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形成的新要求给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构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格局势在必行。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为基础,提出了我国"六带六片"水土流失防治战略格局,明确了预防和治理格局下的水土流失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复杂,水土流失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样,区域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需求存在差异,需要紧密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布局要求,兼顾水土流失的分布及强度类型和水土流失防治的区域需求差异,科学合理制定可操作的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方案.文章综合分析我国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明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总体思路,建立区划体系和指标体系,采用资料统计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提出区划成果,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划分8个一级区、40个二级区、115个三级区,成果具有区划界线清晰、分区命名规则、区划手段先进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分区布局和项目布局,并对下级区划(分区)、区域水土保持功能和技术体系确定具有指导意义,将长期用于指导我国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本次规划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首次全面系统开展的水土保持综合性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主要任务包括:根据区域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特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制定水土保持区划方案;统筹兼顾整体与局部、开发与保护、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相关规划成果,结合区划方案拟定总体防治目标及分区防治方略;确定分区水土保持工作与生产发展方向,完成区域布局与规划,提出各区水土保持目标和任务;开展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的复核与划定工作;分析不同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及防治模式,提出重点项目规划和布局;完成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4.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九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结合濂溪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全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工作现状,指出了在鄱阳湖区保护、城市经济发展导致水土流失、防灾减灾任务繁重与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制定完善的水土保持考核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区预防、治理、监管总体方略和"倚庐襟江秀江南,三山三片库水蓝"的水土流失防治总体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时期的新要求,结合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成功经验,《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拟定了重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和水蚀风蚀交错区3个重点预防项目,以及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治理、侵蚀沟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4个重点治理项目。介绍了重点项目选择原则,阐述了项目基本情况和主要任务,为下阶段规划的贯彻落实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是水土保持规划中水土保持措施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在国家和自治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全市地形地貌特征、植被类型及分布、水土流失现状及分布特点、现有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及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实际需要,并充分考虑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三区”划分成果及划分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按照以乡镇为基本划分单元、集中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定量指标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要求,进行了呼和浩特市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合理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治理区,为落实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为全市水土流失防治明确了重点工作区域,确定了分区防治方略,为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因地制宜、分区防治的体系保障,对水土保持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区划是根据自然和社会条件,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危害,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的区域相似性和区域差异性进行的水土保持区域划分,主要是明确各区的生产发展方向(或土地利用方向)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依据三级分区体系,选定海拔、大于10℃积温、年均降水量、水土流失成因及强度等指标组成各级分区指标体系,将全国共划分为8个一级区、41个二级区、117个三级区(含港、澳、台地区)。简要介绍了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并提出了区划应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因地制宜开展铁岭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根据铁岭市的自然、社会经济、水土流失等情况,结合铁岭市水土保持分区,提出了"两带、三轴、三片"综合防治战略格局、分区防治方略、规划期的水土保持重点项目等,提出的分区防治对策为铁岭市水土保持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划定了湖北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确定了全省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总体部署,明确了全省水土流失的防治目标、任务、布局,提出了预防、监管、治理、监测的措施体系和近期重点项目安排,是今后一个时期湖北省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和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水土保持规划方略与总体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规划是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依据和战略部署。为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依据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及水土流失状况,分析确定了全省水土流失防治方略,在辽宁省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依据各总体格局区的区域特征、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保持需求,研究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的总体布局,为全省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为地方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主要成果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首次完成了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依法划分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明确了未来水土保持发展目标、布局及重点,形成了一批专题规划与研究成果,搭建了水土保持规划协作平台。应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成果要做好以下工作:充分认识落实好规划内容就是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格局,提升区域水土保持功能;抓紧制定专项规划,将现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进行整合和分类,突出防治重点;通过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配套法规和相关制度,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水土保持规划、监测网络、科教、技术标准、信息化、社会化服务等六大体系建设,夯实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2.
天台县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基本思路,结合自然条件因素分析当前的水土流失现状,而后进行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在合理划分预防区和治理区、分区确定防治途径的基础上,提出预防、治理、监测、监管等重点规划任务。  相似文献   

13.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思路及技术路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深入分析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全面总结水土保持治理成效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开展水土保持需求分析,构建水土保持区划体系,提出水土保持区划方案,并据此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确定规划目标、水土保持方略和总体布局,按预防、治理和监管三个方面进行规划,提出实施保障措施,在国家层面对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做出了整体部署。  相似文献   

14.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是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成效的重要途径。在综合调查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水土流失状况的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手段,采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程序,对紫云县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进行了划分,确定重点预防区预防面积为53.84 km~2,重点治理区治理面积为663.25 km~2。此方法虽然打破了村界,使一个村可能具有两种属性,但便于根据"大预防、小治理"的原则来进行综合防治,对于县级"两区"划分来说既贴近实际又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是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本,对于提高区域水土保持功能与宏观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和《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在市级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上,将丰台区划分为4个区级水土保持功能区,并提出"一屏、一带、两区、多网"的水土保持总体方略,同时针对各区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分区布局防治对策,可为丰台区水土保持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推进丰台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是青海实现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青海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在准确把握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基础上,以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为主线,科学制定了水土保持方略、防治目标与总体布局,建立了数据融合挖掘、区划精准界定、分区量化布局和监督体制机制,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为依据,以省级水土保持区划为基础,以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成果为重点治理区域,全面实施预防保护,重点加强江河源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环青海湖区域和风沙区生态保护,充分发挥自然修复作用,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加强重点区域、坡耕地和侵蚀沟水土流失治理,构建水土保持决策支持平台和规划设计—保护治理—工程建设—监测评估—监督管理全链条监管制度体系,是青海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系统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近期,湖北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理思路和省委常委会第97次会议及水利厅党组专题学习会议精神,结合湖北水土保持工作实际,认真研究,提出了贯彻落实措施:一是加强基础工作,把握水土流失治理空间均衡。加快编制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分级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搞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的治理和重点预防区域保护工作的顶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以来,全国水土保持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水利中心任务,强化顶层设计,狠抓任务落实,取得明显成效。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落实新时代发展要求,开启水土保持新征程的重要时期。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尊重自然,注重预防,强化治理,打造绿水青山,推进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为总体目标,以"基础扎实、管理规范、科技引领、生态良好、百姓受益"为工作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依法行政,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重点防治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下降,全国水土流失状况总体改善,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重点防治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大幅下降,水土流失治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全国水土流失状况根本好转,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区划可为区域水土保持规划与宏观管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在《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确立的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全省和九江市水土保持区划划分方法,分析濂溪区各乡镇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防治及经济社会发展等的区域差异,将全区划分为城市人居环境维护区、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丘陵保土生态维护区3个五级区,同时基于水土保持功能,提出了各分区的详细水土流失防治布局,为濂溪区及其他区域的水土保持规划与宏观决策,加快推进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土保持》1993,(8):16-18
地处珠江源头和长江上游的曲靖地区,水土流失面积15916.64km~2,占土地总面积32565.5km~2的48.88%,部分县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繁,石化速度惊人。1982年全国第四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水保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水土保持工作逐步走上了依法防治、科学治理的轨道,目前全区已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2163km~2。全国第五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后,区内部分县(市)被列为国家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紧紧抓住机遇,实行科学规划、规范化治理,把治理与区域经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使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