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试验将16头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饲喂添加苜蓿叶粉和膨化玉米的一号开食料和二号断奶过渡料,对照组饲喂未添加苜蓿叶粉和膨化玉米的三号开食料。60日龄时对犊牛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分析,每组屠宰3头犊牛,测定瘤网胃重及容积、瘤胃乳头高度及宽度,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瘤网胃重及容积、瘤胃乳头及宽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犊牛日增重和体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在7~40日龄饲喂一号开食料、41~60日龄饲喂二号断奶过渡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犊牛瘤胃组织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开食料中添加苜蓿叶粉和膨化玉米粉对犊牛瘤胃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16头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饲喂添加苜蓿叶粉和膨化玉米的1号开食料和2号断奶过渡料,对照组饲喂未添加苜蓿叶粉和膨化玉米的3号开食料.犊牛饲喂60日龄后,每组屠宰3头犊牛,对瘤网胃质量、瘤网胃容积、瘤胃乳头高度和瘤胃乳头宽度等进行了测定分析,并进一步观察瘤胃表面形态及细微结构.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瘤网胃质量较对照组提高了65.9%(P<0.05);瘤网胃容积较对照组提高29.4%(P<0.05);试验组瘤胃乳头高度较对照组提高99.5%(P<0.05);瘤胃乳头宽度较对照组提高25.0%(P<0.05).结果表明:试验组7~40日龄饲喂1号开食料,41~60日龄饲喂2号断奶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犊牛瘤胃组织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益生菌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24头自然分娩、体重相近、3~4月龄左右的断奶西门塔尔犊牛随机分为4组(工程菌组、屎肠球菌组、复合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正常饲喂基础日粮,工程菌组饲喂基础日粮+WB800N-CC31工程菌,屎肠球菌组饲喂基础日粮+屎肠球菌,复合菌组饲喂基础日粮+WB800N-CC31工程菌和屎肠球菌的复合菌(复合菌中工程菌与屎肠球菌比例为1∶1),各试验组中每头牛益生菌的添加量为2×10~(10) cfu/d,试验期为60 d,测定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参数(第30,60天)。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0~60 d),各益生菌组对断奶犊牛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各益生菌组犊牛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料重比均低于对照组。在试验期第30天时,各益生菌组瘤胃pH值、菌体蛋白和氨态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试验期第60天时,屎肠球菌组氨态氮浓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试验全期,各益生菌组犊牛瘤胃pH值有降低的趋势,乙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有提高的趋势。说明饲喂益生菌可以提高犊牛的生长性能,改善瘤胃发酵环境,对犊牛的健康生长有益。  相似文献   

4.
用初生的荷斯坦犊牛作为试验动物,在开食料中分别添加33%整粒玉米( WC)、干滚玉米( DRC)、湿滚压玉米( RC)或蒸汽压片玉米( SDC) ,研究玉米不同加工方法对初生犊牛采食量、生长发育、瘤胃及血液代谢产物和瘤胃发育的影响。试验一,选用92头2±1日龄的荷斯坦犊牛(公犊5 2 ,母犊4 0 )开始饲喂开食料,试验期4 2 d。每天测定开食料干物质( DM)采食量和排粪量,每周测定犊牛生长情况及血液指标。4周龄时,采用安乐死的方法屠宰12头小公牛( 3头/组) ,取瘤胃组织,测定上皮发育情况。试验二,选用7日龄(±1d)荷斯坦小公牛做瘤胃瘘管,2~6周中连续取血样和瘤胃液样品进行测定。在试验一,犊牛在断奶前及整个试验期,DRC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RC组和SFC组,而WC组显著高于SFC组。DRC组犊牛断奶乳后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SFC组。SFC组犊牛血液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各且。SFC组与DRC组或WC组相比,4周龄犊牛瘤胃粘膜乳头长度及瘤胃壁厚度均有明显增加。在试验二,WC组与其它各组相比,有效提高了瘤胃PH,降低了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SFC组显提高了瘤胃中丙酸的产量;而RC组瘤胃丁酸的产量明显提高,表明玉米不同加工方法影响采食量、生长速度和瘤胃参数。RC组犊牛体重、饲喂效率和瘤胃发育的情况与其他组无差异,但促进了  相似文献   

5.
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犊牛断奶前后瘤胃发酵和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在犊牛瘤胃中可能的作用机理。选取24头7日龄左右中国荷斯坦奶牛公犊牛,分为试验1、2组及对照组。试验1、2组犊牛直接饲喂N1型和Na型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照组不饲喂菌液,当各组犊牛开食料采食量达到规定要求时断奶。断奶时每组随机选取4头犊牛屠宰,剩余12头犊牛继续饲喂,8周后屠宰。结果表明:①在断奶时及断奶后8周,试验1组犊牛瘤胃pH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0.05);②断奶时及断奶后8周两处理组犊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断奶早期3组犊牛瘤胃食糜中乙酸的摩尔百分比差异不显著,而断奶后8周试验1组犊牛瘤胃中乙酸的摩尔百分比较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断奶时试验组犊牛瘤胃中丙酸的摩尔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而断奶后8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③断奶早期试验2组犊牛瘤胃中氨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氨氮浓度较对照组略低,但无显著差异;断奶后8周两处理组犊牛瘤胃中氨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整个试验期对照组犊牛瘤胃中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两试验组(P<0.05),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显著低于两试验组(P<0.05),各组犊牛瘤胃中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本试验说明在犊牛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纳豆枯草芽孢杆菌的饲喂效果不尽相同。日粮中添加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瘤胃的发育,从而促进犊牛生长。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索过渡期乳不同饲喂天数及断奶日龄对荷斯坦母犊健康状况和生长性能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过渡期乳饲喂天数及断奶日龄。试验共选取60头初生荷斯坦母犊,平均分为N(未饲喂过渡期乳组)、L(饲喂3d过渡期乳组)、H(饲喂6d过渡期乳组)三大组,每大组均分为2个小组(N1、N2;L1、L2;H1、H2)。N组第2~15天饲喂常乳;L组第2~4天饲喂过渡期乳,第5~15天饲喂常乳;H组第2~7天饲喂过渡期乳,第8~15天饲喂常乳。N1、L1、H1组均为60日龄断奶,N2、L2、H2组均为75日龄断奶。在试验期间统计分析犊牛的体重、体尺、血液生化指标等。结果表明:(1)与N组相比,H组犊60日龄内腹泻率降低5%,90日龄内体斜长平均增长量显著提高(P0.05),10日龄及90日龄血清中甲状腺素(T4)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L组相比,H组犊牛60、90日龄内的平均日增重及部分体尺的平均增长量均显著提高(P0.05),90日龄血清中T4、白介素-2(IL-2)含量显著上升(P0.05)。(2)75日龄断奶较60日龄断奶更有利于提高犊牛的抗应激能力。故犊牛在哺乳期饲喂6d过渡期乳并于75日龄断奶,能够提高其生长状况和抗应激能力,可为其后期的生长发育和乳用潜能的发挥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研究犊牛开食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苜蓿干草对犊牛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择45头刚出生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按照体重划分区组,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新生犊牛分配到3个处理组中,每组15头犊牛。对照组犊牛开食料中不添加苜蓿干草;在试验组Ⅰ犊牛开食料中添加10%的苜蓿干草(干物质基础);试验组Ⅱ犊牛开食料中添加20%的苜蓿干草(干物质基础)。犊牛在60日龄断奶,断奶结束后试验继续进行20 d。试验期间,1~50 d为哺乳期,犊牛饲喂常乳(正常饲喂量)+开食料;51~60 d为断奶过渡期,犊牛饲喂常乳(减量)+开食料;61~80 d为断奶后期,犊牛饲喂开食料。犊牛7日龄时开始饲喂开食料,犊牛14日龄时,在开食料中开始添加苜蓿干草。每天记录开食料采食量,分别于试验第1天、第50天、第80天在早晨饲喂前称重犊牛体重,分别于第50天和第80天在犊牛采食开食料3 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NH3-N浓度。于试验最后3 d,采集粪便进行消化试验,测定营养物质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犊牛开食料中添加苜蓿干草显著提高了犊牛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而且与添加剂量呈线性相关,以20%的添加量组犊牛具有最佳的生长性能,而对犊牛的饲喂效率没有显著影响。犊牛开食料中添加苜蓿干草显著改善了瘤胃发酵功能,增加了瘤胃液pH,提高了瘤胃液乙酸与丙酸的比值。苜蓿干草对犊牛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本试验结果表明,犊牛开食料中添加20%的苜蓿干草显著提高了犊牛生长性能,改善了犊牛瘤胃发育和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8.
选用179头荷斯坦公犊牛(体重44.7kg、日龄8.3d)参与3个试验,用以评价不同来源粗饲料对其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和采食行为的影响。在每个试验中,犊牛均被分为3组,对照组(CON)犊牛饲喂开食料,不添加任何粗饲料,其他2个处理组饲喂相同的开食料并各添加1种粗饲料:第1个试验中添加切碎的苜蓿(AH)或黑麦干草(RH);第2个试验中添加燕麦干草(OH)或大麦秸秆(BS);第3个试验中添加玉米青贮(CS)或小黑麦青贮(TS)。所有犊牛通过奶瓶饲喂2L代乳料,含量占干物质含量的12.5%,每日饲喂2次,直到日龄第50天。断奶前1周内同样饲喂2L代乳料,含量占干物质含量的12.5%(57d前)。试验在犊牛日龄达到71d时结束,每日记录开食料、代乳料和粗饲料采食量,每周测定犊牛体重。犊牛单圈饲养,且牛床上铺有刨花。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OH、TS和BS组犊牛开食料采食量升高(0.88vs.1.14、1.17、1.06kg/d),且日增重显著提高(0.72vs.0.93、0.88、0.88kg/d)。饲喂RH、BS、CS和TS组犊牛粗饲料采食量(51g/d)低于AH(120g/d)和OH组(101g/d)。各处理组有机物、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1.5%、81.1%、54.4%)。RH、CS和AH组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高于对照组(80.5%vs.76.4%)。与对照组相比,AH组犊牛开食料采食量下降,躺卧的时间较短,AH和RH组犊牛反刍时间延长,优势比(OR)分别为5.24和5.40,且AH和RH组犊牛进行非营养性口腔行为所耗费的时间较少(OR分别为0.38和0.34)。TS组犊牛在饲喂代乳料和固体饲料后1h内进行非营养性口腔行为的时间有缩短的趋势(OR:0.21)。总之,以自由选择的方式给犊牛供应不同来源的粗饲料可以提高采食量和生长性能,且不影响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同时,不同来源的粗饲料还可以减少非营养性口腔行为并刺激反刍。  相似文献   

9.
日粮中添加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犊牛消化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犊牛断奶早期和断奶后8周消化道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24头7日龄中国荷斯坦奶牛公犊,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8头犊牛,试验1、2组犊牛分别饲喂Na型和N1型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照组不饲喂菌液。饲喂的牛奶中添加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连续饲喂直到开食料采食量达到规定要求时断奶;断奶时各组随机选取4头犊牛屠宰,余下4头犊牛继续饲养,8周后屠宰,称胴体重。结果表明,试验1组犊牛断奶早期瘤网胃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犊牛断奶早期及断奶后8周瘤胃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断奶早期皱胃pH显著下降(P0.05);试验1组犊牛断奶早期及断奶后8周十二指肠长度较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断奶后8周两处理组犊牛回肠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此外,饲喂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还可显著降低犊牛十二指肠和空肠前段食糜的pH(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饲喂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营养物质消化,促进犊牛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代乳粉(主要含乳类制品)液态饲喂和代乳料(主要含植物类饲料等)干喂对荷斯坦奶公犊生产犊牛白肉的影响,试验选用20头健康无病、体重和出生日期相近的荷斯坦奶公犊,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进行了120 d的生长育肥试验。Ⅰ组饲喂市售的代乳粉(粗蛋白质22%,粗脂肪16%);Ⅱ组饲喂配制的代乳料(粗蛋白质22%,消化能16 MJ/kg)。结果表明:①Ⅱ组犊牛0~90 d平均日增重高于Ⅰ组犊牛,91~120 d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Ⅰ组犊牛(P< 0.05),但两组犊牛0~120 d平均日增重和试验末重均无显著差异(P> 0.05)。②不同代乳品及饲喂方式对奶公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 0.05)。③Ⅰ组犊牛的胴体重、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Ⅱ组犊牛(P< 0.05),分别比Ⅱ组高11.88%、11.04%和8.12%,但两组间的胴体产肉率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犊牛背最长肌的pH、剪切力、蒸煮损失和肉色均无显著差异(P> 0.05),但Ⅰ组犊牛的失水率比Ⅱ组犊牛高20.83%(P< 0.01);Ⅰ组犊牛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Ⅱ组犊牛(P< 0.01),但两组犊牛背最长肌中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和铁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 0.05)。④Ⅱ组犊牛的饲养成本比Ⅰ组降低45.38%。综上所述,饲喂代乳料的犊牛可获得与饲喂代乳粉犊牛相似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显著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11.
《饲料工业》2019,(19):30-33
试验旨在研究群饲犊牛自由采食酸化奶的条件下,结构性饲料对哺乳犊牛和断奶应激期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3~5日龄、体重相近犊牛300头,随机分为6栏,每栏50头,随机选择3栏饲喂常规颗粒犊牛开食料(颗粒料组),其余3栏饲喂结构性犊牛开食料(结构料组)。两种日粮的配方完全一致。颗粒犊牛料中所有物料均经粉碎、混合、制粒,制成颗粒料。将饲粮配方中玉米和大麦取出,换为蒸汽压片玉米和带壳大麦,其余物料粉碎、混合、制粒,为颗粒浓缩料,再将颗粒浓缩料与蒸汽压片玉米、带壳大麦混合,制成结构性饲料。整个试验分为哺乳期和断奶应激期共计90 d,哺乳期试验第1 d饲喂酸化奶,第15 d供应开食料。颗粒料组犊牛在哺乳期饲喂开食料,断奶后补饲苜蓿干草。结构料组犊牛断奶后饲喂结构性生长料。将结构性开食料与20%苜蓿干草混合,制成结构性生长料。结果表明:哺乳期间,结构性饲料采食量比颗粒料组高40%(P<0.05),日增重高19%(P<0.01);断奶应激期间,结构性饲料采食量比颗粒料组高29%(P<0.01),日增重高25%(P<0.01),饲料利用效率高11%(P<0.05);试验结束时,结构料组犊牛体重更高(P<0.05)。综上所述,在哺乳期自由饮用酸化奶的条件下,结构性饲料在哺乳期和断奶应激期的效果均优于传统颗粒开食料,可促进犊牛生长,缓解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口感化开食料对蒙贝利亚×荷斯坦杂交犊牛生长性能、胃肠道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20头健康新生蒙贝利亚×荷斯坦杂交犊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牛,2组分别饲分别饲颗粒化开食料和口感化开食料。试验期10周,所有犊牛第3天开始饲喂开食料,第8周断奶。结果表明:1)2组犊牛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口感化开食料组的断奶后开食料干物质采食量比颗粒化开食料组高31.28%(P=0.081)。2)2组的瘤胃液pH、氨态氮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乙酸、丙酸、丁酸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3)2组的肠道消化酶活性及内脏器官和胃肠道发育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4)口感化开食料组犊牛在哺乳期的腹泻发病率比颗粒化开食料组低16.78%。由此可见,与饲喂颗粒化开食料相比,饲喂口感化开食料对断奶后蒙贝利亚×荷斯坦杂交犊牛开食料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存在差异趋势,能够减少犊牛哺乳期腹泻发病率,但对瘤胃发酵参数无显著影响,对胃肠道指标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选用从哺乳期开始分别补饲玉米秸秆(CFS组)和青干草(H组)的两组试验犊牛(n=5)。断奶后继续分别饲喂CFS和H,定量饲喂精料(2 kg/d)。通过消化试验和饲养试验,跟踪研究了饲喂不同品质粗饲料对断奶到7月龄阶段犊牛营养物质摄入量、消化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7月龄时,CFS和H组日采食量分别为2.25和3.81 kg(P<0.01);H组和CFS组比较,DMI、NDF、ADF、CP、Fat摄入量明显提高,其消化率分别为63.6%、51.2%、43.5%、64.3%、55.6%和57.5%、43.3%、40.4%、44.4%、59.4%,除了CP消化率差异极显著外(P<0.01),其余均不显著(P>0.05);H组和CFS组日增重(kg/d)差异极显著(0.788和0.522 kg/d,P<0.01),体斜长增量(18.3和9.5 cm)和胸围增量(24.1和18.6 cm)差异显著(P<0.05),体高增量(14.0和9.7 cm)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给断奶至7月龄阶段犊牛饲喂混合青干草比饲喂玉米秸秆,更能提高粗饲料采食量和干物质总摄入量,有利于营养物质消化利用,促进犊牛生长发育,尤其对体长和胸围的发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诱食剂对7~150日龄荷斯坦犊牛增重、耗料增重比、体尺指标、部分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选取60头体重(33±2)kg、(7±3)日龄的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加入300 mg/kg和500 mg/kg诱食剂(γ-壬内酯、乙基香兰素),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136 d,其中60~67日龄为断奶过渡期。结果表明:试验全期各组犊牛的体重均无显著差异;14~60日龄时,2个试验组犊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91~150日龄时,300 mg/kg诱食剂组犊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低于其他各组(P<0.05);在断奶过渡期内,500 mg/kg诱食剂组的耗料增重比优于其他各组(P<0.05);在犊牛断奶前后的60~67、61~90日龄,500 mg/kg诱食剂组犊牛的部分体尺增长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全期各组平均体尺增长率均无显著差异;试验全期各组的血清胰岛素、生长激素、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神经肽Y、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含量之间均无显著...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类型对荷斯坦哺乳犊牛生长发育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30头刚出生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按照体重进行划分区组,随机分配到3个处理组中,各组分别饲喂颗粒状开食料、粉状开食料和口感化开食料。试验共80 d,其中1~50 d为哺乳期,按照正常程序饲喂常乳+自由采食开食料;51~60 d为过渡期,减少常乳饲喂量+自由采食开食料;61~80 d为断奶后期,自由采食开食料。犊牛从出生第7天开始饲喂开食料。每天记录开食料采食量,分别于试验第1天、第50天、第60天和第80天在早晨饲喂前称重犊牛体重,分别于第50天、第60天和第80天在犊牛采食开食料2 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NH3-N浓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物理形态的开食料对犊牛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开食料采食量具有显著影响。给犊牛饲喂口感化开食料和颗粒状开食料显著增加了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以口感化开食料的饲喂效果最佳。给犊牛饲喂不同物理形态的开食料,对瘤胃pH值、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无显著影响,但是对瘤胃液氨氮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具有显著影响。饲喂口感化开食料和颗粒状开食料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氨氮浓度,增加了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因此,在犊牛开食料的选择上,给犊牛饲喂口感化开食料可以提高犊牛生长性能,改善瘤胃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犊牛强化饲喂液态奶的可行性,本研究观测了鲜奶饲喂量对中国荷斯坦犊牛哺乳期生长性能、体型发育,断奶阶段血液生化指标以及断奶后养分消化的影响。选择4日龄中国荷斯坦犊牛20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两个水平的鲜奶,即高奶量组和对照组。结果,高奶量组的鲜奶采食量较对照组多174.4g,开食料较对照组少95.5g;高奶量组哺乳期干物质、代谢能和可消化粗蛋白摄入量较对照组分别高5.2%、11.6%、9.0%,其中高奶量组4~54日龄代谢能和可消化粗蛋白摄入量较对照组高,在55~60日龄代谢能和可消化粗蛋白较对照组低;高奶量组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9.3%,但差异不显著(P0.05);提高鲜奶饲喂量可极显著促进犊牛腰角发育(P0.01),具有促进体斜长增加的趋势(P0.10);对照组断奶阶段血糖浓度有提高的趋势(P0.10),两组犊牛断奶阶段血浆甘油三酯、尿素氮、β-羟丁酸和胰岛素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血浆甘油三酯含量均高于常值;高奶量对犊牛断奶后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全肠道养分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提高鲜奶饲喂量有益于犊牛生长发育,不影响犊牛养分消化。试验犊牛摄入代谢能较高,具有增加血脂的潜在风险,液态奶强化饲喂策略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全株玉米青贮饲喂量及精粗饲料配比对妊娠期母牛体况、血液指标及后代犊牛的影响。选用40头体重相近、2岁、1胎的妊娠期7个月左右的西门塔尔母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试验期3个月。Ⅰ组每头每天饲喂全株玉米青贮14 kg、燕麦秸1 kg、精料补充料3 kg,Ⅱ组每头每天饲喂全株玉米青贮19 kg、燕麦秸1 kg、精料补充料1 kg,Ⅲ组每头每天饲喂全株玉米青贮19 kg、燕麦秸2 kg,Ⅳ组每头每天饲喂全株玉米青贮22 kg、燕麦秸1 kg。产犊后各组母牛统一更换为泌乳料,母牛带犊哺乳,6月龄断奶。结果表明:Ⅳ组的干物质摄入量低于Ⅰ组(P<0.05);Ⅲ组和Ⅳ组的氮摄入量低于其他组(P<0.01),Ⅰ组最高(P<0.01);Ⅲ组的纤维摄入量高于其他组(P<0.01);各组体况评分无差异;妊娠期7月末,Ⅳ组血液锰含量低于其他组(P<0.05);妊娠期9月末,Ⅲ组和Ⅳ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低于其他组(P<0.01);Ⅳ组母牛所产犊牛的胸围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且有3头因生长缺陷被淘汰;6月龄时,各组犊牛体况指标无差异。综上,推荐肉牛能繁母牛妊娠后期每日提供全株玉米青贮19 kg、燕麦秸1~2 kg、精料补充料0~1 kg。  相似文献   

18.
作者研究了豆乳替代部分母乳对断奶前犊牛生产性能和断奶成本的影响。试验选用27头新生荷斯坦犊牛(18头公,9头母)作为试验动物(体重:41.6±1.6 kg)。所有犊牛出生后3 d内饲喂初乳而后转为过渡期哺乳。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全母乳)、75%母乳 25%豆乳组(S25)和50%母乳 50%豆乳组(S50),哺乳量为犊牛体重的10%(湿重基础)。犊牛日采食开食精料量达到900 g时,视为断奶标准。试验期前2周,各处理组犊牛采食开食料量和粪值间无显著差异,此时S25日粮组,犊牛体重接近于全母乳犊牛体重。在犊牛49日龄时,S25日粮组犊牛体重仍与对照组相似。S25和S50日粮组分别提前对照组10 d和12 d达到断奶标准。犊牛饲喂豆乳促进了犊牛对开食精料的采食量,因此相对于对照组哺乳量有降低现象。由于牛奶成本高于豆乳和开食精料50%之多,因此犊牛饲喂豆乳代替部分母乳可降低断奶成本近35%。虽然新生犊牛对非乳蛋白和植物抗营养因子及其敏感,但本试验中,犊牛在2至4周龄时,即便豆乳替代母乳高达50%,仍维持了犊牛的生理健康。研究结果显示,豆乳可作为经济有效的代乳料,益于提高犊牛饲养效价。  相似文献   

19.
<正>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评价向7周龄断奶犊牛早期饲料中添加玉米青贮饲料的效果。研究对象为36头母犊牛和9头公犊牛,处理组犊牛饲喂巴氏杀菌牛乳及100%犊牛饲料、25%犊牛饲料、75%玉米青贮饲料或100%玉米青贮饲料。每天记录犊牛的饲料摄入量和健康值,2、4、8周时,测定血清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和血清β-羟基丁酸含量,2、4、8、52周测定体质量、肩高和臀部高度。9头公犊牛(3头/处理组)在8周时宰杀,  相似文献   

20.
179头荷斯坦公犊牛(体重44.7kg,日龄8.3d)参与3个试验,用以评价不同来源粗饲料对其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和摄食行为的影响。在每项研究中犊牛均被分为3个不同日粮处理组:对照组(CON)犊牛饲喂开食料,不添加任何粗饲料(这一处理组在3个试验中重复使用),其他2个处理组饲喂相同的开食料各添加一种粗饲料:第1个试验中添加切碎的苜蓿(AH)或黑麦干草(RH);第2个试验中添加燕麦干草(OH)或大麦秸秆(BS);第3个试验中添加玉米青贮(CS)或小黑麦青贮(TS)。所有犊牛通过奶瓶饲喂2L代乳料,相当于干物质含量的12.5%,每日饲喂2次,直到50日龄。断奶前1周内同样饲喂2L代乳料,含量占干物质含量的12.5%(57d前)。试验在犊牛日龄达到71d时结束。每日记录开食料、代乳料和粗饲料采食量,每周测定犊牛体重。犊牛单圈饲养,牛床上铺有刨花。与对照组相比,添加OH、TS和BS组犊牛开食料采食量升高(0.88对1.14、1.17、1.06kg/d),且日增重显著提高(0.72对0.93、0.88、0.88kg/d)。饲喂RH、BS、CS和TS组犊牛粗饲料采食量(51g/d)低于AH(120g/d)和OH组(101g/d)。各处理组有机物、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无差异(分别为81.5%、81.1%、54.4%)。RH、CS和AH组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高于对照组(80.5%对76.4%)。与对照组相比,AH组犊牛开食料采食量下降,躺卧的时间较短,AH和RH组犊牛反刍时间延长,优势比(OR)分别为5.24和5.40。且AH和RH组犊牛进行非营养性口腔行为所耗费的时间较少(OR分别为0.38、0.34)。TS组犊牛在饲喂代乳料和固体饲料后1h内进行非营养性口腔行为的时间有缩短的趋势(OR:0.21)。总之,以自由选择的方式给犊牛供应不同来源的粗饲料可以提高采食量和生长性能,且不影响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同时,不同来源的粗饲料还可以减少非营养性口腔行为并刺激反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