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秩次分析法 ,对 6个年度参加河北省冬麦区中北部区域试验中的冬小麦新品系产量性状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各品种表现秩次值H2 ,环境区分指数YM ,秩次均方值S2 等统计数的计算 ,进行品种间产量的高低及稳定性比较。对 2 2个可评价参试品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用秩次分析法,对6个年度河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中的大豆新品种(系)产量性状及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各品种产量表现秩次值H2,环境区分指数YM,秩次均方值S2等统计数的计算,剔除了对品种产量差异区分能力弱的试验点次(试验环境),及试验点次过少的品种(系),进行品种间产量的高低及稳定性比较。对6年滚动试验中36个可评价参试品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证明了用秩次分析法对农作物区域试验产量性状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秩次分析法对河南省2006年夏玉米区试中11个供试品种产量表现进行了评价。介绍了评价品种表现的平均数分级值(H1)、秩次值(H2)及环境区分指数(YM)等3个统计数以及品种间秩次平均数显著性差异的多重比较方法。结果表明,在8个有效环境点中,洛单248、GD13和创玉1号产量表现的平均秩次值(H2i)较小,与其他品种有显著差异,为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秩次分析法对河南省2004年夏大豆区试中11个供试品种(系)产量表现进行了评价。介绍了评价品种表现的平均数分级值(H1)、秩次值(H2)及环境区分指数(YM)等3个统计数,以及品种间秩次平均数显著性差异的多重比较方法。结果表明:在11个有效环境点中,濮129和驻豆5号产量表现的平均秩次值(H2i)较小,与其他品种(系)有显著差异,为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无子西瓜区试产量结果的秩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2~2005年度湖北省无子西瓜区域试验中参试品种(系)的产量性状的非平衡资料进行了秩次分析.通过对各品种(系)产量表现平均秩次值H2、环境区分指数YM、秩次均方值S2等统计数的计算,剔除了对品种产量差异区分能力弱的试验点次(试验环境),并进行品种间丰产性、稳产性比较.分析结果与湖北省品种审定和区试结果进行对比,证明用秩次分析法对农作物区域试验中的品种(系)产量性状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秩次分析法,对参加2008-2009年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的13个品种(组合)的产量表现进行了分析。在各环境点产量方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品种秩次值、环境区分指数、秩次均方等统计数评价品种的丰产性能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2年试验13个品种中,YR709、武粳15、滇杂31、毕08-1表现高产中等稳定性,云光109表现中产强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秩次分析法对大豆区试中品种产量表现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秩次分析法对北京市1993~1995年夏大豆区试中18个供试品种(系)产量表现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15个试验环境点次中,只有13个点次为有效试验环境点;在这13个有效环境点中,50002和50302产量表现的平均秩次值(H2)较小,与其它品种(系)有显著差异,为高产新品系。  相似文献   

8.
刘红艳  赵应忠  杨敏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554-17556
以Excel电子表格为平台,利用内嵌的VBA语言编写了一段用于秩次分析的宏代码。该程序具有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功能,并可计算出平均数分级值H1、秩次值H2和环境区分指数YM等关键参数,大大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9.
小麦新品种开麦21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年河南省区域试验,对开麦21高产性和适应度分析:开麦21产量均值均较大而变异系数(cv)均较小,表明该品种在不同环境中丰产性和产量稳定性好;20点次适应度为95.84%,广适性突出。在产量结构三要素中,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千粒重、穗粒数次之,增加穗数,提高千粒重是其高产的关键,该品种产量主效应值大,品种地点互作变异数小。广泛适于河南省各小麦生产区种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绿豆区试品种综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第二轮 ( 2 0 0 1~ 2 0 0 2年 )国家绿豆品种区域试验所选用的 1 0个绿豆品种 (品系 )在 39个试点 (两年 )的数据资料 ,应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秩次分析法对参试品种产量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间丰产性及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 92 39-8属于高产、稳定型品种 ,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绿豆品种。同时 ,分析结果也表明秩次分析法能对参试品种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秩次分析法评价冬小麦区试中新品种的产量性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秩次分析法,对两个年度参加河北省冬麦区中北部区域试验中的7个冬小麦新品系(种)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各品种表现的平均数分极值H_1,秩次值H_2,环境区分指数Y_M等统计数的计算,进行品种间秩次平均数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以京冬6号、唐7111、秦麦1号等4个品种在这轮区试中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秩次分析法在评价谷子[Setaria italica(L.) Beauv.]品种区试产量性能评价中的有效性。[方法]以2007、2008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西北春谷区组)晚熟组区试资料为例,用秩次分析法评价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产量结果。[结果]用秩次分析法评价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可以解决不均衡试验的区试资料给联合方差分析带来的困难,对参试品种作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秩次分析法能较准确地评价谷子品种的产量性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AMMI模型的家蚕品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将AMMI模型应用于家蚕品种稳定性评价研究,得到如下结果:AMMI分析与传统法比较结果表明,AMMI分析与生态价(ecovalue)方法、稳定性方差法和平均等级差法在评价品种稳定性差异方面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5个参试品种万头收茧量稳定性最好的品种A,其品质性状解舒率的稳定性却最差,万头收茧量稳定性排序结果与解舒率稳定性排序结果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70,这表明在稳定性指标上家蚕产量稳定性与品质性状稳定性可能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挑选出与粮食产量关系密切的物理因子,可对粮食产量影响因子做出较准确的排序。以浙江省为例,利用前期的影响因子,对其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物元分析。结果表明:在1995~2009年的15 a当中,浙江省粮食年产量的计算等级与实际等级符合的年份为13 a,1998年和2005年的计算等级和实际等级虽然情况不符合,但是也只是相差一个等级,计算结果理想。可以利用物元分析对未来粮食产量变化做出较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红小豆丰产性及稳定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第一轮(2001~2002年)国家红小豆品种区域试验所选用的9个红小豆品种(品系)在40个试点(两年)的数据资料,应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秩次分析法对参试品种产量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间丰产性及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8937-6325属于较高产、稳定型品种;保8824-17属于中产、稳定型品种;9218-816、辽红1号和冀红3号属于中产、平均稳定型品种;宝清红小豆属于较低产、平均稳定型品种;B3605、保876-16属于中产、不稳定型品种;白红3号属于较低产、不稳定型品种。同时也表明,秩次分析法能对作物区试品种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