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文艳  徐静  袁婧  尤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04-16105
利用盘锦地区近50年冬季气象(1961~2010年)资料,对盘锦冬季气温、降水、天气现象等气象条件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盘锦冬季气温总体为上升趋势,其主要贡献因子是平均最低气温的大幅度升高,气温年际变化幅度增大,有冷事件发生;冬季降水略增多,年际变化较大,近10年增多趋势明显;近10年盘锦大雾发生频率增加,6级以上大风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
盘锦市近50年冬季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文艳  张大为  王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07-10108
利用近50年(1957-2006年)冬季盘锦大洼站的气温资料,对盘锦冬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及逐旬平均气温的演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盘锦冬季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不同年代呈现出不同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盘锦冬季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是盘锦冬季气温升高的主要因子;冬季平均气温在整个研究时段中,除存在明显的4年左右的振荡周期和6—8年的周期外,还存在14—16的较长周期。并表现出不同年代的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桂珍 《现代农业》2015,(3):117-120
根据内蒙古通辽市巴雅尔吐胡硕地区1960-2012的气温序列资料,分析巴雅尔吐胡硕(巴雅尔)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各季节平均气温以及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并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出年平均和各季节平均气温的线性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年和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80年代春、冬季增温明显,90年代春、夏、冬季增温明显,2000年之后夏、秋季增温明显,冬季不明显。未来8年该地区年、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采用ARIMA模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进行预测,得出年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春、冬季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夏、秋季平均气温呈小幅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黔西南8个台站1981—2017年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资料,采用一元回归分析和Mann-Kend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37年黔西南气温序列变化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近37年来黔西南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年际变化明显,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气温日较差变化较小;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四季均呈增温趋势,其中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增温幅度春季最明显;黔西南平均最高气温在2001年发生突变,2005年以后上升趋势明显;平均最低气温在2009年发生突变,2011年以后上升趋势明显;气温日较差在1986年发生突变,37年间上升趋势不明显;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明显升高和气温日较差的较小变化可能是产生温室效应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永嘉县1971-2010年气温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1971-1990 年平均气温变化不明显,1991-2010 年呈明显的增温态势,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明显,最近20年冬季增温较明显。分析气温变化对永嘉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胜忠  孙小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42-14246
对1954~2006年近53年榕江地区气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半个多世纪以来,榕江地区年、春、夏、秋和冬季的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的,年和各季平均气温增温均不显著;年和各季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最高气温下降显著,其余各季变化不明显;年和各季平均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和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发生了一次暖突变,春、夏、秋季变暖不明显,冬季平均气温增加幅度远远大于夏季。  相似文献   

7.
西藏1971~2008年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藏地区1971~2008年气象站点的气温资料,分析了西藏地区最高、最低气温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西藏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其次是春季。最低气温增温幅度明显大于最高气温,尤其是冬季最低气温增温幅度非常显著。空间变化而言,最高气温除个别站点出现降温外,大多数站点均有增温现象;而最低气温在空间上均为增温。另外,最低气温的空间变化规律比最高气温明显,基本上由东南部向中西北部地区递增,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变化特征。从年代际变化看,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前8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升高趋势,最低气温增温幅度明显高于最高气温。在21世纪前8年,最高、最低气温增温幅度最高,而在20世纪70年代增幅最低。  相似文献   

8.
应用盘锦地区1957~2019年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线性趋势、滑动平均、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盘锦地区春播期(3~5月)降水变化特征,并对盘锦地区春季首场透雨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盘锦春季降水量整体呈略有增加趋势,其中3月、5月为增加趋势,4月份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春季降水偏多偏少交替变化存在准20年和12年的年代际周期,不同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准6年、4年和2年的年际周期变化规律;春播期首场透雨平均出现日期在4月21日,出现日期的年际变化呈偏晚趋势;盘锦地区春季3~5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平均高达20 d,春季无降水日数年际变化趋势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黄河金三角地区1971—2015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距平及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该地区气温变化特征、突变特点以及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高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86℃/10 a;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波动增高趋势,各季平均气温也呈显著增高趋势,其中,春季增温最明显,其次是冬季,夏季增温最少;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持续增高,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20世纪80年代较低,90年代增温明显,2010—2011年间略有下降,2011年以后再次增温;20世纪80年代是全球性气候变暖最显著的10 a,而该地区则是相对较冷的时期,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都处于低值区,90年代增温明显,2011年以后气温相对稳定在较高水平。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多方位、多尺度、多层次的,利弊并存,总的来说是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52—2016年营口市熊岳镇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2—2016年熊岳地区气温观测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该地区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5年熊岳地区四季气温都有上升趋势,春季气温增幅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以1987年为转折点,从1988年开始气温变暖幅度增大,增温特征明显。通过开展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可为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