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发展生态产业是保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健康的根本途径。海南省要成为生态省,就必须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在阐述生态产业概念、组成及发展生态产业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南建设生态产业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针对海南省油茶生产现状分析了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海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的技术措施和政策对策,以期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油茶产业,全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海南省品牌农业和扶贫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归纳目前海南省扶贫的7种主要模式,并指出目前海南省产业扶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发挥资源禀赋基于生态视角提出了海南省品牌农业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海南省城乡统筹的相关因素,认为海南省的城乡统筹应以中心城镇建设为先导,探索一条城乡互动,多中心网络状空间整合发展模式。相应提出了城乡、人口、产业与生态空间整合等4种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了解海南三角梅的发展趋势,支撑产业高速发展,采用实地考察、电话访问、资料收集等方法,对海南省的三角梅种植分布区域、种植面积、销售情况、旅游衍生产业、种植重点企业生产情况等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三角梅种植面积1 484 hm2,主产市县为海口、昌江、陵水;三角梅花卉产品销售方式有档口直销、市政工程订单式销售、线上销售等。分析认为,在国家生态文明及海南省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背景下,加上海南省政府政策的扶持,海南省三角梅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海南省三角梅产业发展仍受限于生产设施、栽培技术、物流交通等,未来三角梅产业的发展可在建立“三角梅生产+观光旅游”花卉旅游体系、建立规范化生产机制、提供三角梅花卉养护管理服务、打造热带特色的三角梅花卉产品品牌等方面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海南省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了解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类型构成和存在问题,围绕对生态公益林的规模和布局进行优化调整,促进海南省生态公益林进入有效保护和良性发展的轨道,提出海南省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由中国海南省农业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会林明栋会长以及中国海南省胡椒协会副会长单位高科技农业与生态服务投资公司董事长张祚益组织的中国两岸三地胡椒经营团队精英组成的考察团,在海南省胡椒协会陈克波会长亲自带队下,前来柬埔寨深入考察当地胡椒产业现状。这次考察团的到来,得到东道主新加坡安睿国际刘庆鸿董事长与高科技农业与生态服务投资公司柬埔寨分公司、绿洲农业发展(柬埔寨)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明华和柬埔寨商业部官员的热情接待,他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了解海南省番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调研组采用资料查阅、实地调研、与番薯产业有关企业代表座谈等方式,从海南省番薯的品种、种植、销售与加工等方面,对海南省番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海南省番薯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辣椒是海南省冬季瓜菜的主要品种之一,辣椒产业已成为海南省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基于阐述海南省辣椒产业发展现状,运用S WOT方法分析了海南省辣椒产业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海南省应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实施品牌战略、加强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专项政策扶持制度等方面来促进海南省辣椒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推进实现产业化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甘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省甘薯产业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总结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海南省甘薯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彭宗波  蒋英 《热带农业科学》2010,30(9):89-92,101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海南热带农业的产业发展基础,发展海南热带生态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生态农业转型的原理及特征,探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热带农业生态转型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生态足迹方法,以海南省2000—200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海南生态省以来(1999—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人均生态赤字由1999年的0.366hm^2增加到2003年的1.2206hm^2,呈逐年增加的趋势,5年增加了0.8546hm^2,增长了233.5%.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系统承受较大压力:人口的增加和生产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原因,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是直接因索;减少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生态足迹需求,提高其生态承载力.是实现海南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耕地、海洋和林地是海南的优势资源。海南生态比较优势明显,但经济仍不太发达,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还比较低;建设生态省,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海南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的海南农产品结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生态足迹方法和农产品结构优化模型,对海南省2003年主要农产品产值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蕃薯、土烟、蔬菜、瓜类、水果、禽肉、菠萝、荔枝、柑桔橙、龙眼、芒果、橡胶、咖啡、茶叶、胡椒、腰果的产值足迹最低,其生态经济效益最高;糖蔗、奶类、禽蛋、香蕉的产值足迹较低,其生态经济效益较高;猪肉、淡水产品的产值足迹高,其生态经济效益低;谷物、大豆、海产品、槟榔的产值足迹较高,其生态经济效益较低;油料、牛肉、羊肉、木材的产值足迹最高,其生态经济效益最低。为提高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应优先发展林业(除木材业外),积极发展农产品种植业,限制发展畜牧业和木材业。  相似文献   

14.
谭键 《热带农业科学》2011,31(11):52-57
以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和泰尔指数等区域差距计算方法为模型工具,对海南的生态盈亏及其空间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总量生态盈亏(ED)为2 357 083 hm2。在各项生态生产性土地中,盈亏较高的是总量水域、总量林地和总量耕地生态盈亏,较低的是总量草地、总量建设用地和总量化石能源用地生态盈亏。在18个市县中,总量耕地生态盈亏最高的市县是海口市,最低的是临高县。海南省人均生态盈亏为0.267 983 hm2。其中,人均水域、林地和耕地生态盈亏较高,人均草地、建设用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盈亏较低。在18个市县中,人均生态盈亏最高的市县是文昌市,最低的是白沙县。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海南农业现状,从生态学、循环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的角度,分析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问题,论证海南热带农业生态转型的必要性和转型的过程与措施,目的是促进海南热带农业生态产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农业生产、销售、加工、消费中人与自然的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香蕉生产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香蕉生产的主要产区.海南香蕉的生产对我国整个香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海南香蕉生产的自然生态条件优势、品质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在此基础上。采用作物区域比较优势的分析方法,逐一通过对海南香蕉与其他香蕉主产区的比较优势分析、海南香蕉同海南省内其他5种热带水果的比较优势分析以及1988-2007年海南香蕉生产的比较优势变动分析.以综合评价海南省香蕉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显示.海南省香蕉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但却缺乏生产效率优势。根据分析结果,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的结构和产业生产组织方式随着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在不断地演变与发展。为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的"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产业经济发展战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产业发展路径,文章基于产业演进的理论,采用西藏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西藏产业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不同文明阶段的演进特点和变化趋势。针对影响西藏产业发展的资源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政策因素等,根据产业演进变化规律和趋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构建了西藏产业在生态文明时代的发展框架和发展路径:培育产业的生态文化;实施产业的知识化、信息化和科技化;整合产业链提高产业集聚效益;采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产业;开展产业生态教育和产业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为定量分析海南岛生态环境质量,基于耦合绿度、湿度、干度、热度4项指标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index,RSEI),考虑土地利用强度、人口聚集度与坡度对海岛生态系统的影响,增加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地形3项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改进遥感生态指数(Improved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IRSEI)模型。利用RSEI与IRSEI分别对海南岛2000—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分析IRSEI的合理性以及两者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cological index,EI)的相似性。结果表明:与RSEI相比,IRSEI与EI指数更接近,且具有很好的合理性,IRSEI突出土地利用、人口分布与地形地貌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以对海南岛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2000—2020年间海南岛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但整体来说,IRSEI均值从0.721上升至0.766,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优、良的土地各年份占比均超过89%,等级为差、较差的土地占比极少,二者之和在各年份所占比例均低于1.48%;海南岛中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高于东部、北部以及环岛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优良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区域覆盖面积为12 278.00 km2,占比47.5%,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的区域覆盖面积为3 124.07 km2,占比12.1%;改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退化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环岛沿海城市带。研究构建了适用于海南岛的生态质量评估体系,为海南省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概述海南蜂业发展的现状,指出海南省发展蜂产业的优势及不足,提出发展建议并展望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