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工作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新修梯田2.26万hm~2,配套农田道路1 700多km,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 566 hm~2、封禁治理面积6 533 hm~2,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37 km~2,使全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累计达到2 484 km~2,治理程度达到75.1%。"十三五"期间,安定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以来,泉州市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 542.48hm2,治理小流域89条、治理崩岗1 200处、治理坡耕地8 733.33hm2,治理区植被覆盖度普遍提高10个百分点,土壤侵蚀量减少65%以上,水土流失率由2010年末的15.2%下降至13.35%,近百万亩治理区水土流失程度下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泉州市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重点抓好综合治理、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长治”工程自1989年启动实施以来,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近9万km2,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长治”工程建设重视发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的领导协调作用,坚持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依靠制度对项目严格管理,为全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借鉴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地要抓住机遇,重点做好5项工作:进一步依法加强监管力度,遏止新的水土流失;进一步抓好以“长治”工程为龙头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作;进一步发挥长江流域水热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发挥各级水保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长治”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4160 8km2 。其特点是大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 ,改革创新力度加大 ,预防监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生态修复取得可喜进展 ,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在新形势下 ,要与时俱进 ,改革创新 ,努力实现“长治”工程的新跨越。 2 0 0 3年 ,“长治”工程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4180km2 。其工作要点是狠抓落实 ,更有力地推进大示范区建设 ,做好三项前期工作 ,抓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 ,积极推进生态修复 ,大力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十五”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形势严峻,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繁重。“十五”期间,云南省将水土保持作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全力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重大进展。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依法开展,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生态修复稳步推进,监测预报初见成效。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1万km2,新实施保护面积2.46万km2,全面完成了“十五”各项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自1989年开始实施“长治”工程以来,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筹安排,做到治理水土流失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建设精品小流域与产业开发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与休闲旅游观光相结合、面上治理与建设水保科技示范园区相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国家投入与大户承包相结合,创出了多种小流域治理开发模式,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32km^2。通过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沼果”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模式是一种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沼气为纽带,把养殖业、农村能源建设和种植业有机结合成一个物质循环系统的新型治理模式。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农村能源,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小流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阐释了“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的主要技术原理,总结分析了河子背、柏树芫2条小流域实施“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宁夏全区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但还存在各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展不平衡、不充分,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任务重、要求高,监测手段现代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十四五”是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关键期,宁夏水土保持工作应统筹推进、精准治理,大力推广成功治理经验和模式;全面提升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加强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强化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大力提升社会各方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乡宁县国土总面积2 029 km2,煤炭赋存面积1 600 km2,占78.8%;水土流失面积1 473 km2,占72.6%。既是煤炭资源大县,又是水土保持重点县。现有"四荒"地7.56万hm2,占国土总面积37.8%,不仅面积大,而且水土流失严重,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为了进一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四荒"资源治理开发的实施意见》,在政策引导和典型带动下,极大地调动了全县各大企业投资治理"四荒"的热情,开创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是新阶段水土保持工作的主题,也是新阶段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十四五”时期,水土保持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治理任务艰巨、监管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基于水土流失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临泽县坚持以“三新一高”为主题,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北部巴丹吉林沙漠区以防沙治沙、土地封禁为主,守住自然安全边界;中部走廊平原区以农田林网建设为主,完善生态防护体系;南部祁连山戈壁区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建立区域生态屏障。提出了具体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旨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胡幼奇 《中国水土保持》2007,(2):F0002-F0002
四川省凉山州从1989年开始实施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简称“长治”工程),到2006年,共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74.5km^2。进入21世纪以来,稳步推进大示范区建设,围绕“举西部旗、打民族牌、唱特色戏、建生态州”和“立足资源、拓展‘两线’、开发‘三江’、发展‘三带’经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以县城为中心(一点),以金沙江、黑水河和主要交通沿线为重点(两线),建设集中连片的大示范区。目前,在会理-会东-宁南-普格-西昌272km交通沿线已初步建成了以石榴、蚕桑、甘蔗、烤烟等特色产业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带,在金沙江北岸166km沿线形成了以脐橙、青椒为主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土保持特色产业示范区,提高了“长治”工程建设水平,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突出、农民增收明显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牛栏江流域上游保护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以期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基于DEM数据在ArcGIS内进行子流域自动提取,结合遥感影像进行人工交互解译、修正以确定子流域;以划分的子流域为基本单元进行定性与定量赋分并计算综合得分,依据综合得分确定流域水土保持分区及其主导功能;根据确定的水土保持分区主导功能进行“四型”小流域治理模式配置。[结果]牛栏江流域上游保护区共划分9个子流域,确定4个水土保持分区;在各水土保持分区分别构建以生态安全型、生态景观型、生态经济型和生态清洁型为主的“四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结论]子流域可作为牛栏江流域上游保护区“四型”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配置的基本单元,水土保持主导功能可作为“四型”小流域模式配置的依据,提供因型施策、精准至区的水土流失科学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年均土壤侵蚀量高达2.1亿t。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地力下降、农业减产、农民减收、生态失衡,严重制约着水土流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1989年开始实施“长治”工程以来,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主要经验: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管理;二是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治理思路;三是推进大示范区建设,提升治理档次;四是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五是强化监督管理,巩固治理成果;六是注重科技监测,提高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4.
“十五”期间,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万km2,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 060km2;监测覆盖面积累计近70万km2,共预报处理滑坡、泥石流灾害86处,各级水保部门累计对1.9万起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违法案件进行了立案查处。“十五”“长治”工程的重要经验是加强领导,强化管理,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抓点带面。“长治”工程“十一五”工作的重点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长治”工程建设,继续做好世行贷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进一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创新推动重点防治工程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抓好基础工作。部署了2006年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5.
截至2006年底,全市通过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治理开发"四荒"面积达386.6 km2,占"四荒"总面积的12.4%。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呈现好转趋势,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四荒"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四荒"治理开发的主要措施是封山育林、开发生态旅游区、建设高效益的生态农庄等,通过"四荒"地的合理有效开发,调动了全社会投资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介绍了包头市"四荒"治理开发的具体经验。  相似文献   

16.
梁平县自1989年被列入“长治”工程重点防治县以来,至2004年底,共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602.91km2,水保措施年减少土壤流失180.8万t,年蓄水量达11935.5万m3,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介绍了重点治理的成效与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曲靖市“九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536.32km2,治理速度从“八五”期间的年均180.2 kn2上升到307.3km2。“长治”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退耕还林项目及以工代赈片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使防治区域逐渐扩大,投入逐年增加。“九五”期间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676件,征收水保“两费”478.03万元,查处违法案件145起,督促开发建设单位投入防治资金1 540万元。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间,“长治”工程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万km2,实施生态修复面积2060km2,开展预防保护面积11万km2;水土流失监测面积达70万km2,预报处理滑坡、泥石流灾害86处,累计审批水土保持方案8.1万起;经过17年的连续治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5%,治理区人均基本农田达到约1亩、人均产粮增至530kg、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长治”工程建设的主要经验是领导重视、齐抓共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十一五”时期“长治”工程建设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人为本,政府推动,统筹协调,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23万km2,改建或新建20个重点监测预警站点,全面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执行率达到90%以上,完成监测面积160万km2,强化水土保持规划、科研、示范等基础工作。明确了近期要抓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据新华网太原2月18日电(记者晏国政)记者从山西省水利厅获悉,“十五”期间,山西省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万km^2,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1.18亿t。山西省水利厅厅长李英明称,“十五”期间,山西省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入建设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时期。全省累计完成各种投资近17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了3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比“九五”期间增加26.7%.  相似文献   

20.
本就我市贯彻实施水保法10年来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回顾,建立健全监督执法体系,加大了预防监督力度,加强了规范化管理;全面开展了水土流失综舍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2万hm^2,治理程度迭62.3%;水土保持科研试验得到进一步加强。现结合我市水土保持实际情况,为推进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提出了“十五”期间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