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1970年Giemsa分带技术问世以来,发展迅速,在人类和动物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Trypsin-Giemsa分带技术,大大推动了人类和动物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发展。Yamasaki张自立的工作,证实植物应用Trypsin—Giemsa分带技术的可能性。徐道觉、施立明也用放线菌素D(aotinomycinD,  相似文献   

2.
染色体分带技术是一种能显示染色体结构分化的实验技术,又称“染色体解剖学”技术.植物染色体分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远比动物杂色体分带落后,但至今也有四、五十年的历史.大麦染色体分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起步比其他植物更慢,到七十年代才开始.一、大麦染色体分带类型大麦染色体分带就类型而言,包括冷诱导带、荧光分带和Giemsa分带,Giemsa分带中又包括C带、N带和G带.大麦染色体冷诱导带是1973年Mckenzeis等将大麦很尖在低温(3℃左右)处理48小时后,按常规方法固定压片得到的。一般认为导致产生冷诱导带的原因是DNA在低温下…  相似文献   

3.
小麦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项技术的革新使小麦染色体组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第一项革新是分带技术的应用,它使人们能够区分异染色质区和常染色质区,还能逐一鉴别中期染色体。第二项革新是原位杂交程序的发展,它使人们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分析染色体结构,并且可以对单个染色体上的特定的DNA序列进行物理定位。本文主要讨论分带和原位杂交技术在细胞遗传,植物育种,基因定位分析和鉴定外源染色质导入方面的应用。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的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遗传学会委托,北京、天津、江苏、湖南四省分会主办的植物染色体分带技术和染色体工程学术交流会于1984年11月8日至14日在湖南长沙召开。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染色体分带技术和染色体工程方面的专家,教授知名学者及湖南省委,科委同志,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等12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中有著名遗传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鲍文奎先生,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5.
两项技术的革新使小麦染色体组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第一项革新是分带技术的应用,它使人们能够区分异染色质区和常染色质区,还能逐一鉴别中期染色体。第二项革新是原位杂交程序的发展,它使人们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分析染色体结构,并且可以对单个染色体上的特定DNA序列进行物理定位。本文主要讨论分带和原位杂交技术在细胞遗传、植物育种、基因定位分析和鉴定外源染色质导入方面的应用。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的应用是和E.R.Sears开创性的贡献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他的贡献.就不可能有小麦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勇  黄文林  成玛丽  蒋燕 《玉米科学》2001,9(3):062-063
通过对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地膜玉米及其前作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目前玉麦分带轮作应采取多条途径,采用多种技术措施组装配套,形成早熟小麦+中晚熟玉米的旱地分带轮作种植模式,做到既能充分利用作物生长季节,又能保证小麦玉米适种适收,实现两茬作物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地膜玉米分带轮作系指在玉米覆膜种植的基础上,通过预留空行,分带间套一季或多季互利互惠的矮秆粮经作物,组成一定复合群体,充分利用作物之间的时间、空间差和生物因素,年度合理进行带内轮换,平衡肥力供应提高地膜玉米生产整体水平的种植制度。笔者自1987年开始,在总结单项技术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着手研究分带轮作套种马铃薯、豆类和光叶紫花苕的养用结合技术,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为目标,从耕作、播种、施肥等方面进行了产量效应,增产原因和经济效益分析,结合选用对路高产良种,配方施肥,适时茬口衔接合理田间配置四项关键技术,形成了高寒山区地膜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电子舌在茶叶检测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对味觉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传感器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等的不断发展,电子舌作为一种模拟人类味觉系统的感官智能分析仪器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文章介绍了电子舌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综述了电子舌在茶叶种类区分、呈味物质检测、品质等级评定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电子舌在茶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供深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的遗传和表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着重介绍了水稻转基因技术以及外源基因在水稻中的遗传、表达行为。  相似文献   

10.
甘蔗异染色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Giemsa C一分带技术显示甘蔗染色体异染色质区,结果表明,甘蔗异染色质含量平均为51%。不同品种的异染色质含量差异显著。异染色质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可分为4种类型,其中最基本且较稳定的类型是着丝点区域为异染色质区。完全异染色质化的染色体常是小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贺毅 《福建茶叶》2016,(12):145-146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以文字以及色彩来表达某样内涵意义的行为由来已久,企业往往以文字和色彩为主设计包装,而到了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以网络和电波为媒介的各大技术也不断更新换代,电子信息技术渗透进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因此跨入数字时代。数字媒体的广泛流传使人们传统的视觉心理和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旧的设计理念已经无法匹配新的传媒方式,为此笔者将在下文中深入探索摄影技术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植物染色体分带是七十年代兴起的一项细胞学新技术,这项新技术对于植物细胞学,植物细胞遗传学,植物分类学和农作物遗传育种等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无土栽培技术种植地域广,土地空间利用率高,开发前景广阔,它是当今农业生产发展的高新技术,也是农业生产向工厂化发展的一项基础技术、它能为人类提供各种无公害的原料和食品,棉花快速加代育种,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棉花生产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摄影是一门艺术,我国的艺术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摄影应运而生。在摄影分类中的人像摄影是早期的摄影拍摄题材,这是起源于人类对于记录自身的一种强烈愿望。目前,人像摄影依旧是摄影拍摄的重点材料,这是人类留住自身时光的一种重要方式。茶文化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人像摄影中使用茶道主题也成为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黑粒小麦漯珍1号的染色体构成、蛋白组分以及抗病性,利用染色体C-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PAGE分析对漯珍1号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漯珍1号含1对1BL/1RS易位染色体,另外,其7B染色体的C-分带带型也表现出与中国春有较大差异,而其余染色体则未见明显区别。其PMC M染色体平均构型为1.97(棒状二价体) 19.03(环状二价体),说明具有较好的细胞学稳定性。SDS-PAGE分析表明,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为1、7 8和5 10;种子醇溶蛋白A-PAGE鉴定显示,除含有黑麦1RS GldB3编码的醇溶蛋白外,还有许多迁移率明显不同于中国春的多态性位点。抗病性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漯珍1号高感赤霉病和白粉病。  相似文献   

16.
朱艳 《人参研究》2000,12(4):4-5
21世纪即将来临 ,人类社会正大规模、高速度进入信息时代 ,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进步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和基本需求。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 ,都必须重视信息工程的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产业发展服务 ,已成为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三七是云南省独特的一大生物资源 ,1 996年 ,三七产业开发被列为省“1 8工程”重点项目 ,近几年三七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1 998年三七产业销售收入近 4亿元 ,预计 1 999年将超过 6亿元。三七的市场开发、原料生产和系列产品加工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为三七的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1 999年 9月…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在网上进行商品的购买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方式,正式这种日趋强大的购物模式,带动了物流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从物联网背景下的物流经济出发,对物流经济管理进行一定的探讨,探究当前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推动行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68年Caspersson首先用荧光染料奎吖因芥2HCl(Quinacrine mustard 2HCl)对老鼠和人身上的细胞进行处理,发现在染色体上可以清楚地显出很多荧光带,把这个带叫做Q带。不久(1970)Parclue和Gall发现用Giemsa染料显带更明显。直到1972年法国人Vosa和Marchi才把这项技术应用在植物上。近年来我国先后报导了张自立的蚕豆,洋葱,姚珍的黑麦,以及谷明光的玉米等的Giemsa染色体显带的技术研究。 染色体是遗传密码的载体,使其分带是借助于酶、碱、酸、盐、温度等各种处理,再用染料染色,使其不同部位显出深浅不同的条纹,以此可更深入地研究染色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玉米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人类对玉米产量需求的不断增大,当前的玉米遗传育种技术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为玉米遗传改良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随着转基因玉米大面积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安全问题成为多方面关注的焦点。本文概述转基因玉米的食品与环境安全性,为我国转基因玉米的商品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2月26~27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医院野山参博物馆主办,旨在团结全国野山参领域专家、学者,通过深入的学术交流和密切的合作,凝聚智慧,推动野山参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和应用实践,促进人类健康的、进步与发展的"全国野山参学术研讨会暨百年人参研讨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医院学术交流中心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