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稻曲病危害损失调查及田间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稻曲病的危害不仅造成水稻减产,而且菌粉还污染稻谷,降低稻谷的商品价值。 1987年对吉林市水稻稻曲病田间危害损失进行了调查,并做了田间防治试验。一、稻曲病的发生情况吉林市稻曲病的发生,始见于1983年永吉县乌拉街乡二道村,当时只发现1—2穗。1986年已蔓延至全市6个县(区),据统计,发病面积达1500余亩。1987年6个县(区)共发生34000亩。几年来稻曲病在吉林市迅速传播蔓延,已开始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2.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继2005—2006年连续两年偏重发生后.2007年旱季大发生.迁入量和危害程度为20年来罕见.部分稻区甚至暴发威灾.其迁入量大,发生范围广,危害损失严重.是历年来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年份。据调查统计。我区2005年发生面积2.85万亩.占水稻面积75%.损失稻谷735吨:2006年发生面积3.1万亩,占水稻面积81.5%,损失稻谷799.5吨。稻飞虱大面积暴发成为影响水稻生产和稻农收入的一大灾害。  相似文献   

3.
稻曲病(Ustilagrnoidea virens(cke)Tak)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可造成严重减产,降低稻谷品质;对家禽、家畜等有一定毒性。近几年,由于感病品种的推广和氮肥使用量的增加,造成该病的大发生。因此,稻曲病菌源也多年积累,给稻曲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我省1984年发病面积300万亩,1985年发病面积约500万亩,1986年全省发病面积超过500万亩,病穗率达10~33%。为探索栽培措施与稻曲病发生和流行的相关性,寻找有效防治办法,1986~1988年我们在沈阳进行了稻曲病流行规律及栽培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4.
灯塔市共有水稻田46.7万亩,近些年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增加的同时,稻曲病等病害也逐年加重。2006年全市稻曲病发生面积27万亩,产量损失10%左右,严重地块30%以上。我们引进先正达公司生产的30%爱苗乳油用于防治水稻稻曲病,经过多重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调查,爱苗对稻曲病的防效极佳,并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发生与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近年来,被农民称为“灰包”的稻曲病在我区中稻上危害不断加重,造成稻谷严重污染,重病田产量损失达10%以上。1989年全区共发病149.57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35.46%,损失稻谷4066.67万公斤,已经成为我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探讨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作者作了初步研究。一、病原菌稻曲病原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属子囊菌,麦角科,拟墨粉属。谷粒内长出的球状稻曲即病菌的孢子  相似文献   

6.
大石桥市共有水稻种植面积3.53万hm^2,是国家商品粮和优质粮生产基地。水稻是大石桥市农业的支柱型主导产业,平均单产稻谷675kg/667m^2。稻瘟病尤其穗颈瘟是影响大石桥市水稻产量的最重要的病害,自1991年在大石桥地区大发生后,危害程度有所减弱。但近几年因盐丰系列品种的大面积连续种植及品种感病化等诸多因素影响,2002年、2003年、2006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并呈逐年加重趋势。2008年虽经全市努力防治,发生面积仍达0.93万hm^2,损失稻谷近175万kg。根据其发生特点及发病条件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白背飞虱危害损失的通径分析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水稻耕作制度的变化及品种的更换,近些年来,白背飞虱在淮北稻区发生有着日渐严重的趋势。据统计,江苏淮北稻区水稻面积近1000万亩,80年代前白背飞虱仅局部间歇性发生;80年代以来发生普遍,大发生频次增加,平均每年发生面积占水稻面积60%以上,损失稻谷1.5~2亿公斤。为给白背飞虱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自1986年以来作者对其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稻曲病又称黑穗病,是一种由病原真菌引起的后期谷粒病害,多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使农民误认为是丰收的象征,在我地有“丰产果”一说,往往不引起重视。但是近几年随栽培水平的提高、易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及后期阴雨日的增加,水稻稻曲病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目前水稻稻曲病已成为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地影响稻谷米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2005年是本地区稻曲病发生较重的年份,我们对粳稻稻曲病的发生因子进行初步探析,为稻曲病的防治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邛崃市区域经济以农业为主,水稻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8.6%,危害水稻的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特别是稻曲病近几年来发病日趋严重,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不但影响水稻产量,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农户也逐渐意识到该病害的严重性,但由于使用药剂不对路和误期防治,造成防治效果普遍不佳,产量损失严重,最重的减产50%以上,稻谷霉变,无法食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稻曲病的发病症状、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指出2009年稻曲病发生重的主要原因是品种感病,并结合宝应县水稻稻曲病发生实际,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邵东县2004年一季水稻稻曲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邵东县2004年全县0.87万hm^2一季稻中,稻曲病发生面积0.2万hm^2,一般病穗率为20%~30%,严重丘块达到65%。主要原因是水稻抽穗开花期遇上了阴雨天气、偏施或过量施用氮肥以及品种间的抗性差异等。  相似文献   

12.
稻曲病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曲病是由Ustilaginoidea virens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发生为害不断加重,造成稻谷严重污染,一些重病田块产量损失高达一成以上,目前已上升为我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探索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1982~1983年,我们对稻曲病的发生规律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施肥水平的提高以及密粒型高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稻曲病的发生与危害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了预防水稻稻曲病菌侵染,在单季中稻不同生育时期,实施爱苗防治的试验,为今后水稻生产中防治稻曲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青白江区水稻纹枯病是该区水稻的常发病害,常年发生面积达6667hm^。近年稻曲病发生为害加重,2009年发生面积达到5333hm^2。本文通过几种农药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试验,选择到目前适宜该区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促进水稻增产较为理想的药剂——30%爱苗EC、30%嘉润EC。  相似文献   

15.
泗洪县是江苏省重要产粮大县,2012年粮食总产93.91万吨,在江苏52个县市区中位居第四,水稻常年种植5.7—6万hm2,2008年以来,水稻病虫总体维持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格局,发生面积达14.3—15.4万/hm2。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发生和危害损失最为严重。防治技术单一、自然控害能力薄弱,农户科学防治水平低是近年来水稻危害损失持续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稻曲病已上升为云南省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面积已达数百万亩,引起相当程度损失,并造成污染.目前各地对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甚少,已有防治办法,防效一般不稳不高,且缺乏指导药剂防治的测报办法.  相似文献   

17.
泗洪县是江苏省重要产粮大县,2012年粮食总产93.91万吨,在江苏52个县市区中位居第四,水稻常年种植5.7—6万hm2,2008年以来,水稻病虫总体维持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格局,发生面积达14.3—15.4万/hm2。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发生和危害损失最为严重。防治技术单一、自然控害能力薄弱,农户科学防治水平低是近年来水稻危害损失持续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6%井·酮·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6%井·酮·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研究表明,16%井·酮·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曲病防效较好,高于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6%井.酮.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0kg/hm2、2.70kg/hm2病穗防效分别为91.82%、87.35%,病粒防效分别为80.77%、69.23%。稻曲病发生较重年份应于水稻破口前10 d进行第1次施药,间隔7 d进行第2次用药,用药量为3.00 kg/hm2,稻曲病一般发生年份,用药量为2.25 kg/hm2。该药防效高、持效期长,是防治稻曲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9.
水稻稻曲病近年来在常德市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损失程度也在加大。其主要原因是易感品种种植面积增大,乡(镇)农技服务力量薄弱,防治不及时。当前,防治稻曲病是确保常德市水稻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应慎重推广易感病品种,适时喷药防治,加强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双峰县中晚稻稻曲病重发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曲病是双峰县水稻生产上的常见病害,2004年稻曲病呈偏重发生,是近10a来最严重的一年。其发生特点是: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损失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菌源广泛存在、气候条件适宜、品种抗性不强、肥料水平较高、药剂防治不力等。稻曲病的防治应采取“调整耕作制度、选用抗病良种、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药防治”等策略,以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