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牛出血性败血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特异血清亚型引起牛(黄牛、水牛和牦牛)的高度致死性疾病。近年来牛巴氏杆菌病在青海省还普遍存在,尤其是牧区牦牛发生较多,几乎每年都有发病。为了解我省高原地区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发病及菌苗应用效果情况,按照青海省农牧厅《关于印发青海省2011年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通知》的要求,青海省动物疫情控制中心在牦牛散养较多的玉树、治多等  相似文献   

2.
<正>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条件致病性传染病,对牦牛养殖的危害较大。牦牛一旦发生本病死亡率较高,所以必须重视该病的有效防治。1病原该病的致病原为多杀型巴氏杆菌,巴氏杆菌为两端钝圆的短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该菌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在动物体内也有寄生。巴氏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差,阳  相似文献   

3.
<正>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鹿及其他多种动物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动物巴氏杆菌病的急性型常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所以过去又叫"出血性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青藏高原牦牛巴氏杆菌病(牛出血性败血症)在多年防治情况下的流行动态,为今后彻底控制该疫病提供科学依据,对青海省44个县(市)1991年~2005年15年间牦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畜禽(如兔、猪、牛、鸡等)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兔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兔出血性败血症,是严重危害养兔业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采集疑似病死兔病料进行了兔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1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正>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重要的畜禽致病菌,可引起多种动物出现巴氏杆菌病。家禽感染表现为禽霍乱,猪感染则引起萎缩性鼻炎,牛,羊感染则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和传染性肺炎。此外,还能感染美洲野牛,牦牛,鹿,河马,大象,雪豹及狮子等野生动物。在非洲和亚洲流行区,由多  相似文献   

7.
<正>牦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也有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以败血症和组织器官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常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多见于秋末、春初,一般为散发或呈小范围暴发性流行。但此病多数为急性经过,若不能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会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病的发生一般无明显季节性,但在天气处于剧  相似文献   

8.
正高原牦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的一类传染病,多种动物和人也可感染,又称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该病曾造成过巨大经济损失。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和参考文献对高原牦牛巴氏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措施进行简述,以期为牦牛生产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一、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呈短杆状或球杆状,一般单个存在,也有成对或短链样排列。该  相似文献   

9.
猪巴氏杆菌病又名出血性败血症简称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各种动物均易感染,多数动物病例以急性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牛巴氏杆菌病又叫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藏语称为"格合",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地方流行性或散发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是青海省天峻县常发和危害最大的一种牛传染性疫病.现将2004-2008年5年间青海省天峻县牦牛巴氏杆菌病流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牛巴氏杆菌病又名牛出血性败血症[1],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染传病,发病常呈零星散发,但致死率很高,发病不但造成我州牦牛的大量死亡,还对草场和水源造成二次污染。[方法]:甘南牦牛巴氏杆菌病(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平均发病率为6.87%,但致死率高达28.70%,在甘南牧区全年12个月中都有发生,但发病率与季节有明显的相关性,以1~3月份,10~12月份发病率最高,分别为4.38%,3.33%;4~6月份和7~9月分发病率最低,分别为1.30%,0.85%;但病死率与季节无明显相关性。通过对牦牛巴氏杆菌病(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全面疫情普查,同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等方法和措施,[结果]:从而为该病的防治和控制提高技术保障,切实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确保畜牧业丰产丰收,农牧民群众增收。  相似文献   

12.
<正>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畜禽、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传染病。猪巴氏杆菌病称猪肺疫、禽巴氏杆菌病称禽霍乱。患病动物以出现败血症和炎性出血为主,主要表现为高热、颈部水肿、牙关紧闭、流涎、内脏广泛出血,有肺炎。1流行病学多杀性巴氏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健康牦牛呼吸道和扁桃体中存在本菌,但不引起发病,当长途运输、气候突变、感染寄生虫、饲养管理方式改变、过度劳役、营养不良造成牦牛机体抵抗力  相似文献   

13.
毛皮动物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oida)引起的多种毛皮动物(水貂、紫貂、银黑狐、海狸鼠、兔和毛丝鼠等)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以内脏器官炎性出血和败血经过为主要特征,常呈地方性暴发流行,给毛皮动物饲养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毛皮动物饲养场。1930年鲁伊斯首先描述了水貂巴氏杆菌病;1931年И·Γ·列维别戈从患病水貂中分离出巴氏杆菌;1936年С·Я·柳巴申柯发  相似文献   

14.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西藏牦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后牦牛表现高热、肺炎和内脏器官广泛出血等临床症状,对农牧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西藏牦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与发病原因进行了论述,希望对今后的牦牛养殖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牛巴氏杆菌病的急性经过主要呈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故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牛出败),以高热、肺炎或急性胃肠炎并伴有内脏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发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牛巴氏杆菌病的急性型常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所以又称"出血性败血症"。1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17.
牦牛巴氏杆菌病又被称为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为了有效防范各种疾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主要结合实际发病情况,分析了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进一步提高该种疾病防控效果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后引起的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内脏器官出血等病变,具有较为广泛的流行,对养牛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本文综述了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临床防治本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貉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貉、水貂、黑狐、麝等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败血和内脏器官出血为特征,常呈地方性流行和散发,给毛皮动物饲养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牦牛患出血性败血症主要是因为感染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在冷热交替、潮湿,以及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发病率较高,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吸血昆虫的叮咬而传播。本文首先探讨了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体、临床特征及流行特点,其后就如何防治该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