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茶小绿叶蝉与茶树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作关系,目前对其互作机制的研究仍较缺乏.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分别就调控茶树防御反应的茶小绿叶蝉分泌物、茶树对茶小绿叶蝉为害的分子应答机制,以及茶树代谢物在茶树与茶小绿叶蝉互作中的作用进行概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这将为深入理解茶小绿叶蝉与茶树复杂的互作关系,以及生产实践中研发茶树害虫防治新技术和改善茶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茶小绿叶蝉无公害防治技术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Fabricius)是我国茶园普遍发生的重要害虫,对茶叶产量、品质危害较大.该害虫因其个体小、繁殖快、发生世代多且重叠等特性而较难防治.论述了近年来茶小绿叶蝉的综合防治技术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茶小绿叶蝉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茶小绿叶蝉是茶树上的主要害虫,由于长期使用菊酯类、吡虫啉类、扑虱灵类等农药,导致茶小绿叶蝉对这些农药产生了很强的抗性,表现为药效差、持效期短、危害重.2007年我们进行了新农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茶小绿叶蝉试验,初步明确了该药剂对茶小绿叶蝉的使用量和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绿叶蝉俗称浮尘子,叶跳虫等,发生普遍,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小绿叶蝉分茶小绿叶蝉和茶假眼小绿叶蝉两种。在我县茶园以茶假眼小绿叶蝉发生为害为主,是主要茶叶害虫之一。茶假眼小绿叶蝉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枝叶为害,  相似文献   

5.
黄山区茶叶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黄山区茶树上的3种主要害虫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发生消长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各项技术措施的配套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50%丁醚脲悬浮剂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适宜剂量和对茶树生产的安全性,特进行了该药剂不同剂量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每667 m2施用50%丁醚脲悬浮剂80、100、120 g对茶树茶小绿叶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在试验期间未见药剂对茶树的长势、叶色等有明显影响。建议于茶树茶小绿叶蝉始发期,每667 m2用50%丁醚脲悬浮剂80~120 g均匀喷雾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评估生物农药0.3%苦参碱水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福建省武夷山市植保站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茶园开展了茶假眼小绿叶蝉防治药效实验,通过设置不同处理和空白对照区,调查分析苦参碱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贵州主栽茶树品种对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的抗性表现及相关抗性生化因子,利用为期1年的田间调查明确12个茶树品种抗性表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茶树中的咖啡碱、氨基酸组分、儿茶素组分等27种生化成分,用相关性分析判断生化含量与品种抗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个茶树品种中,乌牛早、金观音和中茶108为茶棍蓟马高感品种,苔选0310和黔辐4号为茶棍蓟马高抗品种;福鼎大白茶为茶小绿叶蝉高感品种,黔湄601为茶小绿叶蝉高抗品种。咖啡碱含量与茶棍蓟马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大部分氨基酸含量与茶棍蓟马及茶小绿叶蝉发生量呈正相关,其中精氨酸含量与茶小绿叶蝉发生量呈显著正相关。除表没食子儿茶素外的5个儿茶素单体含量与茶棍蓟马及茶小绿叶蝉发生量呈负相关,其中儿茶素含量与茶小绿叶蝉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是郎溪县茶树主要害虫,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茶叶品质,郎溪县植保植检站开展生物药剂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80亿孢子/毫升)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示范试验,明确该药剂对作物生长、产量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毛蟹、黄棪、铁观音、肉桂)之间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ǒthe)的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之间抗假眼小绿叶蝉的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肉桂和铁观音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较强.进一步分析该6个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含量与叶蝉种群数量的关系,发现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数量与各品种茶梢中的没食子儿茶精(gallo catechin,GC)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咖啡碱的含量呈负相关.这说明GC和咖啡碱是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11.
2015年8月,系统调查了陕南重点产茶县(区)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旨在为保障陕南茶区茶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调查结果表明陕南茶区夏季茶树主要病虫害情况因地差异很大。其中茶树虫害以茶小绿叶蝉在各茶园中均有发生,且危害严重,平均虫口密度为20.39头/10复网;茶网蝽在镇巴、紫阳发生较重,平均虫口密度每枝条分别达35.61头和35.48头,汉滨区发生较轻;茶尺蠖和茶毛虫发生危害程度均很轻,平均虫口密度每5m仅分别为0.38头和0.12头;茶蚜只在宁强、镇巴、紫阳和汉滨发现,且发生程度较轻。茶树病害以茶芽枯病发生最为严重,病叶率平均达37.29%;其次为茶炭疽病,平均病叶率为33.42%;茶饼病发生较轻,平均病叶率仅为8.21%。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以茶小绿叶蝉、茶炭疽病、茶芽枯病为防治重点,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无公害技术手段为重点,必要时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保证茶叶生产安全、高效的陕南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8,(3):41-42
正我国茶园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尺蠖、茶橙瘿螨、茶黑毒蛾、茶黄蓟马、以及茶饼病和炭疽病等,为有效控制茶树主要病虫害,将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确保茶叶生产和质量安全,介绍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如下。1防控策略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态调控、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重要手段,以化学防治为应急措施的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茶园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的防治指标,通过试验测算了不同田间密度下小贯小绿叶蝉对茶树鲜叶造成的经济损失率,结合小贯小绿叶蝉防治费用和茶鲜叶收益分析,确定了日照茶区小贯小绿叶蝉防治指标:东部茶区,夏茶、秋茶防治指标分别为9.5头/百叶和8.3头/百叶;西部茶区,夏茶、秋茶的防治指标分别为12.3头/百叶和9.0头/百叶。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中国茶树害虫的种类和危害情况,针对危害茶树较重的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橙瘿满、黑刺粉虱等害虫,论述了其研究概况,并对茶树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茶树生产中主要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开展22%噻虫嗪·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噻虫嗪·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茶小绿叶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推荐施用剂量为14.82 g.a.i/hm2,在茶小绿叶蝉若虫高峰期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方面阐述了鄂南茶区茶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茶小绿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俗称浮尘子、叶跳虫等。小绿叶蝉分为茶小绿叶蝉和假眼小绿叶蝉两种,以茶假眼小绿叶蝉发生危害为主,是福建省茶叶的最主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与质量。1发生特点该虫主要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芽叶受害后表现凋萎、叶脉变红、叶尖叶缘变红以至枯焦,节间短缩、质地变脆,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与质量。一般年份  相似文献   

18.
于2012和2013年在福建省闽北、闽南和闽中等茶区采集茶小绿叶蝉标本,同时结合2006-2008年在武夷山茶区采集的标本,进行物种形态鉴定.先后共鉴定514头雄性茶小绿叶蝉成虫,结果均为小贯小绿叶蝉,所有鉴定标本中未发现假眼小绿叶蝉.因此,笔者对福建省乃至全国各茶区的茶小绿叶蝉种名的归属问题提出质疑,并同意秦道正等(2014)提出的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种类仍需深入探究的观点,建议在全国各茶区展开大范围的茶小绿叶蝉种类调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迷迭香精油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茶棍蓟马的防除效果及对其天敌茶园蜘蛛的影响,为迷迭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设绿色生态茶园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检叶法研究喷施20%迷迭香精油微乳剂500倍、750倍、1 000倍液后茶小绿叶蝉、茶棍蓟马和茶园蜘蛛虫口密度的动态变化,并计算防治效率。【结果】随着稀释倍数增加,茶小绿叶蝉及茶棍蓟马的防效呈下降趋势,500倍液在喷施第7天对茶小绿叶蝉及茶棍蓟马的防治效率分别达64.49%和55.10%;对茶园蜘蛛的伤害率为7.61%,显著低于化学农药联苯菊酯乳油(48.37%)和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64.44%)。【结论】在茶树叶蝉和蓟马危害初期,可使用20%的迷迭香精油乳剂500倍液进行防治;迷迭香精油乳剂可作为植物源农药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25g/L联苯菊酯乳油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5g/L联苯菊酯乳油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速效性较好,能迅速降低虫口密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防治荼小绿叶蝉药剂。建议在防治茶小绿叶蝉时,可使用25g/L联苯菊酯乳油1200mL/hm^2对水750kg在若虫高峰期进行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