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输变电类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输变电类生产建设项目大规模建设,西藏电网电力供应能力及外送规模显著提高。然而输变电类生产建设项目作为典型的线性项目,其建设与运营过程会对西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扰动和破坏,加重线路沿线区域的水土流失。阐述了西藏输变电类生产建设项目现状及特点,对施工过程中侵占土地及损坏地表植被、开挖填筑及碾压、临时堆土和弃渣等水土流失环节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提出了思路,以期为西藏后续输变电类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云南土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输变电线路工程穿越山丘区,对周边区域的水土资源产生不利影响。选取云南省土石山区6个典型输变电线路工程,划分7个防治分区,分析输变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点,探讨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期的土壤侵蚀模数大于自然恢复期;(2)输变电线路工程中站区和塔基区的水土流失量最高,站区的土壤侵蚀模数高于其他项目分区,侵蚀级别达到极强烈,站区、塔基区、施工便道区和弃渣场区是输变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3)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对输变电工程线路的水土流失产生影响。依据云南土石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输变电线路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分析云南土石山输变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重点,为构建科学实用、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设输变电工程的同时必将引起一系列的水土流失问题。本文以500kv国安(珠海)输变电工程为依托,系统地对电力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监测的时段和频次、内容、方法等进行了探讨,采用工程监测的数据定量分析500kv国安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通过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输变电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并为电力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点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云南省9个大中型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分析了在输变电工程建设期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施工便道区是输变电工程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区域,其水土流失量约占总量的55.69%,单位线路的输变电工程在建设期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25.03t/km。此外,通过Matlab软件对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量及施工便道区水土流失量与输变电工程线路长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拟合结果较好。并定量和定性地分析了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以期为同类工程的水土流量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输变电项目线路长、涉及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弃土弃渣分散,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不进行适当的水土保持防护,则会给沿线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区域生态环境及工程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工程前期科学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尤为重要。通过对输变电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例分析,总结输变电项目水土流失特点,确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期为编制类似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华北地区500kV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的认识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地面积分布特点,得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以华北地区29项500 kV输变电工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变电站防治分区和输电线路防治分区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各防治分区扰动土地面积空间分布特点和成因,并确定水土流失防治重点;通过分析植被恢复、铺设土工布和水泥灌浆桩基础等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在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防治水土流失和节约水土保持投资方面的实施效果,提出华北地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护重点部位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南方红壤丘陵区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温西500kV输变电工程为例,分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输变电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结合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和防治目标,进行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  相似文献   

8.
以国内首条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湖北段)为例,详细给出了该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情况,包括监测范围、内容及方法。通过监测和归纳,得出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和2007、2008年的水保监测数据。结果表明: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水土流失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9.
城区道路是城市内部及城市对外联系的枢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空间。为控制因城区道路沿线输变电工程项目开发建设导致的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必须加强项目区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武汉市球场路(供电大厦)110 k V输变电工程为例,在介绍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及分区、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的基础上,利用工程监测数据,定量分析了球场路(供电大厦)110 k V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城区道路沿线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期间,通过采取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降低了水土流失危害,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明显减少,城区道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四川省10个大中型500 kV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分析了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以及水土流失特点,同时汇总了文章列举以上输变电工程施工结束后的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为今后四川省同类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输变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损毁原地形地貌,扰动地表植被、土壤,造成水土流失。以山西晋城泽州杏树110 kV输变电工程为例,针对输变电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综合布设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以期为相关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广州市110千伏输变电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有效防护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总结了广州市近几年输变电项目的建设经验,从土地集约利用和建设生态文明两个角度阐述了输变电项目的工程特点,并为今后更好的加强输变电项目的建设管理,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广西融水县杆洞输变电工程为例,探讨了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及防治措施设计。在分析工程及项目区概况的基础上,根据防治责任范围内各功能区的施工特点、扰动情况和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类型等进行二级分区,进而划分出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计算了新增土壤流失量,并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4.
输变电工程具有空间跨度大、线路长、扰动点分散、项目区地貌类型多样等特点,特别是在山地丘陵区,输变电工程建设会造成地表土壤结构和植被的严重破坏,急剧增加水土流失。本研究从选址选线、塔基设计、不落地放线技术等主体设计和水土保持工程、植物、临时措施设计两方面,探讨浙江省山地丘陵区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设计,并选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山地丘陵区输变电工程,分析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期为类似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康定500kV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康定500kV输变电工程为例,分析了四川西部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水土流失成因,阐述了500kV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并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提出对工程损坏水保设施的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近几年在我国逐渐新兴开展起来的项目,尤其是开展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尚无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方法。本文以十堰500kv输变电工程为例,对电力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监测的时间及分区、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采用工程监测的数据,定量分析评价十堰500kv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电力建设项目工程通过实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可有效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明显降低水土流失危害,较好地保护和改善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但在生产建设中,因挖损、压占等施工活动造成了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输变电项目由于其建设特性会造成更大范围的土地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利用功能降低。本文以酒泉—湖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湖北段)为例,分析湖北西部山区输变电项目引起的土地破坏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土地破坏和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8.
甘南山区输电线路水土流失特征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肃省电力工程重点项目330 kV武都送变电工程输电线路建设工程为研究对象,对输电线路建设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系统分析。输变电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沿输电线路呈离散型分布,往往单个面积不大,但强度较大,危害比较严重,治理恢复任务艰巨,必须做到预防为主,开发与防治并重。通过优化路径及塔位、改进塔型及基础型式、配合加高基础、进行基面的综合治理、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等措施,使送电线路在施工建设期和建成投产后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水土保持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将新增水土流失降到最小,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达到输变电工程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少新疆输变电施工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更好地保护输变电沿线区域的生态环境.以新疆750kV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项目研究成果,分析项目水土流失的扰动范围、来源、特征、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结果表明:1)新增水土流失来源分为站区、进站道路区、站外供排水设施区、站外电源线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塔基及施工场地...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低扰动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输变电工程跨度大,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水土流失来源复杂多变,且临时占地多,扰动范围大.为探索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低扰动工程技术,为输变电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措施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以山西省18项500 kV输变电工程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比传统与低扰动的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的扰动程度和水土流失量,发现长短腿配高低基础的塔基和塔型设计、索道运输、不落地放线技术等低扰动技术应用于主体工程中能够显著缩小扰动范围、减少水土流失量;在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中根据各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及土壤条件采用相应的表土剥离技术及在部分临时占地采用临时覆盖技术,则能减小水土保持工程的二次扰动,并且可以节省工程投资.建议在输变电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尽量优先采用这类有利于水土保持的低扰动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