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隐形子宫内膜炎对奶牛血清中的离子影响,探讨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试验选取30头健康奶牛为对照组组和30头隐形子宫内膜炎奶牛为试验组,采用原子吸收法光谱法测定两组奶牛血清中Na~+、K~+、Ca~(2+)、Zn~(2+)和Cl浓度,并观察两组试验牛血清离子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清中K~+、Ca~(2+)、Zn~(2+)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49.0%、27.5%和68.5%,差异显著(P0.05)。Na~+和Cl浓度分别上升了5.2%、13.7%,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通过本次试验,表明K~+、Ca~(2+)、Zn~(2+)浓度变化与子宫内膜炎关系密切,可作为奶牛隐形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不同阶段和体况荷斯坦奶牛血清离子浓度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行不同阶段、不同体况荷斯坦奶牛血清离子浓度的测定及分析,笔者选择淮南益益乳品公司第三奶牛场荷斯坦奶牛进行试验。将青年牛、临产牛、产后30d左右奶牛、产后90d左右奶牛、产后120d左右奶牛分为Ⅰ~Ⅴ组,每组15头;胎衣不下奶牛、胎衣正常脱落奶牛、肢蹄病奶牛为A~C组.每组15头:测定血清K~+、Cl~-、P~(5+)、Fe~(2+)、Na~+、Ca~(2+)、Mg~(2+)等离子浓度。结果表明,Ⅰ~Ⅴ组血清Cl~-、P~(5+)、Fe~(2+)、Ca~(2+)、Mg~(2+)浓度,各组间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差异:血清K~+、Na~+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C组,血清Cl~-、Na~+浓度各组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血清K~+、P~(5+)、Fe~(2+)、Ca~(2+)、Mg~(2+)浓度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预测奶牛分娩时发生生产瘫痪的可能性,本试验在山东潍坊选择发病奶牛作为试验组,选取某规模化奶牛场中产后100d~160d的正常泌乳奶牛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奶牛血浆中Ca~(2+)、Mg~(2+)、K~+和P~(3+)的浓度,阐明奶牛产前血浆中各离子水平与生产瘫痪的关系,对生产瘫痪发生起到预警作用。结果显示:生产瘫痪的发生,血浆P~(3+)、Mg~(2+)水平与血钙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血浆K~+水平与血钙水平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奶牛产前血浆Ca~(2+)、P~(3++)和Mg~(2+)浓度可以作为奶牛产后生产瘫痪发生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与玉米赤霉烯酮与(ZEA)联合暴露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内环境稳态的影响。分别以0.012 50μg/mL DON+0.006 25μg/mL ZEA、0.050μg/mL DON+0.025μg/mL ZEA、0.2μg/mL DON+0.1μg/mL ZEA、0.8μg/mL DON+0.4μg/mL ZEA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进行联合暴露培养,48 h后测定细胞膜ATP酶(Ca~(2+)-ATP酶、Na~+/K~+-ATP酶)活性以及细胞内pH、Ca~(2+)水平和钙调蛋白(CaM)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设不添加毒素的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毒素的各试验组间,细胞内Ca~(2+)水平、CaM mRNA表达水平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添加毒素的各试验组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细胞内pH以及细胞膜Ca~(2+)-ATP酶与Na~+/K~+-ATP酶活性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添加毒素的各试验组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得出,DON、ZEA联合暴露导致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内酸化、离子平衡失调等一系列细胞内环境稳态失衡,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CaCl_2对干旱胁迫下苜蓿幼苗根、茎和叶离子含量的变化,试验采用水培方法测定了CaCl_2缓解聚乙二醇(PEG)胁迫下草原1号苜蓿幼苗不同营养器官中Na~+、K~+、Ca~(2+)、Mg~(2+)含量。结果表明:在20%PEG胁迫下,苜蓿幼苗根、茎、叶中Na~+含量增加,K~+、Ca~(2+)、Mg~(2+)含量减少。随着CaCl_2浓度的升高,Na+含量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K~+、Ca~(2+)(除根外)和Mg~(2+)含量均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根、茎、叶中Na+含量在CaCl_2浓度为10 mmol/L时最低,K~+、Ca~(2+)(除根外)和Mg~(2+)含量均在CaCl_2浓度为10 mmol/L最高。说明Ca~(2+)可改善苜蓿幼苗体内的离子平衡,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CaCl_2浓度为10 mmol/L时表现出对PEG渗透胁迫的较好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维生素E和硒对围产期奶牛健康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胎次相同,预产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为自由舔饲维生素E富硒舔砖组,对照组为不补饲维生素E富硒舔砖组,试验期90d(从预产前60d到产后30d).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血液中维生素E的含量在产后12h和产后30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硒的含量在产前30d、产后12h和产后30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奶牛乳房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疾病的发病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83.3%、80%、75%.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60)Co-γ辐射对NaCl胁迫下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以不同剂量(600,900,1 200,1 500 Gy)~(60)Co-γ辐射苜蓿种子为材料,以相同量未辐射的种子作为对照,对其幼苗进行10%NaCl胁迫处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苜蓿幼苗根、茎和叶片的Na~+、K~+、Ca~(2+)、Mg~(2+)含量。结果表明:苜蓿幼苗根、茎和叶片K~+、Ca~(2+)、Mg~(2+)含量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Na~+含量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辐射剂量为600 Gy时可抑制苜蓿幼苗根、茎和叶片的Na~+含量,促进根、茎和叶片K~+、Mg~(2+)和Ca~(2+)含量的积累,1 500 Gy与600 Gy则相反。说明~(60)Co-γ辐射影响NaCl胁迫下苜蓿幼苗营养器官Na~+、K~+、Ca~(2+)和Mg~(2+)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通过向含有镉和锌重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中添加几种金属离子进行试验,旨在研究这几种金属离子的添加是否会影响钝顶螺旋藻粉对镉和锌吸附性能的影响。经过试验得出Mg~(2+)、Na~+两种金属离子的添加抑制了钝顶螺旋藻粉对Zn~(2+)的吸附性能,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Ca~(2+)、K~+的添加也抑制了钝顶螺旋藻吸附重金属Zn~(2+)的量,但影响的吸附性能不大;试验还得出金属离子Mg~(2+)、Na~+的添加对钝顶螺旋藻吸附Cd~(2+)的性能几乎不影响,但是金属离子Pb~(2+)和Cu~(2+)的添加较大幅度的降低了钝顶螺旋藻吸附Cd~(2+)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刘丽 《中国奶牛》2013,(6):29-31
本试验研究了急性产后子宫内膜炎神经肽(SP、VIP)变化,以探讨子宫内膜炎神经肽对子宫局部免疫的影响。对10头产后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患牛进行子宫内膜及血清SP、VIP含量的检测,并选择10头产)06-8d健康的奶牛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内膜及血清中SP含量显著升高,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VIP含量显著降低,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急性产后子宫内膜炎属于局部炎症,其发生与神经肽(SP、VIP)浓度密切相关,sP含量的升高和VIP含量的降低对机体的免疫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鱼类钠离子和氯离子转运载体的功能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不仅参与鱼类体液的渗透压平衡调节,也参与细胞膜静息电位平衡调节,并且鱼类机体内部电解质的稳态也离不开Na~+和Cl~-的参与。位于硬骨鱼类鳃、胃肠道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Na~+/钾离子(K~+)~-ATP酶、Na~+~-K~+~-2 Cl~-协同转运蛋白、Na~+/氢离子(H~+)交换蛋白、囊性纤维化跨膜调控子等相关载体蛋白,是鱼类调控Na~+和Cl~-代谢的主要调节通道,这些调节通道蛋白的表达直接影响到机体内电解质的平衡。本文综述了与鱼类Na~+和Cl~-转运相关的主要载体蛋白的功能、影响其活力的因素及其调控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2、MMP-9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机制,选用产后6~10d健康及患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各10头,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ELISA检测PGF2a、孕酮浓度;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的表达;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子宫内膜MMP-2和MMP-9mRNA表达。结果表明:试验组PGF2a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孕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GF2a与孕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893);试验组子宫内膜中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MMP-2和MMP-9mRNA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产后子宫内膜炎病牛子宫内膜MMP-2、MMP-9低表达,导致Ⅰ型和Ⅳ型胶原降解受阻,使细胞外基质为子宫内膜细胞提供的刺激信号不足,子宫分泌PGF2a量少,黄体消退障碍,血清孕酮含量高;说明子宫内膜MMP-2、MMP-9mRNA表达对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犬瘟热感染犬进行了血液学检查分析,包括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并对血清抗体治疗与基础用药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患犬的红细胞平均数低于正常参考值,但不同个体的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变化不一。经过血清单抗和基础用药治疗后,病犬的白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相比对照组有显著上升(P0.05)。患犬各组的生化指标大体正常,仅Na~+、Cl~-、Ca~(2+)离子浓度略为偏高。本试验表明,经初诊早期采取治疗的犬瘟热病例,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治愈率为58.3%;采用基础用药治疗效果显著低于血清单抗治疗组(P0.05)。  相似文献   

13.
选择90头围产前期的荷斯坦奶牛按分娩次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传统的高DCAD日量,试验组饲喂低DCAD日量。结果表明,试验组产后乳房水肿、子宫内膜炎、胎衣滞留、乳房炎发生率比对照组降低57.1%、40.4%、11.9%和23.8%(P0.01);产后第30d产奶量比对照组日产奶高13.1kg(P0.01);饲养成本降低3.7元/d。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6,(3):490-495
旨在研究钼镉联合诱导对麻鸭肾功能及肾脏中Bcl-2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用360羽健康的11日龄"江南2号"麻鸭并随机分成6组,每组60只(公母各30羽)。(NH_4)_6Mo_7O_(24)·4H_2O和3CdSO_4·8H_2O分别作为本试验的钼源和镉源,在每千克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Mo、Cd,各组的处理情况分别为:对照组(Mo 0 mg,Cd 0mg)、低钼组(Mo 15 mg,Cd 0 mg)、高钼组(Mo 100 mg,Cd 0 mg)、镉组(Mo 0 mg,Cd 4 mg)、低钼镉组(Mo 15mg,Cd 4mg)、高钼镉组(Mo 100mg,Cd 4mg)。试验期120d。在试验期第30、60、90、120天时采集血样分离血清用于检测血清中Cr、UA、BUN、Na~+、K~+、Cl-、Mg~(2+)的含量;于60、120d采集鸭肾组织检测Bcl-2 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20d高钼镉组Cr和BU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0d试验组血清中UA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120d试验组血清Na~+、C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K~+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90、120d高钼组和高钼镉组的血清Mg~(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60、120d,除低钼组外,其余试验组鸭肾中Bcl-2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钼镉组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钼镉联合组变化比单独组更显著。此结果表明钼、镉及其联合诱导可导致麻鸭肾功能损伤、肾脏中Bcl-2 mRNA表达量下调,且钼镉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研究维生素E对乳腺炎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胎次、产奶量相近,且患有隐性乳腺炎(体细胞数50万~100万个/m L)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奶牛。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1000IU的维生素E,试验为期3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平均日产奶量显著提高46.91%(P <0.05),乳汁中体细胞数显著降低23.56%(P <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清中总蛋白显著提高10.71%高(P <0.05),球蛋白显著提高17.18%(P <0.05),葡萄糖显著提高72.02%(P <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30.08%(P <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提高21.50%(P <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20.58%(P <0.05)。结论 :基础日粮+1000IU的维生素E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降低乳汁体细胞数,改善奶牛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柏芩提取液是由黄柏、黄芩、红花、党参等组成,为了探讨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作用,采用实验性家兔子宫内膜炎模型进行柏芩提取液的主要药效学研究。确定药效作用后,按照农业农村部颁布的《防治奶牛临床子宫内膜炎的抗微生物兽药的靶动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对其进行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评价。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柏芩提取液能明显改善实验性子宫内膜炎家兔的临床症状,血液白细胞计数分类、子宫分泌物涂片镜检、尿液及子宫分泌物化学检查结果趋于正常,并且能够减轻子宫充血、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细胞脱落等组织病理学改变。临床疗效试验结果表明,给药后第10天,柏芩提取液高、中剂量组的治愈率极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1),且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给药后第21天,柏芩提取液高、中剂量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且与阳性药物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以上结果证明柏芩提取液对实验性家兔子宫内膜炎和临床奶牛子宫内膜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中1.5和1.0 g/mL浓度(30 mL/次)对临床病例的治疗效果明显,与土霉素效果相似,0.5 g/mL浓度效果不明显。本研究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产复康预防产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奶牛产前服用产复康中药散剂对产后预防子宫内膜炎的效果,试验分为预试验和扩大试验。预试验将66头临产奶牛随机分成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各22头。从产前1d开始喂服产复康,添加量为试验1组每天200g/头、试验2组每天300g/头、对照组不添加。结果显示,试验1组和试验2组奶牛各项指标基本相似,且2个试验组较对照组胎衣不下和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明显降低。说明每天200g/头的剂量可以达到促进子宫复旧和预防子宫内膜炎的效果;在预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的6个奶牛场352头奶牛进行了扩大试验,试验方法、观测指标和预试验类似,产复康的添加剂量为每天200g/头。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胎衣不下和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分别下降9.92%和18.23%,产后85d妊娠率提高10.85%,产后第1次发情时间和第1次配种时间平均提前约10d。扩大试验的结果进一步证明服用产复康可降低子宫疾病发病率,促进奶牛子宫机能恢复,使奶牛提早发情配种,提高受胎率,对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内膜肥大细胞(MC)颗粒状态和组胺浓度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选用产后6~10 d健康及患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各10头,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ELISA法检测子宫内膜组胺浓度和透射电镜观察子宫内膜MC颗粒状态。结果表明:试验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组胺含量为(80.305±4.002)ng.mL-1,对照组为(39.204±4.278)ng.mL-1,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子宫内膜固有层MC胞质中可见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颗粒,均匀分布;而试验组子宫内膜固有层MC呈脱颗粒状态,表现为颗粒数量减少、分布和浓度不均、周腔增大、有空泡形成。结果提示,产后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时子宫内膜MC脱颗粒,释放组胺,使子宫内膜组胺含量显著升高,这与子宫内膜的急性炎症有关,组胺可调节子宫免疫机能,可能对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噻拉嗪对离体神经元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明确噻拉嗪麻醉机制,为临床麻醉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本试验分离培养胎鼠脑皮质神经元,在培养第8天加入浓度为15、25、35μg/mL和45μg/mL噻拉嗪,分别在加药后0、5、10、15、20、25、30、45、60、90 min和120 min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离体神经元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噻拉嗪作用于离体培养的神经元后可见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5 min时,15、25μg/mL和45μg/mL组Na~+-K~+-ATP酶活性与0 min比分别降低了63.72%,66.77%和64.63%(P<0.01),这3组酶活性的最高值较最低值分别升高了188.9%、208.4%和181.8%(P<0.01)。35μg/mL组在15 min时为最低值,下降了67.04%(P<0.01),且最高值较最低值上升了196.2%(P<0.01)。不同浓度组Ca~(2+)-Mg~(2+)-ATP酶活性均在25 min降至最低值,分别较0 min下降了42.81%、68.91%、87.67%和80.14%(P<0.01)。4个组的最高值较最低值分别上升了46.95%、104.2%、420%和170.8%(P<0.01)。结果表明,噻拉嗪通过显著降低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来发挥麻醉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神经元胞内外的离子平衡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金银花、蒲公英、益母草、连翘4种全株植物乙醇提取物按重量比1∶1∶1∶1混合制成复合植物提取物。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胎次、泌乳期、泌乳量及体况相近的24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54 g/(头·d)复合植物提取物。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第60天乳蛋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30天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第30天、第45天和第60天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第30天和第45天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增加(P 0.05),试验组第30天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第15天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各时间点血清白细胞介素-2含量显著降低(P 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第30天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第15天和第45天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第15天和第60天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第30天和第60天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 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有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