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在甘南高原白膜覆盖侧沟栽、黑膜覆盖侧沟栽、白膜覆盖平栽、黑膜覆盖平栽和露地平栽5种栽培方式对麻花艽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覆盖侧沟栽麻花艽的主根最长为19.18 cm,根茎最粗为22.28 mm.产量最高(10 775.00 kg/hm2)、品质最优,且产量较露地平栽极显著地提高了...  相似文献   

2.
白膜覆盖侧沟栽、黑膜覆盖侧沟栽、白膜覆盖平栽、黑膜覆盖平栽和露地平栽5种栽培方式对藏木香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黑膜覆盖侧沟栽产量最高、品质最优,且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且产量较露地平栽极显著地提高了33.19%,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8.03%和31.87%.因此黑膜覆...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方式对红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红芪白膜覆盖侧沟栽、黑膜覆盖侧沟栽、白膜覆盖垄栽、黑膜覆盖垄栽、露地垄栽和露地平栽6种栽培方式对红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覆盖侧沟栽是红芪高产栽培的最佳方式,在此栽培方式下红芪综合性状最优,产量较露地平栽增产56.46%.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地膜覆盖栽培过程中不同揭膜时间对甘南高原麻花艽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揭膜时间对麻花艽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以返青后完全揭除地膜的根产量最高,为10 716.67 kg/hm2,比不覆膜对照增产85.48% (P <0.01);不同揭膜时间对麻花艽品质也有极显著影响,以返青后完全揭除地膜处理的落干酸、龙胆苦苷和番木鳖酸等根的活性成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甘肃是我国款冬花的主产区之一,干旱是该地区款冬花高产优质栽培的主要制约因子。为寻求适宜西北干旱山区自然气候条件下款冬花抗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将平畦覆膜栽培、小高畦覆膜栽培、双垄全覆盖沟栽3种地表覆膜栽培方式与常规露地种植方法进行了产量比较。结果表明:3种覆膜栽培方式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露地栽培。因此,在我国西北干旱山区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尤其采用双垄全覆盖沟栽方式种植款冬花,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应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当归小区产量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处理保墒性能良好,土壤水分含量均较露地栽培提高,且白膜的保墒性能好于黑色地膜,全覆盖栽培好于半覆盖栽培,白膜全覆盖土壤水分含量最高为13.29%,平作栽培最低为5.07%。白膜全覆盖、白膜半覆盖垄作、全膜覆盖覆土、黑膜全覆盖、黑膜半覆盖垄作和膜侧栽培处理土壤水分含量依次较对照平作增加162.13%、127.35%、111.11%、104.54%、56.48%、21.83%。覆膜栽培处理当归小区产量均较露地栽培提高,且白膜覆盖较黑膜覆盖栽培透光性能好,光合作用强,当归产量有增加的趋势,白膜半覆盖垄作当归小区产量最高为9.69 kg/16m2,平作栽培最低为4.94 kg/16m2,白膜半覆盖垄作、白膜全覆盖、黑膜半覆盖垄作、黑膜全覆盖、全膜覆盖覆土和膜侧栽培依次较对照平作增产96.06%、91.99%、89.33%、70.71%、58.14%和14.03%。  相似文献   

7.
宁夏旱作农区不同品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膜色以及覆膜方式为处理,研究宁夏中南部地区不同品种马铃薯全膜覆盖(黑膜或白膜)、半膜覆盖(黑膜或白膜)及露地3种栽培模式下土壤含水量、地温及马铃薯产量变化。结果表明:膜色对马铃薯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影响不大;相同覆膜方式下土壤温度白膜高于黑膜;南部山区以黑膜或白膜全膜覆盖+庄薯3号栽培模式产量最高,中部干旱带以黑膜全膜覆盖+冀张薯8号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在渭北山区种植冬小麦采用膜侧沟播、覆膜沟穴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的试验表明,4种方式的土壤含水量大小依次为膜侧沟播覆膜沟穴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植株株高、穗长、小穗数由大到小顺序为沟穴播、平膜穴播、膜侧沟播、露地条播;产量水平高低的次序为覆膜沟穴播、侧沟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地膜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在干旱少雨的山区均有良好的增温保墒效应,小麦生育期缩短,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泉豆12为供试材料,研究覆膜栽培对春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栽培能够促使泉豆12出苗早且长势壮,生育期提早2、3d,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极显著提高产量;且黑膜覆盖效果优于白膜覆盖。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不同颜色地膜和不同覆膜方式试验研究得出,马铃薯覆盖地膜后产量显著高于露地对照,半膜覆盖产量高于全膜覆盖,黑膜覆盖高于白膜覆盖,黑膜半膜覆盖产量最高,达到22969.5kg/hm^2,比露地对照的11673.0kg/hm^2增产96.7%。马铃薯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显著.可在天水半山区及周边类似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根产量、番木鳖酸含量、龙胆苦苷含量、獐牙菜苦苷含量为指标,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麻花艽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麻花艽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种植株行距为20 cm×20 cm处理的根产量最高,且比最低的5 cm×5 cm处理高84.79%;但株行距为25 cm×25 cm处理的单株丛叶数、根径、主根长度、番木鳖酸含量、龙胆苦苷含量和獐牙菜苦苷含量最高。因此麻花艽在生产中最适宜的种植株行距为20 cm×20 cm~25 cm×25 cm,建议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红直獐牙菜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旭升  林鹏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789-3790
对红直獐牙菜中番木鳖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芒果苷、当药醇苷采用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流动相甲醇和水(含0.04%磷酸)的比例在0~45 min内由20:80至45:55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流速1 ml/min.结果显示,5种化学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各成分都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良好的线性关系.可见,该方法测定中药材成份含量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杨战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902-2903
通过对长沙市园林地被植物应用情况的实地调查,发现目前长沙市园林常用的地被植物约40种,分析了长沙市园林中宽阔地域、小面积地域、人工湖及人工溪流旁、坡和角以及林下等4种不同的地被植物的配置应用形式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四数獐牙菜中的落干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芒果苷含量的方法。测定方法:在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流速1 ml/min时,用ZORBAX SB-C18(250 mm×4.6 mm i.d.,5μm)柱,以甲醇和水(含0.04%H3PO4)在0~20min内由20%至35%线性梯度洗脱。试验结果:4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落干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芒果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0.625μ(g r=0.999 9)、0.095~2.9μ(g r=0.999 8)、0.049~2.56μ(g r=0.999 7)、0.006~2.8μ(g r=0.999 9);回收率分别为101%(RSD=4.3%)、98.7%(RSD=3.3%)、99.5%(RSD=3.5%)、102%(RSD=1.0%)。结论:测定方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黑色膜及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黑膜在马铃薯覆盖栽培中的温度动态、水分动态变化和对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对黑色膜及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形成期黑膜比白膜0-20cm地温降低1—2℃,增产22.17%,降水利用率提高了8%。为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温干旱季节茶园覆盖遮荫的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秋季高温低湿期选择金萱、白叶单丛、英红九号3个茶树品种生产茶同进行覆盖黑色遮阳网试验,探讨了遮荫对茶园田间气候因子、茶树生理、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遮荫处理,茶园的田间气温、极端高温、温度日较差、光照强度均显著降低,空气湿度明显增加,田间气候明显改善;茶鲜叶中的苦涩味物质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酚氨比值显著降低,茶叶品质明显改善.但在实际生产中,茶园遮荫需根据茶树品种的耐荫特性确定适宜的遮光度和遮荫时间,否则将影响茶树光合作用和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17.
在青藏高原北缘海拔4 000 m以上高山寒漠带选择典型的垫状植被设置研究样地,在样地中分别选取直径大于40 cm的囊种草(Thylacospermum caespitosum (Camb.) Schischk.)、垫状点地梅(Androsace tapete Maxim.)、钻叶风毛菊(Saussurea subula...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和五角槭(Acer mono Maxim)一年生苗木对铅胁迫的耐受情况。在栽培基质中加入Pb(CH3COO)2.5H2O试剂(分析纯),配制成Pb2+质量浓度分别为100、500、1 000、2 000mg/kg的基质,并设1个对照处理。苗木生长75 d以后,取叶样测定各项指标。试验结果:随着土壤Pb2+浓度的增加,两树种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茶条槭除外)、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及脯氨酸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均表现为五角槭大于茶条槭。结果表明:铅胁迫导致植物体内发生了膜脂过氧化反应,且反应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引发抗氧化反应;在清除过氧化物过程中,SOD发挥了主要作用,POD活性变化不明显。综合比较,两树种对铅胁迫均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茶条槭的耐受性比五角槭的大,两树种均可用作铅胁迫环境下的城市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秸秆、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为覆盖材料,研究了连续覆盖2季条件下,玉米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生长状况,以期为陇东旱塬区玉米田间杂草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陇东旱塬区连续2季覆盖玉米秸秆条件下,田间优势杂草为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藜(Chenopodium album)和龙葵(Solanum nigrum);覆膜条件下优势杂草为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覆盖黑膜较覆盖白膜杂草数量减少28.25%;覆盖黑膜2季的杂草数量比覆盖1季增加41.44%,干重则增加22.03%。连续覆盖2季对杂草的防效依次为黑膜(58.73%)>白膜(49.70%)>玉米秸秆(19.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