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研究日本厚朴的越冬期生理变化规律;探求日本厚朴的安全越冬能力。以日本厚朴引种实生苗为试材,于越冬期不同阶段设置温度梯度,系统分析低温胁迫下其植株的生理生化变化,并以白玉兰为对照。结果表明:休眠初期组织内SOD,MDA,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比较低,休眠中期温度降低,各种物质含量增加,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明显,休眠末期各种物质含量减少;低温处理过程中各种物质含量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显著;日本厚朴的半致死温度略低于白玉兰。越冬过程中,日本厚朴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显著,可以作为鉴定日本厚朴抗寒性的生理指标,在沈阳地区背风向阳处可以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2.
日本厚朴种子具有休眠习性,常规层积方法打破休眠需时间长且播后发芽率不整齐。本实验研究了昼夜变温、阶段变温以及不同浓度GA处理结合低温层积的方法打破日本厚朴种子休眠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GA处理结合低温层积是打破日本厚朴种子休眠的最佳途径,且随GA浓度升高,打破休眠的效果愈好;昼夜变温处理打破休眠效果次之,阶段变温最差。本实验采用24穴格穴盘对日本厚朴种子进行容器育苗,结果表明穴盘育苗方式与传统育苗方式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并介绍了日本厚朴的穴盘育苗技术,可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然低温胁迫对油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5种不同品种油荼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自然越冬状态下油茶各项生理指标的测试,研究了油茶抗寒能力及其有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越冬自然低温胁迫过程中,各油茶的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1月5日达到最高水平;总抗氧化能力(T-AOC)变化呈“V”型,12月15日达到低谷,但变...  相似文献   

4.
研究测定了杂交鲤、镜鲤、鲢、鳙、草鱼越冬期间某些血液指标和耗氧率的变化;在实验室不同低温条件下(13~-2℃)驯养后其各项指标的变化。根据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讨论了北方养殖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和不同种鱼类的抗寒性和越冬能力;提出红细胞脆性,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可作为评价北方鱼类越冬能力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5.
自然越冬过程中花椒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自然降温过程中花椒低温半致死温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5项抗寒性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并用隶属函数法对花椒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花椒低温半致死温度、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3种膜保护酶活性变化都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越冬过程中,花椒的抗寒性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与环境温度的相关性显著.说明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变化是花椒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3月中旬花椒的抗寒性最弱,为防止春天天气剧烈变化给花椒带来冻害,应积极采取防寒措施.  相似文献   

6.
电导法测定甘蓝型油菜抗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研究了在自然越冬过程中,甘蓝型油菜抗寒性的定量测定方法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菜叶片组织的电解质透出率与处理温度之间遵循Logistic函数关系,曲线的拐点温度反映不同品种、不同生理状态下的油菜抗寒性,可作为衡量油菜抗寒性的定量指标.甘蓝型冬油菜的抗寒性是需低温诱导的一种遗传特性,受低温诱导后,抗寒潜力逐步得以表达,并表现出抗寒性的季节性变化,这种变化强烈地受到外界低温升降的支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龙须草田间越冬存活率、低温半致死温度、2 ℃和7 ℃下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保护酶活性的研究,探讨龙须草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12月至翌年1月刈割龙须草的安全越冬率不低于95%,显著高于11月刈割的;3~10 cm的刈割高度对龙须草越冬没有影响;龙须草叶片细胞膜相对电导率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低温半致死临界温度约为-3.5 ℃;与常温相比,叶绿素含量在7 ℃下变化不明显,2 ℃处理48 h后显著下降,减少了53.0%.2 ℃处理24 h的龙须草叶片POD和CAT活性最大,分别高于对照69.9%和90.3%%,而SOD活性变化不大.3种酶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大小顺序为CAT,POD,SOD.复温10 d后7 ℃低温时龙须草和对照无生长差异,2 ℃低温下的龙须草叶色发黄.  相似文献   

8.
研究测定了杂交鲤,镜鲤,鲢,镛、草鱼越冬期间某些血液指标和耗氧率的变化:在实验室不同低温条件下(13~-2℃)驯养后其各项指标的变化。根据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讨论了北方养殖鱼类越冬死亡原因和不同种鱼类的抗寒性和越冬能力;提出红细胞脆性,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可作为评价北方鱼类越冬能力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
赤霉素浸泡与层积时间对山樱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层积前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浸泡48 h以及层积时间对山樱(Cerasus serrulata Don.)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樱种子具有低温休眠的特性,未通过休眠的种子不发芽,通过低温层积能打破休眠,促进发芽.层积前用赤霉素浸泡能显著缩短层积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在所有处理组合中,以1 500 mg/L赤霉素浸泡48 h后层积60 d和层积40 d两处理打破休眠效果最好,其种子发芽率分别达到92.2%和88.1%,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其它处理组合.清水浸种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种子的发芽,但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东北山樱土壤细菌碳代谢特征及种群分布,研究了东北山樱原产地(辽宁省本溪市)植株表土与根际土壤碳代谢细菌活性及其种群特征.结果表明:各类土壤中共分离优势细菌19株.优势细菌对供试糖、醇与氨基酸类碳源的平均菌株利用率分别为36.2%、29.4%和28.9%.其中,甜樱桃/东北山樱植株土壤细菌碳代谢活性较低,表土中土壤细菌总数与碳代谢菌株数量均高于相应根际土壤.与根际土壤相比,甜樱桃/东北山樱表土分离到的优势细菌中,利用半乳糖和乳糖等糖类化合物,肌醇、丙三醇和山梨醇等醇类化合物,L-丙氨酸等氨基酸类化合物的菌株数量明显增多;东北山樱处理表土分离得到的优势细菌中,对各类供试糖类碳源均表现出较好的利用能力,对肌醇、山梨醇和苯丙氨酸的菌株利用率也显著提高.种群组成分析结果表明,80%以上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成为东北山樱土壤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欧李引种成都后其生长期多酚含量的变化,为欧李多酚类物质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欧李引种成都后的多酚含量。[结果]用95%甲醇提取欧李多酚效果最好,欧李体内的多酚含量并不会在植物体内大量积累,多酚含量在12∶00左右温度较高和傍晚时出现较大值,在14∶00温度最高时较低,在19℃左右时也较低,当有虫害胁迫时欧李体内多酚含量增加。[结论]多酚对于植物的次生代谢有重要影响,在鲜叶中的含量可以反映植物次生代谢的强度,并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对各种环境胁迫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2.
以4年生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紫玉兰(M.liliflora)、二乔玉兰(M.×soulangeana)不同花期外层花瓣为试材,分别通过对过冷却点、半致死温度以及人工模拟自然霜箱后试材的褐变率的统计,来确定玉兰花瓣的抗寒临界温度.结果表明:白玉兰的抗寒临界温度范围为-5.46~-3.85℃,紫玉...  相似文献   

13.
以李属天山樱桃、毛樱桃、榆叶梅和野生樱桃李的休眠枝条为试材,采用人工冷冻降温的方法,设置温度梯度分别为-18,-21,-24,-27,-30,-33,-36,-39,-42℃,以-15℃为对照(CK),测定不同低温胁迫下休眠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萌芽率、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利用Logistic方程对电解质渗出率变化曲线进行拟合,计算半致死温度,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4种果树休眠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都随温度下降而上升,半致死温度为-25.3~-40.1℃,恢复生长法与半致死温度的结果基本一致,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抗寒性相关性明显,而丙二醛含量不十分吻合。4种李属砧木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天山樱桃>榆叶梅>毛樱桃>野生樱桃李。  相似文献   

14.
野生樱桃李枝条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导法对7种不同类型的野生樱桃李休眠枝条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电解质渗出率进行了测定,并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野生樱桃李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野生樱桃李枝条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变化幅度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即"S"形曲线增长;野生樱桃李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25.33~-30.25℃;不同类型间的抗寒性不同,主要集中在-28℃左右;而对照中国李寺田实生的LT50在-35℃左右,比野生樱桃李抗寒性强.  相似文献   

15.
不同酸枣实生苗抗寒性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龙  唐燕  王新建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0):136-141
为了筛选出抗寒能力强的酸枣类型,以不同种源、株型和树龄酸枣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人工设置低温胁迫处理和自然降温对酸枣实生苗离体枝条的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高有利于酸枣抗寒;丙二醛含量高不利于抗寒。综合分析河北邢台市种源的酸枣抗寒能力最强,其次是山西太原市、陕西渭南市和辽宁朝阳市。不同株型中,直立枝弯曲型酸枣抗寒能力最强,丛生型酸枣抗寒能力最差。2年生酸枣离体枝条抗寒能力强于1年生酸枣。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以作为衡量酸枣抗寒性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6.
欧李茎尖脱毒快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正德  庞发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97-17798
[目的]研究欧李脱毒快繁技术。[方法]以欧李嫩梢芽为外植体进行了微茎尖组培脱毒研究,探讨了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激素成分及不同浓度对不定芽诱导、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欧李茎尖脱毒快繁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0.4mg/L+IAA0.5mg/L;增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3mg/L+IAA0.4mg/L;最佳生根培养基是:2/3MS十IAA0.5mg/L。应用指示植物鉴定法进行病毒检测显示,0.3~0.4mm茎尖培养对苹果褪绿斑病毒(ACLSV)和李矮缩病毒(PDV)的脱毒率分别为71.6%和73.0%。[结论]试验表明,利用欧李嫩梢为外植体进行茎尖组培脱毒快繁是一种可靠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适地适树是高速公路绿化成功的关键因素。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绿化的特点,介绍了欧李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阐述了欧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绿化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为欧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绿化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凹叶厚朴差减文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找出其主要抗寒相关功能基因。[方法]随机挑选单克隆菌落进行PCR检测,对837个阳性克隆测序后进行拼接得到97个unigenes,将97个unigenes在NCBI进行BLAST比对,后进行BLAST2GO功能分类,推定出11个相关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结果]CHS、APX、TRX、ERF、DREB、LHCB、WRKY、HSP、PP2C、GAPDH 10个基因在凹叶厚朴受到低温侵害时出现差异表达,推断这10个基因在低温时可能表现出防御机制。[结论]该研究为与凹叶厚朴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抗低温特性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持续低温胁迫对园林树木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4种彩叶植物休眠枝为材料,测定其在-10℃低温下15天的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间,紫叶矮樱和元宝枫电导率升高不显著,美国红栌和鸡爪槭显著;紫叶矮樱和美国红栌丙二醛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紫叶矮樱升高不显著,元宝枫和鸡爪槭表现为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显著。综合比较两项生理指标可以看出,紫叶矮樱抗寒性最强,鸡爪槭最差,其它两种树种居中,不同树种在持续低温下丙二醛的变化规律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