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复杂,水土流失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样,区域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需求存在差异,需要紧密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布局要求,兼顾水土流失的分布及强度类型和水土流失防治的区域需求差异,科学合理制定可操作的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方案.文章综合分析我国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明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总体思路,建立区划体系和指标体系,采用资料统计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提出区划成果,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划分8个一级区、40个二级区、115个三级区,成果具有区划界线清晰、分区命名规则、区划手段先进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分区布局和项目布局,并对下级区划(分区)、区域水土保持功能和技术体系确定具有指导意义,将长期用于指导我国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水土保持功能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水土保持区划对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作用和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布局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全国水土保持三级区划为指导,以乡(镇)为基本信息单元,采用层次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对甘肃省水土保持功能区划的原则、指标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地貌特征、林草覆盖率、≥10℃积温、多年平均降水量、垦殖指数、土壤侵蚀类型及强度、人口密度等水土保持功能分区的指标。在GIS软件中通过对乡(镇)分区指标的叠置分类、水土保持基础功能的对比分析,将甘肃省划分为4个一级、6个二级、8个三级、23个四级水土保持功能区,确定了各功能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土地利用方向,为甘肃省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的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可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区域水土保持科学规划与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原则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江西省7个水土保持三级分区的产业布局和水土流失特点,立足各三级分区的水土保持功能,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三级分区的详细防治布局。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自然条件多样,水土流失形式、强度不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需求不一,治理方向、模式、标准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因地制宜、分区指导湖北省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开展系统的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湖北省水土保持区划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进行水土保持区划,确定各区的水土保持主导功能,构建湖北省水土保持区划体系。湖北省水土保持区划采用两级分区体系,共划分为8个一级区、13个二级区。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区划可为区域水土保持规划与宏观管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在《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确立的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全省和九江市水土保持区划划分方法,分析濂溪区各乡镇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防治及经济社会发展等的区域差异,将全区划分为城市人居环境维护区、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丘陵保土生态维护区3个五级区,同时基于水土保持功能,提出了各分区的详细水土流失防治布局,为濂溪区及其他区域的水土保持规划与宏观决策,加快推进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根据最新的全国水土保持三级区划成果,山西省共划分为6个水土保持基本功能三级区,涉及北方土石山区和西北黄土高原区2个一级区,太行山山地丘陵区、晋陕蒙丘陵沟壑区、甘陕晋高塬沟壑区和汾渭及晋城丘陵阶地区4个二级区。结合三级区水土保持功能定位,论述分析了各区的区域范围、水土流失特征与水土流失防治方略。  相似文献   

7.
洮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洮河发源于青海省,流经甘肃省,流域总面积2. 55万km2,涉及15个县(市)。分析了流域自然、经济、水土流失等情况,依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对洮河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防治分区,划分为3个一级区,3个二级区,5个三级区;在水土保持分区划分结果基础上,研究了分区水土保持主要问题,提出了洮河流域水土保持分区防治措施布局。  相似文献   

8.
以兰州市西固区为研究区域,以地块属性信息为单元,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进行统计,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县级城市型水土保持区划的原则、指标(标准)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地貌特征、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土地开发利用方向、多年平均降水量、人口密度、林草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百分比等作为划分各水土保持分区的指标。通过对地块属性的统计与水土保持功能的对比分析,将西固区划分为南缘生态维护区、南部蓄水保土区、北部保土减沙区、中部人居环境维护区4个六级区,确定了各功能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布局、土地利用方向,为西固区水土保持规划及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的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依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体系,可以将珠江流域划分为南岭山地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区、岭南山地丘陵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桂中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华南沿海丘陵台地人居环境维护区、黔中山地土壤保持区、滇黔川高原山地保土蓄水区、黔桂山地水源涵养区、滇黔桂峰丛洼地蓄水保土区8个三级区。根据分区特点,提出了各分区的水土流失防治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背景下,结合江西省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水土流失要素,完成了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分,明确了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并提出分区区域布局。论述了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结果和分区概况,为江西省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水土保持区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山东省水土保持区划工作进行了探讨。作者根据全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 影响土壤侵蚀的诸因子, 及水土流失现状等综合因素, 提出了山东省水土保持区划原则, 并依据分区原则, 在水利部统一划分一级区、二级区的前提下, 将全省共划分3个三级区、12个三级亚区。  相似文献   

12.
在《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确立的原则与方法基础上,根据全国、全省和九江市水土保持区划,分析修水县各乡镇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防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的区域差异,将全县划分为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中低山地生态维护区、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等3个五级区,同时基于水土保持功能提出了3个五级区的防治布局,为修水县水土保持规划与宏观决策,加快推进修水县以及其它区域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是青海实现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青海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在准确把握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基础上,以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为主线,科学制定了水土保持方略、防治目标与总体布局,建立了数据融合挖掘、区划精准界定、分区量化布局和监督体制机制,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为依据,以省级水土保持区划为基础,以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成果为重点治理区域,全面实施预防保护,重点加强江河源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环青海湖区域和风沙区生态保护,充分发挥自然修复作用,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加强重点区域、坡耕地和侵蚀沟水土流失治理,构建水土保持决策支持平台和规划设计—保护治理—工程建设—监测评估—监督管理全链条监管制度体系,是青海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系统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是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本,对于提高区域水土保持功能与宏观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和《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在市级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上,将丰台区划分为4个区级水土保持功能区,并提出"一屏、一带、两区、多网"的水土保持总体方略,同时针对各区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分区布局防治对策,可为丰台区水土保持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推进丰台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市级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根据江津区各镇街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等分析水土流失现状与分布特点,进一步对江津区进行五级分区划分。采用图层叠加分析法,将全区划分为北部城区人居环境维护区、中部浅丘土壤保持区、南部低山生态维护区等3个不同的水土保持分区,并根据各分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生产发展方向、水土流失治理要求或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各分区科学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侵蚀分类分区、水土保持区划、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和生态自然修复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水土保持规划是以土壤侵蚀分类分区为科学依据,在大区域区划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弄清土壤侵蚀分类分区、各类区划与规划之间的关系是做好水土保持前期工作的关键问题。因此,针对我国现行的水土保持区划和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分析水土保持区划和规划的区别及联系入手,说明其相互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是区域水土保持宏观管理和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在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重要基础技术支撑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确立的原则与方法基础上,将九江市划分为鄱阳湖丘岗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和幕阜山九岭山山地丘陵保土生态维护区2个三级区,又将鄱阳湖丘岗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划分为鄱阳湖丘岗平原水质维护区、鄱阳湖丘岗平原土壤保持区2个四级区,并基于水土保持功能提出了各分区的防治布局,为江西省首部设区市水土保持规划《九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优质高效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九江市及其他区域的水土保持规划与宏观决策及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化州市水土保持现状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制定了化州市近、远期水土保持规划,并结合全国及广东省水土保持规划,因地制宜地将化州市划分为北部低山丘陵水源涵养及土壤保持区、南部平原水质维护及人居环境维护区2个水土保持分区,基于各分区水土流失特点,针对性地提出近、远期各分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提前谋划,分区施策,以促进化州市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化州市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关键技术环节。北方风沙区三级区划是在全国水土保持一、二级区划框架上进行的,主要依据是《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导则(试行)》相关原则和指标体系,区划结果是将北方风沙区划分为准噶尔盆地北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天山北坡人居环境农田防护区等12个三级区。对12个三级区的水土保持功能、命名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将北方风沙区分为4个二级区、12个三级区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浙闽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区划及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区划是科学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依据,将在较长时间内有效地指导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保持工作。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背景下,在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统一指导下,完成了浙闽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分。在三级区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