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东辽县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施肥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东辽县2007~2009年连续3年在高、中、低3类地块上进行了玉米多点次"3414"田间试验,对土壤养分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玉米施肥指标。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一种水生作物,其生理过程不同于旱地作物,其对养分需求也不同于其它作物,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稻一生所需养分大约2/3来自土壤,1/3左右来自当年施入的肥料.这点与小麦不同,故有“水稻靠地力、小麦靠肥力”之说.稻田土壤供肥量决定于土壤养分的贮量和有效化程度.所以如何根据水稻需要,配合合理的施肥方法来补充其生长所需的肥料,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式,对当地生产条件下水稻平衡施肥进行了研究,主要是通过试验摸清当地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限制作物产量因子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得到水稻最佳施肥量,为庆元县水稻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蔡丽静 《河北农业》2013,(11):41-42
一、土壤养分指标体系定义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是指通过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和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区域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提供肥料配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土壤养分测定值和作物吸收养分之间存在的相关性,通过田间试验及土壤养分测定值,制成养分丰缺及施肥数量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融水县中晚稻作物施用配方肥的最佳用量及施肥效果,近几年来,融水县在水稻田共采集土壤样品4868个,完成土壤化验87624项次,完成水稻“3414”、对比和较正试验共计53个,探索出了融水县中、晚稻的最佳施肥量和施肥技术,形成一套完整的施肥技术体系,在生产上指导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最优回归设计,在马肝土田上进行一季稻肥料效应试验,并于各主要生育期用水稻标准叶色卡,观察试验区水稻叶色级。试验结果通过微型计算机分析表明:施肥量与产量、施肥量与叶色级、叶色级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根据所建立的效应函数,推算出该种土壤一季稻每亩的推荐施肥量为N7.24kg,K2O7.18kg;氮钾配施时,水稻分蘖始期、分蘖盛期、幼穗分化期和始穗期的叶色诊断指标分别为5.5、6.1、5.7和6.1级;单施氮肥时的对色诊断指标分别为5.2、6.0、5.5和6.0级。  相似文献   

7.
土壤墒情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农业中,准确有效的测量土壤含水量是推行精量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为了更好地预测墒情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综述了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各类土壤墒情指标并将其归纳为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两类,单项指标包括降水量指标、土壤含水量指标、作物旱情指标等;综合指标包括作物供需水指标、作物水分综合指标、PSDI指标、作物缺水指标等评价了土壤墒情指标的优缺点以及在农业上的适宜性,为减缓和预防土壤墒情对农业的不良影响及制定科学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选用经度、纬度和土壤有效含水量、全生育期日平均参考作物腾发量作为输入因子,水分敏感指标作为输出因子,构建了一个具有二层隐含层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湖北和广西的水稻试验数据作为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能够用于缺乏试验数据的地区进行水分敏感指标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土壤肥力分级的酶活性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近20年来在不同土壤类型上进行的土壤酶活性研究结果,总结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及土壤酶活性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综合指标的可行性及研究进展.对红壤、黑土、水稻土、潮土、黑垆土以及果园土、银杏园土、茶园土、菜园土等土壤类型表征土壤肥力的酶活性可行性指标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省土壤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壤中各种作物所需元素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作物的产量,产量的大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测土配方施肥是当前黑龙江省农业工作的重要任务。除了作物必需微量元素的变化对作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外,作物必需的大量元素氮磷钾随着这些年农民盲目地追求高产量而不科学的施用化肥,造成了土壤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构造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如何科学地施用肥料虽然很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不同见解,但仍未引起广大农户的重视,本论文从土壤中氮磷钾含量配合测土配方施肥的角度阐述了如何科学的施用作物所需的氮磷钾。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农业中,准确有效的测量土壤含水量是推行精量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为了更好地预测墒情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综述了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各类土壤墒情指标并将其归纳为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两类,单项指标包括降水量指标、土壤含水量指标、作物旱情指标等;综合指标包括作物供需水指标、作物水分综合指标、PSDI指标、作物缺水指标等评价了土壤墒情指标的优缺点以及在农业上的适宜性,为减缓和预防土壤墒情对农业的不良影响及制定科学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丹东市自2005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以来在大量的取土化验、现场勘测调查、土壤肥力及肥料效应试验基础上,对土壤养分含量测定值和作物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基本摸清了全市不同作物、不同区域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相似文献   

13.
微酸性水稻土双季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比较了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测试值的关系,认为根据磷、钾养分相对吸收量划分土壤磷、钾丰缺指标更符合生产实际,并据此提出了微酸性潴育水稻土双季稻磷、钾丰缺指标。采用一元二次回归模型,拟合了不同肥力条件下水稻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依据模型提出了不同肥力水平(目标产量)下水稻的氮肥推荐用量和不同土壤肥力磷、钾丰缺等级的水稻磷、钾推荐施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盱眙县黄棕壤上水稻3414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9~2011年在黄棕壤土壤上进行的21个水稻"3414"试验,分析了氮、磷、钾肥料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合江苏盱眙地区水稻的氮磷钾肥配比和适宜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5.
应城市水稻肥料效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更好地指导农民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对一组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的分析,对应城市水稻土壤的养分丰缺指标和水稻作物肥料养分施用指标进行了初步修订,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农业中,准确有效的测量土壤含水量,掌握实时信息,是推行精量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科学指导农业生产的基础,以及提供信息的依据。通过对墒情监测点0~20 cm、20~40 cm土层进行墒情监测(土壤相对含水量),根据降雨量、平均温、最高温、最低温、土壤含水量、作物旱情指标等,并对2012-2016年土壤墒情实时变化资料和定期测墒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研究与土壤墒情变化高相关的气象因子,及土壤墒情变化特点。通过4年对本地区主栽作物玉米、马铃薯、茄果类蔬菜进行土壤墒情跟踪监测,初步掌握以上作物各生育时期对土壤墒情的要求指标并建立墒情评价指标体系,为指导大面积农业生产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掲示云南雨养农业区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和演变趋势,通过现有观测资料,定量评估局地土壤墒情变化,为减缓和预防土壤墒情对农业的不良影响及制定科学的政策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中,开展稻田粮油作物秸秆还田所具有的成效,在项目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固定设置常规施肥区与有机质提升区,定点持续(3年)观测、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于当季作物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3年5个点油菜平均增产了8.25%,水稻平均增产了4.26%,并且差异性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土壤理化指标方面,3年之后,pH维持稳定,有效磷、缓效钾、速效钾这3项增幅超过20%,全磷、碱解氮增幅10%~20%,除土壤CEC外,其他指标增幅差异水平均为显著。因此认为,持续3年秸秆还田,效应明显,作物产量有一定增加,土壤养分得到较大改善,土壤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土壤速效磷含量的丰缺程度是确定磷肥施用旺的关键指标。通过田间试验和土壤速效磷测试分析谇为,在年降雨量500mm以下的半干旱地区,黑垆土种植马铃薯施用磷肥的效果随土壤速效磷测定值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连续两年(2014—2015年)在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3个耕作深度和4个施肥水平对稻田土壤紧实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栽插前深耕(30 cm)相对于浅耕(10 cm)和中耕(20 cm)对土壤的扰动较大,但经过整个水稻大田期沉降之后,对表层土壤的紧实度影响很小,能明显降低中层土壤的紧实度,能明显增加下层土壤的紧实度,形成"上松下紧"的结构,但耕作深度对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在氮(N)、磷(P2O5)、钾(K2O)按1∶0.5∶0.8配比的条件下,用线性+平台模型确定的中稻氮肥最合理用量为156.5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地进行非充分灌溉,通过不同方面研究土壤和作物水分亏缺的诊断方法,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灌水指标。对目前非充分灌溉的土壤、灌溉、作物等指标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的阐述,讨论了非充分灌溉决策指标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从目前国内外研究情况来看,应用叶水势、茎直径变化、冠层温度等作物指标来精确诊断作物的水分状况,已逐渐成为非充分灌溉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但其基础理论、监测方法及不同作物的应用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完善。因此,单纯从一种灌溉决策指标出发确定灌溉量是不全面的,如何建立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不同地区、作物的灌溉指标体系将是今后中国重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