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对于畜禽养殖业而言,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意义重大,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准确性对满足动物营养需要、为动物提供精确营养、提高养殖效益意义重大,而其中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是提高准确性的决定因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分析法、动物消化代谢试  相似文献   

2.
<正>(上接第1期)7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新技术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是饲料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动物营养学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技术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的发展趋势,其中  相似文献   

3.
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营养在动物营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蛋白质饲料紧缺,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蛋白质饲料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始终是重要的课题。而对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是合理利用蛋白质资源的基础工作。本文就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进行一下综述,仅供参考。1 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所谓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可简单定义为单位饲料蛋白质满足动物需要的一种程度或度量。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动物种类有关,随动物品种的不同而改变;另外,饲料蛋白质进入机体消化道后,其中的一部分随动物粪便排出,这一部分不能被动物利用…  相似文献   

4.
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陕西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田秀娥王永军蛋白质营养在动物营养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客观的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定,始终是各国学者关注和研究的课题。1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所谓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可简单定义为单位饲料蛋白质满足动...  相似文献   

5.
饲料营养价值的准确评价是研究动物营养需要和进行日粮配方的前提和基础。在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中,尼龙袋法(Nylon Bag Technique)和动物的消化过程紧密结合,其测定结果同体内试验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且重复性好、操作相对简单,便于大批样品的研究,在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特别是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方面被广泛采用.Orskov和McDonald等还提议建立尼龙袋法的饲料养分标准数据库。  相似文献   

6.
<正> 前言 随着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饲料工业对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而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是饲料品质检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测定鸡饲料代谢能的方法很多,但测试手段耗时费力,其结果还受试验动物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适应饲料工业提出的快速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单胃动物与禽类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手段的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系统整体营养调控理论,重点讨论了现行单胃动物和禽类饲料蛋白质在营养价值评定手段上,忽视了蛋白质自身能量、蛋白质吸收耗及肽营养三大问题,并与未来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 前言 随着集约化饲养业及配合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对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手段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近几十年来常规化学分析技术有了一系列突破,在手段简化、试剂节约以及自动化方面都取得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进展。但是所有方法都还需要对饲料样品进行破坏性的预处理及经过相应的测试程序;对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则还需要通过试验动物。由于这些条件的限制,在分析某一饲料时,一般只能采取压缩样品量,  相似文献   

9.
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关键在于其中可供动物利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而以总氨基酸评定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存在很大的缺陷,容易造成动物体内氨基酸的不平衡。Kuiken和Lym an(1948)提出粪消化率后,出现了许多评定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其中,回—直肠吻合术具有全收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可利用氨基酸为基础进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蛋白质营养在动物营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蛋白质饲料紧缺使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蛋白质饲料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为了科学地和经济地利用现有蛋白质饲料资源,需要对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客观评定.所谓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可简单定义为单位饲料蛋白质满足动物需要的度量.早期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均以粗蛋白质为基础,其评定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为消化代谢率、氮沉积率(即蛋白质的生物学效价)和生产性能表现,相应的评定方法分别为消化代谢试验法、氮平衡试验法和生长试验法.利用消化代谢试验法评定  相似文献   

11.
动物营养研究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实现以饲料养分的有效含量来满足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有效需要量。目前,无机和有机矿物元素添加剂中矿物元素的生物学利用率评定已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矿物元素生物学利用率的评定还少见报道。本文综述了体内法评定鸡饲料原料中矿物元素生物学利用率的主要方法、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饲料原料中蛋白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动物的营养吸收与饲料的利用效率,目前对饲料原料蛋白质的评价多采用生物价法,利用蛋白质评分法的研究则很少。因此,作者对现今国际上通用的6种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进行概述,并以50~75 kg生长猪营养需要量(NRC,2012)为参考蛋白,运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必需氨基酸相对比值(EAARR)、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和模糊评分法(FCM)作为评价标准,对9种常用饲料原料(玉米、小麦、大麦、大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玉米蛋白粉、鱼粉、乳清粉)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进而得到6种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在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分析中的应用结果。经综合分析探讨,EAARR与FCM对饲料原料蛋白质的评价较其他方法更为科学合理,可为生长猪饲料配方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体外产气法在动物营养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生产中饲料营养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及畜产品的品质,实验室常用体外法来评价和估测饲料降解率。体外法主要通过测定底物如饲料降解后的残余量和发酵产物生成量(微生物数量、挥发性脂肪酸)或气体的产量来评价饲料营养价值。体外产气法是基于瘤胃发酵与产气高度相关的一种瘤胃体外模拟技术,该法具有简便、经济、快速、费用低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外多用于评价反刍动物饲草的饲用价值。作者主要综述了体外产气法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体外产气法中较为经典的发酵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造或生产动物性营养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营养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以从根本上阐明营养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饲料资源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探讨了分子生物学在动物营养中的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双低菜籽粕在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低菜籽粕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其饲用品质优于普通菜籽粕,营养价值与豆粕相当,被广泛应用于饲料。为了更有效开发其对饲料业和养殖业的应用潜力,本文就双低菜籽粕的营养价值和在动物饲用方面进行的一系列的基础性研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由量转化为质,肉品质的评定及如何调控已成为当前营养学者研究的热点。文章综述了肉品质的评定指标,介绍了影响肉风味的因素,同时,从遗传和日粮两个方面讨论了影响肉品质的因素,为进一步改善肉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营养调控缓解畜禽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针对畜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畜禽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的实际情况,本文从(1)饲料原料的选择;(2)减少畜禽粪便中氮的排出量;(3)降低畜禽排泄物中磷的排出量;(4)减少重金属的污染;(5)利用饲料添加剂;(6)改进饲料加工工艺6个方面系统综述了通过营养调控缓解畜禽生产对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在动物营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已表明蛋白质营养不仅是游离氨基酸营养,肽营养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肽的吸收特点及影响因素,肽的吸收代谢机制,肽对瘤胃微生物的调控及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发挥的作用,并阐述饲料蛋白源活性肽的开发应用及肽营养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通过日粮调控减少猪排泄物中氨与硫化氢的产生与散发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清河 《家畜生态》2001,22(1):34-39
随着畜牧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禽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已受到普遍重视。本文从六方面系统综述了通过日粮调控减少猪排泄物中氨与硫化氢产生与散发量的潜力,其中包括:(1)添加合成氨基酸以降低饲粮蛋白水平;(2)增加饲粮中非淀粉多糖含量;(3)改变饲粮组分以降低排泄物的pH值;(4)调控消化道微生物;(5)添加非营养性添加剂;(6)选用含硫量较低的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20.
Pastures, forages, and grasslands dominate the landscape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pport a large ruminant population that supplies the nation with value-added animal product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s presented of the innovations as they occurred in th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over the past 100 yr in pasture and forage research. Consideration was given to both animal and pasture perspectives. Areas given consideration from the animal perspective were schemes for feedstuff analysis,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statistics, forage sample preservation, indirect methods of measuring intake and digestion, TDN and energy, nutritive value, harvested forage, and innovations in the grazing environment. Areas given consideration from the forage perspective were a framework for forage-animal interface research, determining pasture yield, choice of stocking method, grazing management, partitioning of forage DM,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technology, antiquality constituents, and forage sample preservation. Finally, the importance was discussed of applying research results from the forage-animal interface to general ruminant nutrition research beyond the interface that is focused on altered di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