物肥料产品分微生物菌剂和微生物肥料两大类,前者是单纯的微生物发酵产品,后者则是由微生物菌剂与化肥或有机肥混配而成的产品,包括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对北京山区连作茶菊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设常规施肥对照(CK)、生物有机肥(T1)、微生物菌剂(T2)及生物有机肥联合微生物菌剂(T3)4个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对土壤肥力和茶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茶菊的存活率、株高、冠幅、分枝数等主要生长指标,茶菊产量及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在试验条件下,以生物有机肥联合微生物菌剂(T3)效果最佳,与CK相比,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显著提高20.18%、12.22%和33.17%,全氮和碱解氮平均含量提高10.06%和10.28%,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平均数量显著提高96.03%、40.56%、69.06%,茶菊盛花期存活率、产量、总黄酮含量和绿原酸含量显著提高41.55%、60.74%、42.59%和33.38%。总之,施用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可改善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有效供给,显著促进茶菊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对减轻连作障碍具有积极作用,可为北京山区茶菊连作障碍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减施化肥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番茄产质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樱桃番茄为材料,研究减施化肥配施不同微生物菌剂(EM和春语)对樱桃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施化肥配施EM菌剂处理(RCF+EM)的樱桃番茄产量高于全量化肥处理(CF),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RCF+EM处理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F处理(P0.05),增幅依次为31.05%、27.82%、62.73%;RCF+EM处理的土壤pH、有机质、速效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高于CF处理,其中p H、碱解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增幅依次为13.07%、20.83%、66.10%。与EM菌剂相比,春语微生物菌剂的效果总体较差。因此,减施化肥配施EM菌剂可提高樱桃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对土壤肥力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菌剂对菠菜生长特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化肥减量20%和40%并配施微生物菌剂试验,研究菌剂对菠菜营养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提取土壤微生物总DNA,进行16S rDNA的PCR-DGGE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菠菜生长后期,配施菌剂处理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较高,其中,T5(化肥减量40%+菌剂减量40%)处理SPAD为52.856,T3(化肥减量20%+菌剂减量40%)处理Fv/Fm为0.797,而在生长前期则表现为T1(全量化肥)处理较高;菠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以对照(CK,不施肥)处理最高,为1 009.21 mg.kg-1,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T2~T5)都明显少于CK和T1处理;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率以T2(化肥减量20%+全量菌剂)处理最好;菠菜产量化肥减量处理(T2~T5)较T1处理均增产,T4(化肥减量40%+全量菌剂)处理的增产量最大,平均产量达到277.73 g.盆-1,增加170%;常规化肥(T1)处理的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最低,香农-威尔指数(Shannon-Wierner index)为0.398,较CK 0.498有所下降,而施用微生物菌剂的各处理(T2~T5)为0.547~0.983,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微生物菌剂对菠菜起到显著促生作用,以T4处理最好,对提高菠菜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方面以T3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11.
以莴笋为供试材料,研究在莴笋叶面喷施、根部灌施EM微生物菌剂和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对其植株生长、光合特性、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4个处理:不施用任何肥料(CK)、常规施肥处理(T1)、喷施+灌施EM微生物菌剂(T2)、喷施+灌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T3)。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喷施+灌施EM微生物菌剂和喷施+灌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能显著提高莴笋的株高和茎粗,有效促进作物的生长;从光合特性看,T3处理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CK,和常规施肥T1相比也有明显提高,说明喷施+灌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能提高莴笋的光合作用。产量上,T3T2T1CK,T1、T2和T3的产量相较于CK的增长幅度分别为20.17%、26.05%、31.65%,T2和T3相较于T1的增长幅度分别达到4.90%和9.99%,T3相较于T2的增长幅度为4.44%,表明EM微生物菌剂和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均能提高莴笋的产量,而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对鲜食玉米生长及肥料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鲜食玉米生长指标、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土壤酶活性以及肥料农学利用率等指标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用任何肥料),T1(常规化肥用量+普通有机肥),T2(常规化肥用量+生物有机肥),T3(化肥减施30%+生物有机肥),T4(化肥减施30%+生物有机肥+氨基酸叶面肥)。结果表明:(1)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玉米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及土壤酶活性均呈增加趋势;(2)常规化肥用量条件下,生物有机肥处理(T2)与普通有机肥处理(T1)相比,玉米株高、茎粗、SPAD值分别增加了11.91%、5.07%、5.25%;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分别增加了5.39%、6.48%和16.62%;玉米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增加了3.44%、4.22%和16.19%;(3)化肥减量条件下,T4处理较T3处理,玉米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16.26%、14.05%和23.82%,叶片胞间CO_2浓度显著降低41.05%;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71.10%、146.25%和146.25%。综上所述,在化肥减施条件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和氨基酸叶面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促进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增加、提高肥料农学利用率,值得在田间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生物有机肥对防治山药根茎腐病和促进山药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田田  杨兴明  沈其荣  陈巍 《土壤》2013,45(2):301-305
为了探讨生物有机肥(BOF)对山药根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和促生效果,在山药根茎腐病重发地块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Tl(CK+450 kg/hm2 BOF)、T2(CK+750 kg/hm2 BOF)和T3(CK+1050kg/hm2 BOF)与CK相比,山药根茎腐病病斑的长度分别减小了65.1%、77.2%、78.0%,病斑所占的比例分别下降了67.6%、80.0%、81.7%,对山药根茎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山药块茎的鲜重分别增加了15.2%、32.0%、37.1%,块茎长度分别增加了6.0%、11.3%、19.5%,块茎茎粗分别增加了10.9%、23.6%、50.9%,山药产量提高了15.3%、32.2%、37.3%;T1、T2和T3与CK相比,细菌的数量分别增加1.04、1.31、1.41倍、放线菌的数量分别增加1.09、1.18、1.71倍,真菌的数量分别减少了21.9%、46.9%、50.0%,从而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施用生物有机肥不仅可以明显减少山药根茎腐病的发生,同时对山药有较强的促生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不同有机肥处理对黄冠梨生长及果园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明不同有机肥对梨树生长和果园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施肥处理(CK)、传统施肥(TF)、生物有机肥(BOF)、鸡粪堆肥(CM)及有机无机复混肥(CF)对黄冠梨树地上部生长、产量和品质、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矿质态氮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均增加了叶面积、百叶重及新梢长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BOF处理效果最好,与CK相比BOF处理单果重和产量分别增加了17.4%和33.9%;(2)与CK和TF相比,其它有机肥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均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且两者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3)梨园土壤中的矿质态氮以硝态氮为主,从萌芽期至二次膨大期各施肥处理矿质态氮含量逐渐下降,降幅为78.9%~88.7%,成熟期BOF处理的土壤矿质态氮含量高于其它处理.可见,施用有机肥可以促进树体生长,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土壤供氮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基质生物有机肥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及促生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旨在研究功能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配合不同原料的有机肥,制备不同生物有机肥对番茄防控土传青枯病以及促生的效果研究,并考察不同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及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获得能够有效防控番茄青枯病的生物有机肥。本研究以解淀粉芽孢杆菌T-5为功能菌株,分别配合秸秆有机肥及鸡粪有机肥,经二次发酵分别制得秸秆生物有机肥(BIO1)和鸡粪生物有机肥(BIO2)。于江苏省南京市一处青枯病多发的番茄大棚进行试验。考察不同施肥处理下番茄的发病情况、生长情况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探究根际细菌群落的变化。两种生物有机肥均能显著降低番茄土传青枯病的发病率,且BIO1处理的防控效果最佳,使发病率降低了94.45%。两种生物有机肥均能显著促进番茄生长,增加了番茄地上部的生物量并提高了产量,但对于番茄果实品质并无显著提升。此外,施用BIO1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BIO2则显著提高了土壤pH。土壤有机质与番茄的发病率呈负相关,与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基于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根际细菌多样性,同时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防控效果最好的BIO1处理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高,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最低,土壤硝态氮和pH与这两个门水平的细菌类群具有显著相关性。以解淀粉芽孢杆菌为功能菌株、秸秆为原料制备的秸秆生物有机肥可有效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效果优于鸡粪生物有机肥。该生物有机肥还可显著促进番茄生长及产量提升,并通过调控根际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土壤抑病能力,减少土传青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ood waste compost (FW) on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 and growth, fruit yield, and quality of tomato grown in a greenhouse compared to no fertilizer (CK), chemical fertilizer (CF), decomposed chicken manure (CM), pig manure (PM), horse manure (HM), and bull manure (BM). Results show that FW treatment had the greatest numbers of bacteria, fungi, and actinomycetes in soils and shoot biomass, fruit diameter, and fruit yield of tomato, and it increased fruit yield by 12.6, 28.5, 31.0, and 40.0% when compared to HM, CF, CM, and CK, respectively. The FW treatment also improved fruit quality, with the contents of vitamin C, soluble sugar, and organic acid and the sugar/acid ratio of 22.8 mg 100 g?1, 3.84%, 0.50%, and 7.73, respectively. Thus food waste compost can be as an alternative to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other animal manures in vegetable 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17.
李停锋  李雯  郭君钰  顾欣 《核农学报》2021,35(8):1923-1930
为解决宁夏连作压砂西瓜田土壤养分和植株生长性能、产量下降的问题,本试验在当地常规施肥基础上,以西瓜荣耀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菌剂(T1)、常规施肥+200 kg·hm-2 土壤调理剂+菌剂(T2)、常规施肥+300 kg·hm-2土壤调理剂+菌剂(T3)、常规施肥+400 kg·hm-2 土壤调理剂+菌剂(T4)5个处理,研究了土壤调理剂配施菌剂对土壤养分及压砂西瓜蔓长、茎粗、根系活力、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单施菌剂处理可以促进压砂西瓜生长,提高产量,但是对压砂田土壤养分无显著提高作用;而土壤调理剂配施菌剂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增强根系活力,促进压砂西瓜生长,表明二者配施具有复合作用。其中与CK相比,T3的土壤pH值降低0.21;碱解氮、速效磷、全氮、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9.31%、69.02%、54.72%、53.89%、36.56%;成熟期蔓长、茎粗、根系活力分别显著提高13.52%、23.42%、43.44%;其产量为45 173.70 kg·hm-2,提高30.56%。Pe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含量与西瓜生长、产量具有极显著相关性。T3、T4、T2、T1的净收益分别较CK增加6 709.20、5 043.40、4 914.95、1 489.80 元·hm-2;通过内梅罗指数方法计算得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从大到小分别为T3、T4、T2、T1、CK。综合比较各处理的产量、经济效益、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常规施肥+土壤调理剂300 kg·hm-2+菌剂为最佳处理。本研究结果对当地连作压砂西瓜田土壤肥力的提升、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控释肥料由于可控的释放养分,一次性使用便可以满足作物4个多月生育期间对养分的需求,实现了肥料的高效利用,在大田中得到重视和应用。在课题组前期袋培番茄营养基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日光温室番茄养分吸收规律,在基质中添加不同用量的控释尿素和控释氯化钾,氮钾比例为1∶1.5,呈4倍关系递增,设置4个全生育期营养基质配方处理(A、B、C、D),以不施肥(CK)和常规施肥(CKT)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的袋培基质养分变化及其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控释肥用量的增大,番茄植株的长势与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处理C的应用效果最佳,基质EC值稳定,试验末期速效氮磷钾含量略低于初始值;与CK比较,处理C株高提高21.75%、茎粗提高59.46%、生物量提高75.12%、产量提高226.36%,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果实品质提高;与CKT相比,处理C的肥料用量少,基质养分残留少,养分损失少,产量提高24.48%,肥料利用率高。结果说明,在生产中,控释肥不仅可以提高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养分利用效率,而且增加产量,实现轻简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菌肥促进苹果花脸病植株氮素吸收和果实增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微生物菌肥对减少苹果花脸病发生,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的作用。【方法】以5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苹果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于2015~2016年进行了2年田间试验。设3个处理:花脸病树施化肥 (CK)、健康树施化肥 (T1)、花脸病树施化肥+微生物菌肥 (T2)。分别于2015年10月12日和2016年10月15日,每个处理随机采集100个果实,统计花脸病病情指数,并于2016年10月15日对整树进行破坏性取样,测定15N吸收利用情况。【结果】施化肥+微生物菌肥花脸病苹果树 (T2) 根系生物量及新梢长度显著高于施化肥花脸病树 (CK) 和健康树施化肥 (T1) 处理;施加微生物菌肥,花脸病苹果植株粗根干重、细根干重以及新梢长度比未施加的CK处理分别提高了39.4%、157.0%和42.0%。无论是否施加微生物肥,花脸病苹果植株各器官的Ndff值均显著低于健康苹果树。与CK处理相比,T2处理的果实、新梢、叶片、细根、粗根、多年生枝和中心干的Ndff值分别提高了93.4%、75.6%、63.7%、96.1%、80.2%、103.4%和95.0%;T2处理的15N利用率最高,为14.4%,显著高于T1处理 (10.4%) 和CK处理 (6.7%);T2处理的叶片、果实和新梢的15N分配率显著高于CK和T1处理。第一年施用微生物菌肥 (T2) 对花脸病的防控效果仅为7.1%,第二年显著提高至20.9%,此时T2处理的果实的产量 (6.3 kg/株)、单果质量 (208.2 g)、可溶性糖 (14.3%)、可滴定酸 (0.5%) 及糖酸比 (27.6) 均显著高于CK,但仍低于T1处理。【结论】施用微生物菌肥显著促进了花脸病苹果植株根系的生长,增强了根系对氮的吸收和向地上部的运输,从而提高了植株对氮肥的吸收利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花脸病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