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川农业科技》2009,(3):59-59
自2009年四川省全面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以来,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开展了资源普查和产品申报。目前,四川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对申报我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凉山马铃薯”、“崇州郁金”、“崇庆枇杷茶”、“南部脆香甜柚”、“万源马铃薯”、“万源富硒茶”6个农产品的申报材料进行了审查,组织专家组对产品外在感官特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菜篮子污染”、“餐桌污染”问题越来越多,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毒大米”、“毒猪肉”等一系列涉及农产品领域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有害农产品令人胆寒,农产品安全已成为广大市民、百姓和政府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怎样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呢?笔者借助年终农产品市场调查平台,对我县农产品质量现状进行市场调查.调查后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经纪人就是从事农产品收购、储运、销售,以及代理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经营信息传递、农业销售服务等中介活动而获取佣金或利润的人员。“农民经纪人”、“农村经纪人”是“农产品经纪人”不规范的称谓。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经纪人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促进力量。  相似文献   

4.
黄彬红  李晓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7):220-223
“农超对接”需要农产品冷链物流,同时“农超对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但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已成为“农超对接”健康发展的障碍。为此,国家应加大对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并从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进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改善,促进“农超对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品牌延伸效果模糊定量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又星  徐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934-14936
在厘清品牌延伸概念的基础上,选取5个因素对农产品品牌延伸效果进行了评价:消费者对原农产品品牌的态度、原农产品与延伸产品的关联性、农产品品牌联想性、农产品延伸产品的制造难度、原有农产品品牌的文化兼容性。构建了农产品品牌延伸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测度模型对“A品牌”和“B品牌”的延伸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A品牌”与“B品牌”延伸效果综合测度分值分别为77.35、78.25,说明两个品牌的延伸效果评价为一般。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A品牌”应提高品牌延伸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制造难度等;“B品牌”应适当收缩其品牌延伸的行业,加强品牌延伸的集中度。  相似文献   

6.
“三品一标”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其主要是在政府主导下产生的一种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公共品牌,也是目前农产品消费市场中的主导产品。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目前“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发展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就“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更好地促进“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新乡市自1996年“原黄牌”原阳大米成为全省首个绿色食品以来,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特别是从2003年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至今.按照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部署,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以下简称“三品一标”)“四位一体、整体推进”.作为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培育打造农产品品牌的核心工作,实现了农产品认证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效益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把该项工作作为“民心工程”、“德政之举”。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力的措施。便郑州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被农业部称为“郑州模式”在全国推广。郑州币的“两级三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在全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承担着农产品安全日常检测、监菅庄务。  相似文献   

9.
杨潇 《中国农垦》2013,(9):78-78
近日,安徽省正阳关农场“正艳”牌甲鱼经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质量安全“安丘模式”是在出口农产品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随着不断实践探索发展形成的。县域范围内,政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承担者,方式方法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需创新完善“农业化学品供应、农产品检测、质量信息、技术标准、运行管理”5个体系;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长负责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