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青稞简介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主要生长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坝州、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等地海拔4200-4500m的青藏高寒地区,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青稞在甘孜州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是其他粮食作物不可替代的,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州第一位。目前,甘孜州青稞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8%,总产量接近50%,全州除了泸定县  相似文献   

2.
玉树地区青稞“3414”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青海藏区的一种重要粮食作物,也是青藏高原海拔4000 m左右冷凉地区唯一能正常成熟的作物,对寒冷和贫瘠适应性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青稞常年播种面积近7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青稞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当地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青稞一直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食粮,是肉、奶之外人体必需营养成分的重要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与栽培地位。目前,青稞正由一个区域性口粮作物向全球性健康食源作物发展。但长期以来,玉树地区的青稞生产技术落后,施肥水平不高,成为制约青稞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玉树县安排青稞“3414”肥效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水平下青稞产量特征,以期为高海拔高寒地区青稞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永胜县是一个具有立体气候、立体资源、立体农业的农业县。为了解决永胜县小春农作物结构单一的问题,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003年从香格里拉县引进青稞并分别在海拔1600m至2 250m的区域进行多点反季青稞的种植试验,2004年、2005年在海拔1 800m、2 250m的区域进行连片示范,结果表明,海拔1 800m至2 250m区域种植的青稞,分蘖期长,开春  相似文献   

4.
青稞亦称裸大麦、米大麦、元麦等 ,属大麦的一个变种 ,禾本科。青稞是迪庆藏族农牧民的主要粮食和不可替代的主食 ,是畜牧业的优质饲料 ,又是酿制青稞酒的主要原料。按播种季节可分为春青稞和冬青稞 ,春青稞主要分布在海拔2900m以上的高寒坝区 ,于3月中下旬播种 ;冬青稞分布在海拔2900m以下的山区、半山区和河谷区 ,于11月播种。现将春青稞丰产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一、土壤选择一般土壤能满足春青稞对酸碱度的要求 ,pH值的适宜范围为5~8 ,青稞属耐碱力强 ,耐酸力弱的禾本科作物。春青稞丰产栽培的土壤 ,要选择疏松肥沃、含…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对青藏高原青稞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的影响程度,完善青稞GPC空间分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明确青藏高原不同地区青稞GPC的环境响应。【方法】利用农学和地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青藏高原青稞GPC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青稞GPC总体呈现出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和南高北低的态势,并形成了2个青稞GPC高值区。其中一个是介于东经100.0°—102.5°、北纬35.0°—37.5°,以青海共和、贵德、门源、同德和甘肃合作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值区,这一区域青稞GPC平均值为(13.1163±0.5939)%;另一个是介于东经86.0°—92.0°、北纬28.0°—29.0°,以西藏贡嘎、拉孜、尼木、扎囊、聂拉木、堆龙德庆、桑日、康马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中南部高值区,这一区域青稞GPC平均值为(12.8715±0.6609)%;在地理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升高,青稞GPC呈现出"倒N"型分布格局,即从海拔3 000 m以下的高值区(此海拔区间青稞GPC平均为(10.8650±1.8600%))随着海拔的升高,青稞GPC逐渐减少,在海拔3 000—3 300 m达到低值区。在海拔3 000—3 300 m,随着海拔的升高,青稞GPC逐渐增加,在3 600—3 900 m达到最高值区,此海拔区间青稞GPC平均为(10.8937±2.0719)%。此后,又随着海拔的升高,青稞GPC逐渐减少。影响青稞GPC的环境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土壤速效氮含量抽穗-成熟期日照时数出苗-分蘖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分蘖-拔节期平均气温日较差拔节-抽穗期相对湿度。【结论】影响青稞GPC最大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土壤因子,其次是气候因素,地理因子无明显影响。影响青稞GPC的土壤因子主要是土壤速效氮含量,气候因子主要是抽穗-成熟期日照时数、出苗-分蘖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分蘖-拔节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和拔节-抽穗期相对湿度。青稞GPC含量随着分蘖-拔节期平均气温日较差、拔节-抽穗期相对湿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随着抽穗-成熟期日照时数、出苗-分蘖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和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青稞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我国西南高原地区普遍栽培的一种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的阿坝、甘孜、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海拔1 900~4 200 m的河谷地区。在海拔4 200~4 500 m的高寒农区,青稞几乎是唯一的作物。  相似文献   

7.
海北地区青稞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我国原产作物之一,是青藏高原和四川、贵州等省高寒地区栽培的主要粮食作物,特别是在藏族聚居地区为群众十分喜爱的主食和祭祀物,有其不可替代性.青稞具有耐寒、耐旱、抗病虫、适应性强、成熟早等优点,大面积产量在4 500~5 250 kg/hm2之间,一般种植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不能正常成熟的高海拔地区.海北地区青稞种植区海拔为2 600~3 300 m,年平均气温-0.6 ℃,我们经过长期的试验摸索,初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高寒地区种植青稞的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永胜县小春农作物结构单一的问题,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003年从香格里拉县引进青稞在永胜县海拔1600~2250m的区域进行多点反季青稞的种植试验,2004年、2005年在海拔1800m、2250m的区域进行连片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1800~2250m区  相似文献   

9.
对青稞新品系94-19-1的生长特性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播种期4月为半干旱气候条件,5月~8月为半湿润、湿润气候条件,生育期的水份较充足;因其生长习性为早熟,可依据墒情推迟播种。海拔高,气温低,生育期长;海拔低,气温高,生育期短,生育期日数大于无霜期日数。气温偏高,日照偏多对青稞新品系94-19-1的生长不利。青稞新品系94-19-1种植在海拔2400m~3200m的亚寒带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耐寒、耐旱是主要的气候生态特性,品种稳定高产,推广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西藏青稞品质改良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青稞,又称作裸大麦,是西藏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更是一直高居西藏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榜首。藏族人民主食糍粑就是用青稞为原料,磨成粉后制作而成的,家喻户晓的青稞酒也是以其为原来酿制而成的。青稞还是藏族人民制作饴糖、爆米花等特色小吃的原材料,甚至也作为牲畜饲料。随着现代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青稞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青稞品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青稞新品系94-19-1的生长特性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播种期4月为半干旱气候条件,5月~8月为半湿润、湿润气候条件,生育期的水份较充足;因其生长习性为早熟,可依据墒情推迟播种。海拔高,气温低,生育期长;海拔低,气温高,生育期短,生育期日数大于无霜期日数。气温偏高,日照偏多对青稞新品系94-19-1的生长不利。青稞新品系94-19-1种植在海拔2400m~3200m的亚寒带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耐寒、耐旱是主要的气候生态特性,品种稳定高产,推广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青稞是青藏高原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海拔2 700~4 500m的高寒山区。青稞条纹病是影响青稞高产的主要因素,只有掌握其发病规律,准确诊断,把好种子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保证青稞高产。  相似文献   

13.
青稞属于杂粮,又称裸大麦,元麦,主要种植区域在海拔3 000 m左右的高寒阴湿地区。青稞以其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而又富含钙、镁、磷、锌、锰、硒等微量元素,成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理想食疗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已经开发的青稞产品有青稞酒、青稞啤酒、青稞麦绿素、青稞挂面、青稞饼干、青稞降脂胶囊等。青稞产业已经成为临潭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是临潭县农牧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青稞是云南省西北部地区藏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饲料、饲草和酿造青稞酒的主要原料。云南省常年种植面积近2万hm2 。由于社会、经济等各种原因,造成云南省青稞产量较低、品质不高,平均单产仅15 0 0kg/hm2 左右;特别是缺乏加工型的青稞良种,  相似文献   

15.
<正>新龙县位于甘孜州中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全县最高海拔5 992m,最低海拔2 736m,雅砻江纵贯全境,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为雅砻江深山峡谷区,东南部以宽谷山原区为主。县内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无霜期102天,年均气温7.4℃,平均降水量603.5mm,年均日照时数2 156.4小时,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具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属于半农  相似文献   

16.
青稞是藏族人民群众的传统主食和主要饲料作物,随着青稞营养价值的开发,青稞需求量持续扩大,不仅成为藏区地区最大的主粮作物,也是迪庆州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力,具有重要的生产地位,当前迪庆青稞总产量约为1.5万t,总产值超4亿元。笔者对迪庆州青稞育种现状和青稞产业化发展思路进行概述,为迪庆州青稞优良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海内陆腹地,海拔在2600~3300m之间,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气候独特,四季不分明,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有利于青稞产量的形成;通过良种选择、合理施肥、病虫害适时防治、及时灌水、有效追肥等措施实现青稞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8.
青稞是藏族农牧民最主要的粮食,也是酿造青稞酒的主要原料,青稞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根据对西藏拉萨、日喀则、山南、昌都和林芝五市农牧民青稞销售情况的调查数据,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方法从青稞价格信息来源渠道和信息获取成本对交易价格的影响两个角度对农牧民青稞销售行为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促进西藏青稞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谈藏区青稞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属于禾本科大麦属作物,由于其子实无外壳,故又称裸大麦、米大麦等,是藏族的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青稞也是一种极好的医疗保健作物,其β-葡聚糖平均含量为4.58%,  相似文献   

20.
青稞即裸大麦(一些地方称为米麦或元麦),是甘孜州粮食作物中的第一大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州第一位,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粮。青稞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藏区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抓好甘孜州青稞种子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