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淮麦44(原代号淮麦302)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2004年以百农9711/淮麦95079的F_1为母本、淮麦9701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经多年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中早熟小麦新品种。2017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700010。1特征特性淮麦44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全生育  相似文献   

2.
‘淮麦38’是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表现高产、早熟、抗寒、抗倒等优点,于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淮麦3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对江苏淮北地区的小麦育种思路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正>淮麦26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18与百农9627杂交育成,200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年引进示范种植120 hm2,平均产量8 275 kg/hm2,超高产可达9 000 kg/hm2以上,平均产量较主推品种淮麦20增产6.9%。该品种田间表现分蘖力较强、抗寒性好、茎秆弹性好、抗倒伏等特点,后期生长清秀,高产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4.
淮麦46(原代号淮麦4046)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以淮麦33为母本、淮麦18/淮麦97255的F 1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90011。  相似文献   

5.
正淮麦45(原代号淮麦1403)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5年以淮麦28为母本、淮麦25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经多年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新品种。2018年1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80007。1特征特性淮麦45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5.7d,较对照品种淮麦20早0.4 d。幼苗半甸甸,叶色深绿。分集力较强,抗寒性较好。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平均株高81.8 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穗纺锤型,长芒,白粒。籽粒长圆形,硬质。成熟期落黄早,熟相较好。平均成穗数642.0万·hm~(-2),穗粒数32.9粒,千粒重44.2 g。  相似文献   

6.
淮麦29系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淮麦20/绵阳04254通过有性杂交,连续单株选择选育而成的一个综合性状优良、产量水平突出的小麦新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9010。  相似文献   

7.
小麦新品种淮麦23特征特性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麦23(原名“淮核23”)系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以冬小麦轮回群体经多代选择,于2001年育成的半冬性中熟小麦新品种。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0607),适宜在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通过大面积连片栽培示范,淮麦23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性强、综合性状好。为了让广大农户和农场了解该品种的产量和特征特性以及高产栽培技术,更好地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现把其材料整理如下。1产量表现2003至2005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505.74kg/667m2,产量与对照淮麦18相当;2005至2006年度组织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20.…  相似文献   

8.
富麦66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与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以济麦22/泗麦1108中间材料F4为母本、高产多穗型中熟小麦品种淮麦18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全生育期214.7 d,较对照济麦22早熟1.0 d左右,株高71.2 cm,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有效穗561.8万个/hm2,穗型较大,穗粒数34.6粒/穗,千粒质量46.5 g.该品种中感赤霉病,中抗白粉病,感纹枯病,具有产量潜力高、成熟落黄较好、综合抗性好等优点.富麦668于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1009),适合在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苏粳9号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熟晚粳水稻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苏粳9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淮稻13号(淮9862)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稻13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淮222变异后代中系统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品种。经多年试验试种,表现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晚粳稻春优58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优58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粳型不育系春江12A与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CH58配组育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在浙江省天台县试种,表现出株型紧凑,熟期较迟,每穗实粒数多,结实率较高,高产稳产,茎秆韧性好,抗倒性较好,米质优,适口性好等特点,深受农户欢迎。春优58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早播,最好采用旱育秧,小苗移栽,适当稀植,科学施肥,增施P、K肥,增强抗倒能力,注意防治稻曲病。  相似文献   

12.
周坤炉  廖伏明 《杂交水稻》2004,19(Z1):26-27
Xinxiangyou 77 was developed at HHRRC using aromatic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Xingxiang A and nonaromatic restorer line Minghui 77. It was extensively tested and approved for release to farmers by the Hunan Provincial Crop Variety Release Committee in February, 1997. Xingxiang A, improved from the first aromatic CMS line Xiangxiang 2A, is another aromatic CMS line developed by HHRRC. The new line has stable male sterility and better outcrossing characteristics than Xiangxiang 2A.  相似文献   

13.
周坤炉  廖伏明 《杂交水稻》2004,19(F02):26-27
Xinxiangyou 77 was developed at HHRRC using aromati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Xingxiang A and nonaromatic restorer line Minghui 77. It was extensively tested and approved for release to farmers by the Hunan Provincial Crop Variety Release Committee in February,1997. Xingxiang A, improved from the first aromatic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为天9号(9A/R066)父母本的特征特性,结合重庆地区的气候特点,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禾834是采用品种间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3 d,需有效积温2 850℃左右,在吉林省属晚熟偏早品种,具有稳产、优质、抗病,分蘖力强,灌浆速度快和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江四优992系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且抗性较强的一个优势杂交晚籼新组合。本文介绍了江四优992的特征特性、栽培要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陆两优996是湖南农业大学水稻所用陆18S与996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早稻组合。总结了该组合在"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郴州市苏仙区示范点的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高产、优质两系中籼新组合皖稻153高产制种操作规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皖稻153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两系光敏核不育系1892S与恢复系RH003配组而成的籼型杂交中籼两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中抗稻瘟病、抗倒性好、适应性广和易制种等特点。本文就其高产制种的前期准备、秧田期管理、本田期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措施以及收获工作进行了分析和规范。  相似文献   

19.
优质杂交稻双季抛栽(“双优双抛”)具有优质高产高效的特点,介绍了其主要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中优1号是钟山县种子公司利用优质不系中9A与强优恢复系钟恢1号配组而成的感温型早熟杂交稻组合,具有米质较优、丰产稳产、抗稻瘟病、制种易获高产等特点,2000年12月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