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长江,祖国第一大河。它接纳了七百多条支流,洋洋洒洒地分布在沿江十几个省市,人口3亿6千万,是我国的主要渔区。其中被誉为古生物活化石的白鳍豚和一类珍稀水生动物中华鳄就繁衍栖息在这里。随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发展,污染等环境问题已使长江千疮百孔,生活在长江及其支流里的鱼类倍受灭顶之灾。让我们共同呼吁:救救饱受污染折磨的长江里的鱼类!目前长江全流域年污水排放量已超过150亿立方米,其中干流废水排放量占总量的42%左右,沿江各大中城市出现严重的污染带。据有关部门调查的九个江段中,超过水质评价值三级标准的江段枯水期…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长江干流各江段在长江十年禁渔的新形势下垂钓渔业状况,2017—2018年对长江干流872位垂钓者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表明,长江干流垂钓者以中老年人为主,钓具类型主要为手竿和海竿,占钓具总量的80%以上。在长江上游及三峡库区,垂钓者渔具年投入50%以上样本在500元以下;在长江中下游50%以上样本在1 000元以上。长江上游、三峡库区、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的垂钓者人数分别估算为2 344、4 764、4 600和6 649位,对应江段年垂钓量分别估算为45.0、294.7、171.1和478.7 t,年垂钓量占对应江段鱼类资源现存量比例分别为8.6%、2.0%、1.8%和3.6%;垂钓对长江上游渔业资源影响相对较大,需要密切关注。为引导垂钓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划定禁钓区、禁钓期,建立天然水域钓具、钓法的白名单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深入挖掘传统渔业文化资源、树立垂钓渔业品牌。  相似文献   

3.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度仅次于亚马逊河及尼罗河列世界第三.长江每年入海总水量近一万亿立方米.为黄河的20倍.长江河口水域关系到工农业建设,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部门、系统的合理规划和建设安排的问题.长江的天然鱼产量约占我国淡水捕捞产量的70%,长江径流影响的海区关系到我国南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汉江中下游江段的水文变化特点与鱼类早期资源分布状况,2009年6~8月在沙洋断面开展了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汉江沙洋站以上可监测到的152.28km干流江段中共有3个产卵场,产卵场总长度为42.12km,占江段总长的27.7%。产卵总量为56601.9万粒,产漂流性卵鱼类约有21种...  相似文献   

5.
国内     
正长江流域将实行4个月禁渔期制度日前,农业部发布通告,公布调整长江流域禁渔期制度。《通告》要求,长江主要干支流和重要湖泊以及淮河干流全面推行禁渔期制度,禁渔时间从之前的3个月延长到4个月。调整后的禁渔期制度从2016年起实施。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江流域禁渔区具体为:青海省曲麻莱县以下至长江河口(东经122°)的长江干流江段;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汉江等重要通江河流在甘肃省、陕西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境内的干流江段;大渡河在青海省和四川省境内的干流河段;鄱阳湖、洞庭湖;淮河干流河段。具体禁渔期为每年3月1日  相似文献   

6.
本刊记者从农业部渔业局了解到,为了进一步保护和恢复长江渔业资源,根据《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和“十五”期间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2002年长江禁渔制度试行的基础上,并报经国务院同意,决定将从2003年起开始实行长江全流域禁渔制度。长江禁渔制度的主要内容:禁渔原则。按照“划区分时,统一组织,分段分期实施”的原则,以葛洲坝为界,将长江分为两个江段,分时段实行禁渔,每个江段禁渔时间为3个月。禁渔范围。云南省德钦县以下至长江河口(南汇嘴与启东嘴连线以内)的长江干流,汉江、岷江、嘉陵江、乌江、赤水河等一级通江支流在湖北省、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的江段,鄱阳湖区和洞  相似文献   

7.
从 2月 1日起 ,我国首次对第一大河长江实行全流域春季禁渔三个月。这也是世界首次在大江大河实行全流域禁渔。禁渔期间 ,万里长江将出现“江中无渔船、岸边无网具”的奇异场面 ,买卖江河鱼类品种、市民江边垂钓等都在禁止之列 ,宾馆、饭店等饮食行业经营江河鱼类也被视为违法。禁渔共涉及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和上海等 1 0省市 81 0 0多公里江段 ,其中长江干流 40 90公里 ,支流 40 0 0余公里 ,以及鄱阳湖、洞庭湖等主要湖泊 ,专业捕捞渔民 5万多人。农业部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认为 ,禁渔期内渔民直接收入会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8.
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汉江中下游江段的水文变化特点与鱼类早期资源分布状况,2009年6~8月在沙洋断面开展了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汉江沙洋站以上可监测到的152.28km干流江段中共有3个产卵场,产卵场总长度为42.12km,占江段总长的27.7%。产卵总量为56601.9万粒,产漂流性卵鱼类约有21种,其中拟尖头鲌、蛇鮈、双斑副沙鳅、翘嘴鲌、吻鮈、赤眼鳟等为优势种。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次数和产卵量与江水的流速、温度、透明度、涨落水持续时间等多个因素都有一定的关联。近5年来,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量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产卵场的位置也有所改变。本研究旨在为水利开发与水生态环境以及鱼类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华鲟移地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鳄(AcipensersinensisGray)是国家一类水生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自金沙江以下至河口江段,我国沿海自黄海至东海以及赣江、浪江、湘江、洞庭湖、邵阳湖也有分布,其他水系如珠江、闽江、钱塘江有少量分布,属典型的江海洞游性鱼类。为了能使中华辑保护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笔者根据长江水产研究所福建莆田中华鲜繁育基地的实际,结合当前中华鳄保护工作的现状,就中华鳗移地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以下看法。l长江中华钧资源和保护现状1972~1980年末禁捕时,长江全流域中华势成体捕捞量为394~636尾(…  相似文献   

10.
记者从1月10日农业部在京召开的“实行长江禁渔期制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2月1日起正式实行全长江禁渔期制度。由农业部统一部署,长江10省(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2003年实行长江禁渔期制度的范围是: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0个省(市)的长江江段,具体为云南省德钦县以下至长江河口(南汇嘴与启东嘴连线以内)的长江干流,汉江、岷江、嘉陵江、乌江、赤水河等一级通江支流在湖北省、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的江段,鄱阳湖区和洞庭湖区。禁渔时间是:云南省德钦县以下至葛洲坝以上水域为每年的2月1日12…  相似文献   

11.
农业部最近发出《关于在长江流域试行春季禁渔制度的通知》 ,确定禁渔实行“划区分时 ,统一实施”的原则 ,以葛洲坝为界 ,将长江分为两个江段 ,葛洲坝以上至云南省德钦县每年 2月 1日 12时至 4月 30日 12时为禁渔期 ,葛洲坝以下至长江河口水域 ,每年 4月 1日 12时至 6月30日 12时为禁渔期。禁渔的范围包括云南省德钦县以下至长江河口的长江干流和汉江、岷江、嘉陵江、乌江、赤水河等一级通江支流以及鄱阳湖区和洞庭湖区长江流域今年起春季禁渔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地处黄河上游,省内水利资源很丰富,有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大水系。境内比较大的河流有450条,地下水资源每年为182亿多立方,水库有340多座,面积33万亩、湖泊18万亩,属典型的亚冷水资源,非常适宜鲟鱼养殖。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正常运行下库区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三峡水库正常运行对库区江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三峡库区环境保护提供基础参考资料。调查江段为位于库首的秭归、巫山江段,位于库中的万州、云阳江段,位于库尾的涪陵江段,位于库区回水末端的江津江段;每个江段设左、中、右3个样点,采样时间为2016年7月、2016年9月、2016年12月、2017年3月。共鉴定浮游动物45种,其中原生动物9种、轮虫12种、枝角类13种,桡足类11种;浮游动物密度为30.99×104个/L,其中原生动物占9.28%、轮虫占90.33%、枝角类占0.24%、桡足类占0.15%。江津、涪陵、万州江段水体为超富营养水平,云阳、巫山、秭归江段水体为富营养水平。低水位期的夏季和水位下降期的春季浮游动物密度较高,高水位期的冬季和蓄水期的秋季浮游动物密度较低;坝前秭归江段浮游动物密度最高,沿坝前江段溯河而上直到库尾流水江段浮游动物密度呈现降低的趋势。三峡干流浮游动物优势种共16种,以耐污性的种类为主。三峡干流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均匀度指数以秋季和冬季较高,夏季最低。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万州调查江段均最低,总体均呈现库首至回水末端降低的趋势。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水库的纵轴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布梯度;夏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群落主要受水温、叶绿素a、总磷、铜、汞、挥发酚、石油类的影响,并呈正相关关系;春季和冬季江段浮游动物群落主要受溶解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浮游动物是河流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截至目前,尚缺乏对长江干流宏观尺度浮游动物的全面调查。本研究于2018—2019年,在长江干流约5 000 km江段设置51个调查站位,并于每年鱼类繁殖期(3—6月)、育肥期(8—10月)和越冬期(11—1月)各开展1次调查,系统调查分析了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时空分布格局。结果显示,(1)种类:长江干流浮游动物共187种,其中原生动物56种、轮虫59种、枝角类34种、桡足类38种;三峡库区是浮游动物种类数最丰富的水域(87种),其余分别为金沙江(59种)、长江上游(68种)、长江中游(54种)、长江下游(56种)。鱼类繁殖期是浮游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季节,分别为金沙江(45种)、长江上游(56种)、三峡库区(47种)、长江中游(41种)、长江下游(32种)。(2)密度:长江干流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1.12~644.40个/L,中游、下游密度显著高于上游;密度高值一般出现在繁殖期,低值一般出现在鱼类育肥期。(3)生物量: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生物量范围为231.78×10-5~4...  相似文献   

15.
葛洲坝截流前长江干流的浮游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锡芝  胡美琴 《淡水渔业》1985,(1):23-24,27
为了调查葛洲坝截流前长江干流浮游生物的种群结构及生物量的变化规律,我们于1980年11月至1981年5月对长江干流宜宾、泸州、重庆、万县、宜昌、沙市、城陵矾、汉口、九江、安庆、芜湖、南京、镇江、南通、上海、吴淞等十六个江段进行二次采集,其中万县、宜昌和沙市江段还进行周年采样,共获得定性定量标本522瓶.现将浮游动物方面材料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0—2012年长江上游宜宾和江津江段三层流刺网渔获物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三层流刺网的主要捕捞对象和个体大小,阐述长江上游干流渔获物结构现状。结果显示,鱼类样本共计673.32 kg,分属4目9科47种;其中,鲤科鱼类占比最大,为61.70%,其次是鲿科,为10.64%,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1种,占鱼类总种数的23.40%。主要捕捞渔获对象多为未达到性成熟的个体。对宜宾和江津两江段三层流刺网渔获物种类、物种相似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宜宾江段鱼类39种(含特有鱼类8种),分属4目8科,江津江段鱼类40种(含特有鱼类11种),分属4目9科;江津江段渔获种类和特有鱼类数量均高于宜宾江段,宜宾和江津两个江段三层流刺网的鱼类物种相似度为81.01%;宜宾江段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81,略高于江津江段的2.76,但两江段的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分析向家坝等水电站蓄水对长江上游鱼类的影响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也为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的保护和渔业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于2010年9-11月在长江干流朱杨江段采集到8种鱼类标本,分别为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鲫(Cyprinus auratus)、铜鱼(Coreius heterodon)、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鲤(Cyprinus carpio)、大眼鳜(Siniperca kneri)、鲇(Silurus asotus)。在该江段上游支流沱江富顺江段采集到5种鱼类标本,分别为鲤、鲫、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大眼鳜、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各种鱼的样本量为6~12尾。采用快速溶剂萃取及气相色谱法对各标本鱼体内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两个江段的各种鱼类标本体内检测到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在所有鱼体样本中均未检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在长江干流朱杨江段所采集到的8种鱼中圆筒吻鮈体内邻苯二甲酸酯的总量(∑PAEs)最高,为(1 818.32±190.88)μg/kg。在沱江富顺江段采集到的5种鱼中鲤体内∑PAEs最高,其含量为(790.60±76.04)μg/kg。在长江朱杨段和沱江富顺段两采集地的相同种类有3种,其中鲤和大眼鳜各自体内的∑PAEs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朱杨段鲫体内的∑PAEs含量显著高于富顺段鲫体内的含量。结果表明,长江朱杨段及支流沱江富顺段的鱼体均受到了PAEs的污染,而长江干流朱杨段的污染程度要稍高于其上游支流沱江富顺段。  相似文献   

18.
乌鳢(Channa argus Cantor)俗称黑鱼,自长江流域到黑龙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均有乌鳢分布,但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中,尤以长江中下游多水草的湖泊中分布量最多,干流中较少。大量人工养殖乌鳢的省份为江西、浙江、江苏、山东、安徽等。笔者自2000年以来在安徽池塘养殖的乌鳢上多次发现水蛭病,其直接危害较轻,但是间接危害严重,如果控制不当常造成乌鳢很高的死亡量。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的水系和锋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江每年约有9400亿米^3流量通过河口入海,在口外形成特有的长江冲淡水,促使长江口内至口外水体的理化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并由此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生物、化学、沉积及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以盐度和含沙量两个指标把长江口的水体宏观地划分为长江径流水、长江河口水、长江冲淡水和外海水,其中长江冲淡水又可分为羽状流水和口外混合水两上次一级水体。通过水系划分,说明长江口河口锋、羽状锋的形成与水系的密切联  相似文献   

20.
一、靖江江鲜美食文化的形成 靖江地处长江下游与河口段交汇带,境内水域1.26万公顷,其中长江水面0.97万公顷,水系总长200公里,江段两端均有沙洲分叉,水文状况受长江径流和潮汐的双重影响,每日水流有两次逆水期,形成了流态复杂的汇水区,饵料丰富,是许多鱼类索饵的理想场所,也是多种名贵品种生殖洄游的必经通道。经多年调查鉴定,长江靖江段有长江鱼类130余种,盛产名贵经济鱼类20多种,如刀鱼、鲥鱼、河豚鱼、长江蟹,历年长江捕捞产量均为江苏沿江县市之首,极大地丰富了长江江鲜餐饮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