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梨树县林业科技推广总站,为了解决农田防护林带的胁地减产问题。经过二年多的试验证明:林带胁地距离为树高的一倍多,若以林带平均高15米,375亩林网计算,其胁地面积为林网面积的11.76%,胁地段内的农作物,平均减产61.59%,折占林网面积的7.24%,占林网保田增产数量的65.16%。上述试验说明,虽然林带的防护效益是增产一大片,而减产只是一条线,但是这种影响农民积极性的现实问题,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平原绿化是我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之一 ,在平原地区林网对农田的保护作用与农作物的明显增产是人所共知 ,但林带对农作物影响也是很大的 ,林带边缘两侧的农作物因发育不良而减产。这种现象老百姓叫做胁地 ,胁地是平原林区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问题。林网造成胁地的主要原因是 ,由于林带树冠遮荫蔽光 ,影响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 ;林带树木的根系侵入林带两侧农田 ,与农作物争水争肥而使农作物发育不良减产。为了防止和减轻农田林网胁地 ,从 1978年鲁北平原马西会战就开始关注 ,并围绕着林网胁地做了些试验探讨性的工作。经 2 0多年…  相似文献   

3.
农田防护林带在林网中存在着“近胁地,远受益”的客观现实。林带树木根系吸收大量水分、养分,树冠遮荫,使林带近缘的土壤变得瘠薄。人们把这种影响叫做“胁地”,造成农作物减产。而那些离林带较远处,由于林带防风、固沙,调节小气候,较好地维持了生态平衡,又不受林带树木争水、争肥、争阳光的危害,农作物能大面积增产。在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实行以前,大部分农田林网属于一个经济核算单位,对于一个生产队来说,林网内的受益面积远远超过林胁地面积,一般为九与一之比,增产效益仍是显著的,但是,农业实行大包干责  相似文献   

4.
苏北沿海地区不同模式农田林网胁地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野外测定和理论估算两个方面,分析了苏北沿海地区杨树和水杉农田林网的胁地范围,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式农田林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胁地作用,且网格组成林带的胁地范围有着明显的差异,南林带量严重,水杉林网为1.0H;;杨树林网为1.5H;东、西林带其次,水杉林网为0.5-0.8H;杨树林网为1.0H;北林带胁地范围不明显。在胁地范围内,水杉林网的小麦减产率约为杨树林网的一半(北林带除外)。  相似文献   

5.
<正> 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是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林带使作物增产的报道;法国人Guyot指出,灌溉条件下,林带可使小麦增产21.8%,丹麦人研究认为,可以平均增产5%,据我们1985年研究认为,在100亩左右的长方形林网内平均增产5.5%。有关林网保护下的农作物质量及其增产机制的报导还不多见。为了系统的了解防护林体系保护下的农作物产  相似文献   

6.
海涂农田林网防护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上虞市海涂实验农场农田林网防护效益的测定,结果表明通风结构审林带防风效能达到31.0%左右;在八九月份高温干旱季节,林网内增加相对湿度约1.8%。林带背风而树高2~3倍地区为林带增产作用的显著范围,棉花产量比对照区增产13.0%~38.1%,除林缘等胁地外,受林带有利影响测试区棉花产量平均增产8.4%。  相似文献   

7.
对上虞市海涂实验农场农田林网防护效益的测定,结果表明通风结构窄林带防风效能达到31.0%左右;在八九月份高温干旱季节,林网内增加相对湿度约1.8%。林带背风而树高2~3倍地区为林带增产作用的显著范围,棉花产量比对照区增产13.0%~38.1%,除林缘等胁地外,受林带有利影响测试区棉花产量平均增产8.4%。  相似文献   

8.
民勤绿洲枣树、杨树防护林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民勤绿洲枣树林带、杨树林带及其防护下的作物进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枣树林带防护下小麦的产量比杨树下的高 7.9% ,玉米的产量比杨树下的高 4 .2 % ;枣树林带胁地范围比杨树林带小 3~ 6m ;枣树林带的年均净收入是 6 584 .2 3元 / (hm2 林网 ) ,投入产出比是 9.2 8,分别是杨树林带的 16 .7倍和 3.78倍。枣树林带相对杨树林带经济效益明显。近林带 30m的范围内作物的产量曲线呈“S”型 ,可分为强烈减产带、平稳过渡带和产量恢复带。适宜在民勤地区大力推广经济型枣树防护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昌吉州四县市农田林网化程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林网化程度100%、75%的林网分别比对照(10%)的小麦产量平均提高19.1%和10.3%;防护用材林的林网或林粮间作的间作区内的日平均气温均在小麦灌浆成熟期的最佳温度范围内,林网内或间作区内日平均气温降低1.1℃或1.3℃,林网或林粮间作可以使小麦增产10.6%或11.4%。防护用材林的群众杨、少先队杨、八厘庄杨、俄罗斯杨的直接(木材)经济效益比乡土树种箭杆杨分别提高了72.6%、39.0%、56.6%、30.9%。而小株距大行距则是林粮间作的最佳间作形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三江平原垦区农田防护林网内作物产量的测算与分析认为,造林后前5的年因林带占地、胁地给作物造成的减产大于增产;6年时产量达平衡,引时树高达7.6m;7年后增产大于减产;10年时林带给作物带来的总增产量与总损失理持平,此时树高平均为11.4m;11年以后,林带将给农业生产带来纯的净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三江平原垦区农田防护林网内作物产量的测算与分析认为,造林后前5的年因林带占地、胁地给作物造成的减产大于增产;6年时产量达平衡,此时树高达7.6m;7年后增产大于减产;10年时林带给作物带来的总增产量与总损失量持平,此时树高平均为11.4m;11年以后,林带将给农业生产带来纯的净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比研究了小麦和玉米在枣树和杨树2种农田防护林带作用下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表明:枣树林带下的作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杨树林带.枣树林带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速度高于杨树林带51.4%,致使生物产量相对杨树林带高38.4%.不同种植方式小麦、玉米的粮食产量增加4.2%~13.0%.增产的原因之一是枣树林带下作物不同生育期农田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杨树林带.可见枣树林带的胁地作用弱于杨树林带.推广枣树防护林,实现枣粮间作,是提高民勤绿洲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疆150团农田防护林胁地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试验示范区布设试验,采集数据,对新疆150团农田防护林胁地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胁地对棉田的影响范围为10~12m;在棉花耕作层范围内,随着测点由靠近林带向棉田中部延伸,土壤含水率逐步增高;东、西、南、北4个方向林带对棉花产量都有明显影响,减产幅度在28.0%~68.2%,减产幅度最大的为南侧林带。提出了胁地解决对策:(1)解决农田防护林灌溉问题;(2)开挖断根沟;(3)机械深翻;(4)胁地范围内适宜作物搭配。林带虽对农作物产生明显的影响,只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或在胁地范围内种植苜蓿等耐阴饲草及作物,可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4.
铁岭地区的农田防护林已发展到十万多亩,保护着几百万亩耕地,对抗御自然灾害、保田增产起了重要作用。如昌图县宝力公社1980年5月18~20日连遭三场大风的袭击,因有方田林网的保护,使作物幼苗免遭损失,再加上其它措施,粮食产量仍比1979年增产2.9%。但该社的张家、薛家、北洼子三个大队林网建设的晚,管理差,防风作用不明显,结果使19个生产队遭灾,减产1/3万斤。可见农田防护林对保障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意义。林网虽有保护农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与农作物争水、争肥、争光照,即所谓胁地的消极作用。这种胁地作用究竞有多大?有无补救办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到方田林网搞得好的昌图县宝力公社、铁岭汎河公社和没有林网的熊官屯公社几个大队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就这个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农田林网是保护农作物的屏障,但随着林网树木的生长,树木胁地问题也明显地表现出来。为了弄清林网胁地问题和林网内增产的效果。我们对全县50万亩不同类型的农田林网进行了观察和定点试验,初步摸清了农田林网对秋作物增产的作用。一、农田林网树木配置形式对胁地的影响排、灌、路、林四配套的林网,树木配置形式直接影响对农田的防护作用及胁地的多少。为摸清既胁地少又发挥防护效益的配置形式,我们调查了6种不同形式的林网配  相似文献   

16.
民勤绿洲防护林带作用下作物生长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试验对比研究了小麦和玉米在枣树和杨树 2种农田防护林带作用下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表明 :枣树林带下的作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杨树林带。枣树林带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速度高于杨树林带 51 4% ,致使生物产量相对杨树林带高 38 4%。不同种植方式小麦、玉米的粮食产量增加 4 2 %~ 13 0 %。增产的原因之一是枣树林带下作物不同生育期农田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杨树林带。可见枣树林带的胁地作用弱于杨树林带。推广枣树防护林 ,实现枣粮间作 ,是提高民勤绿洲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1990年引进窄冠白杨,1992年开始推广窄冠白杨行状、群团状选择造林技术,缓解了林木胁地作用。窄冠白杨林带株行距2m×4m,农作物带宽16m,每0.067hm2栽33株,第3、4、5年小麦单产增加18.3%、39.1%和21.6%,而同密度的易县毛白杨林带中的作物则相应减产23%、2.2%和28.2%。  相似文献   

18.
小网格农田防护林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小网格农田防护林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效益,经系统连续观测与统计分析表明,与原有泰山青杨林网相比,蓄积增益幅度达297~399%,经济收益增加3.86~5.56倍,还使胁地减产区面积由9.4%缩小到1~2%;农桐间作作与单一农作物栽培群落相比,抗御干热风能力提高了7~20%,每亩每年平均增收49元.  相似文献   

19.
桂林村农田防护林建设以林网为主体,进行林、田、水、路和渠的综合治理,林带采用“窄带少行”,减少占地面积,防护效益显著。效益观测结果表明:在防护林庇护下,改善了气候环境,提高了作物产量。主林带背风面风速可降低29%—43%,全年平均气温提高0.5℃,冬季提高1℃,地温年均提高0.5—1.0℃,早稻年均增产29.2%,晚稻年均增产17.7%。  相似文献   

20.
农田林网胁地范围内小麦的肥,水增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网的胁地效应,使得林网附近土壤的水、肥条件不同于一般农田。水分是造成林网胁地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水肥管理上,以小麦抽穗前期为浇水、追肥时期。通过人工补水增肥措施减少小麦小花死亡率,增加单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增产的关键。最为经济高效的浇水追肥组合为:一次浇水量25mm,追施磷酸二铵15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