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杂交粳稻育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杂交粳稻的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末.1982和1983年,先后参加华东地区和南方稻区杂交粳稻协作攻关,选育出盐优57V、徐优3-2、六优1号、六优3-2等首批杂交粳稻组合,但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的种子生产体系,这些组合未能在生产上发挥应有的作用.1996年以后,杂交中粳和杂交晚粳的选育,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杂交中粳走出低谷,打破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杂交晚粳的品质改良取得重大突破;杂交粳稻繁殖制种技术取得较大进展.但目前江苏的杂交粳稻仍然存在增产优势不突出、抗性较差;不育系育性不稳定、杂种纯度差;制种产量低、种子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今后江苏杂交粳稻研究应主攻高异交率不育系和强恢复系选育、加强迟熟中粳型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进一步加强高产高效制种技术研究,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种子成本,使江苏省杂交粳稻研究和生产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南方稻区单季杂交晚粳稻组合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与单季常规晚粳相比,单季杂交晚粳组合主要在生物产量、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实际产量上有竞争优势,其他性状优势不明显,尤其是有效穗数及结实率偏低,是造成参试组合平均产量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单季杂交晚粳组合主要品质性状与单季常规粳稻相比,整体水平高于常规品种,在出糙率和精米率上有竞争优势,但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方面却低于常规品种。2年试验相关分析表明,杂交晚粳组合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和常规晚粳相比,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且年度之间差异较大。杂交晚粳组合产量与每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能说明每穗实粒数是决定杂交晚粳组合产量的重要因素。对我国杂交晚粳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杂交晚粳稻育种应重视稻米外观品质的改良和食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优质抗病粳稻新品种种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引进的4个杂交粳稻、8个常规粳稻品种种植比较试验,筛选、推介出适宜皖东地区推广种植的Ⅲ优98、天协1号(CK)、徐优201、盐粳9号、扬粳9538等5个优质高产抗病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云粳30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常规粳稻新品种,杂交组合为云粳15号×云粳优8号,于201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云粳30号属中熟粳稻,全生育期170 d。株高98cm,分蘖力强,最高茎蘖数555万个/hm2,株叶型好,叶色淡绿,耐肥抗倒,熟相好。  相似文献   

5.
云粳25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粳25号,曾用名为云粳优14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粳稻育种中心选育的粳稻优质香米新品种,杂交组合为云粳优2号,云粳4号。200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稻米外观和食味品质好,香味浓郁,是市场上比较看好的一个优质稻品种,米价比普通大米高0.3~0.5元/kg。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高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粳稻新品种,发展粳稻生产.2005年引进了4个杂交粳稻和8个常规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以期鉴定其抗病性,推介出适宜滁州市种植的杂交粳稻天协1号;常规粳稻杨粳9538高抗条纹叶枯病的优质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常优粳6号"是由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粳稻组合,其稻米品质特优,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再加上高产稳产、抗性强等优良特性,近年来该组合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太湖晚粳稻区优质杂交粳稻的重点推广组合。为提升该组合制种效率和质量,经过多年的试验和实践,并利用引进的制种专用插秧机,研究了父母本最佳行比、移栽密度、不同肥料运筹方案、花期调节等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了一套"常优粳6号"高效机插制种技术,以期为该组合大面积制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系统研究了稻纵卷叶螟在6种不同水稻品种(常规粳稻武育粳3号,杂交粳稻宁粳1号,常规籼稻TN1,杂交籼稻汕优63,超级杂交籼稻两优培九,超级杂交籼粳稻甬优9号)上取食后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卵巢发育进度、繁殖力和飞行能力。结果表明,武育粳3号和宁粳1号能显著延长稻纵卷叶螟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降低其存活率,延缓卵巢发育进度,降低成虫繁殖率,并提高成虫的飞行能力;不同水稻品种间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影响从大到小排列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常规籼稻>杂交籼稻>超级杂交稻。这说明,幼虫期营养对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存活、生殖和飞行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中,少不了要进行不同品种组合的测配与筛选。本文对13个云南中北部粳稻品比试验材料的12个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Mannabyeo/丽粳11号组合关联度最大,ri=0.699 1;其次是凤稻23号,ri=0.648 4;第三是云粳37号/云粳31号,ri=0.597 8;最小的组合是Sambaekbyeo/云粳31号(2013KB2),ri=0.448 2。依据综合评价结果,以期达到优中选优的目的,最终筛选出优异的新品系参加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江淮稻区杂交粳稻组合优势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江苏省淮北稻区杂交中粳和常规中粳两年区域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其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结果表明,与常规中粳相比,杂粳组合主要在生物产量和每穗粒数上有竞争优势,其他性状优势不明显,尤其是结实率偏低,是造成供试组合平均产量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供试杂交粳稻组合主要品质性状与常规粳稻相比,整体水平低于常规品种,但有的杂粳组合也达到或超过了国标优质米标准。相关分析表明,杂交中粳产量和其他性状的相关性与常规中粳存在差异,杂交中粳稻产量与株高和每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依据以上分析结果,对江淮稻区杂交粳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