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探讨条斑紫菜叶状体细胞对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以确定条斑紫菜遗传转化后代适宜的抗性选择质量浓度,将叶状体用海螺酶解离获得原生质体,在培养皿中20℃培养3d后,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G418(0、10、50、100、200、300mg/L)、卡那霉素(0、50、100、300、500、800mg/L)或氯霉素(0、5、15、35、65、100mg/L),观察细胞分裂与死亡率、小紫菜比率,进行显著性检验。试验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叶状体细胞对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氯霉素卡那霉素G418。在条斑紫菜叶状体遗传转化用G418、卡那霉素或氯霉素作抗性筛选时,筛选质量浓度分别为300、50mg/L及15~35mg/L。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坛紫菜及其外生菌群对氯霉素、竹桃霉素和头孢噻肟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将其与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的组合,优化坛紫菜叶状体的除菌方法,并利用涂布平板、qRT-PCR及16S rRNA测序分析其除菌效果。结果显示,当坛紫菜先以氨苄青霉素(300 mg/L)、卡那霉素(100 mg/L)和庆大霉素(100 mg/L)混合处理18 h,再以氯霉素(50 mg/L)、头孢噻肟(200 mg/L)和竹桃霉素(50 mg/L)混合处理4 d,叶状体的健康率保持在96.3%以上,而对可培养细菌的抑制率达到99.9%。根据qRT-PCR和16S rRNA的结果可知,该种组合方法较前3种抗生素的组合,其菌总数下降41.5%,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指数明显下降。其中,假单胞菌、交替赤杆菌、交替单胞菌以及海杆菌等得到针对性的抑制。研究表明,多种抗生素的优化组合能够对坛紫菜叶片的菌群结构产生显著影响,使其受到抑制,但仍无法达到绝对除菌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处理对坛紫菜叶状体生长和藻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杰  丁洪昌  严兴洪 《水产学报》2017,41(4):512-524
设计了氨苄青霉素、硫酸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3种抗生素的不同组合处理坛紫菜叶状体,旨在筛选出坛紫菜叶状体藻际微生物的最优去除方法;同时,探究紫菜叶状体生长与微生物群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低浓度(10μg/mL)的硫酸庆大霉素或高浓度(800μg/mL)的卡那霉素处理,对坛紫菜叶状体生长均具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不同浓度的氨苄青霉素处理均促进了叶状体生长。500μg/mL的氨苄青霉素、500μg/mL的硫酸庆大霉素与300μg/mL的卡那霉素3种抗生素混合处理叶状体24 h,不会抑制叶状体的生长;同时,对藻际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性。不同的坛紫菜品系,不同的叶状体日龄和培养密度,以及在不同的海水盐度和不同浓度的营养盐中培养,抗生素处理组圆盘体的生长均比对照组快。通过比较抗生素处理组与对照组分离的菌株后发现,抗生素处理组有两株菌落形态和菌株形态与对照组显著不同的特有菌株。研究表明,在坛紫菜叶状体的生长过程中,某些对叶状体生长起阻碍作用的细菌如果大量繁殖,会抑制对叶状体生长有益的细菌繁殖,当用抗生素抑制了阻碍生长的细菌,就会使益生菌成为优势菌,促进叶状体的生长,益生菌对上述抗生素的处理不太敏感,但由于培养条件的改变,抗生素对阻碍生长的细菌的抑制作用会减弱,使得它们大量繁殖,从而抑制叶状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条斑紫菜对高浓度氮、磷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外植体的存活及正常生长发育,可适应与耐受的氮质量浓度50~150 mg/L,磷质量浓度5~15 mg/L.当氮质量浓度超过150 mg/L时,条斑紫菜外植体的存活及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磷质量浓度超过15 mg/L时,对条斑紫菜外植体的存活及生长产生抑制,紫菜果孢子囊的形成则可耐受磷质量浓度25 mg/L.  相似文献   

5.
植物激素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NAA、6-BA和KT)的f/2培养液对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进行培养,观察植物激素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所用3种植物激素的各种浓度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的生长和发育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0.2 mg/L的NAA、2 mg/L的6-BA和2 mg/L的KT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同时还发现,不同的植物激素对丝状体发育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消毒剂对海带成熟孢子体组织块培养的除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萍  钱旭  李珠  李信书 《水利渔业》2007,27(2):105-106
探讨了1.5%K I、0.01%HgC l2两种消毒剂和400 mg/L卡那霉素在海带成熟孢子体组织块培养中的除菌效果。结果表明:0.01%HgC l2的除菌效果好于1.5%K I,但对海带的组织块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在培养基中加入400 mg/L卡那霉素对抑制海带组织块染菌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营养盐对条斑紫菜体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温度(15℃、20℃、23℃)和营养盐浓度(0mg/L、25mg/L、50mg/L、100mg/L)对条斑紫菜体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条斑紫菜体细胞在温度20℃,营养盐浓度50mg/L时生长的最好。  相似文献   

8.
壳孢子萌发时期是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减数分裂发生的时期,壳孢子萌发形成的最初4个细胞呈线性排列,形成减数分裂四分体,且发生遗传重组的四分体细胞可以决定叶状体的发育模式和性状分离。因此,诱变产生色彩突变的嵌合叶状体相比诱变叶状体产生的点状色块,将更易于获得突变细胞。本研究为获得坛紫菜人工色彩嵌合突变体,使用不同剂量(50、100、200、300、400、500和600 J/m2)的短波紫外线(UV-C,λ=254 nm)辐照坛紫菜壳孢子,培养数天后,在壳孢子苗中出现了色彩突变的嵌合叶状体。结果显示,低剂量(50 J/m2)的辐射促进壳孢子萌发,而辐照剂量高于100 J/m2则会抑制壳孢子萌发和分裂。辐照剂量在50~400 J/m2范围内,色彩突变体出现的频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辐照剂量分别为300和400 J/m2时,突变率分别达到15.22%和17.18%。其中,出现色彩突变的嵌合叶状体以2色块嵌合体和3色块嵌合体居多,4色块嵌合体最少,但辐照剂量增加至400 J/m2以上时,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色彩突变体出现的频率反而下降,表明最适宜的诱变剂量为300或400 J/m2。同时,短波紫外线辐照也使色彩突变嵌合体的长宽比下降,采用生物酶解法从色彩嵌合体中分离出了单色的体细胞萌发体。本研究为坛紫菜人工色彩突变体的制备和诱变育种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条斑紫菜优良品系(LC-14)的筛选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绿色突变体和红色突变体种内杂交产生的F_1叶状体中,分离出新品系LC-14。该品系的F_1叶状体在生长速度和品质等方面均显著优于条斑紫菜野生型栽培品系(WT)。日龄70 d的叶状体平均长度和湿重,LC-14品系分别为106.53 cm和3.07 g,分别是WT品系的4.39和10.27倍。培养至第55天,LC-14品系的3种主要光合色素(叶绿素a、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分别为9.85 mg/g、52.09 mg/g和23.26 mg/g,分别比WT品系提高了65%、65%和49%,而其藻体的平均厚度(20.89μm)反而降低了32%。此外,LC-14品系的壳孢子放散总量为761.32×10~4 ind/壳,是WT品系的1.28倍。上述结果表明,LC-14品系具有生长快、品质优、壳孢子放散量大的优点,藻体颜色与野生色(棕褐色)相近,是条斑紫菜的优良品系,有望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林彬  严兴洪 《水产学报》2017,41(12):1847-1857
条斑紫菜叶状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及相互间的遗传关系,是开展分子育种的基础。实验以条斑紫菜野生型品系(Py-WT2,父本)和红色突变型品系(Py-HT,母本)杂交后产生的杂合丝状体为材料,构建由152个品系组成的条斑紫菜双单倍体(DH)群体。该群体叶状体的6个经济性状(L50、W50、FW50、SGR-L、SGR-W、SGR-FW)的表型值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发现,各性状均为数量性状。L50和SGR-W为超亲遗传性状,其余4个性状的变异介于双亲之间,其中W50偏向于母本,FW50、SGRL和SGR-FW偏向于父本。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21.11%~56.68%,均属中等强度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L50、W50和FW50相互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SGR-L、SGRW和SGR-FW相互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估算出L50、W50和FW50的遗传力分别为58.17%、64.00%和57.64%,控制3个性状的基因对数分别为6.61、12.63和8.09,遗传力(y)与基因对数(x)的二次回归方程为y=0.2922x~2–4.6533x+76.162(R~2=1)。基因间互作方式的检测结果显示,控制L50和控制FW50的多基因间均分别不存在互作;控制W50和控制SGR-W的多基因间均分别存在互补作用;控制SGR-L和控制SGR-FW的多基因间均分别存在重叠作用。研究表明,条斑紫菜叶状体L50和FW50的遗传力高、基因对数少且基因间无互作,可进行早代选择。另外,L50、W50和FW50之间的相关性高,可进行间接选择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海海藻养殖及碳汇强度估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海藻养殖是渔业碳汇的重要形式,碳汇生态功能显著。本实验以1999—201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及浙江近海藻类养殖的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固碳强度进行了估算。中国近海海藻养殖以海带、裙带菜、紫菜、江蓠等为主,期间年均总产量为141.87万t,各类海藻养殖产量所占比例分别为海带(60.29%)、裙带菜(7.92%)、紫菜(5.67%)、江蓠(5.39%)。浙江近海海藻养殖以紫菜、海带、羊栖菜、苔菜等为主,各类海藻养殖产量所占比例分别为紫菜(51.83%)、海带(27.73%)、羊栖菜(12.72%)、苔菜(1.27%)。浙江近海海藻养殖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份额不高(2.55%),但养殖结构独特,部分种类的海藻养殖产量在全国同种类海藻养殖量中占有较高份额,其中苔菜占83.00%,羊栖菜占68.29%,紫菜占23.53%。1999—2012年,全国海藻年均固碳量为41.85万t/a,固碳量在2012年最高达51.50万t,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海带年均固碳量在各类海藻中最高达26.45万t/a,其次是裙带菜3.23万t/a、紫菜2.24万t/a、江蓠2.01万t/a。浙江近海养殖海藻年均固碳量为1.03万t/a,约占全国年均固碳量的2.47%。为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建议加强近海自然碳汇及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大力发展以海水养殖为主体的碳汇渔业,开展碳汇渔业关键技术与产业示范工程研究及海洋生物碳汇功能与碳汇渔业潜力的基础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水温17~18℃和盐度30条件下,将初始体质量为(4.09±0.26)g的仿刺参饲养在15个循环水玻璃缸(容积100L)中,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3%、6%、9%和12%浒苔的饲料,于投喂后第7、14、28d和42d分别检测仿刺参的生长指标、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褐藻酸酶)和体腔液免疫酶(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投喂试验饲料后第14、28d和42d:(1)饲料中添加6%和9%浒苔组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在不同取样时间其他添加组仿刺参的的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饲料中浒苔添加量为6%和9%试验组仿刺参的4种消化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6%组仿刺参的消化酶比活力最高;(3)饲料中浒苔添加量为6%时,仿刺参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5);饲料中浒苔添加量为6%和9%时,仿刺参碱性磷酸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5);添加浒苔可以显著提高酸性磷酸酶活力,至第42d,试验组酸性磷酸酶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且浒苔添加量为6%时活力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浒苔可以提高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消化酶活力及免疫力,浒苔的最适添加量为6%~9%。  相似文献   

13.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diets incorporating the red algae Pyropia yezoensis, prepared by several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on the growth of juvenile Japanes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We assessed growth performance, as well as the levels of amino acids, fatty acids,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IGF-I) and interleukins (ILs). Four experimental diets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different methods of processing P. yezoensis. A commercial feed, laver powder (P), high-pressure heat extraction of laver (HPHE) and acid hydrolysis extraction of laver were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diets. Three experimental replicates were established for each diet (40 fish/group, body weight 123.7 ± 1.1 g), and the fish were fed for 6 weeks. We fou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eight gain, specific growth rate or feeding efficiency among the groups (P > 0.05); however, the fish fed HPHE had the greatest growth performance. Fish fed the laver extracts exhibited the highest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nd P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fed P. yezoensis extrac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IGF-I (P < 0.05)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High levels of IL-2 were found in the P and HPHE groups, IL-12 in the HPHE group, and IL-6 in all experimental groups. Therefor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P. yezoensis extract improved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immunity of Japanese flounder. In particular, the high-pressure heating process was a useful extraction method for preparing a P. yezoensis extract, which had beneficial effects as a dietary supplement in Japanese flounder.  相似文献   

14.
海藻中无机砷超标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成业 《水产学报》2008,32(4):644-650
我国是海藻生产大国,藻类是人们喜爱的健康食品.但新的海藻制品卫生标准和食品中无机砷检测方法标准实施后,依照该标准检测发现海藻中的无机砷超标问题十分严重.为探讨其原因,调查了国内外的紫菜、海带等产品总砷、无机砷含量,分析了不同收割期的鲜紫菜及其加工制品以及养殖区域水质中无机砷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按新的卫生标准及其检验方法检测,海藻中无机砷普遍超标;紫菜中的无机砷与养殖区水质中无机砷含量的变化并非成线性关系;GB/T 5009.11中的两种测定方法对海藻中无机砷的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不适用于海藻中的无机砷检测.  相似文献   

15.
以条斑紫菜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制备紫菜蛋白酶解液,以活性回收率和脱色率为评价指标,研究酶解液的脱色脱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紫菜盐酸提取液色素最大吸收峰为550nm;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后的脱色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10g/L、脱色温度60℃、脱色时间40min、pH 6.5,脱色后的酶解液呈浅黄色,活性回收率逾90%。  相似文献   

16.
运用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SEC-HPLC-ICP-MS)分析了紫菜中Cd的存在形态,结果发现,在紫菜水提取液中检测到3种Cd形态,根据其保留时间确定为植物螯合肽(PC)3-Cd、谷胱甘肽(GSH)-Cd和1种未知小分子有机态Cd,结合体外全仿生消化技术,研究了在唾液、胃、肠无机物和有机物(含消化酶)作用下,紫菜中Cd的主要存在形态,分析发现在紫菜胃全仿生提取液中,检测到2种未知小分子有机态Cd,其中以保留时间为24.2 min的Cd形态为主要存在形态。在肠全仿生提取液中检测到2种Cd形态,其中(PC)3-Cd是主要存在形态。有关(PC)3-Cd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规律还需进一步研究。实验确证了Cd在紫菜中的主要有机形态,为紫菜食用安全风险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亚洲区域紫菜标准的背景、制定进程以及中日韩三国针对紫菜标准争论的焦点问题,重点分析了亚洲区域紫菜标准对我国紫菜产业发展和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结合我国紫菜产业发展现状,作者提出了持续性跟踪和积极参与紫菜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强对紫菜产品中重金属和扑草净等污染物的安全性评估等具体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紫菜加工业发展规划和制修订紫菜产品标准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条斑紫菜缩曲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海区调查,运用切片染色技术等实验方法和电镜观察,研究了条斑紫菜的缩曲症,并对患缩曲症的条斑紫菜进行了初步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缩曲症虽然在外形上与癌肿病十分相似,但是其病变部位没有出现巨大细胞或多核现象等癌肿病的特有病症。研究还表明,由于缩曲症普遍存在于栽培紫菜的中、后期,且造成紫菜品质低劣,因而对紫菜质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动物肠道内的常见细菌,体弱和幼龄动物受气温变化或食物变换等因素的影响时,肠道内的这些条件性病原菌便大量繁殖,引起胃肠道疾病或败血病。采集这2种病原菌EL-1株(大肠埃希氏菌)和EL-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在培养基上培养生长,再制备各种抗菌药片进行药敏试验。经动物试验肠霉素试验和抗原性研究,证明EL-1株和EL-2株能致死小白鼠,能产生肠毒素,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和较强的毒性。本试验通过药敏试验来检测这2种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选择出有效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试验表明,EL-1株和EL-2株除对氟哌酸、氟嗪酸、氯霉素和复方磺胺抗菌素有较高敏感性外,对其它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抗药性。  相似文献   

20.
以条斑紫菜为原料,利用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组成的复合酶水解紫菜蛋白制备生物活性肽并研究清除羟自由基作用。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胰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的比例、底物质量浓度、酶用量、水解温度、水解时间、pH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及水解度的影响,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条件,SephadexG-15凝胶层析法测定活性肽的分子质量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胰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复合酶比例1.67,底物质量浓度20mg/mL,酶用量1.67%,pH 7.0,温度55℃,酶解4h,紫菜活性肽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0.6%,清除率为50%时的质量浓度为0.744mg/mL,分子质量大多分布于500~1500k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