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分析,世界粮食与农业总产量,80年代平均年增长率为2.1%,低于60年代和70年代的水平。1961—1970年平均年增长率为3.0%,1970—1980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3%。 80年代,发展中国家粮食与农业产量平均年增长率有所提高,由70年代的年均增长3%增加  相似文献   

2.
40—60年代,墨西哥农业曾以高速增长闻名于世。1947—1965年农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1%。农业的迅速发展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60年代后期开始,农业增长速度明显减慢,粮食由自给有余变为进口。80年代随着债务危机的爆发,整个国民经济陷入困境,农业的增长率持续下降。1982—1987年,农业的年平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生产水平 60年代末期,保、匈、捷实行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以来,20多年间,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1.增长速度 保加利亚农业增长较快,但近年有所减慢。60年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3%;70年代为1.9%,1980—1986年为1.5%。 匈牙利的农业增长速度得到持续不断地提高,60年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0%,70年代提高到3.5%,由于1983、1985年遭受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4.
泰国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中部,面积约51.3万km~2。近30年泰国农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60年代为5.6%,70年代为4.7%,80年代为3%。这在同期的世界各国中都是比较高的;与此同时,人口也得到了较快的增长,战后初期的1947年全国人口为1744万,1960年增到2663万,1970年增为3637万,1980年为4672万,1989年达到5560万,仅从1960—1989年的30年,人口即翻了一番,在80年代以前的时间,人口年均增长率都高达3%。泰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两者之间始终经历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南朝鲜从60年代起推进工业化,到70年代就完成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换,其经济增长率从1962年起到1986年止的25年间,按五年平均,除第4个五年因国内外不利因素重叠,下降到5.5%外,均在8.5%以上,接近或超过1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也由1966年的307美元上升到1990年的5220美元。这样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盟国家的农业生产发展较快,至八十年代整个东盟地区(除新加坡外)的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是4—5%。其中,马来西亚六十年代的年平均增长率是5.6%,七十年代是4.3%,略有下降;菲律宾五十年代是5.1%,六十年代是4.9%,没有太大的变化;泰国在五十年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六十年代略下降到5%,印尼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东盟国家中是最慢的,但到了七十年代也达  相似文献   

7.
南斯拉夫农业生产过去比较落后。五十年代中期以来开始迅速发展。尤其七十年代以来,粮食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3%,居世界前列。1976年按人平均粮食产量为1,580斤,肉(包括脂肪)114斤,糖70斤,油32斤。对农业生产体制进行改革,大力发展农工联合企业,是南斯拉夫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六十年代以来,南斯拉夫开始建立把农业、畜牧业与农畜产品各种加工工业、零售和  相似文献   

8.
泰国面积51万平方公里,人口5000万。80年代以来,泰国社会经济发展相当迅速,曼谷市场上,食品充盈,价格较便宜。1985年人均国民产值为800美元。 1985年,泰国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2%(不包括役畜和粪肥的价值),1981—1985年年平均增长率为4%,远高出农业总产值2.3%的增长率。1985年畜产品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达2.9%(表1)。  相似文献   

9.
战后世界农业生产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和组织管理工作改进而得到了巨大的增长。粮食生产在1946—1980年这35年里增加了1.9倍,年平均增长率为3.2%,比本世纪前50年增长率高两倍以上。生产的增加使消费也得到了空前未有的改善。在世界人口增加将近一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的条件下,人均粮食产量增加50%以上。农产品消费量大致也增加一倍左右。最引人注目的是食物消费结构有明显变化,从需求谷物和淀粉转向需求畜产品,特别是肉类产品,增加了蔬菜和水果的消费。食品消费量的大量增加以  相似文献   

10.
1.粮食生产 6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人均粮食消费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1985年世界谷物总产量为18.41亿吨,比1960年的9.63亿吨增加8.78亿吨,差不多翻了一番,年均增长率2.6%。同期,世界人口由1960年的30.4亿增加到48.4亿,增加18亿,年均增长率为1.9%。人均粮食占有量由1960年的332公斤增加到380公斤,增长18%。 然而,这种进展在不同时期是很不平衡的,而且,增长速度还呈现出下降趋势。60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后期世界农牧业产量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后半期,世界农牧业生产增长速度放慢,处于徘徊不前的状况。 世界农业产量1981—1985年期间年平均增长2.9%,1986—1989年期间年平均增长只1.5%。其中发达国家由年平均增长1.9%下降到年平均增长0.5%。尤其是北美成为负增长,大洋洲和西欧停止增长,东欧和苏联处于中等增长,但年际间波动大。发展中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在19e0年迎来了高速经济增长期,一直到70年代初期,每年经济增长率超过10%。60年代日本的GNP(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比例的3%,美国占36%,日本只有美国的8%,而1988年已达到美国的65%,人均GNP达到2.3万美元,超过美国,人均工资水平也高出美国20%。据经济专家预测,到21世纪初,日本的GNP总体规模将超过美国;统一后的德国虽将成为欧洲共同体的经济核心,但要赶超日本也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3.
一、粮食人口问题严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十分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从1951—1990年,世界谷物总产量已由7.7亿t,增长到19.5亿t,增长了154%,年平均增长率2.4%,同期世界人口从24.34亿增长到52.94亿,增长了118%,年平均增长率2.0%,同期年人均占有粮食也随之由330kg增长到360kg。 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状况极不平衡。1968—1977年,发展中国家粮食总产量的增长率(3%)虽高于发达国家(2.7%),但由  相似文献   

14.
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引人关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形势严峻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粮食生产增长缓慢。受气候、政策。投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998年世界粮食又再一次减产,估计总产(包括谷物、薯类、豆类)为22.36亿t,比1985年的20.11亿tie-nil.fry,年平均增长率为0.7%(据粮农组织资料,70年代粮食年均增长2.7%,80年代为1.6%)。但同期其他可供食用的农产品(如肉、鱼。果、菜、油脂等)产量大多有较大的增长,按粮农组织食物综合指数计算,约增长20%,因而大多数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国际谷物贸易自80年代中期一度达到2.2忆~2.3亿t以后,一直徘徊在2忆t左右,1998/99…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前半叶,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下,印度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年平均增长率仅0.8%,从1922年到1947年独立的二十五年间,年平均增长率更下降为0.25%,整个农业几乎处于破产的境地。 随着国家的独立,印度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转折时期。同独立前相比,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从1951/52年度到1978/79年度的二十七年中,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2.8%,是1900/01年度到1949/50年度年平均增长率的3.5倍,是1922年到1947年度年平均增长率的11.5倍。印度农业所以有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近60年来扎兰屯市气温的变化特征。[方法]以扎兰屯市气象局1953~2012年观测数据为依据,采用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60年扎兰屯市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近60年来扎兰屯市年平均气温为3.2℃,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以增长率为0.39℃/10a的速度增长;20世纪70年代开始增温,80年代中期之后气温增长变得更加明显;年平均气温以23和6年尺度为主要变化周期,经历了高温-低温的4个周期;到2012年为止,23年周期的低温震荡尚未闭合,全市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处于年平均温度较低的时期,升温趋势将有所减缓。[结论]该研究为扎兰屯市气候变化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70年代以来,印度尼西亚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其中农业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不仅1970—1982年印度尼西亚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年均增长率达7.4%)农业增长率为3.8%,而且1983—1986年印度尼西亚经济低速增长时期(年均增长率3.8%)农业增长率仍达3.6%。尤为重要的是,印度尼西亚原来一直是粮食(主要是大  相似文献   

18.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的第三大国,经济比较发达,人口稠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土地资源相对来说比较贫乏,山地和高原占领土面积的5/6,可耕地面积仅3500万公顷。 战后,墨西哥农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40年代至60年代,墨西哥农业取得了高速增长。1940—1965年农牧业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3%,全国农业收获面  相似文献   

19.
增加农业投资、投入物和改进农业技术,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近30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此比较重视,并努力贯彻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80年代发展中国家农业平均年增长率为3.3%,70年代平均年增长率只3.0%。发展中国家农业产量在世界农业总产量中的比重,1961—1963年为42%,1979—1981年为46%,1988—1990年提高到52%。  相似文献   

20.
日本在60年代以举办东京奥运会和国际博览会为契机,跨入经济高速增长期。到80年代末,GNP总规模已达到美国70%,人均GNP已超出美国20%,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根据经济专家预测,到下一世纪初日本的GNP的总体规模和人均水平都将超过美国。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发展速度呢?众多专家开始研究日本,都想争先揭开“日本之谜。研究结果证明日本的教育是日本经济持续高速腾飞的公开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