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艳英  张莉  王华 《蚕业科学》2012,(3):571-574
桑椹利口酒中的挥发性成分是构成桑椹酒的主体气味因子。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桑椹利口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GC-MS),共检测出39个特征峰,鉴定出35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3%。其中,质量分数排在前7位的挥发性化合物分别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9.81%)、二十五烷(12.66%)、二十一烷(12.35%)、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77%)、4-(1,1-二甲基乙基)-2-甲基苯硫酚(7.26%)、十八炔酸甲酯(5.01%)和十五碳酸(4.65%)。桑椹利口酒挥发性成分中含量较高的酯类化合物形成了酒香的主体气味:呈优雅浓郁果香,且甜中带有淡淡酸果味。  相似文献   

2.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初步分析了2头雄性林麝(3岁和6岁各1头)在泌香初期和末期尿液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泌香初期的尿液中共有58种成分,包括酮17种、酚11种、醇10种、酯7种、杂环4种、醛3种、芳香烃2种、胺2种、烷烃1种和砜1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是4-甲基苯酚、4-乙基苯酚、苯甲酸甲酯、2-戊酮、苯酚、反式-3-戊烯-2-酮,2-甲氧基苯酚、4-丙基苯酚。泌香末期的尿液中共有85种成分,包括酮34种、酚13种、杂环11种、醇8种、酯6种、烯烃4种、烷烃3种、醛3种、羧酸1种、醚1种和萘1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是4-甲基苯酚、4-乙基苯酚、3-甲基环十五烷酮(麝香酮)、苯酚、5,6-二氢-2,4-二甲基-2H-吡喃、4-甲基-3-戊烯-2-酮、4-丙基苯酚、环己酮。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泌香末期尿液中存在麝香酮、环十五内酯等大环化合物的来源和雄性林麝尿源性化学信息素的作用机制与行为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桑椹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王华  梁艳英  陶永胜 《蚕业科学》2007,33(2):276-279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桑椹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GC-MS),在成熟的桑椹中共检出了35个峰,鉴定出了30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90%。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合物依次是二十醇(28.51%),二十四烷(16.55%),二十七烷(16.39%),乙酸十八醇酯(11.88%),十九烯(8.98%),维生素(5.71%),丁酸十八醇酯(4.2%),棕榈酸(1.15%),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0.84%)。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采集2种槟榔盛花期雌花的气味指纹,比较2种槟榔雌花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的差异,构建其挥发性物质指纹图谱,并对挥发性物质进行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结果表明:两种雌花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72种,两者挥发性物质含量差异主要集中在醇类和酯类,其中‘黄花’的醇类物质中乙醇、3-羟基-2-丁酮、异丁醇均数倍于‘白花’。而‘白花’中酯类物质总含量是‘黄花’的2.6倍,以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3-甲基丁酯为主,其他如乙酸叶醇酯、乳酸乙酯、乙酸己酯、丁酸甲酯在‘白花’中的含量也倍于‘黄花’。通过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可以根据槟榔雌花挥发性风味物质来区分两种槟榔雌花,为槟榔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及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紫花苜蓿叶,茎和花部位的挥发性成分,旨在探究紫花苜蓿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叶,茎和花部位共包括98种挥发性成分,各部位挥发性成分种类相似,但含量差异显著(P0.05)。花中共鉴定出65种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93.69%,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3-辛酮(相对含量为23.17%);叶中鉴定出66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90.42%,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3-辛酮(相对含量为27.38%);茎中的组分及含量相对较少,共鉴定出41种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79.10%;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3-戊酮(相对含量为23.31%)。叶,茎和花部位的共有挥发物有24种,含量较高的有3-戊酮、2-甲基丁醇、顺-2-戊烯醇、叶醇、4-甲基-1-戊醇、叔丁基环己烷、2-蒎烯、辛醇和乙酸叶醇酯。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紫花苜蓿防治害虫的植物源引诱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同时蒸馏-气相色谱-质谱(SDE-GC-MS)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法对猪乳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同时蒸馏提取鉴定出分子量较小的挥发性物质21种,其中顺-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烷、萜烯醇和反-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烷为3种主要成分;而固相微萃取提取鉴定出分子量相对较大的挥发性物质22种,其中芥酸、环己基甲酸十二醇酯和十六烷基环己基甲酸酯为主要的3种;同时蒸馏提取的风味物质出峰时间均早于固相微萃取,综合两者分析显示,猪乳中主要风味成分是酯、脂肪酸、烷烃、醛、醇、酮等化合物。研究结果对模拟猪乳乳香风味,开发仔猪用饲料香味剂具有一定的参考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四川红桔皮中非极性化成分,发现50多个组分。含量较多的组分有27个,其中21个的化学结构鉴定为麝香草酚(Thymol)、δ-榄香烯(δ-Elemene)、δ-榄香烯(β-Elemene)、δ-荜澄茄烯(δ-Cadinene)、反—2—癸烯醇(Trans—2—Decenol)、橙花醇(Nerol)、9—十八(碳)烯醇(9-Octadecenol)、香叶醇甲酸酯(Geraniol formate)、乙酸正辛酯(Octyl acetate)、十二(烷)酸乙酯(Ethyl laurate)、肉豆蔻酸乙酯(Ethyl myristate)、棕榈酸甲酯(Methylpalmitate)、棕榈酸乙酯(Ethyl palmitate)、十八碳-8-烯酸甲酯(8-Octadecenoic acid methyl ester)、亚油酸乙酯(Ethyl linoleate)、(牛龙)牛儿基丙酮-2-(2-Geranylacetine)、1,1—二乙氧基正癸烷(1,1-Diethyloxydecane)、正十八烷(n-Octadecane)、植烷(Phytane)、正二十碳烷(Eicosane)、6—甲基—3—异丙基—2—酮基—1—丁酮—(3)基环已甲醛(6-methyl-3(1-methylethyl)-2-oxo-1-(3-ozobutyl) cyclohexanecarboxaldehyde)。  相似文献   

8.
苏北草鸡蛋中脂肪酸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对苏北草鸡蛋蛋黄中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并计算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苏北草鸡蛋黄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4种,包括肉豆蔻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相对含量分别为0.425%、27.3407%、0.1263%、7.6193%;不饱和脂肪酸8种,包括豆蔻油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四烯酸、二十二碳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相对含量分别为0.1123%、4.2407%、43.043%、12.7693%、0.4423%、1.2737%、0.134%、0.3027%.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4.922%,必需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4.4853%.  相似文献   

9.
桑椹汽酒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莉  王华 《蚕业科学》2010,36(1):152-156
桑椹汽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可呈现出香气的特点。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桑椹汽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GC-MS),共检测出69个峰,鉴定出6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相对含量排在前9位的挥发性化合物分别是苯乙醇、2-甲基-1-丁醇、1,2-苯二酸单(2-乙基)己酯、3-甲基-1-丁醇、甲苯、丙烯酸丁酯、1H-吲哚-3-乙醇、邻苯二甲酸异癸基辛基二酯、邻苯二甲酸癸基辛基二酯。鉴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研制开发的桑椹汽酒挥发性成分以醇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占83.72%),酒中香气比较纯正,有典型、浓郁的桑果果香。  相似文献   

10.
刺果甘草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刺果甘草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27个峰,并且确认了所含的全部化合物,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化学成分主要为5-(2-丙烯基)-1,3-苯并间二氧杂环戊烯(19.02%);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17.70%);[1R-(1R·,4Z,9S·)]-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十一碳-4-烯(11.53%);2,3,6-三甲基-1,6-庚二烯(8.36%);2-十一酮(4.24%);香豆素-7,8-二醇(3.81%);2-甲基-6-亚甲基-7-辛烯-2-醇(3.47%);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1-醇(3.43%).上述8种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71.56%.首次报道了刺果甘草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辽东栎绿叶样品为材料,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及分光光度法探讨了柞树单宁提取工艺,并对5种不同柞树品种的绿叶、落叶及枝条中单宁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选用80%乙醇(含1%盐酸)作提取剂,在料液比1∶15、提取时间2.5h、提取温度75℃条件下,单宁的提取量可达206.74mg/g;麻栎的单宁含量较高,绿叶期可达222.02mg/g,落叶期可达177.30mg/g,枝条单宁含量可达67.92mg/g,辽东栎、蒙古栎、锐齿槲栎及槲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应用SPAD-502叶绿素仪和分光光度计对4个柞树叶片中SPAD值与叶绿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栎、蒙古栎、麻栎及槲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的差异极显著(P0.01),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最优数据模型分别为:y=0.0145x~(1.3393)(r=0.983),y=0.1866e~((0.0633x))(r=0.976),y=0.0472x-0.07(r=0.885)和y=0.0148x~(1.3155)(r=0.934)。因此,通过测定柞树叶片中SPAD值即可快速估算出叶绿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乌拉尔甘草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50个峰,并且确认了所含的全部化合物,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乌拉尔甘草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为:2-甲基庚烷(14.70%);3-甲基庚烷(12.22%);庚烷(7.73%);3-甲基己烷(6.61%);辛烷(6.12%);2,3-二甲基戊烷(6.04%);2,4-二甲基己烷(5.82%)。3-乙基戊烷(4.99%);2-甲基己烷(4.47%);甲基-环己烷(3.88%);2,3-二甲基己烷(3.53%)。上述11种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76.11%。首次报道了乌拉尔甘草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河西地区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通过相对香气活度值确定了甘肃高山细毛羊肉关键性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显示,甘肃高山细毛羊肉中共检测到43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88.16%。主要为醛、醇、酮、酯、酸、烷烃及酚类,相对含量分别为30.65%、10.57%、27.62%、17.94%、5.85%、2.19%和1.44%,未检测到体现膻味的物质4-甲基辛酸和4-甲基壬酸。采用相对香气活度值确定了5种关键性挥发性香气成分为3-羟基-2-丁酮、gamma-丁内酯、1-辛烯-3-醇、辛醛、己醛。甘肃高山细毛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丰富,是风味较佳的畜产品,为甘肃高山细毛羊肉的加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沈大战  黄均  周荣清 《蚕业科学》2021,47(2):179-185
以脱脂蚕蛹粉为底物,通过诱导驯化获得一株具有高效水解能力的米曲霉菌分离株蚕20,35 ℃水解3d分离株对蚕蛹蛋白的水解率达23.12%.GC-MS分析表明,蚕蛹蛋白水解物中含量较高的有1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异丁酸、苯甲醛、2-十一酮、2-辛酮、3-辛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十三酮、环氧乙烷、十八烷、十六烷、邻甲氧基苯酚,其中臭味成分主要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异丁酸,而3-辛酮、2-辛酮和苯甲醛具有果香味.脱脂蚕蛹粉经蚕20分离株全细胞发酵水解后,蚕蛹蛋白水解物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异丁酸的相对含量较未水解对照组分别降低3.37和0.88百分点,2-辛酮、3-辛酮和苯甲醛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7.90、3.90和0.80百分点,水解物的臭味强度显著减弱.水解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5 ℃和3d时,可进一步降低水解物的臭味强度.试验结果为利用米曲霉菌对蚕蛹蛋白进行全细胞发酵水解,生产无臭蚕蛹蛋白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省主栽品种‘黄金’和‘紫香’西番莲果实为试材,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分析两种百香果果实挥发性风味物的差异。结果表明:基于GC-IMS技术,在西番莲果实中共检测出4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已定性物质43种,主要包括酯、醇、萜烯、酮和醛类化合物,以酯、醇和萜烯类为主。‘黄金’西番莲果实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等酯类和柠檬烯、月桂烯等萜烯类物质含量较高,而‘紫香’西番莲果实中己酸异戊酯、辛酸乙酯、己酸甲酯、甲酸乙酯、2-甲基丁酸丁酯、丁酸甲酯、丁酸己酯等酯类和2-庚酮、丙酮等酮类物质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可以有效区分两种西番莲果实,前两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高达99%。同时,构建了两种西番莲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指纹图谱,为西番莲品种识别、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苗 《中国乳业》2013,(9):54-56
本文介绍了一种脂肪酸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可同时对牛奶中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进行高灵敏检测,包括月桂酸(十二烷酸),肉豆蔻酸(十四烷酸),棕榈酸(十六烷酸),硬脂酸(十八烷酸),棕榈油酸(十六碳烯酸),油酸(十八碳烯酸)和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脂肪酸首先被2-(哌啶基)乙磺酸-2-(2-萘氧)乙基酯(NOEPES)进行荧光衍生,其萘氧乙基衍生物通过反向HPLC进行等度洗脱分离,并用荧光检测器进行监测(λex=235 nm,λem=350 nm)。牛奶中的脂肪酸用甲苯进行萃取,并直接被用于NOEPES衍生,无需替换溶剂。脂肪酸的含量通过标准加入法进行测定。该方法只需很少量的牛奶样品(10μL)即可完成分析测试。  相似文献   

18.
文昌鸡肌肉脂肪酸组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技术对文昌鸡肌肉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并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各脂肪酸的相对百分比含量。结果表明,文昌鸡肌肉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7种,包括n-十二烷酸、n-十四烷酸、十五烷酸、n-十六烷酸、十七烷酸、n-十八烷酸和二十烷酸,其含量分别为0.75%、1.23%、0.43%、23.86%、2.04%、11.18%、0.13%,占总脂肪酸的39.63%;不饱和脂肪酸9种,包括11-十四碳烯酸、9-十六碳烯酸、9-十八碳烯酸、9,12-十八碳二烯酸、6,9,12-十八碳三烯酸、11-二十碳烯酸、10,13-二十碳二烯酸、7,10,13-二十碳三烯酸及5,8,11,14-二十碳四烯酸,其含量分别为0.15%、1.79%、25.84%、21.99%、0.48%、0.32%、0.45%、0.61%、8.75%,占总脂肪酸含量的60.37%。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2.29%,而必需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1.23%。这一结果为家禽肌肉中脂肪酸成分分析及营养价值的评定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海南特种野猪和屯昌黑猪的肌肉挥发性风味特性的差异,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吸附提取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组分,经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分析检测背最长肌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根据总离子流图,由计算机Nist和Willey库检索定性检出的化合物,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对检出的化合物进行定量并用相对含量表示;采用SAS 9.0软件整理数据并对成分相同且相对含量大于1%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观测两种杂交猪肉品质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差异,结果用百分比和特征向量表示。结果表明:在这两种杂交猪的肌肉中,主要检测出醛类、醇类、酮类、烃类、酯类、酸类、杂环化合物等。脂质的氧化产物醛、醇以及酮类化合物是海南特种野猪肌肉最主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占总挥发性化合物的85.95%,其中醛类物质含量最多,占总体化合物的60%以上,而碳氢化合物、酸类、酯类、酚类、杂环化合物含量较低。肉品中重要的风味呈味物质是含硫、含氮及杂环化合物,在两种肉品中检出对猪肉香气有重要贡献的2-烷基呋喃,并且含量相对较高。与屯昌黑猪相比,海南特种野猪肉中碳氢化合物种数相对含量总数小于屯昌黑猪,主要以庚烷、β-蒎烯、1,3-二甲基-环戊烷为主。十一醛、十四醛、顺-2-壬烯-1-醇、2,4-己二烯-1-醇、1-苯基-1,2-丙二酮、β-蒎烯等多种化合物只存在于海南特种野猪中,因此推测脂质的氧化产物醛、醇以及酮类化合物是造成海南特种野猪和屯昌黑猪肉风味差异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颜色果袋对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测定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套袋成熟果实挥发性物质。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处理果实分别检测到43种、40种和36种发性物质,未套袋果实有36种。挥发性物质中酯类为最主要香气成分,红色、蓝色果袋套袋处理酯类均降低,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84.91%、86.35%和88.74%,主要酯类有乙酸己酯、乙酸2-甲基丁酯、2-己烯-1-醇乙酸酯、乙酸丁酯、丁酸己酯;检测出的主要烯类和醇类物质分别是α-法尼烯和正己醇。红色果袋实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蓝色果袋果实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而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