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黑河九号大豆综合高产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质卿  马景瑞 《大豆科学》1993,12(2):175-182
本试验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黑河九号大豆主要栽培因子(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与大豆产量的关系,建立了黑河九号大豆在本省第四积温带黑河地区土壤中等肥力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通过微机对模型的解析,得出各因子对产量效应的主次关系,两因子搭配的产量效应以及等产量线图。通过边际产量分析了经济效益,并通过频数分析,得出指定产量水平下的最佳综合高产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黑河九号大豆大面积生产规范化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豆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探讨大豆高产栽培措施,曾进行过如水分、肥料、密度、品种等单因素试验,以探讨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但是,大豆产量是受多种因素综合的影响。所以,只研究单因素的作用不能反映出大豆产量与各因素之间的综合关系。为此,我们在单因素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于1980~1982年研究水分、N肥、P肥和密度等四个主要栽培措施与大豆产量间的综合关系及其数学模型,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它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干物质重量是大豆高产的物质基础。为了研究大豆高产栽培,许多单位曾从栽培生理角度进行过单因素的试验研究。但水分、肥料、密度等因素与大豆干物质重量之间的综合关系研究得不多。为此,我们在单因素试验研究基础上,于1980—1982年研究了水分、施氮肥、施磷肥、密度等四个栽培因素与大豆产量间的综合关系及其数学模型(《中国油料》,1983年第3期),同时也研究了这些栽培因素与大豆干物质重量间的综合关系及其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大豆立體栽培增产又增收为了充分利用光能、热能和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93年我省以大豆高产为前提,以增收为目的,搞了几种大豆与短杆作物间套复种立体栽培模式试验。效益很好,深受农民欢迎。下面分别介绍大豆与圆葱沟台套种方法和大豆与土豆复膜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重茬条件下黑农37大豆高产综合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立成  林蔚刚 《大豆科学》1996,15(2):130-135
本文对1994年重茬(一年)条件下大豆高产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在哈尔滨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建立函数模型,利用计算机解析了密度、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主要因素间相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提出了高产栽培最佳农艺措施,为重茬条件下大豆高产计划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豆宽台栽培生产示范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宽台栽培生产示范总结黑龙江省854农场李志强,车风占,刘彦德大豆宽台栽培是继“三垄栽培”之后的,一种新的大豆高产栽培模式,主要是采取三行一平台一沟的栽培模式、从而改善大豆田间的通风透光环境,协调土壤水、肥、气、热条件,使大豆获得高产,我场自198...  相似文献   

7.
大豆单产250公斤的生产条件及综合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在前人对大豆生产环境条件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几年的高产栽培实践,探讨了高产栽培所需的环境条件和生理指标,耗作栽培技术,探讨了保护功能叶片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以及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豆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产量除与品种有直接的关系外,与密度、种植形式、施肥、田间管理等诸多因素也有密切关系。笔者在大豆常规栽培技术的前提下,于1997年进行了大豆超稀植高产栽培试验,旨在通过稀植达到大豆产量突破。一、试验过程试验地设在所内试验地,面积为1.8亩。土壤为沙...  相似文献   

9.
旱作条件下“黑农26”大豆高产综合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旱作条件下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探讨,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建立函数模型。使用微机及我所编制的程序,解析了播期(x_1)、密度(x_2)、氮肥(x_3)、磷肥(x_4)、钾肥(x_5)等主要因素间相互效应及与产量的关系,提出了大豆高产栽培最佳综合农艺措施,为旱作条件下大豆高产计划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浅谈黑龙江省大豆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黑龙江省五大类大豆高产栽培模式,大豆垄三栽培模式、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大豆覆膜栽培模式、大豆垄系栽培高产配套模式和常规大豆栽培模式.分析各类栽培模式特点及技术增产关键,对提高大豆单产、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推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巴彦县红光乡,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承担的农牧渔业部“松嫩平原大豆、玉米主产区高产稳产耕作栽培综合体系研究”课题的基点。 该基点开发主要技术途径是广泛应用单项科研成果与当地高产经验相结合,常规技术和先进技术相结合,试验与示范相结合。采用了一整套的高产高效益的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2.
大豆特异高产株型材料创新的思路和实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随着大豆高产品种的育成和栽培措施的改善,大面积亩产200公斤甚至250公斤的开发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面积不小于1亩(边行除外),亩产达到300公斤的高产地块则极其少见,既使在个别年份出现一次这类高产典型,也缺乏重演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品种的产量潜力不高,对高产的最适表达条件知之不多。“八五”期间大豆育种专题中确定了“大豆特异高产株型材料的创新”的子专题,这对于正确认识当前大豆品种生产潜力,对于引导全国特别是北方大豆主产区的专家们进行定向育种攻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关于大豆的生产潜力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究竟有多高,大豆高产育种的目标究竟应当定在什么样的水平上,这是全国大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据有关文字报道,1960年日本宫城县以“宫城白目”为供试大  相似文献   

13.
农业部于1990年9月16日至20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了全国大豆生产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大豆主产省份农业厅的代表、农业部大豆专家顾问组成员以及农业部有关领导。 会议讨论了近年大豆生产形势、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和途径,介绍了大豆高产栽培的典型经验,观摩了高产模式栽培现场。会上,王国勋研究员代表农业部大豆专家顾问组提出发展我国大豆生产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宁夏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宁夏大豆高产高效栽培研究历史和现状,综述了适合宁夏大豆间作套种立体复合种植的品种、播期、密度、追肥等关键技术,分析了宁夏大豆间作套种几种主要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及其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15.
大豆高产必须具有发达健壮的根系。这不仅能增强吸收作用,还能强化根瘤固氮作用,提高光合效率。然而当前生产上大豆根系远非发达健壮,尤其在多年重迎茬情况下,根部病虫害相当严重,已成为大豆增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因而大力开发壮根栽培技术乃是提高大豆产量,推进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我们在执行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实践中,对大豆复合应用微生物制剂做了开发试验,以期开拓大豆壮根栽培的新途径。一、试验基本情况1、时间、地点:试验于1997年、1998年,在国家科技攻关依兰基点中心试验区实施。2、菌剂选择:生物菌剂皆为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大豆生产基地之一,但亩产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的状况。 大豆高产栽培开发研究,用系统观点,从环境条件、农艺措施和大豆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中,分析了大豆单产低而不稳的原因;用系统工程方法,依据各地生态特点,气象条件的变化,综合组装农艺措施,突破限制因素,有效地发挥了自然资源优势和技术措施的增产潜力;用回归设计方法,试验优化了各生态区主要品种的高产农艺组合。 通过三年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大规模试验,使六个中产变高产基点亩产达到350—400斤,比前三年平均亩产提高75.1%;三个低产变中产基点亩产达到250斤左右,增产1.27倍。  相似文献   

17.
夏大豆的产量潜力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对大豆的产量构成因素,耕作栽培条件对产量的影响,河南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省内外的高产实例四个方面,分析了夏大豆的产量潜力,并针对目前河南大豆单产水平较低的状况及高产经验,提出了以选用优良品种为基础,以培育壮苗全苗为前提,以精细管理为保证,配合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六条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豆栽培学科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阐述了当前大豆栽培学的新技术与新成果,提出在大豆获得高产途径中的“生态、品种、栽培技术”的三维观点,并指出“良种良法”只是一种大豆从低产向中产转化的有效途径,但其已落后于当前高产的获得。论述了大豆栽培学所面临的危机与问题,指出了大豆栽培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根据“系统工程最佳模拟配合”原理。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在四川生态区条件下两热制早熟稻田连作秋大豆高产规范化栽培主要可控因子(播种期、种植密度、施肥量)的优化组合技术。试验结果:1、建立了高产栽培数学模式;2、明确了3个可控因子的决策变量顺序及其与最高产量的关系;3、优选了秋大豆1500~1875kg/hm^2以及1875kg/hm^2以上的技术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20.
夏大豆山宁10号品种特性及在重茬地中的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重茬大豆试验田中,采用多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法,对夏大豆“山宁10号”特性进行试验,通过试验提出在多年重茬地中夏大豆“山宁10”的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