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竹也称精竹,是我国竹类植物中生长快、产量高、分布广、材质好、用途广的竹种。传统的母竹移植造林方法种苗缺乏,母竹挖取运输困难,栽植费工,造林成本高,成活率低。因此,用母竹移植方法大面积造林是十分困难的。为适应大规模毛竹造林,采用毛竹种子育苗造林,具有成活率高,成本低,竹苗充分,种植容易,提早成林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一旦苗圃建立,就成为“终身苗圃”。近几年来,毛竹种子育苗时兴,竹种价格高涨,供不应求。我们根据几年的育苗实践,将有关的育苗技术介绍如下:毛竹种子的选购:我区毛竹种子一般8月下旬至9月下旬…  相似文献   

2.
我场地处江南太湖流域的低山半丘陵地,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毛竹的生长和发展。 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遵照毛主席“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和“竹子要大发展”的伟大指示,重点发展了毛竹生产。今年春天,我场自力更生在新竹园内选挖竹母3300多株,成活率超过了一九七五年96%的水平,基本上闯过了毛竹造林的“成活关”,这对我场进一步发展毛竹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回顾我场毛竹造林的发展过程,也是贯彻执行毛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伟大指示的过程。开始,我们思想上认为:要发展毛竹生产,最大的困难就是竹母的来源问题。我场是发展毛竹新区,成林竹园不多,要大面积的造林,过去主要靠外地支援。这既不能做到“随挖随种”,又带来了选种不严、病害蔓延和数量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竹子是工、农、渔业生产的重要原料之一,在人民日常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过去我县发展毛竹生产都是依靠从外县调进母竹造林,不仅花工大,成本高,而且不能适应大规模发展毛竹生产的需要。为了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竹子要大发展”的号召,在县委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我们从1972年开始进行用毛竹种子育苗造林的试验。由于缺乏经验和管理不善,第一年从广西带回来的毛竹种籽只培育出30多株竹苗。我们一方面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4.
广西林科所和贝江口林业试验站广大革命职工,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教导,多次深入林区调查研究,拜贫下中农为师,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用毛竹实生苗造林获得成功,打破了过去认为毛竹不宜用种子繁殖的旧框框,为竹子的大发展创出了新路。1965年以来,  相似文献   

5.
我场职工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竹子要大发展”的教导,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共育毛竹苗2.78亩,用种9斤,产竹7992丛,计13万株,营造毛竹小母竹园17.5亩(1000株),毛竹造林整地47亩,取得了初步成效。毛竹种子育苗是一项新的工作,县委非常重视,经常来场指示和检查督促。林场成立了由工人、干部、技术人员组成的  相似文献   

6.
涉及毛竹造林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诸如造林地选择、整地、母竹栽培、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技术性的问题,最终导致造林失败或效果不好。根据竹子的生态学特性,积多年的实践,笔者摸索总结了竹子摘叶造林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毛竹造林的“两难”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地目前仍沿用母竹移栽方式进行毛竹造林。为了探索用毛竹种子育苗、造林和培育技术,安徽省怀宁县于1976年从福建省购进5kg毛竹种子,1977年春在该县国营清河苗圃进行育苗、造林和培育竹林的试验,现已成林,将此次调查结果汇综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省,进行了毛竹引种工作,并试验用种子育苗造林,取得了初步效果。实践证明,毛竹实生繁殖,成本低,成活率高,可塑性大,容易驯化,并能尽快提供大量竹苗。现将育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区自60年代后期以来推广毛竹实生苗造林的实践证明,用实生苗造林种苗来源丰富,挖苗、包装、运苗、种植省工方便.成活率高,成本低。该技术推广范围逐年扩大,不仅在原有毛竹分布的地方发展,而且已扩大到原来没有毛竹分布的地、市,如河池、钦州等。在母竹缺乏的地区,用实生苗造林是一个多、快、好、省的途径。但由于毛竹种粒较少,幼苗纤细,一般苗高30-50厘米,地径0.2-0.3厘米左右,造林后径粗增长缓慢,要八九年甚至十多年才能成材,影响了一些群众用毛竹实生苗造林的积极性。怎样促进实生毛竹林径粗生长呢21.选用良种壮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对毛竹开发利用,毛竹的经济效益逐年提高.金寨县2007年毛竹新造林1 200亩、2008年度完成2 000亩.当前,毛竹人工造林主要是母竹造林,但大面积造林成本高,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对毛竹开发利用,毛竹的经济效益逐年提高。金寨县2007年毛竹新造林1200亩、2008年度完成2000亩。当前,毛竹人工造林主要是母竹造林,但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速林业建设,积极发展毛竹用材林基地。一九七○年四月,我们开展毛竹育苗试验,经过反复实践,终于获得成功。一九七一年用移植苗造林,现已营造500多亩;一九七一年定植的毛竹苗,现平均根径2.5公分,最大根径4.2公分,高5.9公尺。去年春季,两次播种4.8斤,根据检查取得显著效果。毛竹种子育苗的成功,为社队毛竹造林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不同浓度的ABT3号生根粉和萘乙酸对毛竹苗进行处理,在同样的立地条件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造林试验,同样的经营管理措施,各试验地的毛竹成活率、出笋率不同。其结果表明:用ABT3号生根粉处理的毛竹苗比用萘乙酸处理的造林成活率平均高1.2%,出笋率高3.8%。劈草整地造林的毛竹林比炼山整地的毛竹林平均成活率高2.3%,出笋率多3.6%。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广东毛竹实生苗造林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主要针对毛竹实生苗造林中普遍存在的造林成林成材率偏低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提高毛竹实生苗造林成林成材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毛竹(楠竹)是一种生长快、成材早、伐期短、用途广的树种。竹材不仅是发展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原料,而且又是天然的防空屏障和作战掩体。因此,发展毛竹生产有很重要的意义。栽培毛竹有很多育种方法,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母竹栽植,埋鞭造林;一种是用毛竹种子育苗,实生毛竹造林。母竹  相似文献   

16.
毛竹是工业建设、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毛竹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但以往老山地区产竹极少,基本靠外地供应。这种情况,是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的。过去,我们发展毛竹完全靠“移母竹,挖土盘”的方法,从外地长途辗转运回本地栽植,结果成本高,成活率低,发展速度也很慢,近20年间,全老山才发展毛竹29亩。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场革命职工遵照毛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伟大教导,从1968年开始采用毛竹种子育苗试验,接着又于1970年、1971年进一步用实生苗进行造林试验。目前,用毛竹种子繁殖起来的竹林,长势良好,为我场多、快、好、省地发展毛竹生产初步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毛竹一般多用母竹移栽造林,但其搬运繁重,还易受风害,造林成本费较高。为探讨适应大面积毛竹造林简便方法,我所于一九五九年开始在南昌梅岭地区进行毛竹不同繁殖法造林试验,现将造林效果较好的伐根造林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毛竹造林不仅技术要求严而且资金投入高,造林后往往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抚育管理跟不上而荒芜,影响造林效果。徽州区自2006年以来在毛竹造林基地上开展了竹菊间种试验,发展毛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毛竹生产历年来都用大母竹栽植,费时费工,成本高,成活与生产率低,远运不便,毛竹的引种和发展受到一定影响。1967年以来我们采用毛竹种子育苗造林成功,用小母竹造林,已在成都、重庆、温江、内江等地推广,很受广大贫下中农欢迎。但因毛竹开花结实不稳定,种子来源较少。因此培育数量多,质量好的小母  相似文献   

20.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所和所属具江口林业试验站的革命职工,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教导,做到科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他们多次深入林区调查研究,拜贫下中农为师,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打破过去认为毛竹不宜用种子繁殖的“旧框框”,进行毛竹采种、育苗、造林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迅速地恢复毛竹林找到了新的途径。昭平县文竹公社社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