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了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和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 2种幼虫内寄生蜂对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生长发育的影响及2种蜂种间竞争能力。结果表明,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后,因多分DNA病毒(Polydnavims,PDV)和毒液的作用,能完全抑制寄主化蛹;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后,虽也有PDV和毒液的存在,但寄主小菜蛾仍可正常吐丝发育成预蛹。菜蛾盘绒茧蜂对寄主小菜蛾生长发育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因子在调控寄主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2种蜂的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菜蛾盘绒茧蜂是成功者,这说明寄生蜂所拥有的寄生因子是决定其寄生能力大小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结果表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被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Kurdjumov))寄生后,不能正常化蛹,寄主的脂肪体细胞变态受到明显的抑制.在多分DNA病毒(Polydnavirus,PDV)、畸形细胞等寄生因子存在状态下,经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表明,不同寄生状态的小菜蛾脂肪体蛋白组分存在明显差异,与正常发育的寄主脂肪体完全不同.说明菜蛾盘绒茧蜂PDV、畸形细胞以不同的调控方式影响寄主脂肪体的蛋白合成和积累,以满足寄主体内幼蜂发育时营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菜蚜茧蜂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蚜茧蜂是菜蚜及其他蚜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蚜虫的危害有一定的自然控制力。本文就菜蚜茧蜂生物学、生态学及其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着重论述了菜蚜茧蜂的寄主、不同品系繁殖力以及气候因子、寄主、天敌等对菜蚜茧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揭示寄生蜂发育表现是否与土壤施氮量有关,以及该关系是否依赖于寄生时的寄主龄期,对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在该因素处理下的生长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方法]用不同施氮水平(20、50、100、200、300mg·L-1)的盆栽大豆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分别以2龄和4龄幼虫为寄主供斑痣悬茧蜂寄生,观察子代蜂发育指标。[结果]施氮量、寄主龄期及其互作均显著影响子代蜂存活、历期、成虫体型大小和寿命,但影响的程度和格局不同:施氮量对子代蜂存活和发育历期的影响明显大于寄主龄期,而对子代蜂成虫体型大小和寿命的影响明显小于寄主龄期。子代蜂发育参数与施氮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但该关系取决于寄生时的寄主龄期:子代蜂存活与施氮量在寄生4龄幼虫时表现出非线性关系,但在寄生2龄幼虫时无显著关系;子代蜂发育历期与施氮量之间存在二次函数曲线关系,但在寄生2龄幼虫时中等水平施氮量的发育历期较长,而寄生4龄幼虫时在较高水平施氮量处理下的发育历期较长;子代蜂成虫体型大小与施氮量之间在寄生2龄幼虫时,表现出正相关直线关系;但寄生4龄幼虫时没有变化;子代成虫寿命在寄生2龄幼虫时与施氮量之间表现出三次函数曲线关系,但在寄生4龄幼虫时没有变化。[结论]土壤施氮可通过寄主龄期大小而影响寄生蜂子代发育表现,而且该影响与施氮量多存在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多分DNA病毒(polydnavirus,PDV)是一类共生于膜翅目姬蜂科、茧蜂科和蚜茧蜂科寄生蜂体内的昆虫病毒。在寄生过程中,伴随着蜂卵的产出,寄生蜂将PDV注入寄主体内,通过病毒基因的表达,破坏寄主的免疫,以保障后代的存活。本文首次在烟蚜茧蜂和蚜虫模式体系内发现多分DNA病毒,初步明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6.
假寄生对菜粉蝶蛹血细胞总数和包囊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假寄生(pseudoparasitism)方法评价了蝶蛹金小蜂雌蜂携带因子的生理活性。雌蜂经辐射处理后,其假寄生能象未处理正常蜂的寄生一样,明显地抑制寄主(菜粉蝶蛹)的血细胞免疫;所引起寄主血细胞总数、死亡率及浆血细胞延展率变化的生理效应与未处理正常蜂寄生时基本一致;而人为针刺则不能引起上述生理效应。说明菜粉蝶蛹被寄生后其血细胞免疫受抑制,主要是由雌蜂携带的免疫抑制因子所引起。  相似文献   

7.
测试了小菜蛾成虫对甘蓝和白菜的产卵选择性及菜蛾绒茧蜂对这两种蔬菜上寄主的寄生选择性。结果表明,当甘蓝和白菜同时存在时,小菜蛾在白菜上的产卵量约为甘蓝上的3倍。菜蛾绒茧蜂的寄主选择性试验表明,当两种蔬菜上寄主密度相同时,该蜂对白菜上小菜蛾幼虫的寄生数量接近甘蓝上的5倍。最后,对小菜蛾产卵选择性及菜蛾绒茧蜂的寄主选择行为与寄主植物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通过对二化螟绒茧蜂过寄生现象的研究发现,二化螟绒茧蜂的蜂体大小与寄主体内寄生蜂数量呈线性负相关。而寄主育出蜂量与寄主体长呈线性正相关。一头寄主可被二化螟绒茧蜂多次产卵寄生,被产卵1~2次的寄主能正常育出绒茧蜂,且体内很少残留不能正常发育的二化螟绒茧蜂卵和幼虫,而被产卵3次以上的寄主死亡率高,即使存活,也只有部分二化螟绒茧蜂能正常钻出寄主,多数蜂幼虫和卵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当二化螟绒茧蜂在不同间隔时间内对寄主进行2次产卵寄生吋,均可育出正常后代,但第二次产下的蜂后代因种内竞争失败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以印度谷螟幼虫为寄主,研究了不同寄主虫龄和蜂虫比对麦蛾茧蜂室内种群繁殖寄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寄主虫龄越高,麦蛾茧蜂的化蛹率、羽化率、子代出蜂数及雌雄性比则越高。当麦蛾茧蜂与印度谷螟5龄幼虫按6(对)︰20(头)接入时,麦蛾茧蜂的子代羽化成蜂数最多(87.5头),且雌蜂比例最大。室内寄生防治试验表明,当蜂虫比为20(对)︰100(头)时,麦蛾茧蜂对印度谷螟4龄幼虫的寄生率高达95.4%。本研究结果说明麦蛾茧蜂是防治印度谷螟等鳞翅目储粮害虫的优良天敌。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菜粉蝶蛹期主要寄生蜂——黄金小蜂若干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该蜂在信阳一年发生13代(室内),以幼虫在菜粉蝶蛹内越冬。一头寄主中最多可出蜂173头,最高平均雌蜂率为91.1%。常见1—2个羽化孔位于寄主翅芽处。每头成蜂均可多次与不同异性交尾。每雌可在两个以上寄主上多次产卵。雌蜂寿命长于雄蜂。有趋光性。飞行力弱。对该蜂世代重叠、孤雌生殖及自然环境中的年生活史尚需进一步探计。  相似文献   

11.
拟石斛(Oxystophyllum changjiangense)为海南岛特有的珍稀濒危附生兰科植物。为阐明其附生特性,笔者以分布于海南省霸王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拟石斛为例,在系统调查其资源现状、生境特征及宿主种类的基础上,对其附生宿主的专一性、在宿主上的分布特点及附生个体数量与宿主胸径、树皮特性的相关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6.6%的拟石斛个体分布在海拔800~1 000 m且主要附生在山地雨林中水源附近的高大乔木上;附生宿主18种,多见于木兰科、壳斗科、漆树科及梧桐科的植物;附生指数在0.32~0.94之间,其中白花含笑、长柄梭罗和红锥的附生指数接近于1;拟石斛全都分布在宿主的一级分支或二级分支处,二者差异性不显著;附生数量与宿主胸径呈显著性正相关(R=0.397,P0.05),拟石斛对树皮特性选择具有偏好性。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红点唇瓢虫的重要内寄生天敌瓢虫隐尾跳小蜂的生活史、生活习性以及对寄主的影响和防治方法等。经在黑龙江省大庆地区调查表明,对其寄主红点唇瓢虫的寄生率可高达82%,平均寄生率为54%,是影响红点唇瓢虫种群数量的主导因子,因而导致红点唇瓢虫对杨圆蚧的控制力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美洲斑潜蝇幼虫取食行为及龄期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美洲斑潜蝇幼虫取食行为和龄期划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幼虫头咽骨长度是其分龄的依据;2)不同温度下,幼虫取食道长度有显著差异,但取食道面积没有显著差异;3)取食不同寄主的幼虫,其取食道长度和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4)3龄幼虫是幼虫为害的主要虫龄,其取食面积占幼虫总取食面积的82%以上;5)用取食道长度来估计龄期具有更实用的意义。文章不研究了几种寄主作物取食道长度与龄期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处理甘蓝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在小菜蛾及其寄生蜂半闭弯尾姬蜂寄主搜索行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机械损伤植株、虫损伤植株、虫一菜复合体植株释放的挥发物比完整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对小菜蛾和半闭弯尾姬蜂具有较强的引诱力,且以虫一菜复合体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引诱力最强.表明甘蓝受机械损伤或虫害后的挥发物对小菜蛾和半闭弯尾姬蜂起着重要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寄生蜂寄生率与寄主密度的依赖方式及其与寄生蜂搜寻选择寄主行为的关联,以斜纹夜蛾幼虫为寄主在大豆田进行了斑痣悬茧蜂野外释放-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寄生率与寄主密度的依赖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存在一个密度阈值(≈8头.株-1),在低于此阈值的密度范围内,寄生率随密度增大而明显降低;高于此密度阈值时,寄生率保持约50%的水平。采用跨栏模型分析寄主体质量对寄生概率和过寄生程度的影响表明,寄生率随寄主体型(用体质量表示)增大而降低,但寄主体型大小对过寄生程度(用寄主体内的卵数表示)没有显著影响,过寄生率为23.9%。根据研究结果推测,斑痣悬茧蜂在大豆植株上对寄主幼虫的搜寻采取随机方式,在寄生健康寄主时依据寄主体型大小评价寄主,但在过寄生时并不依据寄主体型大小。  相似文献   

16.
园林植物检疫性害虫瘤坚大球蚧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文胜  李鹏  胡泽龙  刘超  董立坤  欧克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279-14281,14319
运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PRA)的方法,从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寄主植物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方面,定性和定量地综合分析了瘤坚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n(Shinji)]的风险性。结果表明,瘤坚大球蚧的风险性R值为1.796,在我国属于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双选择试验 ,研究岛弯尾姬蜂的寄主选择行为。结果表明 :新手寄生蜂的寄主搜索并不活跃。接触植株的虫害伤口能有效激活该寄生蜂的寄主搜索行为和效率 ,但对仅接触隔离于植株的寄主和机械损伤的植株作用不大。具有效经历的岛弯尾姬蜂明显趋向粉纹夜蛾或小菜蛾为害的植株 ,但仍不能分辨带有小菜蛾幼虫排泄物的苞菜、受机械伤害和甘蓝跳甲为害的植株。并对该蜂寄主搜索的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牧草盲蝽对5种寄主植物的行为反应及其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牧草盲蝽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选择行为反应,分析其在寄主植物上的种群发生动态,为筛选棉田牧草盲蝽诱集植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牧草盲蝽成虫(雌虫和雄虫)对红花、龙葵、木地肤、反枝苋和棉花的选择行为反应,并利用目测法对5种寄主植物上的牧草盲蝽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牧草盲蝽雌、雄成虫偏好选择木地肤、红花和棉花。5种寄主植物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种群平均密度差异显著。其中,木地肤中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种群平均数量最多,显著高于红花、龙葵、反枝苋和棉花;其次为红花。调查时间、寄主植物种类以及调查时间与寄主植物种类的密度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种群密度。【结论】红花可作为棉田牧草盲蝽潜在的诱集植物。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采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的蚜小蜂属1中国新记录种--长索蚜小蜂(Aphelinus annulipes(Walker)),详细记述了其雄性形态特征、已知寄主和分布,并附有特征照片.研究标本保存于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疆南部棉区牧草盲蝽的寄主植物种类及其寄主取食季节性演替规律,为牧草盲蝽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5~2017年在新疆南部主要植棉绿洲生态区,采取普查方法调查牧草盲蝽的寄主植物种类.[结果]新疆南部棉区牧草盲蝽寄主植物共26科90属118种,主要集中于豆科、菊科、苋科、十字花科等;其中栽培作物(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