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人畜布鲁氏菌病现状(一)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1. 人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病例(如表1)。2014年全国报告人间新发病例58 515例(4.30/10万),较2013年上升30.4%,达历史新高,病例涉及30个省、市、自治区,2013年西藏有2病例报告,2014年无病例报告。全国56.4%县有病例报道。全国除黑龙江、吉林、青海报告病例下降、广西持平外,其他26个省份新发病例均上升。2.近年来畜间布病监测情况。2007以来全国持续开展布病定点调查结果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当前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为控制布病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本市2010-2011年上报的布病疫情资料,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的有关指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全市确诊人间布病5012例,发病率233.81/10万,占总发病构成的46.02%,报告病例总数居我市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之首。同时全市2011年布病疫情从6月份出现明显的下降,其中下半年较上半年下降了74.32%,较同样是疫情高发年份的2010年同比下降64.07%。布病发病人数下降明显,说明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阿拉善左旗布病2012年只有奶牛有病例报告,阳性报告13例;到2013年阿拉善左旗有4个苏木镇有病例报告,奶牛和羊都有病例报告,阳性数报告115例;2014年全旗3个苏木镇有病例报告,阳性数报告503例。  相似文献   

4.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家畜中,牛羊最易发生,且可以感染人和其他家畜.我国首次报告人感染布鲁氏菌病在1905年,由Boone报告两例人感染布鲁氏菌病.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该病在我国人畜中流行较重,七十年代始,该病疫情逐年下降.至1993年,该病出现反弹,部分省区疫情明显回升.1991年布病爆发点为零,1996年升至76个,疫情明显回升,人感染布病病例逐年增长,年病例数自五百例升至三千例.卫生部报告2004年上半年感染人数5735例,2005年,全国新发布病19664例,2006年全国共报发病数190131例,比1993年增加近7000例.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2008年病例27767例,2009年35816例,2010年1~7月份发病23728例,2011年报告病例33772例.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人布病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5.
<正>布鲁氏菌病(以下称,布病)是世界普遍公认的人兽共患病之一,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病可以通过感染牛、羊、猪,造成牲畜流产、死胎等,严重影响牛羊产业发展。人感染布病虽然病死率比较低,但由于确诊不及时或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该病将转为长期慢性病,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近年来,全国畜间布病数高位运行,人间病例数持续攀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数据,2021年全国布病病例6.98万人,较2016年增长48%。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该病对人、动物危害极大,其特点是临床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强制报告的疫病,我国将该病规定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7.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作为细菌性人畜共患病,是农业部公告的二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布鲁氏菌侵袭力强,可以通过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也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不同种类的布鲁氏菌表现的致病力各不相同。20世纪80年代,布病在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因没有及时认识到布鲁氏菌病新的流行因素,放松了疫情控制工作。自2000年以来,该病报告发病数又呈上升速度最快的传染病之一。究其原因部分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该病在国内部分地区呈现出发病率持续增高的现象。为彻底消灭特克斯县境内布病的发生,依托本地区现有各方面优势,通过布病的净化方法和防控措施的联合运用,使布病彻底消除,进而保障人畜的健康生存环境,确保农牧民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在引起布病的所有布鲁氏菌中,对人和家畜威胁最大的是羊种布鲁氏菌.近年来我国针对布病防控颁布了《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等相关文件,但布病尤其是羊布病的发生率仍然处于上升趋势.论文主要介绍国内常用的羊布病的防控方法和策略,并结合国外成...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又称马尔他热或波状热,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引起的人畜共患自然源性的二类传染病。其特点是临床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布鲁氏菌可感染人类、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引起相似的临床症状与病理损伤,如发热、流产与不育、慢性关节炎及神经损害。该病对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均可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奶牛布病检疫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当前我国畜间和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生疫情情况比较复杂。为了全面控制布鲁氏菌病疫情的回升势头,近期农业部和卫生部联合组织了一次对东北和华北地区布病疫情情况的摸底调查。结果表明,布病疫情形势严峻,人间布病病例持续增加,畜间疫源依然存在,防控布鲁氏菌病任务很重。  相似文献   

12.
兽药     
正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发布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进一步做好全国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净化布病,近日,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制定并印发了《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  相似文献   

13.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属乙类传染病,病畜为主要传染源.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我区布病疫情持续快速上升,部分地区呈流行之势,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布病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也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新疆巴州地区2013年进行了畜间布鲁氏菌病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出该地区布病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4.
<正>布鲁氏菌病的病原是布鲁氏菌在临床生产中易引发人兽共患的传染病,目前全世界的范围内都有发生和流行。不同的家畜对布病的易感性不同。布病对我国的人畜都是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目前在我国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但是在基层还是偶有发生。所以饲养者必须重视对布病的防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我国各地控制疫情的报道甚多,但未见地处世界屋脊高寒牧区的报道。现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布病流行防疫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布鲁氏菌病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反弹态势,发病率居高不下,其又是引起人布鲁氏茵病的优势菌种,因此做好羊布病防控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结合甘肃省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症状、诊断和防控等方面进行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早在1913年就流行于我区羌塘草原。1975年我所正式成立了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研究室。在1965年至1983年,从西藏自治区四个专区21个县(站、场、地区)共分离出107株布鲁氏菌,为正确地进行布病流行病学分析,判断疫情、制定有关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作者综合我们及各地的鉴定结果,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新疆常见、多发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近3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全疆畜间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哈密市畜间布病疫情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哈密市的布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哈密市畜间布病分布状况和流行规律,科学有效地开展布病防控工作,哈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6年年初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畜间布病监测工作。本文对畜间布病疫情防  相似文献   

19.
周军 《动物保健》2012,(5):36-37,50
春末夏初,是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高发季节,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侵害生殖器和关节为特征的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流通加快,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10年12月东北农业大学28名师生因羊活体动物实验感染布鲁氏菌传染病的事件,更加引发了公众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养羊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饲养辽宁绒山羊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圈养技术日趋成熟,饲养辽宁绒山羊的养殖户不断增加,但养殖户大多为农民出身,缺乏动物疫病的防疫知识和个人卫生防护意识。随着绒山羊饲养量增加,调运更加频繁,本地区羊布病的发病率和人感染率有所提高,因此加强布病防控意义重大。1布鲁氏菌病概况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常见传染病,我国将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