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进一步优化,畜禽品种改良相应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各地相应兴起牛品种改良的热潮,而牛的人工输配是牛改工作的重要环节,输精员肩负着重任。笔者在几年的牛改冻配工作中,深感体会,一名成熟的牛改输精员务必做到“六会”。  相似文献   

2.
结合六盘水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坡陡,交通不便的自然条件特点,大范围推广冻精人工授精,对冻精和液氮的运输有较大困难。为此,借助我市骡马杂交改良基础推动牛改工作成为我市发展黄牛鲜精人工输配技术的动力。2001~2002年我市在偏僻边远、交通不便的乡村建立牛鲜精人工输配改良点,开展黄牛人工授精改良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鲜精人工输配点已达211个,覆盖74个乡(镇)211个行政村,参与农户达7.16万户。2003~2005年共输配母牛112430头,产杂交牛72058头,受胎率为85%,产犊率达64.93%。结合几年来工作实践,把鲜精人工授精技术和在操作过程中常见…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实践中,提高牛的冷冻精液人工输配受胎率,是基层畜牧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笔者在十余年的牛改工作中努力探索,积极实践,采取以下几项措施能明显提高牛冻配受胎率现归纳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1 尽量采用自然发情,再进行人工输配(冻  相似文献   

4.
我省牛的品改工作,从60年代中期开始,主要开展冻精输配,80年代前中期形成第一个高潮。此后,由于受胎率低及经费不足等问题,80年代后期逐渐转入低潮。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及我省发展畜牧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1999年后,牛改工作又再次全面启动。这次牛改工作的特点是面宽、量大、各级政府重视、任务重。但是,由于冻精输配的环节多、新点群众对牛改工作认识不足,以及输精员输配技术不熟练等诸多问题,牛的受胎率、产犊率除个别老区外,仍然比较低,一般都在40%以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  相似文献   

5.
牛改冻配工作是一项富民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在农民增收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贵州省纳雍县年牛冻配数从1999年0.5万头增加到2011年1.8万头,冻配产犊率从31.6%提高到72.5%。笔者从事  相似文献   

6.
基层畜牧站点各种设施条件较差,推广牛冻配技术过程中受胎率低,直接影响了牛改的工作进程和农户参与牛改的积极性。根据农村工作的具体实际,结合笔者从事冻配工作的点滴积累,现就各级层畜牧站如何提高冻配受胎率的一些浅见呈述如下,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7.
1牛产业现状甘肃省肉牛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黄牛改良。从1979年开始,甘肃省就引进西门塔尔牛等优良品种改良本地黄牛,至1998年时牛改冻配数量已达18万头,全省设立冻配点635个。甘肃省为推动肉牛业的发展,对冻配工作一直采取扶持政策,特别是在液氮与液氮罐、冻配器械方面给予了重点扶持,每年补助资金100万~150万元。近年来,随着肉牛业的发展,牛改冻配事业发展较快,特别是2000年以后,牛改事业发展迅速。2004年冻配数量已由1999年的18万头发展到近28万头,全省冻  相似文献   

8.
我市牛改工作经过20多年的历程,由二元级进杂交改良发展到三元肉牛杂交生产,黄牛冻配点219个,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服务推广网络和较为完善的牛改繁育体系。目前,年黄牛冻配改良达到5万头,牛的良种率达到90%以上,黄牛改良工作为全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1999年以来,为了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畜牧业大省,大力发展草食家畜的号召,加快畜牧产业化的发展,我县全面开展了肉牛冷配工作。由于专职从事冷配工作的技术员较少,各乡站冻配技术员大都是重新培训的新手,技术不规范,冻配受胎率和产犊率不高。为搞好冷配工作,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措施,通过努力,肉牛冻配受胎率和产犊率不断提高。2003年,我县总结历年牛改工作的经验,对2002年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牛改工作是我省畜禽良种繁育工程建设的重点,事关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的发展、畜牧养殖大省的建设。推进牛改工作顺利健康发展,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综合办点。通过牛改、饲料、兽医保健,以及兽医防疫等综合服务,增强冻配点的自身实力,促进牛改工作,是综合办点的目标。我省多年来的牛改工作表明,单一的冻配服务过分依赖于政府财力,往往导致机制不顺,畜主的积极性不高,推广工作被动。倡导综合办点,其核心是推行配种收费,减轻政府投入压力,让畜主成为投入和受益的主体。同时,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牛改投入机制,鼓励…  相似文献   

11.
1甘肃省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存在问题甘肃省黄牛冻配改良自上世纪80年代在全省推广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全省养牛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牛的良种化程度达69%;个体产肉量113.4 kg,出栏率达到36.5%;牛肉产量14.47万t。2011年全省冻配面达70个县,冻配点2 161个,年授配数量90万头,以凉州区、甘州区为代表的河西地区牛改基础  相似文献   

12.
牛冻配受胎率是考查牛冻配改良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毕节地区2006年输配母牛12.53万头,输配产犊率达到65%,比2001年的37.7%提高了27.3个百分点,品改点和农户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本文根据毕节地区牛改示范点建设的实践,就提高母牛冻配受胎率的主要因素作初步的总结和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5月1日,在北京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中,有一位来自黔西北的朴实憨厚的中年农民,他就是织金县以那镇光星村的“牛改土专家”——杨光胜。   创业艰辛   1979年,干了7年村兽医员的杨光胜,在县畜牧局接受牛改培训掌握了人工输配技术后,在以那镇建起了牛改点。   开始,当地的村民根本不知道牛改技术为何物,没有人相信人工也能使牛配上种,他开始耐心细致地走村串户进行宣传和发动,但效果不佳,还是没有人愿意牵牛来配。他开始意识到光说是行不通的,得做出个样子。于是,他变卖了家中值钱的东西,用换回的650元钱购来一头本地母牛进行输配。次年,母牛产出比本地牛犊明显肥壮得多的当地第一头杂交牛犊。乡亲们亲眼所见,开始有人心动了,但踊跃者还是不多。他一面继续游说,一面动员自己的亲戚积极参与,并从自己紧张的生活补助费中挤出钱奖励牵牛来配种的农户,白干不说,每配一头牛还倒贴3角钱。就这样,输配工作在艰难中起步。  相似文献   

14.
我县是全国商品牛基地县之一,1978年秋开展牛的冻精配种改良试点以来,先后引进9种国外良种牛冻精,在全县79个乡布局了68个输精点,改良本地黄牛和水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近年来牛改工作出现了“养牛户不愿牵牛冻配,输精员不愿搞冻配,基层领导不如以前重视冻配”的被动局面,使冻配头数从1982年开始逐年减少。我站曾多次组织力量,进行队  相似文献   

15.
良种繁育是发展畜牧业的"四大工程"之一,省委、省政府为把我省建设成畜牧大省.近年来,牛改任务逐年成倍加重,要真正改良好我国牛的品种,提高牛冻配改良授精率的技术措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牛品种改良工作(以下简称“牛改” )开展了近30年,贵州省种公牛站也经历了从“新建-改建-扩建”3个阶段,目前已形成存栏6个品种50头种公牛(其中:采精公牛35头)的国家级重点种公牛站,2005年生产细管冻精45万余支,基本满足了贵州省牛改工作的需要。牛改已由原来的二元杂交生产役肉兼用牛发展到三元或级进杂交生产商品肉牛的格局,到2005年底,贵州省牛改点达2324个,专业人工授精输精员达3039人,输配数达到42.69万头,产犊率达54.10%。形成了省、地、县三级服务推广网络和较为完善的牛改繁育体系,牛改工作为贵州省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70年代牛改工作在很多地方开展过,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没有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牛品种改良工作在农村的推广进展缓慢。90年代后期,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促进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畜牧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养殖业成为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这期间品种改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笔者从1999年起一直在基层从事牛改工作,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供参考。1基层牛改输配点的建设1.1培养输配骨干选择热爱牛改工作的人员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进行培训。走出去就是把需要培训的人员带到牛改…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九年我在克山县涌泉公社蹲点搞黄牛改良工作的实践中,探索了农区的母牛发情规律和不同类型的母牛发情规律。通过调查分析发情母牛内在和外在变化的关系,找到了适时输精的技术关键环节,突破了难关,提高了受配率和受胎率,为扩大冻精配种成果,提供了技术条件。涌泉公社共有320头可繁殖母牛,全年冻配235头,受配率达73.4%,比一九七八年冻配25头提高8.2倍,经定胎确定  相似文献   

19.
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是一项技术要求高,难度比较大,讲究技巧的先进繁殖技术.笔者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采用以下措施,熟练掌握发情鉴定、饲养管理、适时输精、输配操作技术等,认真遵守"一严、二准、三快、四慢"的原则.即输精器械消毒要严;适时输精时间和输精部位要准;取冻精速度要快,解冻精速度要快,输精过程要快;直肠把握输精操作要轻要慢,插输精枪时要慢,注入精液速度要慢,取出输精枪时要慢.自采取以上措施后,使牛的人工授精配种受胎率从2001年的27%提高到现在的82%,为养牛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冻精改良是发展肉牛养殖多快好省的捷径,在冻精改良实施中首先必需确保精液的有效活力;其次是做到适时配种,使发情母牛不漏配.熟练掌握输精技术,也是提高发情母牛情期受胎率,促进冻精改良稳步发展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