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花生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试验示范目前我省推广的大花生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从中筛选出适合山东省郯城县种植的抗病、优质、高产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以便为大田推广提供依据,特安排本次品种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2.
出口型大花生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连续几年对优良大花生品种进行高产栽培的试验,总结出出口型大花生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着重对出口型大花生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配方施肥、化控和防病治虫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做到了良种良法配套,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由于育种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使玉米的单产不断增加.目前,靠挖掘单株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已比较困难,选育叶片上冲,透光性好,光合效率高的品种已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而根据玉米生物学特性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是玉米取得高产的一项重要栽培措施.玉米的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百粒重均受生物学特性及种植密度的影响,只有种植密度合理,穗数、粒数、百粒重协调发展,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因此,根据玉米生物学特性进行高产栽培密度试验研究非常重要.为了对耕玉1号适宜种植密度进行研究,我们进行了3个处理的密度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昌图县花生单产,改进品质、增加种植效益,本文主要进行大垄双行、大垄三行和花生玉米间作三种栽培模式的比较试验,最终建立一套适合昌图县花生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对昌图县花生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花生产量,增加花生种植密度,挖掘花生栽培潜力,改进耕作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我们经过3年试验,将常规的66cm垄上单行播种改为130cm垄上3行播种,采用大垄3行覆膜和大垄3行露地栽培与常规栽培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单粒播种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植株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花生新品种‘泉花551’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筛选其最优种植密度,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在单粒播种条件下,花生株高、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势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态势;单株分枝数、结果枝数、荚果数、单株生产力和叶绿素含量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态势。在本试验设置的播种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以处理R4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产达显著水平,其较高的产量与其合理的干物质分配和较强的光合能力等有关。不同密度处理对花生籽仁品质影响较少。各处理以R4处理最适宜,既可促进单株健壮发育,充分发挥单株增产潜力,同时能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发展,促进群体荚果产量的提高,实现花生的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7.
玉米高产栽培中,密度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确定玉米最适种植密度是玉米栽培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而培育和选择耐密植的品种则是玉米高产育种、栽培发展的趋势。本试验对多个玉米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密度试验,以期为玉米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棉花生育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为冀中南棉区棉花高产栽培群体调控和品种审定设置合理的品比试验提供理论依据。以衡棉4号、冀棉958和快育66为供试材料,于2012-2013年在冀中南棉区(河北深州)设置密度试验(37500,52500,67500株/hm2),研究种植密度对陆地棉株高、果枝数、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增高、果枝数减少;产量构成因子单铃重和衣分降低,不同时期单株蕾花铃数也降低。群体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提高,52500~67500株/hm2是冀中南地区棉花适宜种植的密度范围,可作为高产栽培群体调控和区域品比试验安排的参考密度。密度对棉铃纤维品质存在一定影响,随密度的增加,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呈增加的趋势,马克隆值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用GGE双标图分析种植密度对高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花生群体密度直接影响花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系统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花生产量和性状差异,可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高产高油花生冀花4号为材料,设置5个密度处理,分别为每公顷7.5、10.5、15.0、19.5和24.0万穴,探索种植密度对高产花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形成因素和经济产量的影响,并用GGE双标图法对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指标对种植密度的敏感程度表现不一,单株开花数、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和荚果产量表现最敏感,而主茎高、侧枝长、出米率、籽仁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表现相对较稳定。随花生密度增大,单株开花数、单株结果数、百果重和单株产量显著降低,荚果产量则逐渐提高,但提高幅度逐渐降低。冀花4号种植密度每公顷10.5~15.0万穴时可获最大经济效益。GGE双标图为研究不同密度下花生生长状况和产量反应提供了更为直观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第二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自育棉花品种(系)新陆中74号和HY-12,于2016年在该所二十八团棉花育种试验基地开展种植密度试验,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陆地棉株高、果枝数、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旨在为新疆南疆棉区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陆地棉果枝数减少,棉纤维马克隆值和纺纱均匀性指数SCI值呈降低的趋势。在21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棉花单铃重最大,产量最高,该种植密度可作为南疆棉花优质高产栽培的参考密度。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白壳薏苡合理栽培密度,进行了4个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栽培密度在3706~7411/667m2窝范围内,兴仁县薏苡种植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试验中以3706窝/667m2单产最高,达359.28kg/667m2。  相似文献   

12.
为郯麦98超高产栽培提供合理的栽培密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进行了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大穂大粒型小麦新品种郯麦98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的栽培密度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在正常播期内,随着播量的增加,前期苗高、叶龄变化差异并不明显,但单株分蘖、次生根和鲜重变化比较显著,有效穗数明显增加,但达到一定的密度后再增加密度反而减少了有效穗数、抗倒性下降,穂粒数和千粒重也明显降低;郯麦98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密度后,产量反而因密度的增加而减产;郯麦98高产栽培最佳密度225~315万苗/hm2。  相似文献   

13.
花生抗重茬剂比较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择在多年种植花生的地块进行,通过多种抗重茬剂在花生上的比较试验,筛选出经济有效的药剂,以解决当前花生产区连年种植引起的花生结果少、产量低、病害加重等生产难题。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详见表1。 1.2 试验方法试验地点选在郯城县马头镇崔庄村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不同栽培密度下马铃薯的最高产量,确定马铃薯栽培的适宜密度及株行距最佳配置方式,选择了6种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其结果为,密度75 000~90 000株/hm2产量最高,薯块大、商品率高,为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5.
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栽培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进行了10 000株/667m2(ck)、15 000株/667m2、20 000株/667m2、25 000株/667m2、30000株/667m25个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栽培条件和管理水平下,20000株/667m2左右可作为高产栽培的参考密度。  相似文献   

16.
远杂9307是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利用花生野生种和远缘杂交技术,经有性杂交和连续多年的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2002年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审定。为了加快远杂9307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推动花生生产向优质专用的方向发展,提高花生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笔者对远杂9307 的播期、种植密度、配方施肥等进行了试验研究,为远杂9307 的大面积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量及种植密度对四川丘陵区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四川丘陵区冬小麦合理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基本苗),选用栽培较广的高产、优质、抗条锈和白粉病的国审品种内麦9号进行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三种不同的纯氮施用量为主处理,四种不同的种植密度为副处理。结果表明:为了优化小麦群体结构,维持亩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的协调增长,挖掘小麦增产潜力,四川丘陵区冬小麦高产栽培以亩施氮量12 kg、亩种植14万株为宜。  相似文献   

18.
密植栽培是玉米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在现实生产中受耐密型品种缺乏、高秆品种多,造成通风透光不良,植株早衰、易感病、空杆率增加、倒伏等诸多不利影响。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此试验,研究探索不同栽培密度下化学调控对玉米生长、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确定最适宜化控种植密度,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稻茬油菜移栽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地稻田移栽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确定合理移栽密度,协调稻茬油菜群体与个体之间关系,完善高产创建栽培技术体系,实现油菜再高产,经连续两年试验表明,每亩移栽密度控制在7 000~7 500株之间,双株耙齿型移栽,可充分发挥品种的生  相似文献   

20.
应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药用甘薯"西蒙1号"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明生  谢波  杨骏华  程艳  王军  余小定  杨永华 《种子》2004,23(11):51-53
应用正交试验法对药用甘薯西蒙1号(Simon No.1)高产栽培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针对栽插时期、肥料类型、薯蔓处理方式、种植密度等因素,用L9(34)表安排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四因素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尤以薯蔓处理方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在贵阳地区西蒙1号高产栽培的理想措施组合为五月下旬栽插、施用农家肥、对薯蔓进行摘心处理、密度约5 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